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15)
- 2023(15840)
- 2022(12674)
- 2021(11595)
- 2020(9796)
- 2019(21978)
- 2018(21138)
- 2017(40611)
- 2016(21589)
- 2015(24121)
- 2014(23504)
- 2013(23154)
- 2012(21408)
- 2011(19031)
- 2010(19102)
- 2009(18350)
- 2008(17378)
- 2007(15402)
- 2006(13546)
- 2005(12501)
- 学科
- 济(96747)
- 经济(96637)
- 业(64006)
- 管理(61186)
- 企(49354)
- 企业(49354)
- 方法(43124)
- 数学(39471)
- 数学方法(39277)
- 中国(34774)
- 融(30088)
- 金融(30088)
- 银(28357)
- 银行(28317)
- 行(27266)
- 财(26958)
- 农(25200)
- 制(21570)
- 贸(20169)
- 贸易(20153)
- 易(19754)
- 业经(19552)
- 务(17585)
- 财务(17556)
- 财务管理(17523)
- 农业(17261)
- 地方(17147)
- 企业财务(16916)
- 学(15814)
- 体(14008)
- 机构
- 大学(307403)
- 学院(303252)
- 济(139722)
- 经济(137450)
- 管理(115903)
- 研究(106988)
- 理学(99687)
- 理学院(98686)
- 管理学(97273)
- 管理学院(96754)
- 中国(92583)
- 财(66431)
- 京(63806)
- 科学(60611)
- 财经(53468)
- 所(53000)
- 农(52456)
- 中心(50747)
- 经(49180)
- 研究所(48231)
- 经济学(46257)
- 业大(43807)
- 江(42819)
- 经济学院(42130)
- 农业(41295)
- 北京(40589)
- 财经大学(40515)
- 院(37992)
- 范(35243)
- 师范(34785)
- 基金
- 项目(204161)
- 科学(162291)
- 基金(154522)
- 研究(145207)
- 家(136722)
- 国家(135327)
- 科学基金(115580)
- 社会(99001)
- 社会科(94231)
- 社会科学(94204)
- 基金项目(80942)
- 省(74940)
- 自然(73379)
- 自然科(71814)
- 自然科学(71787)
- 自然科学基金(70618)
- 教育(65297)
- 划(64318)
- 资助(63389)
- 编号(54378)
- 部(47010)
- 重点(46300)
- 成果(44002)
- 发(43482)
- 国家社会(43474)
- 创(42772)
- 教育部(40944)
- 创新(40233)
- 科研(39514)
- 人文(39203)
共检索到4609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余若涵 沈悦
笔者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9年调查数据构建家庭住房金融化指数,考察了住房金融化对风险金融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住房金融化程度加深会降低家庭持有风险金融资产的意愿和比重,挤出作用显著,该影响在考虑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住房金融化通过改变家庭流动性预算影响风险金融投资,金融化程度加深,家庭流动性预算收紧,风险金融投资减少。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挤出效应在仅拥有一套住房家庭、三线及以下城市家庭和对房地产市场持有乐观预期的家庭中表现更为明显。此外,风险偏好对投资的正向促进作用会随着住房金融化程度的加深而削弱。要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推动住房回归居住属性;灵活运用政策“工具箱”,因城施策、分类调控;持续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升风险金融投资吸引力。
关键词:
住房金融化 风险金融投资 资产配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万秋兰 张邦辉
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文化是其中重要的关键因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引入多维集体主义文化,探讨家庭风险金融"有限参与"这一经典议题。研究发现:多维集体主义文化对中国家庭风险金融市场参与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采用工具变量法以减轻内生性问题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同样成立。路径分析表明,集体主义文化会使家庭偏好高风险并促进家庭社会互动,从而促使其参与风险金融市场。结论表明完善的资本市场政策需要充分考虑文化与观念因素的重要作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尹志超 蒋佳伶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和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住房财富对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住房财富提高了家庭新增创业的概率,扩大了创业家庭的经营规模,提高了经营绩效,并且增加了雇佣劳动数量,降低了家庭成员在创业项目上的劳动供给。机制分析显示,住房财富增加所带来的信贷效应和财富效应,通过提高工商业信贷可得性和缓解家庭面临的流动性约束进而促进家庭创业。异质性分析表明,住房财富对家庭创业的影响在三四五线城市、中西部地区、户主未接受高等教育、户主身体健康的家庭更显著。
关键词:
住房财富 家庭创业 信贷效应 财富效应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宗庆庆 刘冲 周亚虹
本文基于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考察了社会养老保险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拥有社会养老保险会显著提高家庭持有风险金融资产的可能性和风险金融资产比重,边际效应分别达到25%和22%左右。这一结果在控制了家庭的经济水平、人口统计学特征和主观投资风险偏好态度等因素后依旧稳健,一个解释是社会养老保险能有效地降低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进一步分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子样本研究发现,养老保险对家庭风险资产投资的影响在农村很小且统计不显著,这说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养老保障水平和拉动金融消费的作用仍有待提高。
关键词:
社会养老保险 家庭金融 风险金融资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学品 胡禧昊
配置风险金融资产和购买保险作为家庭理财和规避风险的两种形式,对于提高家庭的财富水平和提升家庭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决策除了受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影响外,是否也会受到家庭保险需求的影响?为检验保险需求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决策的影响,建立包含保险需求和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理论模型,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使用CRITIC法构建保险需求指数,分析保险需求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保险需求与居民家庭风险金融资产的投资概率和投资份额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且这一作用在保险收益较少的家庭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家庭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缴费金额的增加均显著提高了风险金融资产的参与概率和比重,但商业保险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决策对社会医疗保险敏感性不高;保险需求的变化对农村居民和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决策影响更大。结合研究结论,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保险需求 社会保险 商业保险 家庭金融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元明 贾静
风险态度在家庭金融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家庭风险态度的因素有很多,在众多因素中,中国儒家文化、金融素养对家庭风险态度的影响如何?本文通过OLS方法分析CHFS2015的数据,得出了以下结论:金融素养越高的家庭会更加偏好风险,即使是在控制了儒家文化的情况下金融素养的影响依然没变,但儒家文化在不同作用机制情况下对风险态度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差序格局下的儒家文化对风险态度的影响显著为负,而身份认同下的儒家文化对风险态度的影响显著为正。加入金融素养与儒家文化交互项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儒家文化中的差序格局主张对金融素养与风险态度的正向关系起到阻碍作用,而身份认同主张却对金融素养与风险态度的正向关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南永清 臧旭恒 姚健
促进居民消费提质扩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和有效应对“三重压力”的重要战略基点。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考察了金融素养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素养提升有效促进居民消费支出增加和结构升级,有助于降低消费结构中基础型消费而对发展型消费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基于异质性的分析表明,中等收入群体家庭素养提升更有助于促进家庭总体消费和发展型消费,通货膨胀认知消费促进效应主要集中在发展型消费领域,金融素养提升更有助于中老年家庭消费潜力释放和优化升级。金融素养主要通过缓解信贷约束、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及提升投资收益等渠道对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和结构升级发挥作用,此外不同于一般认知能力,金融素养消费效应充分体现了金融知识属性和金融决策内涵。通过采用评分累加金融素养指标和剔除耐用品的消费指标,从样本中剔除拥有金融投资经验家庭及利用工具变量法克服模型内生性等做法,验证研究结果稳健可靠。本文研究为有针对性地提升居民金融素养、充分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和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甘晓丽 袁胜军 吴俊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分析金融环境结构,提出微观度量视阈下金融环境指标体系,简称为微观金融环境指标体系,以四个方面五个维度指标和一个综合指标反映微观视阈下的金融环境状况,并通过适当的计量模型和方法,实证分析中国微观金融环境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微观金融环境对于家庭股票市场参与、风险金融市场参与、股票占金融资产比、风险资产占金融资产比有显著促进作用,是影响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选择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尹志超 公雪 郭沛瑶
创业活动的开展,推动了就业机会增加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运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移动支付对家庭创业决策和经营绩效的影响。考虑到模型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本文选取是否拥有智能手机作为工具变量,使用工具变量法进行估计。研究发现,移动支付显著提高了家庭创业的概率和工商业项目的经营绩效,并且对创业成本高和受到信贷约束的家庭创业活动促进作用更大。移动支付显著提高了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概率,为经营绩效的改善提供了可能的解释;通过优化创业条件,移动支付使得家庭主动创业的概率提高。异质性分析表明,移动支付对相对落后地区家庭的创业决策与经营绩效的正向影响更大,显著提高了日常消费行业与微型企业的经营绩效。这可能是因为,这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企业经营规模较小,致使他们创业成本相对较高、更易受到信贷约束,移动支付为创业者提供了节约成本、缓解信贷约束的新技术,因而对这些地区和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基于以上分析,对如何更好地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移动支付 创业 经营绩效 成本 信贷约束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易行健 周利
本文就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了样本期的居民消费,且这一促进效应在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以及中低收入阶层家庭更为明显,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除覆盖广度外,使用深度以及使用深度指标中支付、保险与货币基金这三个子指标均显著促进居民消费;(2)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便利居民支付两种机制促进了样本期的居民消费;(3)使用工具变量法以及将数据集替换为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的估计结果表明结论比较稳健和可靠;(4)人力资本差异的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当户主的受教育程度越高、认知能力越强时,数字普惠金融对样本期居民消费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5)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衣着、居住、日用品、交通通信以及其他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支出;(6)家庭债务收入比的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仅仅促进了中低债务收入比家庭的消费支出,而对高债务收入比家庭的消费支出却存在不显著的抑制效应,同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确实增加了家庭的债务收入比,因此在积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也需提防居民家庭债务的过度和过快增长。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王勋 王雪
本文将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匹配,考察了我国数字金融发展对居民家庭风险平滑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升了居民家庭,尤其是低收入和农村家庭的风险平滑能力。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既提高了居民家庭利用社会关系网络进行风险分担的能力,也提高了居民家庭的自我保险能力;这两方面机制共同提升了居民家庭的风险平滑能力。然而,传统的银行信贷并未显著改善家庭的风险平滑能力。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家庭风险平滑 银行信贷市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兵 赵雪蕊
以经典资产组合理论为延伸,探讨中国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因素,着重基于背景风险的视角,分析劳动收入风险、健康状况、商业及房产投资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利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家庭理财者的劳动收入风险对风险金融资产的持有比例起反向作用,相反健康状况和健康保障水平对风险金融资产的持有比例起正向作用,而商业及房产投资对风险金融资产表现为"挤出效应"。此外,家庭风险资产配置中存在显著的财富效应和收入效应,信贷约束、主观幸福感等因素并不显著。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易行健 周聪 来特 周利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2013年的截面数据,本文细致分析了商业医疗保险与居民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决策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居民会显著增加对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可能性和投资份额;且这一作用在农村居民中并不存在,仅显著作用于城镇居民;在促进风险金融资产投资方面,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作用相互替代,持有社会医疗保险将显著降低商业医疗保险对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促进作用。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尹志超 公雪 潘北啸
本文运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基于鲍莫尔—托宾模型研究了移动支付对家庭货币需求的影响。为了克服移动支付的内生性,本文选取工具变量,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了估计。研究发现,相较于没有移动支付的家庭,拥有移动支付的家庭现金在金融资产的占比下降25%,对其他层次的货币需求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移动支付的使用减少了家庭不同层次的货币需求。机制分析表明,交易成本变化是导致移动支付影响现金需求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地,本文用分位数回归发现,移动支付对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影响大于交易性货币需求。移动支付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在不同的年龄水平、教育水平、城乡地区、东中西部地区和不同城市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的研究为理解中国家庭货币需求的变化提供了新的证据,可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息晨
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年调查数据,考察心理健康状况对家庭参与风险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健康的心理状况从参与决策到参与深度两方面显著促进了家庭参与风险金融市场,风险态度的改变是上述结果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分析则表明,这种影响存在性别-婚姻状态差异、生命周期差异及城乡二元差异。本文对于从心理健康角度破解"有限参与之谜"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于重视居民心理健康的相关政策制订,进而对促进中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
关键词:
心理健康 金融市场参与 风险态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