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04)
- 2023(11033)
- 2022(9267)
- 2021(8825)
- 2020(7763)
- 2019(18340)
- 2018(17771)
- 2017(35254)
- 2016(18846)
- 2015(21777)
- 2014(21737)
- 2013(22079)
- 2012(20952)
- 2011(18867)
- 2010(18905)
- 2009(18000)
- 2008(18251)
- 2007(16304)
- 2006(13977)
- 2005(12848)
- 学科
- 济(87677)
- 经济(87590)
- 业(51578)
- 管理(51473)
- 方法(44175)
- 数学(40450)
- 数学方法(40227)
- 企(39539)
- 企业(39539)
- 中国(25815)
- 银(24144)
- 银行(23999)
- 制(22696)
- 行(22538)
- 财(22537)
- 农(20291)
- 贸(19304)
- 贸易(19288)
- 易(18711)
- 融(18456)
- 金融(18454)
- 业经(14974)
- 务(14184)
- 财务(14167)
- 财务管理(14127)
- 学(13651)
- 度(13415)
- 企业财务(13414)
- 制度(13408)
- 农业(13298)
- 机构
- 大学(276046)
- 学院(270836)
- 济(126431)
- 经济(124169)
- 管理(106043)
- 研究(93720)
- 理学(90046)
- 理学院(89116)
- 管理学(88011)
- 管理学院(87489)
- 中国(85485)
- 财(60951)
- 京(58120)
- 科学(51670)
- 财经(48565)
- 所(46935)
- 中心(45704)
- 农(44930)
- 经(44431)
- 研究所(42262)
- 经济学(41848)
- 江(40104)
- 经济学院(38174)
- 北京(37516)
- 财经大学(36628)
- 业大(36124)
- 农业(35631)
- 院(32777)
- 州(32021)
- 范(31839)
- 基金
- 项目(173246)
- 科学(137411)
- 基金(130613)
- 研究(126710)
- 家(112432)
- 国家(111566)
- 科学基金(95828)
- 社会(84144)
- 社会科(80027)
- 社会科学(80005)
- 基金项目(68039)
- 省(62708)
- 自然(60033)
- 自然科(58703)
- 自然科学(58684)
- 教育(57958)
- 自然科学基金(57744)
- 资助(55931)
- 划(54159)
- 编号(49182)
- 部(41699)
- 成果(40594)
- 重点(38800)
- 教育部(36449)
- 发(36342)
- 国家社会(36257)
- 创(35513)
- 人文(34664)
- 中国(34139)
- 科研(33827)
- 期刊
- 济(130793)
- 经济(130793)
- 研究(89512)
- 中国(52110)
- 融(48804)
- 金融(48804)
- 财(47376)
- 农(39393)
- 学报(38231)
- 科学(36448)
- 管理(35991)
- 大学(29464)
- 学学(27841)
- 财经(25134)
- 农业(24288)
- 经济研究(22732)
- 经(21437)
- 技术(20755)
- 教育(20361)
- 业经(18210)
- 问题(17851)
- 贸(17740)
- 国际(15858)
- 理论(15054)
- 世界(14863)
- 统计(14581)
- 业(14466)
- 技术经济(14316)
- 实践(13385)
- 践(13385)
共检索到419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波 李言 李萌
降低杠杆率是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根据美国的经验,在不同经济部门之间进行杠杆转移是降低杠杆率的有效策略。结合中国各部门的杠杆率情况,通过增加住房抵押贷款规模提高住户部门的杠杆率,成为实施杠杆转移策略的可操作选项,但增加住房抵押贷款规模将会影响商业银行风险,进而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增加住房抵押贷款规模会通过信贷和抵押品价值效应两个渠道发挥降低商业银行风险的作用,但该作用会受到住房抵押贷款规模和房价变动的影响。利用2000—2015年65家商业银行相关数据,采用Z值测度商业银行风险,检验了住房抵押贷款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商业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规模较大时,增加住房抵押贷款规模对商业银行风险的降低作用显著;当房价上涨且变动幅度较小时,增加住房抵押贷款规模对商业银行风险的降低作用显著。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金清 吴有红
本文在运用SFA法测度我国14家主要商业银行效率的基础上对外资银行进入水平影响商业银效率的"阙值效应"进行经验分析,并进一步考察了外资银行进入水平的适度性。研究发现:外资银行进入水平对商业银效率的影响存在"阙值效应",但该效应并未因商业银行产权性质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发现,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外资银行进入水平总体上位于适度区间内,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本土商业银行效率产生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外资银行 SFA 效率 阙值效应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彭建刚 何婧 鄢斗
本文在阐述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意义的基础上 ,从金融工程、基础资产选择和工具选择方面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运作方式
关键词:
住房抵押贷款 证券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沙磊 李鹏
本文提出并分析了商业银行公司贷款中的"V"形期权模型,并以此来刻画中国商业银行公司贷款业务中隐含的借款人套利风险。借助于该模型,本文提出了一种对于潜在性风险的计量方法,并对一个贷款案例进行分析,介绍了该计量方法,并分析了宏观环境变化威胁商业银行公司贷款质量的一种路径。
关键词:
经济 金融 银行 公司贷款 期权 风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范俏燕
自去年3月央行加息以来,各大商业银行的房贷业务明显萎缩,提前还贷者有增无减。据上海银监局的数据显示,去年7月上海中资商业银行自营性房地产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呈负增长态势,分别比上月减少4.61亿元和8.86亿元。而8月房贷余额更是减少了18亿元。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顾海峰 郑婷
通过分析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分布现状,设计了中国商业银行信贷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2009-2013年16家上市银行作为样本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商业银行信贷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四大商业银行信贷效率较高,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而中小商业银行信贷效率相对较低。并以此为依据,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规模水平、资产质量、风险控制能力等层面给出了提升商业银行信贷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建辉 岳娟丽
笔者基于2008—2017年我国30家主要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使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估算出银行成本效率,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了存款市场约束对商业银行成本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就存款市场数量约束看,公司定期存款比重的增加对银行成本效率并无显著影响,但公司活期存款比重的上升却有利于提高银行成本效率;个人定期和活期存款占比的增加均对银行成本效率的提升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就存款市场价格约束看,以利息支出占比为代理变量的存款市场价格约束对银行成本效率的影响异常显著,价格约束效应明显。就不同类型银行间差异看,公司类存款比重的上升对大型商业银行成本效率无明显数量约束效应,但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数量约束效应相当显著;个人类存款占比的增加对股份制商业银行成本效率不存在明显数量约束效应,但对大型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数量约束效应十分突出;存款市场价格约束对大型商业银行成本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却产生了显著的价格约束效应。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存款市场约束 成本效率 SFA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伟平 张娜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监管部门借鉴巴塞尔协议Ⅲ,引入不具有风险敏感性的杠杆率指标作为对资本充足率监管的补充,以限制银行体系的杠杆过度累积。本文基于2005~2016年期间中国67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杠杆率监管的风险吸收能力超过风险激励效应,有助于抑制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过度扩张,降低风险偏好;基于巴塞尔协议Ⅲ视角的《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新规实施,有利于弥补资本充足率监管的不足,增强商业银行抵御风险能力;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资产规模越大、流动性水平越高的商业银行,杠杆率监管对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越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田雨 高增银 唐为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臧旭恒 黄宇
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构建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和收入的基本模型;然后以微观调查数据为基础,计算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系数。分析坫果表明:从1998年到2000年,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表现出逐年提升的趋势;从2001年到2005年,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保持在一个稳定区域之内;2006年以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相对下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澄 沈悦
本文以中国30家商业银行2005—2015年非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考察了房价波动和风险约束以及银行信贷的关系,立足于宏观审慎思想,研判系统重要性银行与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对信贷行为的异质作用。并基于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检验在房价波动和风险约束的冲击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信贷的调控效果。实证结果显示: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和信用风险的降低都会增加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相反,会造成银行信贷规模的收缩。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信贷行为存在异质性。目前中国房价上涨并不会扩大货币政策工具的信贷扩张效果,但信用风险的降低会强化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机制。同时在信用风险约束逐渐减小的背景下,房地产价格对银行信贷将会产生"加速器效应",进一步加重了中国银行的信贷"高烧"。
关键词:
房价波动 风险约束 银行信贷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谷慎 吴国平
基于我国103家商业银行2003年至2015年的数据,系统考察了业务自由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表明:从整体效果看,业务自由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现先抑后扬的U型趋势,适度业务自由化有助于减弱银行风险承担,过度业务自由化反而会加重银行风险承担;从作用机制看,业务自由化通过对银行资产收益率和经营风险的非线性影响,以及对资本充足率和杠杠风险的不利冲击,对银行破产风险产生影响;部分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尤其是交易投资性业务发展过快,已加重了自身的风险承担,存在业务过度自由化的迹象。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韩扬 何建敏
为了揭示流动性创造对实体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基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深度财务报告和面板回归模型验证了流动性创造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实证结果显示: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对实体经济具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表内流动性创造对第二产业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对第一产业的促进作用较小,并且对各层次产业增长的促进作用均大于表外;表外流动性创造对第一产业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最后,根据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科目和风险承担的变化特征讨论了流动性创造上调的可行性,并结合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流动性创造 动态面板回归 资产负债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昕
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由于在诸多制度方面还不健全,如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期限结构不相匹配、多元的风险分担机制尚未建立、违约风险定价机制缺位、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和管理误区等等,造成了自身的脆弱性,抗风险能力不强。我们应该借鉴国外成功的发展经验,在大力发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同时,通过信用评级、债项评级、政府担保、保险、法律、业务创新等诸多渠道加强贷款违约风险的管理和防范。
关键词:
住房抵押贷款 脆弱性 违约风险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黄有为 王勇 王继娜
以来自中国资本市场20082014年16家上市和150家非上市商业银行的年度数据为基础,对经济迅速下滑和商业银行基于贷款损失准备的风险应对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经济平稳期,在经济迅速下滑的收缩期,商业银行会计提更多的贷款损失准备;且在经济迅速下滑期,相对于非上市商业银行,上市商业银行会计提更少的贷款损失准备。因此,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行为的指导,减轻我国商业银行行为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应区别对待上市和非上市商业银行,运用差别性的政策,尤其是重点做好对非上市商业银行的指导工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信用风险预警系统实证研究
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管理——基于房地产调控政策
房价变动对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风险影响的研究——基于2008年我国房地产困境的思考
房价波动中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控制研究
关联贷款与商业银行的审计师选择——基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
经济快速下滑与基于贷款损失准备的商业银行风险应对——来自中国上市、非上市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
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利率风险及对策探讨
商业银行开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评估及规避对策
楼市博弈迷局中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信用风险——基于VAR和t-Copula方法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中国商业银行住房信贷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