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28)
2023(10817)
2022(8864)
2021(8326)
2020(6381)
2019(14856)
2018(14380)
2017(26977)
2016(14402)
2015(16409)
2014(16099)
2013(16047)
2012(15630)
2011(14547)
2010(14626)
2009(13327)
2008(13112)
2007(11461)
2006(10420)
2005(9917)
作者
(40717)
(33872)
(33820)
(32122)
(21866)
(16155)
(15334)
(13187)
(13177)
(11936)
(11715)
(11421)
(11039)
(10851)
(10682)
(10437)
(10105)
(9861)
(9802)
(9431)
(8653)
(8250)
(8163)
(7707)
(7689)
(7667)
(7578)
(7457)
(6856)
(6809)
学科
(75561)
经济(75488)
管理(37122)
(33764)
中国(25733)
(24565)
企业(24565)
方法(23624)
数学(20167)
数学方法(20064)
(19926)
地方(19493)
(16694)
贸易(16676)
(16259)
业经(16098)
(14019)
金融(14018)
农业(13540)
(13103)
银行(13087)
(12898)
(12675)
(12638)
(12457)
(11347)
环境(11065)
地方经济(10866)
(9847)
发展(9686)
机构
学院(208070)
大学(207997)
(98488)
经济(96869)
研究(82906)
管理(74800)
中国(65839)
理学(62482)
理学院(61716)
管理学(61078)
管理学院(60665)
(46090)
科学(45454)
(44046)
(41747)
研究所(37589)
中心(36138)
财经(34267)
经济学(32012)
(31995)
(31489)
(30645)
北京(30599)
(29747)
(29170)
师范(28914)
经济学院(28823)
财经大学(25594)
业大(25423)
科学院(24985)
基金
项目(131654)
科学(105054)
研究(101636)
基金(96318)
(83353)
国家(82660)
科学基金(69974)
社会(67553)
社会科(64231)
社会科学(64220)
基金项目(49418)
(48604)
教育(45696)
(41925)
自然(40494)
编号(39742)
自然科(39559)
自然科学(39549)
资助(39496)
自然科学基金(38858)
(35005)
成果(33734)
(30838)
重点(30306)
国家社会(29301)
发展(29279)
课题(29180)
(28787)
中国(28090)
(27602)
期刊
(117146)
经济(117146)
研究(72468)
中国(48591)
(31904)
(30688)
管理(30148)
科学(28802)
学报(28016)
(25938)
金融(25938)
教育(25314)
农业(22350)
大学(22235)
学学(20640)
经济研究(20103)
业经(18418)
财经(17367)
技术(16978)
(16435)
国际(16347)
问题(15938)
(15258)
世界(14650)
(12411)
技术经济(10061)
(9716)
论坛(9716)
现代(9630)
经济问题(9582)
共检索到3405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任媛  陈立中  
非营利组织具有草根、赋权、自治和可持续等优势,被誉为是与政府、市场并驾齐驱的第三驾马车。在剖析非营利组织优缺点及其效率改进的基础上,以英国和德国非营利组织在住房保障领域的成功管理经验为例,探索了中国住房保障领域引入非营利组织的路径及方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毛刚  
20世纪后期兴起的"全球社团革命"试图在市场与国家、政治与经济之外寻求解决人类所面临问题的第三种方法,由此导致既非市场又非政府的非营利组织快速发展及其作用的迅速扩大。本文在梳理非营利组织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及方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瑞文  冀虹飞  
自组织理论是系统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研究一般系统和组织的基本结构和规律的理论。本文运用自组织理论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现状,从提高自适应性、建立开放系统、非线性机制、远离平衡态四个方面提出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途径,用于解决非营利组织自组织能力不强、封闭僵化、活力不足和创新缺少动力等问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厉伟  
对当今中国房地产市场而言,解决住房供给主体单一化问题远比对住房产品的供给形式进行规制更重要。住房供给主体单一化所造成的供给垄断是造成当前住房价格快速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非营利组织参与住房供给过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住房供给渠道的多元化并减弱开发商的市场力量,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文洁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根植于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体制,欧美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其非营利组织在法律制度、资金筹集、与政府关系及内外部监督管理体制等方面的一些成熟经验值得我们在实践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利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田凯  
非营利组织理事会制度是国际上非营利组织治理研究的重要主题。19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快速成长,学界日趋关注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治理完善问题。本文从制度层面较为全面地剖析了中国当前非营利组织内部治理的基本框架及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此外,本文还分析了当前治理模式在实际运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靳贞来  靳宇恒  
鼓励和引导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对于充分利用丰富的秸秆资源,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研究和分析国外秸秆资源化利用政策和措施基础上,结合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路径选择及发展对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程博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经济建设与其他建设的矛盾逐步突出。政府失灵导致市场价格扭曲和市场秩序紊乱,而市场失灵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为弥补政府和市场双双失灵所造成的损失,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配送,非营利组织应运而生,与政府和市场共筑了现代三元社会结构。公众对公共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楠  李静  
服务外包包括信息技术外包和商务流程外包两种业务模式。信息技术外包模式下的服务外包业务由于过于集中在软件外包上,造成业务结构单一、增长空间受限,而商务流程外包的业务特点则与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资源优势具有较强的合意性。因此,中国发展服务外包应该选择商务流程外包模式。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琼  杨胜刚  
本文全面总结了国际上主要国家和地区在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发展过程中的运作模式、监督措施、税收制度等方面的经验,在充分考虑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战略构想,以及推进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萧鸣政  
非营利组织是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在现代社会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就什么是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具有什么基本特征,其本质特征是什么,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几个发展方向是什么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性的探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尚立富  刘艳丽  
中国本土的非营利组织究竟是如何发展的是一个特别值得学界研究的重要问题。以西部阳光发展路径为研究线索,通过探索其能够发起的根源、曲折争取合法性的过程、组织正式化转型的成功等逐级成功跳过重重障碍的事例,系统分析了其每次"跳级"的原因和跳级后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的变化,探讨其发展模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士建  张彪  
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但非营利组织生产率增长缓慢,高人力成本导致支出的快速膨胀,这就使非营利组织面临极为不利的财务约束。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以及对市场机制的积极运用,有助于消除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约束。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彪  
扩大自创收入、合理安排支出结构、恰当分配盈利、适度进行负债经营、谨慎运用权益筹资、提高财务收支透明度是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对财务的必然要求。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德国  蔡晶晶  
为数众多的非营利组织已经活跃于社会的各个角落,日渐彰显其多样性、草根性和及时性的公共服务供给优势。传统上,非营利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主要局限于扶贫助弱、环境保护等较为被动的领域,实际上,倡导公共议题、发展公共政策、促进公民精神正日益发展成为非营利组织的“精华功能”。因此,必须从一个更为平等的协商、合作和伙伴的策略途径,来构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协同提供公共服务的关系类型,通过共同参与、沟通协调和信任互赖等机制来释放非营利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潜力,使各种社会资源得到最妥善有效的运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