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54)
- 2023(17173)
- 2022(14640)
- 2021(13535)
- 2020(11519)
- 2019(25909)
- 2018(25661)
- 2017(49908)
- 2016(27153)
- 2015(30179)
- 2014(29790)
- 2013(29977)
- 2012(27209)
- 2011(24496)
- 2010(24326)
- 2009(22678)
- 2008(22724)
- 2007(20354)
- 2006(17987)
- 2005(15650)
- 学科
- 济(116742)
- 经济(116602)
- 业(103670)
- 管理(87977)
- 企(85377)
- 企业(85377)
- 方法(53522)
- 农(48478)
- 数学(44046)
- 数学方法(43668)
- 业经(34222)
- 财(33916)
- 农业(32247)
- 中国(28118)
- 务(23638)
- 财务(23572)
- 财务管理(23542)
- 制(22665)
- 企业财务(22363)
- 贸(21042)
- 贸易(21035)
- 学(20920)
- 技术(20917)
- 地方(20597)
- 易(20430)
- 理论(18929)
- 和(18594)
- 策(17877)
- 划(17535)
- 体(16431)
- 机构
- 学院(393980)
- 大学(389816)
- 济(161002)
- 管理(160515)
- 经济(157833)
- 理学(139545)
- 理学院(138125)
- 管理学(135983)
- 管理学院(135291)
- 研究(126605)
- 中国(97314)
- 京(81688)
- 农(81288)
- 科学(79130)
- 财(72534)
- 业大(65833)
- 所(63980)
- 农业(63147)
- 财经(58910)
- 中心(58587)
- 研究所(58222)
- 江(57814)
- 经(53830)
- 北京(50705)
- 经济学(47855)
- 范(47338)
- 师范(46808)
- 州(46325)
- 院(44687)
- 经济管理(43737)
- 基金
- 项目(270230)
- 科学(212560)
- 基金(197409)
- 研究(194356)
- 家(172863)
- 国家(171296)
- 科学基金(147735)
- 社会(124490)
- 社会科(117801)
- 社会科学(117769)
- 省(106527)
- 基金项目(105644)
- 自然(97167)
- 自然科(94961)
- 自然科学(94935)
- 自然科学基金(93298)
- 划(88375)
- 教育(87229)
- 资助(80469)
- 编号(78468)
- 成果(61541)
- 重点(59526)
- 部(59314)
- 创(57865)
- 发(57547)
- 创新(53508)
- 课题(52542)
- 业(52169)
- 科研(51720)
- 国家社会(51228)
- 期刊
- 济(178185)
- 经济(178185)
- 研究(110740)
- 农(79367)
- 中国(70480)
- 学报(65528)
- 科学(59810)
- 管理(58190)
- 财(56211)
- 农业(53526)
- 大学(49711)
- 学学(47756)
- 融(36420)
- 金融(36420)
- 业经(34978)
- 教育(33717)
- 技术(32376)
- 财经(28891)
- 业(27496)
- 经济研究(26734)
- 经(24678)
- 问题(24259)
- 技术经济(20620)
- 版(20108)
- 科技(19576)
- 商业(18662)
- 现代(18393)
- 理论(18062)
- 业大(17786)
- 世界(17315)
共检索到567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于静静 王英杰
基于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八个年度九个省份的微观数据,构建纳入住房支付能力的哈里斯-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运用Probit方法,检验住房支付能力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别控制了劳动者职业特征、健康状况和家庭负担之后,较低的住房支付能力均降低了农村劳动力迁移到城市就业的概率。因此,提高流向城市的农村劳动力住房支付能力,有利于促进城乡人口流动,进而推进城镇化的进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于静静 王英杰
基于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八个年度九个省份的微观数据,构建纳入住房支付能力的哈里斯-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运用Probit方法,检验住房支付能力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别控制了劳动者职业特征、健康状况和家庭负担之后,较低的住房支付能力均降低了农村劳动力迁移到城市就业的概率。因此,提高流向城市的农村劳动力住房支付能力,有利于促进城乡人口流动,进而推进城镇化的进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董昕
解决中国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的关键在于引导农业转移人口的迁移;其中,不可忽视的是农业转移人口的迁移意愿,尤其是持久性迁移意愿。文章以房租收入比作为农业转移人口家庭住房支付能力的衡量指标,实证分析住房支付能力对农业转移人口持久性迁移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房租收入比对农业转移人口持久性迁移意愿的影响显著,而且存在拐点。在拐点之前房租收入比与农业转移人口持久性迁移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在拐点之后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在拐点之前,相对于农业转移人口的收入,住房租赁价格尚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房租收入比对迁移意愿并不显现出负向影响,从而解释了为什么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倾向于选择住房价格较高的大城市,而不是住房价格较低的中小城市或小城镇。
关键词:
住房支付能力 农业转移人口 迁移意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奥龙
城乡养老保险统筹作为社会保障领域的重要改革措施,在提高农业人口养老待遇的同时也会对其劳动供给产生影响。本文基于2012和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实证检验了城乡养老保险统筹对农业人口劳动供给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1)城乡养老保险统筹政策的执行显著降低了农业人口的劳动供给时间,使其月工作时间下降约3. 9天,周工作时间下降约12. 2小时;(2)城乡养老保险统筹对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更加明显,女性参加保险统筹之后月工作天数和周工作小时数的下降明显多于男性;(3)城乡养老保险统筹对东、中、西部农业人口劳动供给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会使得东、中部的农业人口的月工作天数明显减少,西部地区农业人口的周工作小时数明显降低。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巧 陈诚
从长期居留意愿和市民化意愿两个维度出发,基于"2016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考察了城市经济集聚状况、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对流动人口城市迁移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乡-城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和市民化意愿普遍低于城-城流动人口,高经济集聚度的城市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和市民化意愿更强,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和市民化意愿;房价对乡-城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呈倒U型,但对其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呈正U型。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增强有利于提高低住房支付能力城市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和市民化意愿,但对于一般住房支付能力的城市以及高住房支付能力的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增强仅能提高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对其市民化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沈悦 张学峰
在房价高涨背景下,住房支付能力稳定性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构建住房支付能力稳定性衡量体系的基础上,运用马氏距离聚类分析法依据住宅价格将35个大中城市分为4组,通过面板实证和多因素FMOLS进行分析。发现住宅价格与居民收入长期均衡并互为因果关系。虽然住房支付能力稳定性整体比较脆弱,但城市之间呈现异质性,导致这一现象与收入之外的其他基本面因素也有密切关系。鉴于此,政府在实现住宅价格和居民收入良性互动的同时,还应加强房价较低城市的软硬件建设,引导住宅需求合理流动,解决高房价城市住房支付能力不稳定的问题。
关键词:
房价 支付能力稳定性 聚类分析 面板实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耿进强 李景国
农民是城镇化的主体,客观科学测算农民进城购房的支付能力,对制定城镇化与房地产发展政策均有重要意义。结合农民进城购房的特点,构建了农民进城前的纵向财富积累的首付支付能力指标,与农民进城后收入市民化的当期财富获取能力的月供支付能力指标,对全国以及大部分地区农民进城购房支付能力进行了测评。结果显示:地区间存在支付能力差异,但差异逐渐趋于平稳发展态势;2010-2011年为21世纪以来支付能力最低点,但2016年全国住宅价格出现普遍性上涨并存在持续性,可能会出现新的支付能力最低点;农民高收入家庭具有有限的城镇住房支付能力,中等偏上与中等收入家庭支付能力较弱,中等偏下与低收入家庭支付能力严重不足。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进涛 谭术魁 汪文雄
运用文献法和归纳法,介绍了国外对住房可支付能力的内涵界定、测度方法、影响因素、低住房可支付能力带来的后果以及提高住房可支付能力的对策等研究成果,归纳了国外研究的特点;结合国内该领域研究的现状,提出了从视角、内容、方法等方面开展我国住房可支付能力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
住房可支付能力 城市居民 概要 启示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耿媛元 刘洪玉
当前我国住宅市场的供给结构逐渐形成三个层次:面向最低收入家庭的廉租房、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经济适用房和面向其他较高收入家庭的市场价商品住宅。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出发点是使广大中、低收入家庭具有住房支付能力。本文将系统地讨论住房支付能力的含义、度量指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旭阳
亿万农民工如何在城市居住,既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国家治理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对我国97个地级市的住房政策文件进行了系统编码,构建了政策数据库,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以探究我国农民工住房政策的地方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相当数量的城市采取了“残补式”政策模式,仅投入微薄资源来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绝大部分城市奉行只满足农民工短期住房需求、以租赁为主的政策,即“公共或私人租赁”和“集中式租赁”政策模式;只有少数城市采取了符合中央政策目标的、有利于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公民权利导向”政策模式。研究认为,各地农民工住房政策的差异性不仅受政治和经济因素驱动,还受到当地城市问题的突出性和先前福利优厚程度的显著影响。为激励地方政府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建议改革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以及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体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解书森,陈冰
近两年,我国各地农村劳动力流动出现一个令人注目的趋同现象,即春节过后,广西、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四川等省、区数量宏大的农村劳动力不约而同地离土离乡,沿着铁路干线,涌入城市寻职。1989年初春百万农民流动大潮,至今令人记忆犹新;1990年初春数十万民工涌入广东,又激起社会微澜。诚然,在政府有力的行政干预和城市寻职无望的事实面前,流动浪潮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庆五
在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下,由于户籍注册登记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不同,对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诸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利用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和历年人口统计年报中的有关数据资料,对建国后中国农业人口向非农业领域转化的历史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广平 陈立文 尹志军
现有住房保障对象界定研究多以定性研究为主,且鲜少考虑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问题。文章以"价格"为导向,基于按揭贷款和租金收入比视角分别给出了产权型保障房和租赁型保障房的住房保障对象界定思路与方法。以天津市为案例,在明确界定不同类别保障房的保障对象的基础上,确定了天津市不同收入群体各类保障房支出费用占家庭收入的上限与下限,应用上述研究思路与方法界定了两个案例的准入标准。研究结果表明,保障房准入标准设计需要全面考虑"价格"和"住房支付能力",而且应当以家庭收入"范围"取代"界线"来界定保障房准入标准。本研究思路与
关键词:
住房支付能力 保障房 家庭收入 贷款风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颜 周建军 傅贻忙
本文基于2003-2018年人口老龄化、住房支付能力和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考量人口老龄化、住房支付能力与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际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具有正向空间相关性。老年抚养比促进了本省城镇居民住房消费,但是对邻近省份的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影响弱。少年抚养比和住房支付能力均促进了本省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抑制了经济发展情况相近省份的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加入交互项后,老年抚养比改变了住房支付能力对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的作用,对本省、邻近省份的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具有抑制作用。少年抚养比强化了住房支付能力对本省、邻近省份的城镇居民住房消费促进作用。为此,应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调整住房供给结构,平衡区域住房差异化消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正松
文章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和农业人口流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就促进农业人口合理流动提出若干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思路。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土地流转 人口流动 补偿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