- 年份
- 2024(9572)
- 2023(13540)
- 2022(11519)
- 2021(10300)
- 2020(8486)
- 2019(18917)
- 2018(18927)
- 2017(35254)
- 2016(19382)
- 2015(22101)
- 2014(22337)
- 2013(21970)
- 2012(21024)
- 2011(19227)
- 2010(19784)
- 2009(18867)
- 2008(18674)
- 2007(17160)
- 2006(15807)
- 2005(15186)
- 学科
- 济(96985)
- 经济(96855)
- 管理(59389)
- 业(52304)
- 企(42155)
- 企业(42155)
- 中国(29259)
- 地方(27445)
- 方法(26942)
- 农(24498)
- 财(22524)
- 数学(22499)
- 制(22379)
- 数学方法(22217)
- 业经(21989)
- 学(19017)
- 银(17944)
- 银行(17921)
- 融(17575)
- 金融(17568)
- 行(17361)
- 地方经济(16313)
- 体(16173)
- 农业(16169)
- 环境(14612)
- 贸(14368)
- 贸易(14353)
- 发(14034)
- 易(13775)
- 理论(13482)
- 机构
- 学院(285641)
- 大学(283818)
- 济(125241)
- 经济(122394)
- 研究(107259)
- 管理(101214)
- 中国(84588)
- 理学(83589)
- 理学院(82600)
- 管理学(81224)
- 管理学院(80687)
- 财(62459)
- 京(62103)
- 科学(61418)
- 所(55501)
- 研究所(48921)
- 中心(48029)
- 江(47779)
- 财经(46503)
- 农(46030)
- 经(41648)
- 北京(40473)
- 范(39010)
- 经济学(38853)
- 师范(38606)
- 院(38528)
- 州(37820)
- 业大(37322)
- 农业(35235)
- 省(35099)
- 基金
- 项目(172763)
- 科学(135424)
- 研究(131462)
- 基金(122247)
- 家(105266)
- 国家(104316)
- 科学基金(88502)
- 社会(84253)
- 社会科(79764)
- 社会科学(79750)
- 省(69238)
- 基金项目(62925)
- 教育(60120)
- 划(57180)
- 编号(53472)
- 自然(52940)
- 自然科(51638)
- 自然科学(51622)
- 自然科学基金(50665)
- 资助(50367)
- 成果(46341)
- 发(42826)
- 课题(39956)
- 重点(39810)
- 部(37969)
- 制(36258)
- 创(35669)
- 发展(34992)
- 国家社会(34712)
- 展(34435)
- 期刊
- 济(162337)
- 经济(162337)
- 研究(98827)
- 中国(71494)
- 财(49614)
- 农(45221)
- 管理(43019)
- 学报(41166)
- 科学(38314)
- 教育(36932)
- 融(34864)
- 金融(34864)
- 大学(32088)
- 学学(29986)
- 农业(29903)
- 技术(26926)
- 经济研究(25818)
- 业经(25466)
- 财经(24636)
- 经(21416)
- 问题(20700)
- 贸(16277)
- 国际(14989)
- 世界(14924)
- 技术经济(14811)
- 业(14741)
- 坛(13202)
- 论坛(13202)
- 理论(13129)
- 现代(13110)
共检索到4816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程秀生
探索经济体制转轨阶段的经济运行机制,寻求保持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对于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水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在认识前12年经济体制转轨阶段经济波动特征的基础之上,对转轨时期干扰经济稳定运行的冲击因素、宏观调控目标、经济系统内在稳定性、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等方面做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最后作者指出,在重大经济决策中,应处理好八个方面的关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翟业亿
四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有深刻教训,正如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指出的:“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脱离国情、超越国力、急于求成、人起大落、是四十年来最重要的教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必须始终坚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这既是当前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一个共同目标,也是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的指导方针。经济稳定与协调,是相辅相成的。经济稳定,就必须协调。所谓协调,就是重大经济关系要保持合理的比例。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各个方面之间相互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塞
一、统计整体功能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在认识上逐步深化1989年8月,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加强统计工作,充分发挥统计监督作用的报告》(以下简称国办39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深化统计体制改革,切实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把统计部门建设成为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部门和国民经济核算的中心,成为国家重要的咨询和监督机构。”这是在总结和概括我国四十年特别是近十年来统计实践经验,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既简洁明了地规定了统计部门的基本职能,明确了我国统计改革和统计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又比较充分地体现了统计工作在现代国家管理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冯更新
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是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导向下不断发展的,并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实践证明,现阶段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正确道路。"主体功能区"的概念,是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明确提出的;构建主体功能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创新,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甘耘
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协调历来是宏观经济研究的一个首要问题。因为,若经济增长建立在非经济稳定的基础之上,就不可能是持续增长;反之,若经济稳定以非经济增长为前提,其稳定也不可能是持久稳定。如何在保证经济持久稳定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是我们研究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协调的基本核心。本文试从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珏
社会主义经济历史的和现实的超常波动,促使人们认识到,要寻找社会主义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的正确道路,必须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发展轨迹所显示的基本特征。科尔内依据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实证分析,认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短缺经济。我们的见解与这种判断不同,认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膨胀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之所以是膨胀经济有其多方面的原因,但可归纳为体制性原因和非体制性原因两个方面。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逄锦聚
进入1992年以来,各地改革开放的高潮叠起,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强劲,这无疑是令人鼓舞的好形势。但人们在普遍为之欢呼为之振奋的同时,也提出了忠告:在强调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谨防发生新一轮经济过热,必须坚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与稳定协调发展的统一。这种告诫既是出于对我国几十年经济发展经验的总结,对客观经济规律的认识,也是出于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本文认为有展开分析、予以强调之必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丁冰
《经济学家》创刊才三年,但影响很大,现已成为广大经济学者所喜爱的、甚至是不可不读的高层次的经济理论刊物。我感到如此成就之取得,主要是由于它紧紧跟上时代跳动的脉膊,方向正,水平高,所载真知灼见之作使人一经过目就爱不释手。我殷切希望它今后在加强经济理论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继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当前,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尽快把经济搞上去,已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洪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康琴
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理论上搞得很混乱,实践上造成很大危害的一个问题是,在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规律。各社会主义国家在其国民经济发展史上都曾有过一段或长或短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时期,而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与片面理解这条规律有关的。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曾经历过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时期。我们经过几十年摸索,已从中吸取了教训,提出了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这条建设方针并没有违背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而是发展和丰富了这条规律,我们应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旻
一、我国经济转轨发展的阶段划分划分一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既可以依据其经济社会变动状况做定性分析,也可以依据一定的数量指标和标准做定量判断。国际上,对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曾有过多种尝试,常见的划分方法多是以经济社会的工业化变迁为中心。罗斯托(Walt W.Ros-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贾若祥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认真解决目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体制问题,建立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对于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塞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统计工作在战略部署上大体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从1984年起开始实施的第一发展阶段的战略,主要是实现统计工作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的转变。从1988年起又开始实施第二发展阶段的战略,即要把统计部门建设成为强有力的、集中统一的具有信息、咨询、监督等多功能的现代化统计系统。此后,每年一度的全国统计工作会议曾先后就统计的信息职能、监督职能、咨询职能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实践表明,实施这一战略部署,业已
[期刊] 改革
[作者]
彭劲松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乃至世界最为重要的流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开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构建区域互惠互利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可有效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部可持续发展贯通,形成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格局。一、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存在的障碍长江经济带作为典型的流域经济形态,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