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03)
2023(12245)
2022(10129)
2021(9095)
2020(7619)
2019(17192)
2018(16843)
2017(33217)
2016(17907)
2015(19712)
2014(19537)
2013(19525)
2012(17937)
2011(15898)
2010(16407)
2009(15183)
2008(15444)
2007(13767)
2006(12465)
2005(11394)
作者
(50616)
(42394)
(42212)
(40023)
(27439)
(20005)
(19188)
(16080)
(16056)
(15464)
(14449)
(14121)
(13632)
(13529)
(13224)
(12945)
(12673)
(12451)
(12313)
(12061)
(10461)
(10337)
(10267)
(9734)
(9555)
(9497)
(9390)
(9386)
(8572)
(8459)
学科
(81422)
经济(81325)
(80937)
(72851)
企业(72851)
管理(69453)
方法(32140)
业经(26985)
(26247)
(26060)
数学(24324)
数学方法(24048)
中国(22317)
(19192)
财务(19169)
财务管理(19152)
农业(18861)
企业财务(18182)
技术(17484)
(17021)
(16831)
理论(15556)
地方(15060)
(14028)
(13641)
(13639)
贸易(13633)
(13248)
(11849)
(11304)
机构
学院(259007)
大学(251835)
(111734)
经济(109278)
管理(106624)
理学(90791)
理学院(89886)
管理学(88798)
管理学院(88272)
研究(82956)
中国(66394)
(53376)
(52713)
科学(48386)
(42797)
财经(41580)
(41086)
(41061)
中心(38449)
(37774)
研究所(36678)
业大(35840)
农业(33477)
经济学(33269)
北京(32668)
(32571)
财经大学(30436)
(30155)
(30134)
经济学院(30012)
基金
项目(167494)
科学(134721)
研究(124683)
基金(123275)
(105977)
国家(104980)
科学基金(92817)
社会(81668)
社会科(77585)
社会科学(77567)
(66307)
基金项目(64874)
自然(59519)
自然科(58270)
自然科学(58258)
自然科学基金(57278)
教育(55620)
(54179)
编号(49870)
资助(49712)
成果(39697)
(37819)
重点(36915)
(36798)
(36792)
(36517)
创新(34490)
课题(34093)
国家社会(33857)
(32523)
期刊
(129049)
经济(129049)
研究(77430)
中国(50412)
管理(43845)
(43722)
(39941)
科学(33459)
学报(32364)
农业(27514)
(26755)
金融(26755)
大学(25573)
学学(24269)
技术(24090)
业经(22815)
教育(22559)
财经(20757)
经济研究(20056)
(18033)
问题(17975)
(17085)
技术经济(15056)
现代(14558)
(13218)
商业(12600)
世界(12257)
财会(12116)
图书(11735)
经济管理(11493)
共检索到395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青   任玲   王洪卫  
人才要素是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关键,然而城市住房负担已成为聚集青年人才的一大障碍。近年来各城市相继实施了针对青年人才的住房补贴政策。文章基于2010~2019年69个大中城市数据,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住房补贴政策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住房补贴政策显著提升了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其政策效应在房价较高和毕业生资源较多的城市尤为显著;租房补贴和保障性住房政策在上述城市的效应明显高于购房补贴政策。机制分析发现,住房补贴政策增加了城市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促进了人才聚集,进而提高了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文章的发现为各城市制定适宜的住房补贴政策吸引聚集人才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常瑞祥  安树伟  
现有研究表明的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是基于国土空间上的城市集聚,但需作进一步的行业细分和实证。采用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以我国285个城市的区位空间为足迹空间,从连续空间上大规模聚集角度计算和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的空间聚集程度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分布上并没有呈现出显著的聚集性,没有形成"中心—外围"结构;2003-2014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空间聚集程度提高,呈现集中化聚集发展趋势,聚集经济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生产性服务业与其细分行业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姜飞  胡思玥  
政府对于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补贴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福利再分配政策。住房补贴的方式包括供方补贴和需方补贴两大类,两类方式适用性各不相同。在住房供给短缺时,供方补贴效果显著,在供需稳定时期,需方补贴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则优于供方补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过多年实践分别制定了包括多种策略在内的补贴模式。我国主要通过供方补贴方式提供各种类型的保障性住房,在具体的建设和分配环节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研究并比较相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对于完善我国的住房补贴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涛  王曰影  
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利用2005—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种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绿色发展之间存在“U”型关系;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会对邻近城市产生虹吸效应,导致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以通过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影响城市绿色发展,其中产业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均显著为正。从地理区位来看,东部地区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不仅有利于自身绿色发展,还会对邻近城市绿色发展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从行业来看,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业集聚不仅能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发展,也会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集聚会促进城市绿色发展,但会对邻近城市产生不利影响;交通运输业集聚的外部性则具有本地化特征。因此,应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发挥东部地区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推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以提升中国城市整体绿色发展水平。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覃成林  杨晴晴  
笔者使用2003年~2012年全国21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分析铁路交通发展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铁路运营加强了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如果一个城市与外界的经济联系度高出平均经济联系水平1%,则该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会高出平均集聚水平3%~6%;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时间越长,对沿线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促进作用越大;高速铁路运营通过增强沿线城市间的经济联系而显著地促进了这些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沿线城市可以利用高速铁路这个有利因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而非沿线城市则要更谨慎地评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机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阳军  齐颖秀  梁栋  
文章利用DEA-SBM方法测度城市绿色经济效率(GEE),并构建了空间计量模型,基于城市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GEE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城市GEE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本市GEE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多样化集聚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本市GEE的增长。另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GEE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层级异质性。为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带动绿色经济发展,要因地制宜发展不同层级的生产性服务业,选择合理的产业集聚模式。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斌  杨冉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增长的关键。基于2004—2017年全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资源环境效益三个维度构建城市经济绩效综合指标评价体系,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均有助于提升城市经济绩效,并存在显著的正向外部溢出效应,其空间溢出边界分别为350公里和300公里,表现出省域内溢出的特征。异质性分析发现,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适合多样化集聚模式,而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中小城市适合专业化集聚模式。面板门槛回归结果显示,对外开放水平具有显著的门槛特征,对外开放水平对专业化集聚和城市经济绩效关系的约束作用在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成立,而对多样化集聚和城市经济绩效关系的约束作用显著存在于中小城市。因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应同城市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相匹配,而不能盲目追求生产性服务业的堆砌式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方慧  赵胜立  吕静瑶  
研究目标:测算中国各城市FDI效率并研究如何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高城市FDI效率。研究方法:利用DEA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中国260个城市的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FDI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城市FDI效率总体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但近年来增长率有所降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了城市FDI效率的提高,但对周边城市具有抑制作用,该影响效果在不同区域和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具有异质性特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主要提高了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规模效率,但近年来对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逐渐显著,高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以通过城市技术进步促进FDI效率提高。研究创新:科学测算了中国260个城市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资本利用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利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FDI效率的影响。研究价值:为利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高城市FDI质量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余奕杉  高兴民  
以我国283个城市为样本,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维度,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与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计量模型,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业的不同集聚模式对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在不同规模等级城市间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而言,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大于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作用,而多样化集聚仅在Ⅰ型大城市、超大及特大城市对产业结构优化产生促进效应。分行业而言,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在Ⅱ型、Ⅰ型大城市的专业化集聚和在超大特大城市的多样化集聚,能同时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中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小城市的专业化集聚能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但抑制产业结构合理化;在Ⅱ型大城市的多样化集聚有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在Ⅰ型大城市、超大及特大城市的多样化集聚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但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不显著。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楚明钦  
二战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生产性服务业,而在中国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处于全球价值链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城市建设用地的急剧扩张,造成了耕地面积的大量减少,同时带来了城市土地的粗放利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产出效率,带来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应进一步深化生产性服务业体制改革,调整工业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用地结构,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带动我国城市土地的集约化利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邱灵  方创琳  
二战以来国际产业分工演化重构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关系,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及其空间集聚体现了世界范围内以城市为依托的生产与控制的等级体系。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发展硬条件、制度环境作为城市发展软条件、人力资源作为城市智力支撑要素、市场腹地作为城市空间作用强度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产生重要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进而对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空间重塑和世界城市崛起产生积极作用。未来需要以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为重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并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与城市功能转型的良性互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韩峰  王琢卓  赖明勇  
基于外部性和新经济地理理论综合视角构建了理论、计量模型,对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主要通过技术外部性作用于经济增长,且专业化集聚的影响更明显;而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规模则是市场外部性的来源,其通过城市间投入—产出的垂直关联效应作用于经济增长。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的作用由东向西逐步递增,而多样化集聚仅对东部地区影响显著;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规模的影响则由东向西依次递减;随着经济增长分位数增加,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和空间集聚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呈倒U型趋势,且多样化集聚的影响不断增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峰  洪联英  文映  
本文在外部性和新经济地理综合框架下研究中国284个地级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城市化具有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且专业化集聚效果更明显;而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规模则通过市场外部性作用于城市化。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西部地区影响大于东、中部,而多样化集聚和空间集聚规模的作用由东向西依次递减;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亦对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晨  张广胜  
选取2004—2016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固定效应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和处理效应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经济发展高质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被确立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能够显著改善地区经济发展质量,且能够改变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增长趋势;但改善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存在时效性,在1~6年内作用效果稳步增强,6年后效果逐渐减弱;国家创新型城市通过改善地区高端生产型服务业集聚状况的方式促进当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卫国  文磊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是北京市未来四五十年的战略目标。本文首先对北京打造世界城市路径的确立进行分析,认为经济实力、第三产业比重和国际化功能是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的短板,而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路径。其次,通过理论和实践分析,本文认为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建设的载体是高端产业功能区(即"六高四新"),重点是金融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最后,文章对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