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26)
- 2023(4316)
- 2022(3648)
- 2021(3346)
- 2020(2764)
- 2019(6414)
- 2018(6223)
- 2017(12062)
- 2016(6407)
- 2015(7240)
- 2014(7125)
- 2013(7086)
- 2012(6644)
- 2011(6053)
- 2010(6147)
- 2009(5182)
- 2008(5047)
- 2007(4645)
- 2006(4217)
- 2005(3863)
- 学科
- 济(32193)
- 经济(32153)
- 管理(18606)
- 业(16480)
- 方法(12620)
- 企(12180)
- 企业(12180)
- 数学(11568)
- 数学方法(11506)
- 贸(11176)
- 贸易(11173)
- 易(11087)
- 出(10991)
- 中国(10161)
- 农(7960)
- 口(7906)
- 出口(7902)
- 出口贸易(7902)
- 财(7535)
- 农业(5295)
- 地产(5283)
- 房(5283)
- 房地(5283)
- 房地产(5283)
- 环境(4829)
- 业经(4648)
- 制(4643)
- 学(4276)
- 融(4077)
- 金融(4077)
- 机构
- 大学(92422)
- 学院(90115)
- 济(44296)
- 经济(43652)
- 管理(34490)
- 研究(32335)
- 理学(29613)
- 理学院(29281)
- 管理学(28863)
- 管理学院(28686)
- 中国(24157)
- 财(21064)
- 京(19104)
- 科学(17224)
- 财经(17031)
- 所(15768)
- 经济学(15744)
- 经(15729)
- 中心(14806)
- 经济学院(14472)
- 研究所(14212)
- 江(13159)
- 农(13003)
- 财经大学(12866)
- 北京(12049)
- 业大(11834)
- 院(11457)
- 范(11376)
- 师范(11279)
- 农业(10093)
- 基金
- 项目(61145)
- 科学(49146)
- 基金(46766)
- 研究(45368)
- 家(41475)
- 国家(40696)
- 科学基金(34583)
- 社会(31787)
- 社会科(30217)
- 社会科学(30209)
- 基金项目(23983)
- 省(22048)
- 自然(20868)
- 教育(20838)
- 自然科(20405)
- 自然科学(20398)
- 自然科学基金(20069)
- 资助(19862)
- 划(18741)
- 编号(16577)
- 部(14982)
- 国家社会(14149)
- 成果(13791)
- 重点(13641)
- 教育部(13385)
- 发(12976)
- 人文(12780)
- 创(12428)
- 大学(12322)
- 中国(12116)
共检索到1390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李斌 任津汝
能否明晰家庭“住房负担”与女性生育就业决策的关系是破解中国“低生育率”困境的关键问题。首先,考虑女性家庭和社会双重角色冲突下,构建女性“生育-就业选择模型”,从理论上刻画家庭住房支出和女性生育就业选择的内在关联。在此基础上,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利用宏微观嵌套的多层logit模型检验家庭住房支出对女性决策的影响程度及作用机制,识别了家庭幸福感和对社保制度的信心在其中的关键作用。研究发现:1)家庭住房支出对女性生育就业选择影响显著。住房支出越多,女性越倾向于选择工作而非生育。2)城镇失业率上升会强化住房支出对女性生育就业决策的负向影响。3)家庭住房支出影响女性决策的机制在于家庭幸福感发挥的部分中介作用,而对社保制度的信心又正向调节了该中介效应的后半路径。研究结论对于科学制定住房及人口管理政策,对于消除生育焦虑、提升家庭幸福感,对于扭转人口生育困局、激发城市创新活力等意义重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陶涛 李丁
文章从家庭权力地位理论和角色冲突理论入手,利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社会建设研究院开展的北京市夫妻配对抽样调查资料来考察夫妻职业相对地位对夫妻双方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夫妻职业相对地位对家庭幸福感有着显著的影响。呈现出男性职业地位相对越高,夫妻双方幸福感越强,婆媳关系越好的趋势。从幸福感的影响机制来看,夫妻职业相对地位存在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交互效应仅仅存在于对丈夫幸福感的影响上。妻子职业地位相对丈夫更高的家庭,夫妻双方的幸福感与其他类型家庭相比都显著更低,婆媳关系与其他类型家庭相比显著更差,妻子休闲娱乐满意度的下降和丈夫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的降低等因素都会对夫妻双方的幸福感产生负向影响。
关键词:
夫妻职业相对地位 主观幸福感 角色冲突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斌 任津汝 张所地
能否明晰青年的婚配竞争压力和家庭住房消费行为的关系是市场预期科学及政府调控有效的前提。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检验了男青年的婚配竞争压力对家庭住房租购选择及类别选择的驱动作用,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考察了该驱动作用的时空分异性。研究发现:(1)平均来看,西部、东部、中部、东北地区适婚男青年面临的婚配竞争压力依次递减。(2)婚配竞争压力对男青年所在家庭住房租购决策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婚配竞争压力值每增加1分,家庭购房和租房的几率比将增加1.2%。(3)婚配竞争压力对男青年所在家庭住房类别选择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与购买小面积住房相比,婚配竞争压力值每增加1分,家庭购买中面积、大面积住房的概率分别增加2.3%和3.1%,男青年所在家庭住房消费行为具有“婚姻驱动”特征。(4)男青年的婚配竞争压力对家庭住房消费决策的作用在时间、空间维度上具有异质性。本研究可为破解中国“高房价”“婚房竞争”“因婚致贫”等困境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何林浩 陈梦
近年来我国女性在家庭内部的地位显著提升,这可能对家庭生育率产生抑制作用。本文使用CGSS数据对假说进行了检验,以夫妻教育水平差距作为家庭地位差异的代理变量,排序logit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妻子教育水平相对于丈夫越高的家庭生育的子女数量越少。本文从城乡异质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进一步验证了"谈判机制"的存在性。本文把近年来我国家庭内部的结构变化与生育率下降联系了起来,拓展了生育率影响因素的研究范围,有助于全面理解我国当前生育率问题的严峻性。
关键词:
夫妻博弈 生育率 家庭分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尹振涛 李俊成 杨璐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愈加强烈,"幸福"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议题。在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本文使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实证分析了金融科技发展对农村家庭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能显著提高农村家庭幸福感,其中金融科技的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对幸福感的提升最为重要。机制分析发现,提高农民收入、为农民创业提供支持以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金融科技发展提高农村家庭幸福感的重要原因。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科技发展对农村家庭幸福感的积极影响在家庭人员结构较为年轻、负债水平较高以及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样本中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为新时代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石
张宇钟在《宁夏社会科学》1987年第8期发表文章,侧重探讨城乡家庭的生产、抚养、赡养、消费、教育等主要功能的差异及其对人口生育率的影响作用。 (1)农村家庭生产功能的增强,使得农村的人很重视家庭人口数量,尤其重视家庭男子数量及其质量。人多劳动力强的家庭,较人少劳动力弱的家庭收人高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民多生多育的愿望。城市家庭的生产功能已随生产的社会化而趋于消失,这无疑消除了影响育龄夫妇多生多育的一种因素。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磊
本文使用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联合开展的2015年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数据,分析了家庭建设、国家政策与家庭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民众相信国家重视家庭建设会促进家庭幸福感的提升,希望国家为家庭建设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持。
关键词:
家庭建设 国家政策 家庭幸福感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磊
本文使用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联合开展的2015年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数据,分析了家庭建设、国家政策与家庭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民众相信国家重视家庭建设会促进家庭幸福感的提升,希望国家为家庭建设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持。
关键词:
家庭建设 国家政策 家庭幸福感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云峰 徐书林
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保障对农村家庭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拥有养老保障和有养老计划对农村家庭幸福感的影响是显著且正向的;不同养老形式选择与家庭幸福感也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自己居住养老对家庭幸福感的影响最大;拥有养老保障和有养老计划对不同地区家庭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差异,养老保障对西部地区农村家庭幸福感的正向影响最大。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要加快推进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提高养老保障公平性,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增强家庭幸福感。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任娟娟
依据2013-2017年CHFS三期面板数据,利用面板Probit、倾向得分匹配等模型,考量住房公积金制度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缴存公积金对居民幸福感正向影响显著。异质性分析显示:住房公积金制度对居民幸福感的提升作用存在住房产权与住房贷款、收入水平以及工作单位属性的差异,对有房有贷和无房群体、中等收入以及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工作群体的提升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住房公积金制度通过提高居民自有产权住房拥有率和未来购房可能性影响幸福感。鉴于此,应扩大公积金覆盖范围,降低制度对于首套住房的贷款利率,切实保障住有所居。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 幸福感 住房消费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雅玲 于文超 肖忠意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资产选择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结果发现,对房产而言,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会推动家庭参与房产投资,并增加家庭在房产上的配置;对储蓄而言,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不仅会降低居民参与储蓄的动机,而且会同时降低其持有比重;对股票而言,主观幸福感对居民参与动机影响不显著,但家庭开始股票投资后,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会提高家庭参与股票选择的深度。居民主观幸福感可以与人格特征形成影响机制,从而影响居民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资产选择比重。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人格特征 金融市场 资产选择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雅玲 于文超 肖忠意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资产选择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结果发现,对房产而言,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会推动家庭参与房产投资,并增加家庭在房产上的配置;对储蓄而言,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不仅会降低居民参与储蓄的动机,而且会同时降低其持有比重;对股票而言,主观幸福感对居民参与动机影响不显著,但家庭开始股票投资后,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会提高家庭参与股票选择的深度。居民主观幸福感可以与人格特征形成影响机制,从而影响居民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资产选择比重。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人格特征 金融市场 资产选择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卫星 王睿
近年来,我国居民住房贷款规模快速扩张。家庭负债的不断上升不仅会降低居民(消费)福利水平,还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基于CFPS2018年调查问卷,实证检验了家庭生育意愿对家庭住房负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生育意愿显著影响了家庭住房负债水平。意愿生育男孩数量越多,家庭住房负债水平越高,而意愿生育女孩数量与家庭住房负债不相关。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传宗接代”等传统文化观念所导致,意愿生育男孩数量越多的家庭,会配置价值越高的住房资产,进而导致家庭住房负债水平上升。生育意愿主要提升了家庭消费性住房资产配置,此时民间借贷成为主要借款渠道。意愿生育男孩数量对家庭住房负债的正向影响在不同收入和资产水平的家庭中并无显著差异,但在小孩抚养比较高和户主健康状况较好的家庭中更加显著。上述结论表明,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男女平等宣传,提高女性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同时从法律层面对女性进行保护,在就业、收入等方面消除性别歧视,提高女性社会经济地位,抑制家庭住房负债非理性上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姬雄华 冯飞
利用统计年鉴数据对我国农村生育率对家庭人力资本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表明随着农村生育率下降,农村居民家庭人力资本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在分析制约农村生育率下降迟缓的深层次经济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应发展农户经济,改变农村生产经营方式,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建设等对策,以降低农村生育率。
关键词:
生育率 农村居民家庭 人力资本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健 阿里米热·阿里木
生育意愿与行为的偏离被视为一个常态化现象,但其偏离程度和家庭生育支持的影响机制尚未取得共识。利用2019年全国人口与家庭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构造"偏向度""偏向类型""无偏层次"等概念,实证分析中国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偏离的现状及家庭生育支持的作用。研究发现,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的偏向度平均约为0.14个孩子;生育意愿与行为无偏离的育龄女性在样本中所占比例高达85.45%;超过40%的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符合调查时正在实施的全面两孩政策的数量要求。各类家庭生育支持均有助于显著提升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大于行为的可能性,尤其是有利于生育趋近完成态的育龄女性完成其未满足的生育意愿。建议全面加强家庭生育支持,从而提高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的一致性并降低其处于低意愿水平的可能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