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48)
- 2023(12116)
- 2022(10219)
- 2021(9273)
- 2020(7723)
- 2019(17500)
- 2018(17476)
- 2017(32844)
- 2016(17630)
- 2015(19630)
- 2014(19663)
- 2013(19122)
- 2012(18059)
- 2011(16600)
- 2010(17186)
- 2009(16422)
- 2008(16129)
- 2007(15082)
- 2006(13807)
- 2005(12943)
- 学科
- 济(90644)
- 经济(90468)
- 管理(53252)
- 业(44273)
- 企(39140)
- 企业(39140)
- 方法(28971)
- 中国(23393)
- 数学(23363)
- 数学方法(23120)
- 制(21515)
- 财(20817)
- 地方(20399)
- 业经(19912)
- 农(19186)
- 学(17380)
- 体(16552)
- 融(15157)
- 金融(15150)
- 理论(14721)
- 银(14459)
- 银行(14441)
- 行(13976)
- 地方经济(13435)
- 和(12941)
- 体制(12356)
- 环境(11806)
- 农业(11546)
- 贸(11394)
- 贸易(11382)
- 机构
- 大学(257270)
- 学院(254386)
- 济(116273)
- 经济(113861)
- 研究(93878)
- 管理(92314)
- 理学(77252)
- 理学院(76397)
- 管理学(75126)
- 管理学院(74627)
- 中国(73063)
- 财(59087)
- 京(55035)
- 科学(50704)
- 所(46880)
- 财经(44459)
- 中心(41602)
- 研究所(41297)
- 江(41219)
- 经(40124)
- 经济学(37330)
- 农(37049)
- 北京(35471)
- 范(33853)
- 院(33601)
- 师范(33521)
- 经济学院(32988)
- 财经大学(32703)
- 州(31555)
- 业大(31444)
- 基金
- 项目(155790)
- 科学(123660)
- 研究(118789)
- 基金(113635)
- 家(97457)
- 国家(96639)
- 科学基金(82996)
- 社会(79418)
- 社会科(74359)
- 社会科学(74336)
- 省(59605)
- 基金项目(58088)
- 教育(55465)
- 划(49711)
- 自然(49489)
- 自然科(48362)
- 自然科学(48348)
- 自然科学基金(47515)
- 编号(47104)
- 资助(46516)
- 成果(41375)
- 部(35769)
- 重点(35606)
- 课题(34713)
- 制(34422)
- 发(33912)
- 国家社会(33183)
- 创(31982)
- 教育部(31645)
- 性(31341)
- 期刊
- 济(144948)
- 经济(144948)
- 研究(89833)
- 中国(62530)
- 财(48010)
- 管理(39915)
- 学报(36448)
- 农(34937)
- 科学(34061)
- 教育(33837)
- 融(30375)
- 金融(30375)
- 大学(29484)
- 学学(27402)
- 财经(24746)
- 经济研究(24230)
- 技术(23064)
- 农业(22361)
- 经(21475)
- 业经(20167)
- 问题(17781)
- 贸(14571)
- 世界(13268)
- 技术经济(13192)
- 国际(13019)
- 统计(12197)
- 理论(11977)
- 经济管理(11770)
- 改革(11745)
- 革(11745)
共检索到423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周小亮
如何有效地化解、协调利益矛盾,是深化改革与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焦点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个重要前提。改革中产生的利益矛盾,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因此,我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促进市场经济体制与和谐社会的相互统一。为此,必须从理论上厘定我国所进行的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本质特征,并反思过去非均衡体制改革中是否有所偏离我国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依据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确立我们深化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
关键词:
体制改革 本质特征 和谐社会 基本任务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云平
10年前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六届三中全会则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一个是“建立”,一个是“完善”,两字之别 ,包涵着深刻的内涵。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决定》是在总结过去 2 5年渐进式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比较彻底地对如何真正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进行了总体设计 ,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新三中全会”是中国向现代文明发展的一个历史分水岭。本刊约请校内部分教授和青年作者尝试用新视角对《决定》进行解读 ,探讨中国经济社会发...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乔吉燕
10年前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六届三中全会则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一个是“建立”,一个是“完善”,两字之别 ,包涵着深刻的内涵。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决定》是在总结过去 2 5年渐进式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比较彻底地对如何真正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进行了总体设计 ,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新三中全会”是中国向现代文明发展的一个历史分水岭。本刊约请校内部分教授和青年作者尝试用新视角对《决定》进行解读 ,探讨中国经济社会发...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吴宇晖 杜氏秋恒 张嘉昕
越南自引入市场机制进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其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本文在简要回顾越南市场经济改革进程的基础上,概括了越南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并着重比较分析了中越两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的异同点。
关键词:
社会主义定向 市场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茂林
10年前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六届三中全会则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一个是“建立”,一个是“完善”,两字之别 ,包涵着深刻的内涵。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决定》是在总结过去 2 5年渐进式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比较彻底地对如何真正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进行了总体设计 ,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新三中全会”是中国向现代文明发展的一个历史分水岭。本刊约请校内部分教授和青年作者尝试用新视角对《决定》进行解读 ,探讨中国经济社会发...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荣兆梓
贯穿工业化全程的生产力发展特征是市场经济体制存在的生产力基础。这一进程远未结束,因此,市场经济体制仍然是当代社会的劳动组织方式。市场经济的生产力状态决定劳动仍然是谋生的手段,大多数劳动者还不能自觉地超出必要劳动时间之外为社会提供剩余劳动。这是劳动者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矛盾的生产力根源。因此,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对劳动实施外在强制,即科层制度的管理性强制和市场制度的竞争性强制,这些都是市场经济的共性特征。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社会化生产仍然要由市场经济体制组织,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的特征在于以公有制为主体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因而能够克服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保证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通扬
一、深圳经济特区的历史使命及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深圳经济特区是在我国创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背景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1980年5月《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中发[1980]41号)指出:“经济特区的管理,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不损害主权的条件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朱福林
党的十四大是我党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会。这次大会,对我国14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的总结,确定了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我们各条战线都要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十四大精神,坚定地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奋勇前进,去争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更大的胜利。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西德
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张西德根据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这表明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将被新的市场经济体制所代替,随之奔涌而来的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着社会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陈健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支撑的理论优势、发挥好党的领导的独特优势、彰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优越性的显著优势和凸显市场经济效能的实践优势。应完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治理体系,坚持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领导,更好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有机统一,加快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构建高水平的市场经济新体制,建立凸显共同富裕导向的市场制度新体系,完善三次分配共促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契机加快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各类市场主体促进共同富裕的合力,加快凝聚各类市场主体促进共同富裕的共识,拓宽和创新公有制企业促进共同富裕的渠道和路径,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伍柏麟 孙新雷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这一论断不仅标志着我们在改革实践过程中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上的认识深化,而且也是现阶段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更是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经济发展的总动员令。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世锦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初步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中开始较大程度地发挥基础性作用。但是,如果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看做一个历史过程,目前只是处在这个过程的中期。在这样的起点上,应当正确把握改革进程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制定一个合理的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长期目标,明确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完成的改革任务,特别是近期的改革重点,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取得新的实质性的进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凌云
10年前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六届三中全会则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一个是“建立”,一个是“完善”,两字之别 ,包涵着深刻的内涵。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决定》是在总结过去 2 5年渐进式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比较彻底地对如何真正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进行了总体设计 ,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新三中全会”是中国向现代文明发展的一个历史分水岭。本刊约请校内部分教授和青年作者尝试用新视角对《决定》进行解读 ,探讨中国经济社会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朴民 李冰
《纲要》在总结经济体制改革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十五”期间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这对于突破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要按照《建议》的精神和《纲要》的要求,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深化改革,为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1993年即将过去。一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各方面建设的伟大成就引起全国人民的欣悦和世界上的普遍赞赏。在今年上半年经济高速增长的进程中,也曾经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投资膨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高、通货膨胀幅度过大、金融秩序混乱、金融纪律松驰、大量资金流向沿海若干地区炒股票炒房地产、各种开发区过多过滥、企业资金普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