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09)
2023(10206)
2022(8859)
2021(8296)
2020(6899)
2019(15542)
2018(15684)
2017(31045)
2016(17157)
2015(19542)
2014(19884)
2013(19418)
2012(18239)
2011(16749)
2010(17072)
2009(16451)
2008(16266)
2007(15058)
2006(13660)
2005(12766)
作者
(49155)
(40663)
(40527)
(39076)
(26025)
(19143)
(18722)
(15588)
(15420)
(14943)
(13864)
(13448)
(13258)
(13155)
(13012)
(12551)
(12121)
(12013)
(11934)
(11714)
(10601)
(10031)
(10011)
(9276)
(9266)
(9236)
(9196)
(9154)
(8144)
(8029)
学科
(64396)
经济(64294)
管理(55117)
(49471)
(40616)
企业(40616)
方法(25225)
数学(22088)
(21912)
数学方法(21827)
(21450)
中国(21297)
(20151)
(15346)
银行(15328)
业经(14974)
(14699)
(14527)
(14483)
贸易(14473)
(14199)
(13209)
金融(13202)
(12880)
(12440)
财务(12395)
财务管理(12364)
农业(12027)
(11924)
企业财务(11676)
机构
学院(248791)
大学(247859)
(106224)
经济(103764)
管理(92595)
研究(85139)
理学(77601)
理学院(76832)
管理学(75674)
管理学院(75203)
中国(69063)
(57607)
(52485)
科学(46757)
财经(43417)
(42950)
(39990)
(39097)
中心(38903)
研究所(37779)
(37243)
北京(33770)
经济学(32843)
财经大学(31874)
业大(31757)
(31488)
(31242)
师范(30929)
(30766)
经济学院(29508)
基金
项目(150184)
科学(117916)
研究(116045)
基金(107525)
(91599)
国家(90791)
科学基金(77227)
社会(73235)
社会科(69387)
社会科学(69376)
(58083)
基金项目(55001)
教育(54361)
(49018)
编号(48807)
自然(46786)
自然科(45643)
自然科学(45631)
资助(45561)
自然科学基金(44829)
成果(42944)
课题(35166)
(34938)
重点(33759)
(33506)
(32126)
(31268)
(30929)
教育部(30377)
项目编号(29916)
期刊
(125782)
经济(125782)
研究(83543)
中国(54251)
(45206)
管理(37127)
(35088)
(33570)
金融(33570)
学报(33279)
科学(31114)
教育(30699)
大学(26478)
学学(24732)
农业(22950)
财经(22346)
技术(21870)
业经(20680)
经济研究(20387)
(19218)
问题(16826)
(15342)
国际(13478)
理论(13118)
现代(11648)
实践(11640)
(11640)
技术经济(11443)
商业(11332)
(11191)
共检索到398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体制转换时期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与改造中国人民银行河南分行金融研究所课题组在我国体制转换这一特定时期,选择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工具,才能既有利于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又有利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模式由直接调控到间接调控的转换,是个严肃又复杂的问题。通过对各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庆修  
体制转换时期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塑造中国人民银行河南分行张庆修一、我国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模式的设计及存在的问题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单一,传递过程直接,基本上是按照综合信贷计划——货币发行算——货币稳定与经济增长这样一个模式运作的。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罗海钢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运用各种工具通过货币存量调整总需求进而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手段,一般由政策工具、中介指标和政策目标三部分内容构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我国货币政策的作用日益突出。经过数年来的实践摸索,我国中央银行已积累了一定的宏观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恕立  宋阳  王若波  
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转轨的进程中 ,原有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都已表现出了不适应新的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弊端。在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行比较之后 ,有必要以新的变量———利率取代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以更好地促进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 ,进而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琼  
2010年我国调整了实施两年多的宽松货币政策,宣布2011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使货币政策从宽松转向稳健的最直接原因是目前我国物价上涨加快,资产泡沫化加剧,通胀预期上升。但是,紧缩货币政策工具的力度除了考虑国内物价因素以外,还应考虑到国际因素。当前,外围主要经济体增长率下滑、失业率高企,因而当前甚至今后一段时间内,央行在使用紧缩货币政策工具收紧流动性、防止资产泡沫风险时,应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以防经济硬着陆风险。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姜再勇  钟正生  
本文考察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效应的体制转换特征。实证结果表明:1978年第一季度至2009年第二季度期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管制利率渠道发生了两次体制转换,转换之后贷款基准利率调整对产出和物价水平的效应都降低了。1996年1月至2009年7月期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市场利率渠道发生了一次体制转换,转换之后同业拆借利率变动平抑产出和物价波动的效果都更强劲、更持续。这意味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意味着我国利率调控由直接方式逐渐转向主要依靠间接方式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欧阳志刚  史焕平  
本文基于我国货币政策针对通胀水平和增长速度的联合运行而具有非对称反应的实际背景,以经济增长率和通胀率为阈值变量,首次建立双阈值变量的麦克勒姆规则,估计和检验结果表明:(1)货币政策对增长和通胀的反应随着通胀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的联合变化而有显著的非线性转换,转换时机发生在经济增长率为8.8%和通胀率为3.17%处。(2)基于8.8%的通胀率和3.17%的增长率的基准,样本期内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划分为3种机制。央行在经济萧条机制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并以经济增长和通胀为主要调节目标;在经济过热机制中实施从紧货币政策,并以高通胀为主要调节目标。央行偏好高增长、低通胀机制,该机制中货币政策对增长和通胀的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夏新平  贾炳汉  梅淳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改革与完善是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的必要保证。本文介绍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操作工具 ,研究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操作工具的发展与现状 ,深入分析了其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完善的对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崔百胜  
西方经济学界对货币政策规则的研究经历了从零散到系统,从静态到动态,从简单到复杂这样一个变化过程。19世纪初银行学派的追随者与通货学派之间关于银行法之争,掀开了"规则与相机选择之争"的序幕,也开始了对货币政策规则的研究,到20世纪初,维克塞尔、费雪、西蒙分别提出了货币当局应按照规则行事的货币政策。作为货币主义的主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舒年  宋立松  
外汇体制改革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对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刘舒年,宋立松一、国际收支调节的货币理论在封闭经济中,中央银行可以根据对社会总的货币需求量(Md)及货币乘数的测算,进而通过控制高能货币使货币供给量与需求量相适应。因此在封闭经济中,央行可以自主地...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文凯  
本文通过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全面分析 ,认为在实体经济发生根本性的结构变化之后 ,与原有计划经济相适应的金融体制是造成货币政策低效的主要原因。在我国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过渡的情况下 ,只有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机构传导的各个构成部分进行改革 ,才能保证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明春  
1994年1月1日,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一方面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可兑换,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由原来的官方汇率与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体制合并为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单一汇率。这次改革意义重大,它将在我国的经济金融领域中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宏观经济与货币管理的体制和方法也将因此发生一些转变。本文试就这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对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关方面的影响作一论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去非  易振华  陈一稀  项燕彪  
本文将企业产权的异质性所造成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纳入到货币政策分析框架,通过构建基于企业产权异质性和信贷供给"二元"特征的DSGE模型,研究如何根据经济冲击的类型、宏观调控需求,选择价格工具和数量工具,实现货币政策工具的最优搭配和使用。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影响是非对称的,这种非对称影响因经济周期不同阶段而异;价格工具是应对成本推动型通胀的较好工具;数量工具和价格工具合理搭配是应对需求拉动型通胀时较好的选择;而当经济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冲击时,价格工具能够很好地促进产出增长,但当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出现时,需要数量工具相应的调整。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陈琼  付一婷  张都  
本文在中央银行福利损失函数中引入区制转移特征,分别推导出数量目标下以及价格目标下最优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并对比了各自的区制特征与政策目标选择倾向;随后本文利用TVPFAVAR模型验证了不同时期下货币政策在调控宏观经济方面的效果。计算结果表明: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量调控有着明显的“促增长”倾向,而利率调控则具有“稳增长”的目标,通胀缺口并不是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重点;央行仅在经济受到严重冲击时才会改变数量规则反应函数。中央银行通过利率可以更加灵活的对较小的经济波动进行反应,进而达到逆周期调控的目的。货币供给量调控适合于对宏观经济进行长期的引导与调控,而利率调控则可以作为短期调控中更“主动”、更“积极”的有效手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