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60)
2023(8559)
2022(7104)
2021(6475)
2020(5522)
2019(12127)
2018(12177)
2017(22815)
2016(12837)
2015(14357)
2014(14630)
2013(14044)
2012(12957)
2011(11818)
2010(12014)
2009(11443)
2008(11300)
2007(10367)
2006(9371)
2005(8638)
作者
(37101)
(31481)
(30820)
(29544)
(19792)
(14810)
(14140)
(12052)
(11885)
(11218)
(10699)
(10637)
(10212)
(10127)
(10004)
(9419)
(9076)
(9064)
(9060)
(8910)
(7961)
(7714)
(7446)
(7215)
(6996)
(6987)
(6868)
(6846)
(6313)
(6116)
学科
(46561)
经济(46459)
管理(44439)
(37473)
(31378)
企业(31378)
(17038)
方法(15923)
(15771)
(14742)
中国(13892)
数学(13172)
数学方法(12995)
(12399)
(11780)
业经(11303)
(10477)
财务(10434)
财务管理(10410)
企业财务(9932)
土地(9922)
农业(9630)
(9500)
银行(9483)
(9086)
(8893)
金融(8886)
体制(8765)
理论(8727)
环境(8703)
机构
大学(182030)
学院(181696)
(70878)
经济(69113)
管理(67531)
研究(62745)
理学(56779)
理学院(56134)
管理学(55099)
管理学院(54769)
中国(49550)
(39849)
(37952)
科学(37822)
(32006)
(31546)
(29673)
中心(29120)
财经(28843)
研究所(28639)
业大(26664)
(26019)
北京(24823)
农业(24588)
(23941)
师范(23669)
(23156)
(22999)
经济学(21894)
(21505)
基金
项目(120081)
科学(94326)
研究(89348)
基金(86681)
(75801)
国家(75146)
科学基金(63976)
社会(56892)
社会科(53746)
社会科学(53731)
(46980)
基金项目(45198)
教育(41541)
自然(40315)
(39538)
自然科(39224)
自然科学(39213)
自然科学基金(38518)
编号(37042)
资助(35110)
成果(31508)
(28018)
(27262)
重点(27202)
课题(26448)
(25384)
(24423)
国家社会(23847)
(23349)
教育部(23109)
期刊
(84682)
经济(84682)
研究(53900)
中国(46602)
(31871)
(29744)
学报(29595)
科学(27226)
管理(26076)
教育(22518)
大学(22266)
学学(20778)
农业(19629)
(17920)
金融(17920)
技术(15706)
财经(15048)
业经(13772)
(12910)
经济研究(12234)
问题(10884)
资源(10075)
(9794)
(9286)
图书(9222)
财会(8233)
科技(8081)
理论(7966)
现代(7835)
技术经济(7808)
共检索到286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海鹏  
体制因素和利益因素是影响我国土地资源配置的核心要素。在土地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着政府行为和市场机制难以有机结合的困局,需要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明确各自分工。在城乡土地资源跨区配置、跨期配置以及城乡统一市场建设过程中,分别存在配置范围评判难、土地供求缺口估算难、土地利益重新平衡难的困局,需要从进一步健全土地跨区评判标准、科学测算土地利用缺口以及破除体制机制约束等方面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在农地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存在流转规模控制难的困境,需要在充分考虑农地供求双方利益诉求的基础上,更好发挥政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贾生华  张娟锋  
本文从土地资源配置体制演进的视角分析了灰色土地市场形成的过程,并利用收集到的土地违法案件的数据对灰色土地市场的现状做了分析。结果表明,1993-1996年间,国有单位和集体组织是灰色土地市场的主体;1998-2002年间,非法占用是灰色土地市场上的主要违法行为,非法转让已成为灰色土地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产权模糊、利益分配不平衡和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的双轨制是灰色土地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娟锋  虞晓芬  
土地资源配置体制与供给模式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日益凸显。本文系统回顾我国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的演进过程,对土地储备实施制度前后供给模式及其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土地供给模式对于房地产市场影响的路径。土地供给模式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系统性的影响,地方政府是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稳定市场预期,增加供给渠道,规范土地收益使用机制是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必要举措。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茵茵  
研究目的:为土地资源配置的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提供理论支撑,澄清关于规划本质与规划悖论的错误认识。研究方法:比较分析、图表分析、逻辑演绎。研究结果: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规划本质上是一个在资源、经济、社会和制度约束条件下努力趋近目标的不断试错的认知过程,规划悖论即信息悖论,规划问题的实质是制度问题;土地资源配置中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的经济学分析表明,土地利用规划中的政府干预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研究结论:市场和政府之间的有机结合是未来规划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应当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具体国情、土地特性及区域发展差异,合理确定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规划类型及规划中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韩峰  庄宗武  谢锐  
本文基于2006—2013年中国土地市场网277个地级市土地市场交易数据测算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指标,同时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贸易数据测算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进而从城市土地资源配置视角探讨制造业出口价值攀升的推进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工业用地存在应得收益大于实际价格的反向错配倾向,这种反向错配通过抑制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弱化集聚经济效应以及加剧企业要素配置扭曲等机制显著降低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增长竞争和财政最大化进一步强化了土地资源错配对制造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抑制效应;土地资源错配对制造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依赖于企业贸易类型、所有制类型、所在地区及所在城市等级等方面。上述结论表明,进一步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是当前阶段保持制造业快速增长、推进出口产品附加值稳步提升的重要途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逢吉  吴光炳  
地下经济与资源配置体制胡逢吉,吴光炳本丈拟从资源配置体制与地下经济的相互关联中探讨地下经济的表现、特点及其利弊。一、不同资源配置模式下地下经济的表现和特点纵观近代经济史,在社会化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为居支配地位的生产和交换方式之后,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汪本学  周玉翠  
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对区域土地资源配置效益进行研究,发现依据比较优势原理配置土地资源,能够提高区域内土地利用的总体效率。实证中,以浙江省为样本,通过构建土地资源利用比较优势测度模型,进行区域用地比较优势分析,结果显示浙江东北、西南两大区域在建设、农业用地两方面利用效益差别较大,浙江现阶段在土地利用与配置上区域间比较优势体现不明显,导致整体利用效益不高。因此,建议在保持省内基本农田保护总量不变的前提下,统筹兼顾建设用地指标和农地保护指标,建立健全区域间农田利用"异地补偿"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缓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农地保护之间的矛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汪本学  周玉翠  
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对区域土地资源配置效益进行研究,发现依据比较优势原理配置土地资源,能够提高区域内土地利用的总体效率。实证中,以浙江省为样本,通过构建土地资源利用比较优势测度模型,进行区域用地比较优势分析,结果显示浙江东北、西南两大区域在建设、农业用地两方面利用效益差别较大,浙江现阶段在土地利用与配置上区域间比较优势体现不明显,导致整体利用效益不高。因此,建议在保持省内基本农田保护总量不变的前提下,统筹兼顾建设用地指标和农地保护指标,建立健全区域间农田利用"异地补偿"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缓解当前经济社会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良庆  
构建政府效率资源配置装置,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公共机构能够自动地在公共商品的决策、执行的过程中,按投入产出最大化目标来供应公共商品,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公共需求,实现政府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一、激励与约束的困难和特点激励与约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康宁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换过程是学术、市场、政府三种配置力量不断调整与选择的过程。“三种配置力量制衡”模型可用来描述在三种配置力量的作用下能够实现资源相对优化配置的约束条件。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制度转换过程的考察表明,确立在法律框架下的产权主体和产权制度,确立政府在新的市场经济与法制框架下的行为“重构”,是实现资源配置相对优化的基本条件,也是约束条件。大学组织治理模式深受社会制度的约束,我们应该研究它的不同组织治理模式与市场、政府、学术三种力量制衡背后的制度关系,从中把握某种规律和变迁趋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冯继康  冯玲玲  
有限的农村土地资源只有借助于各种行之有效的配置机制,才能实现与其它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从而使农村土地资源内含的潜在生产力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农村土地资源的配置机制处于一种失范的低效状态之中,具体表现为:动力机制的残缺性与非效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盘活国有存量土地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在深入贯彻五中全会提出的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今后15年要在土地利用增长方式上更新思路的总体要求,结合上海实际,着重就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盘活国有存量土地和提高城乡土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继明  程世勇  
我国目前地价的双向垄断一方面表现为地方政府对农地转用的行政性征收和政府单方面定价,另一方面表现为地方政府对城市建设用地供给的独家垄断。这种双向地价垄断,不仅使征地范围无限扩大,征地补偿标准远低于被征土地价值,使农民土地权益受到严重侵害,并导致土地资源巨大浪费,而且造成城市房地产资产泡沫,导致农地与非农地价格比例失衡。新土地制度改革要根据公益性用地和非公益性用地的划分安排土地所有制结构,在符合土地规划的前提下,实行同地、同权、同价,使土地制度的安排既有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又有助于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同时有助于规范政府行为,有效遏制土地腐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