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10)
2023(12951)
2022(10797)
2021(9996)
2020(8265)
2019(18734)
2018(18668)
2017(34774)
2016(18964)
2015(21246)
2014(21353)
2013(20831)
2012(19566)
2011(18080)
2010(18189)
2009(17351)
2008(16858)
2007(15085)
2006(13889)
2005(13038)
作者
(53828)
(45232)
(44944)
(43243)
(28851)
(21311)
(20424)
(17508)
(17189)
(15921)
(15805)
(15045)
(14867)
(14680)
(14580)
(14060)
(13425)
(13034)
(12904)
(12609)
(11751)
(11005)
(10884)
(10429)
(10198)
(10050)
(10044)
(9762)
(9080)
(8912)
学科
(95612)
经济(95489)
管理(55294)
(46211)
(37988)
企业(37988)
方法(31519)
数学(27353)
数学方法(27167)
中国(26686)
(21613)
(21540)
(21492)
地方(21233)
业经(19548)
(18635)
(17161)
(15456)
贸易(15444)
(15165)
银行(15137)
(15115)
金融(15108)
(14984)
(14654)
地方经济(13891)
农业(13779)
环境(13763)
体制(12645)
理论(12222)
机构
大学(276631)
学院(273367)
(128364)
经济(125975)
研究(104446)
管理(97881)
理学(82485)
理学院(81483)
中国(81028)
管理学(80354)
管理学院(79824)
(61656)
(59692)
科学(57993)
(52419)
财经(47322)
研究所(46917)
中心(45500)
(42988)
经济学(42058)
(42039)
(41785)
北京(38389)
(37593)
经济学院(37463)
(36155)
师范(35785)
财经大学(34911)
业大(34859)
农业(32291)
基金
项目(173615)
科学(138347)
研究(129462)
基金(128706)
(112218)
国家(111379)
科学基金(94915)
社会(86794)
社会科(82413)
社会科学(82398)
基金项目(66811)
(64443)
教育(59561)
自然(57498)
自然科(56180)
自然科学(56162)
自然科学基金(55175)
(54903)
资助(52387)
编号(49775)
成果(42751)
(40572)
重点(39867)
(38299)
国家社会(37836)
(36746)
课题(36563)
(35508)
教育部(35410)
中国(34386)
期刊
(153029)
经济(153029)
研究(94280)
中国(63198)
(48638)
管理(40799)
学报(40020)
(39052)
科学(38547)
大学(31420)
教育(30833)
学学(29486)
(28798)
金融(28798)
农业(25939)
经济研究(25902)
财经(25625)
技术(23628)
(22324)
业经(20442)
问题(19977)
(17561)
世界(16511)
国际(15905)
技术经济(14233)
(14176)
统计(12899)
现代(12319)
经济问题(12156)
经济管理(11762)
共检索到4413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毓峰  胡雯  
经济增长是一个具有时间指向和空间特征的非线性复杂过程。现有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解释可概括为结构-增长分析和制度-增长分析两类模式,但都忽略了空间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从而难以全面解释和预测中国经济增长。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有其特有的空间组织基础,现有的行政区空间组织基础是中国二十多年来体制改革的逻辑结果,已经难再满足中国经济进一步持续增长的需要。这就要求空间组织模式从行政区经济转换到区域经济,这一转换既为缓解经济结构性矛盾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和重要切入点,但也对深入推进制度变革尤其是构建区域综合治理结构提出了新要求。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马颖  陈波  
本文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过程置于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之下,探讨经济体制改革何以使分权化体制下的金融资源得以释放的同时,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形成了市场导向的金融体系,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本文验证了经济体制改革、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向关系。我们发现,在分权化背景下,金融体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在促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方面作用不同:金融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而财政体制改革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分权化的制度环境,但它本身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效应是含糊的。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华  
目前 ,中国经济总体态势较好 ,但经济增长矛盾重重。其根本原因是投融资主体缺位 ,投融资体制扭曲 ,造成投融资效益低下。如何通过投融资体制改革 ,提高投融资效益 ,走一条既有速度又有效益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是本文所要论述的中心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霍影  
为分析1949年~2009年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及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态势及其路径演进,明确当下中国经济所处增长区间以及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文章构建了改革演进的理论框架,将新中国成立的经济增长路径分为4个阶段。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通过放宽限制条件,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拟合中国经济的增长路径。以"整体推进"阶段的实证数据检验模型的正确性,并得出结论:中国的经济增长尚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下一阶段的经济仍将维持在高位增长,具有可持续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霍影  
为分析1949~2009年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态势及其路径演进,明确当下中国经济处于何种增长区间,以及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构建了改革演进的理论框架,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增长路径分为4个阶段。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通过放宽限制条件,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拟合中国经济的增长路径。以"整体推进"阶段的实证数据检验模型的正确性并得出结论:中国的经济增长尚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下一阶段仍将维持经济的高位增长,具有可持续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原毅军  
一我国40多年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经济体制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建国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动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从1949-1956年,经济结构中国营企业、私营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和个体手工业等多种经济成分共存,每一种经济成分都在不同程度上发挥着作用.第二时期,从1957-1978年,绝大部分企业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进行生产.第三时期,从1979年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武鹏  
本文基于中国1978—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综合利用SFA和DEA方法计算了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研究结果表明:资本投入是中国经济增长持续稳定的最主要来源,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拉动特征非常明显;TFP改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降低,2002年以后持续呈现负值;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由改革最初的资本、劳动和TFP三驾马车式的平衡拉动,转换成现阶段的资本投入与TFP反向角力态势。中国要想在未来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迫切需要加快实现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由投资拉动向效率驱动的转换,对此,我们在探讨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杰  
20世纪90年代,中国出现以"强县扩权"为代表的地方政府间的分权化运动,如何理解这一现象的发生?本文在维护市场联邦制、政治锦标赛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考察中国行政分权的特点、方式,以及县域经济在中国现阶段的重要性等方面,构建内生政府分权理论予以解释。同时,本文也对政府间分权主体和分权方式的选择进行了分析说明,认为省政府对县(市)的分权有其必然性,并且"省直管县"是政治交易成本最低的一种分权方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秋敏  
我国投资波动与经济增长波动有很强的相关性,现行投融资体制的扭曲制约了投资增长,从而导致当前的通货紧缩。改革我国投融资体制,应成为推动本轮经济增长的着力点。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郑世林  张昕竹  
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中国电信行业在经历了经济体制改革黄金期之后,体制改革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本文利用1994—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体制改革对电信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改革对行业增长的贡献。研究发现,电信体制改革显著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了行业快速增长,其中在1998—2002年期间,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贡献了60.8%的行业增长。但是在改革后期(2003—2007年),经济体制改革贡献急速下降到18.2%,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红利消耗殆尽,电信行业陷入了低速增长期。研究还发现,分拆改革后又出现的竞争失衡也是造成电信行业...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宫汝凯  
本文采用1999—2010年的中国分省面板数据,从市场竞争、产权改革和管制政策三个维度系统地考察经济体制改革对电力行业增长的影响,并分时段估算出不同改革政策对电力行业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市场竞争和产权改革对电力行业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管制政策对行业增长具有正向效应,但其显著性因政策类型而异;经济体制改革对电力行业增长的贡献率为9.37%,且随着改革的推进而递增:由1999—2004年改革初步阶段的7.20%增加至2005—2010年深化阶段的10.67%。以上结果对于不同的产出指标和改革变量组合的多种模型设定均是稳健的,以期该结论对继续深化电力以及推进其他垄断行业的体制改革提供现实的借鉴...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皓若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展望张皓若(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大体经历了以农村为重点、以城市为重点和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个阶段。特别是第三阶段,即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及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建立社会主...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汪海波  
2018年9月/168.00元ISBN 978-7-5201-2516-8《中国经济体制改革(1978~2018)》对1978~2018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以及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分析论述和经验总结,内容包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市场取向改革的起步阶段(1979~1984年)、市场取向改革的全面展开阶段(1985~1992年)、市场取向改革的制度初步建立阶段(1993~2000年)、市场取向改革的制度完善阶段(2001~2011年)、以市场取向改革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丁菊红  邓可斌  
传统的分权理论将分权作为一个外生变量,忽视了转型经济中分权的内生性特质,因而难以回答分权因何而变迁这个根本性问题。文章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入归纳与剖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经济增长、分权与经济体制改革之间关系的分析框架,认为中国式分权由经济发展内生而出,并且内生的分权通过对各级政府不同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分权的变迁直接影响着中国各方面经济体制改革的变迁。由于中国的改革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路径依赖,在各级政府与经济主体顺应市场经济规律进行理性博弈的条件下,这种变迁的结果会促使政府体制进行更为有效的变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