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24)
2023(4756)
2022(4070)
2021(4077)
2020(3332)
2019(7694)
2018(7380)
2017(14602)
2016(7849)
2015(8516)
2014(8516)
2013(8373)
2012(7865)
2011(7088)
2010(7365)
2009(6823)
2008(6822)
2007(6219)
2006(5815)
2005(5203)
作者
(20743)
(17327)
(17288)
(16695)
(11295)
(8313)
(7951)
(6688)
(6618)
(6536)
(5983)
(5798)
(5524)
(5492)
(5442)
(5320)
(5120)
(5081)
(5057)
(5041)
(4315)
(4273)
(4255)
(4019)
(3984)
(3936)
(3905)
(3876)
(3483)
(3463)
学科
(33461)
经济(33421)
(24696)
管理(24622)
(16832)
企业(16832)
(13807)
方法(10537)
农业(10016)
数学(9462)
(9345)
数学方法(9285)
中国(9251)
(8009)
地方(7026)
(6764)
收入(6307)
业经(6270)
(6013)
贸易(6011)
(5892)
(5671)
及其(5608)
(5559)
银行(5558)
税收(5500)
(5464)
政策(5463)
(5396)
地产(5351)
机构
学院(109421)
大学(107364)
(48467)
经济(47458)
管理(42915)
研究(37671)
理学(36319)
理学院(35958)
管理学(35426)
管理学院(35211)
中国(29555)
(25019)
(21443)
科学(20351)
财经(18812)
(18125)
中心(17979)
(17340)
(17018)
(16264)
研究所(16078)
(14984)
师范(14903)
经济学(14849)
(13803)
财经大学(13756)
北京(13683)
(13542)
业大(13474)
经济学院(13314)
基金
项目(68548)
科学(54822)
研究(54200)
基金(49861)
(42102)
国家(41661)
科学基金(36007)
社会(35199)
社会科(33344)
社会科学(33339)
(26149)
教育(25386)
基金项目(25305)
编号(23094)
(21928)
自然(21460)
资助(20997)
自然科(20942)
自然科学(20939)
自然科学基金(20570)
成果(20350)
课题(16169)
(16001)
(15398)
(15260)
重点(15155)
国家社会(14432)
教育部(14150)
(14122)
人文(13978)
期刊
(57212)
经济(57212)
研究(36760)
中国(21249)
(18235)
(16106)
管理(15621)
(14632)
金融(14632)
教育(13972)
科学(13460)
学报(12239)
农业(10615)
大学(10199)
业经(9685)
学学(9603)
财经(9048)
经济研究(9019)
技术(8865)
(7824)
问题(7466)
(6524)
国际(5492)
现代(5340)
理论(5245)
统计(5119)
技术经济(5106)
世界(5014)
(4818)
论坛(4818)
共检索到171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楚亮  刘晓霞  
住房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之一,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各民族住房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汉族和少数民族住房状况的不同不仅在于住房面积的差异,也包括住房质量的差异。利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和2005年全国1%人口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汉族住房贫困率要低于少数民族,两者住房质量贫困率的差异要高于住房数量贫困率的差异。城乡、户主受教育程度、人口流动状况、少数民族聚居区等不同人群组的住房贫困率不同,与回归分析结果一致。因此,在关注少数民族的住房数量贫困的同时,更要重视其住房质量贫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瑞华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07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潇仪  吴晓  
本文基于"贫困疏解"的视角,通过分析低收入群体的居住密度以及与其相关的社会经济因子,从租房和售房政策两大领域综合评述了美国保障性住房政策,并从中得出对我国未来发展有价值的启示,以有效减少贫困集聚及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颖  
由政府提供廉租房是许多国家给予城市贫困群体住房保障的主要政策 ,具体方式有两种 ,即实物配租和租金补贴。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这两种补贴政策的经济效应存在较大差异 ,前一种方式不但能够在短期内明显增加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福利 ,有利于快速解决贫困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而且有利于减少土地的非法开发行为和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 ;后一种方式既能节约政府成本 ,又能避免私人住房市场因政府的过多干预而窒息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朝明  
在西部大开发中 ,应从西部城市贫困状况出发 ,选择西部城市反贫困的政策措施 :( 1)有效开发和保护西部地区的能矿资源 ;( 2 )加快西部企业制度创新与“三线”企业改造的步伐 ;( 3)改善西部城市就业环境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 4 )建立西部城市开发式扶贫的资金渠道 ;( 5 )调节西部城镇居民收入分配 ;( 6 )提高贫困人口的劳动素质 ;( 7)完善西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瑛  陈建东  
基于有关贫困定义的主要英文文献,文章回顾了贫困研究的早期成果,特别是对贫困的定义。评述了贫困和贫困线定义的演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种定义的优缺点;介绍了中国的贫困现状以及关于中国贫困问题的研究。最后根据上述讨论,提出了我国反贫困战略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文建龙  肖泽群  
居民拥有一定面积的住房或能够住得起房子,是居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本保障,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要求。而利益因素驱动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合谋,结果必然导致商品房的大量开发,而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的开发则较少,这不仅损害了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权利,也不同程度地损害了中产阶层的利益。要保障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权利,打破开发商与地方政府的合谋,就需要完善政绩考核办法,强化政府在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开发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秀艳  潘云  
贫困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主要关注的社会民生问题,从收入贫困到包括健康、教育、医疗、住房等非货币因素的多维贫困,贫困内涵不断深化。目前多维贫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研究贫困的主要方面,通过对贫困概念及分类、贫困测量方法以及我国相应的反贫困政策进行系统梳理,总结贫困理论的演变和进展,从而揭示多维贫困理论对于我国政策制定的导向作用,为更好地研究我国的贫困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秀艳  潘云  
贫困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主要关注的社会民生问题,从收入贫困到包括健康、教育、医疗、住房等非货币因素的多维贫困,贫困内涵不断深化。目前多维贫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研究贫困的主要方面,通过对贫困概念及分类、贫困测量方法以及我国相应的反贫困政策进行系统梳理,总结贫困理论的演变和进展,从而揭示多维贫困理论对于我国政策制定的导向作用,为更好地研究我国的贫困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洪兴建  李金昌  
文章主要以浙江省城镇贫困的实证分析为例,探讨城镇反贫困的有效政策。作者测定了近两年的浙江省城镇居民收入贫困线和有关贫困指数、1997年以来相对贫困的变动轨迹、低保规模和标准,分析了影响浙江省城镇贫困的若干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镇反贫困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肖金成  孙宝臣  
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实施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成效十分显著,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大量减少,一大批贫困家庭摆脱了贫困,保证了温饱,走上了实现富裕奔小康之路。但仍有将近3000万人没有实现温饱,至今仍处在贫困状态之中。近几年来, 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虽付出了极大努力,成效却不明显。因此,笔者认为,反贫困应有新思路。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姜锡明  
贫困问题是始终困扰政府的一个难题,反贫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这方面我国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民族地区。本文以对新阶段政府对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政策支持和西部开发式扶贫的效果以及当前反贫困过程中尚存的问题等几方面的分析为基础得出一些启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曙光  
中国的反贫困成就举世瞩目,当前的反贫困模式和制度框架也面临着转型。本文试图从系统性制度设计的视角,基于贫困的性质与根源的深入分析,对中国的贫困重新作出类型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反贫困的系统性制度框架。同时指出,区域性的族群贫困已经成为我国贫困的焦点问题,民族地区的反贫困需要扶贫主体的多元化和扶贫模式的多元化。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钟惟东  
文章从信息贫困视角出发,探析信息贫困类型、信息贫困与经济贫困关系及两者间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信息贫困通过机会不足和保障能力不够、能力不足两种路径传导到经济贫困,形成资源匮乏性经济贫困、技术性经济贫困和知识性经济贫困3种贫困状态。文章认为应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图书馆建设、公共服务供给解决资源匮乏性经济贫困,通过教育、培训、信息素养能力培育和政策性解读等解决技术性经济贫困和知识性经济贫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