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24)
2023(8838)
2022(7913)
2021(7571)
2020(6650)
2019(15587)
2018(15636)
2017(30364)
2016(16908)
2015(19699)
2014(20486)
2013(20373)
2012(19590)
2011(17805)
2010(18277)
2009(17220)
2008(17824)
2007(17024)
2006(14930)
2005(13804)
作者
(51960)
(43748)
(43362)
(41913)
(27815)
(21173)
(20178)
(16833)
(16617)
(16116)
(14998)
(14976)
(14139)
(13835)
(13747)
(13651)
(13494)
(12848)
(12716)
(12715)
(11006)
(10763)
(10637)
(10108)
(10031)
(9947)
(9888)
(9823)
(8921)
(8860)
学科
(73886)
经济(73794)
管理(49580)
(44343)
(35724)
企业(35724)
方法(33642)
数学(28861)
数学方法(28536)
(20702)
(20470)
银行(20325)
(19782)
(18936)
(18669)
中国(18238)
(16489)
(14352)
金融(14349)
地方(14245)
业经(13950)
理论(13358)
(13321)
贸易(13312)
农业(13006)
(12831)
(12755)
制度(12744)
(11330)
财务(11292)
机构
大学(257344)
学院(255001)
(99888)
经济(97408)
管理(93298)
研究(83437)
理学(77890)
理学院(76951)
管理学(75431)
管理学院(74953)
中国(71204)
(56046)
科学(52077)
(50755)
(45622)
(44018)
(42779)
中心(40889)
财经(39690)
研究所(39311)
业大(37207)
农业(36036)
北京(35737)
(35664)
(35396)
师范(35034)
(34958)
经济学(31024)
财经大学(29135)
(28655)
基金
项目(152614)
科学(117600)
研究(111347)
基金(108457)
(93411)
国家(92530)
科学基金(78345)
社会(67762)
社会科(63897)
社会科学(63873)
(59391)
基金项目(57443)
教育(53036)
自然(51017)
(50240)
自然科(49811)
自然科学(49795)
自然科学基金(48921)
编号(47252)
资助(46085)
成果(40169)
(34225)
重点(33915)
课题(32826)
(31520)
(30238)
大学(29447)
科研(29220)
教育部(29191)
(28672)
期刊
(120206)
经济(120206)
研究(81098)
中国(54105)
(42440)
学报(42048)
(40796)
(37300)
金融(37300)
科学(36721)
管理(32863)
大学(31342)
教育(31082)
学学(29149)
农业(25405)
技术(22332)
财经(21560)
业经(19182)
(18430)
经济研究(18139)
问题(16107)
图书(14866)
理论(14190)
(13604)
(13397)
技术经济(13043)
实践(13008)
(13008)
商业(12818)
(12635)
共检索到4046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倩媚  
住房的商品属性应是消费品,而非投资品。文章认为住房商品属性的重新定性是房市实现理性发展的基础和保证。而商业银行作为政策传导的枢纽,房贷政策对房市供求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和宏观调控目标,正确把握房贷资金的流向,实现自身行为的理性回归。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殷孟波  曾凡良  
国有银行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集约化管理改革,直到目前,这项工作都还在进行之中。经过近10年的改革,取得了较大成果,但也存在许多非理性行为,从而影响了集约化经营的效率。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波  
完整的学校管理具有两面性——理性与非理性,二者在管理活动中相互渗透、融合,此消彼长。学校管理理念既包含理性的理性,又包含了理性的非理性这样一个多重理性观念,因此,离开人性中的理性与非理性因素而泛谈人性管理是难以触及其本质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力群  
各个城市内部的各个局部住房市场存在寡头垄断现象并且交通状况对于市场结构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试图通过一个中美住房市场的初步比较研究来拓展、补充这个论点。并得出具有启示意义的结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宋超英  闫艾丽  
迪拜危机从积聚到爆发,一直伴随着非理性化的房地产业的发展。房地产泡沫的过度膨胀首先为危机埋下隐患,最终积聚而破裂的泡沫则直接导致了危机的产生。分析迪拜房地产业的发展状况,运用行为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探究其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及破裂过程,揭示了非理性行为对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助推作用。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任智  
消费者理性消费是保险业健康发展的条件,但是目前保险市场中出现了一些拒绝保险、盲目从众购买、将保险产品当投资产品买等非理性消费行为。本文从保险消费的主体与客体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培育科学消费观、保障消费者知悉权、加快保险产品创新与改良、净化保险消费环境、提升保险消费服务水平等对策,以促进保险市场的理性消费。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圣军  
在对农户消费结构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农户对各种消费的可控制性,本文将医疗消费支出、住房消费支出、教育费用支出作为农户的特定性消费进行单独分析,将其余的消费定义为农户的非特定性消费。利用理性前提下推导出的农户最优消费轨迹作为标准,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相关的回归;通过对比发现:农户消费无法达到潜在效用的最大化,主要原因是农户无法控制的外部环境或者社会存在的制度性缺失。因此,为了启动农村市场,必须对相应的制度进行完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邵希娟  黎嘉平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瑾  王大波  
从行为金融理论的角度来看,信托型企业年金治理中非理性行为主要集中在年金计划基金的投资管理阶段。非理性行为的主体既有计划的受托人和投资管理人,也有计划的参加者和受益人,主要是投资风险分散不足,过度投资于自己就职的公司,投资管理人在投资决策中的羊群效应以及投资及业绩评估中的偏差。行为金融学的视角突破了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引起企业年金治理中非理性行为的群体心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泽先  曾令华  段忠东  江群  
主流经济学中的理性行为是一个过于绝对化、有偏见和逻辑的概念。从历史辩证和形式逻辑等视角来看,理性行为的内涵具有一定的状态和范围依赖性,基于可货币化的偏好排序对象的理性行为具有典型的自利性内涵,而基于不可货币化的偏好排序对象的理性行为具有典型的利他性内涵;从经验证实所采用的物理语言或现象语言来看,理性行为概念具有一定的人称依赖性,从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判断行为选择具有理性行为和非理性行为之分,而从第一人称角度来判断所有的行为选择均是理性行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郭妍  张立光  
银行小微贷款决策属于信息不完全条件下的不确定型决策,现代行为金融理论认为,人们往往由于认知偏差导致决策偏差,出现系统性的非理性行为。本文运用实验研究方法,对我国银行小微贷款决策者的三种非理性行为(损失厌恶、框架效应、心理账户)进行了验证,并进一步研究了性别、年龄、认知需求、决策方式等要素对非理性行为出现概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损失厌恶、框架效应在我国银行小微贷款决策者的决策行为中存在,但心理账户效应不显著;(2)就"损失厌恶"效应而言,男性、年轻人更易出现面对损失时的风险寻求,先个体后集体的决策方式能较好地避免这一现象;(3)就"框架效应"而言,女性和认知需求低的人显示框架效应的概率更...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闫燕  汪斯斯  雷江华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使他人受到伤害的问题行为,它影响着智力落后儿童安置方式的选择、教育及职业计划的制定和社会接纳程度。文章从智力落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出现率及特征、影响因素和评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力图为更有效地实施治疗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黄石松  郭建民  陈红梅  
研究住宅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以及特征、成因和根源,是解决住宅市场结构性问题的关键。解决住房市场绐构性问题,要调整好三个比例关系:保障类住房建设和商品房建设之间的比例关系;经济适用房建设与廉租房建设之间的比例关系;经济适用房建设和消费中"租"与"借"的比例关系。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陈亮  
本文首次构建了基于消费者非理性行为——"货币幻觉"与"过度反应"视角下的凯恩斯消费函数,并分别用中国城镇居民1978—2009年年度数据和中国农村居民1985—2009年年度数据,对该非理性凯恩斯消费函数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和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都是非理性的,中国城镇居民受到"货币幻觉"效应的影响,而中国农村居民则表现出对物价波动的"过度反应"。最后,本文还详细解释了中国城镇居民和中国农村居民在面对消费决策时,表现出"货币幻觉"与"过度反应"两种不同非理性行为的可能原因,并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