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08)
2023(17797)
2022(15027)
2021(14034)
2020(11607)
2019(26566)
2018(26569)
2017(50590)
2016(27806)
2015(31693)
2014(31502)
2013(30908)
2012(28397)
2011(25736)
2010(25702)
2009(23762)
2008(23072)
2007(20605)
2006(18497)
2005(16297)
作者
(80296)
(67325)
(66432)
(63375)
(42361)
(32285)
(30083)
(26194)
(25463)
(23770)
(22778)
(22694)
(21325)
(21120)
(20823)
(20399)
(19950)
(19582)
(19113)
(19026)
(16705)
(16624)
(16207)
(15465)
(15034)
(14968)
(14831)
(14796)
(13497)
(13427)
学科
(109450)
经济(109288)
(82027)
管理(78009)
(59677)
企业(59677)
(52089)
方法(44209)
数学(37931)
数学方法(37388)
农业(34661)
业经(29727)
中国(29477)
(29044)
(25189)
(23971)
地方(23339)
(18418)
(18001)
贸易(17991)
理论(17955)
(17494)
(17448)
银行(17399)
环境(17046)
技术(17002)
(16597)
(16575)
财务(16493)
财务管理(16455)
机构
学院(391443)
大学(390483)
(154018)
管理(152248)
经济(150410)
研究(133643)
理学(131362)
理学院(129873)
管理学(127542)
管理学院(126842)
中国(101233)
(84043)
科学(83072)
(80497)
(71742)
(67492)
业大(64302)
农业(62067)
中心(61679)
研究所(61233)
(59603)
财经(56183)
(52804)
北京(52533)
师范(52316)
(51001)
(48051)
(47342)
经济学(44874)
(42366)
基金
项目(267348)
科学(209587)
研究(198192)
基金(192317)
(168087)
国家(166408)
科学基金(141946)
社会(124043)
社会科(117093)
社会科学(117062)
(105433)
基金项目(101879)
自然(91241)
教育(90068)
自然科(89042)
自然科学(89023)
(88031)
自然科学基金(87404)
编号(82556)
资助(78258)
成果(67763)
重点(59449)
(58895)
(57361)
课题(56734)
(55207)
创新(51513)
(51218)
国家社会(50677)
科研(50514)
期刊
(177416)
经济(177416)
研究(115628)
中国(83109)
(80414)
学报(65043)
科学(58852)
(54742)
农业(54702)
管理(53919)
大学(49974)
学学(46986)
教育(46450)
(35669)
金融(35669)
技术(34177)
业经(32999)
(26767)
财经(26729)
经济研究(25367)
问题(23915)
(22797)
(21435)
图书(20645)
科技(19188)
技术经济(18359)
理论(18272)
业大(18122)
世界(17771)
现代(17667)
共检索到587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蕴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社会正处在由集体化制度向承包责任制转型的历史阶段,对集体生产资料的下分到户,成为广大农村实现体制过渡的关键一环。位于山东省淄博市的沈家村在中央的政策肯定、上级的行政指导下,以生产队为单位,因地制宜地对全大队的生产资料进行了统筹分配,其对耕地、股金、生产工具类固定资产的分配过程和方法,揭示了国家权力与农村社会相互碰撞的具体场景,也呈现出农村基层在实践中的地方色彩与灵活性,而村民对于分配的不同态度,则是体制迅猛变迁下国家与地方社会复杂矛盾的生动体现。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蕴  
20世纪80年代初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是党和政府进行体制创新的重大举措,具体到农村基层首先是一场集体生产资料的分配运动。通过评级定产、产量定户、抓阄分配等环节,将耕地、资金、生产工具等集体生产资料下分到户,这是农村实现"包产到户"的关键。资源分配是农村由集体化体制向分户经营体制转型时期的焦点性事件,其中既伴随着老农、干部的顾虑与担忧,又饱含着农村百姓的期盼与憧憬,而这种矛盾则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下国家政策和地方实践相互碰撞而产生的激荡涟漪。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陶庆先  李瑞  
新型"合作组织"应该解决农村资金和人才不足,小农意识浓厚等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要推广这种组织必须确立政府的定位、组织的治理模式和立法等"合作组织"发展的前提条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劳动力市场和工资改革”课题组  
当今发展中国家一般都患有农村人口过早过快转移引起大城市人口恶性膨胀造成的“城市病”(陈吉元等,1993年)和由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长期滞留农村引发的“农村病”。根治“农村病”,防治“城市病”,是发展中国家由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化经济过渡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实现此项任务尤为艰巨。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崛起,用“离土不离乡”的方式,为治理“农村病”、防治“城市病”,开出了一剂良方。然而,“农村病”至今仍待进一步治理。本文主要是探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期的农村过剩人口转移的若干理论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夏文汇  何开伦  
我国经济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平衡增长。我国农村经济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实力已有很大的提高,采取有效措施开拓农村生产资料市场,对刺激重庆整个国民经济的消费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夏文汇  谭建伟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长健  张锋  婉峰  
建设和谐发展的新农村必须加大对农业生产资料的监管。通过对农业生产资料监管模式的比较,分析政府主导型监管行为与收益的“弱相关、不规则相关”、第三部门监管行为与收益的“强相关、正相关”和市场监管行为与收益的“强相关、负相关”;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背景,构建政府主导下的多元监管模式,实现监管行为与收益的“协调、可持续的正相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玉江,陈培安  
以组群式城市淄博市为例,深入探讨了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客观分析了满负荷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性,定性与定量研究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对乡村劳动力所产生的排斥力。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人民银行安顺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月英  
目前学界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要件的界定,忽视了我国宪法区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目的。计划经济时代下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将"户籍"作为成员资格要件具有合理性,但在实行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依然以"户籍"作为成员资格要件已不合时宜。为平衡进城农民和留在农村的农民之间的利益冲突,应当将"户籍"从资格要件中剥离,并根据土地用途的不同,分别确定宅基地使用权人的资格要件和承包经营权人的资格要件。承包地是生产资料,是农民维持生存和获得收入的物质基础,因此,"农业生产+唯一性+姻亲血缘联系"是承包经营权人资格不可或缺的要件。宅基地是交给农户长期使用而后人可以继承的生活资料,不存在剥削的可能性,因此,对已有宅基地享有使用权的人就只能是作为原宅基地使用权人的家庭或其成员后人所在家庭;有资格向集体经济组织新申请宅基地使用权的人则应具备"曾具有土地承包经营资格+一户一宅"两个要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卓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也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但要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还必须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和环境保障作为支撑。本文通过对陕西省袁家村走向共同富裕的案例进行解剖,讨论在共同富裕的微观实践中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推动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研究表明:(1)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但这并不构成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条件,要想实现“村庄强”和“农民富”的双重目标,还必须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前提下,构建科学的分配机制与治理环境;(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受乡土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影响,因而在进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分配时必须充分吸收乡土社会运行规则,通过逆市场化的方式来推动分配机制创新,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在村域内实现公平分配;(3)良好的村庄治理生态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集体成果公平分配的保障,因而在推动经济发展和集体收益分配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改善村庄治理生态,以此构建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共同富裕和村庄实现善治的良好格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卓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也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但要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还必须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和环境保障作为支撑。本文通过对陕西省袁家村走向共同富裕的案例进行解剖,讨论在共同富裕的微观实践中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推动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研究表明:(1)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但这并不构成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条件,要想实现“村庄强”和“农民富”的双重目标,还必须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前提下,构建科学的分配机制与治理环境;(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受乡土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影响,因而在进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分配时必须充分吸收乡土社会运行规则,通过逆市场化的方式来推动分配机制创新,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在村域内实现公平分配;(3)良好的村庄治理生态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集体成果公平分配的保障,因而在推动经济发展和集体收益分配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改善村庄治理生态,以此构建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共同富裕和村庄实现善治的良好格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满海红  张强  
农村服务业是我国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间环节要素,对我国农业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此文以沈阳为例,通过对其发展现状及需求状况进行定量与定性评述,论证当前大力发展我国农村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迫切性,即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将会产生更大规模的、多样化的农村生产性服务业需求。最后,提出新时期下我国农村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路径选择。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周新城  
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关于分配问题的基本原理。生产决定分配,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分配关系是具体的、历史的,不能脱离生产方式抽象地研究分配问题。世界上没有抽象的公平分配。不同生产关系有不同的公平标准。围绕着分配问题兜圈子,是庸俗社会主义。毛泽东批评了分配决定论,强调研究分配问题必须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出发。交换不能决定分配方式,只能影响分配方式的具体实现形式。不能夸大市场经济的作用,仿佛我国实行市场经济这种运行机制就使得分配领域从按劳分配变为按要素贡献进行分配。我国分配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史志宏  
本文是作者研究1958年河北保定农村经济调查资料系列论文的第三篇。根据1930年、1936年和1946年3个年份对清苑县4个村农户家庭历史的追溯调查数据,笔者对这一时期华北平原农村土地以外主要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进行了考察和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