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88)
- 2023(9215)
- 2022(7481)
- 2021(6761)
- 2020(5663)
- 2019(12522)
- 2018(11808)
- 2017(22615)
- 2016(11627)
- 2015(12504)
- 2014(11983)
- 2013(11549)
- 2012(10418)
- 2011(9172)
- 2010(9431)
- 2009(8850)
- 2008(7876)
- 2007(6927)
- 2006(6092)
- 2005(5312)
- 学科
- 济(46920)
- 经济(46865)
- 业(35594)
- 管理(34842)
- 企(29080)
- 企业(29080)
- 融(25952)
- 金融(25952)
- 银(23130)
- 银行(23097)
- 行(22310)
- 中国(18876)
- 方法(18752)
- 数学(17115)
- 数学方法(17024)
- 财(15328)
- 农(12499)
- 制(12311)
- 中国金融(11158)
- 务(10782)
- 财务(10763)
- 财务管理(10744)
- 企业财务(10377)
- 业经(10366)
- 贸(9842)
- 贸易(9834)
- 易(9663)
- 地方(9335)
- 农业(9069)
- 学(7808)
- 机构
- 大学(157529)
- 学院(157230)
- 济(68789)
- 经济(67576)
- 管理(60637)
- 研究(53229)
- 理学(52555)
- 理学院(52032)
- 管理学(51209)
- 管理学院(50961)
- 中国(47940)
- 财(32946)
- 农(31770)
- 科学(31693)
- 京(31618)
- 中心(27272)
- 财经(26730)
- 所(26481)
- 业大(26362)
- 农业(25256)
- 经(24525)
- 研究所(24362)
- 经济学(22731)
- 江(22002)
- 经济学院(20903)
- 融(20718)
- 财经大学(20323)
- 金融(20292)
- 北京(19514)
- 银(19097)
- 基金
- 项目(111605)
- 科学(87668)
- 基金(83506)
- 研究(76541)
- 家(75797)
- 国家(74742)
- 科学基金(63303)
- 社会(51672)
- 社会科(49344)
- 社会科学(49328)
- 基金项目(44644)
- 省(42983)
- 自然(41503)
- 自然科(40535)
- 自然科学(40520)
- 自然科学基金(39861)
- 划(36432)
- 教育(33598)
- 资助(32966)
- 编号(28155)
- 重点(25408)
- 创(24510)
- 部(24339)
- 发(23939)
- 创新(22958)
- 国家社会(22603)
- 科研(22073)
- 成果(21533)
- 计划(21378)
- 教育部(20900)
共检索到232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雨晴 何广文
通过建立一个包含住房的家庭跨期资产决策模型并进行参数赋值,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住房资产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且在此基础上使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年全国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住房资产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和风险金融资产配置存在挤出效应,而当家庭财富水平或分布区域不同时,挤出效应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本文的研究结论从微观上说明了完善家庭资产结构、分散家庭投资风险的必要性,从宏观上解释了住房市场过度繁荣对金融市场的资源挤占问题。据此,本文提出合理配置住房资产、缓解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压力、合理引导发达地区房地产市场发展,实现房价平稳回归等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雯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6年家庭数据,借助Logit和Tobit估计方法,引入交叉项和差异性分析两个视角,探讨了家庭社会资本对该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路径。得出结论如下:家庭社会资本越多,风险金融资产投资概率越大,投资占比越高,无论是认知类还是结构类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可通过攀比效应、信息渠道和缓解当前信贷约束三种途径作用于家庭风险投资偏好。家庭社会资本越多,会使得攀比效应越大,信息提供越充分,缓解当前信贷约束而非已有信贷约束的能力越高,风险投资偏好越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田盛丹 黄燕芬
基本养老保险是贯穿家庭生命周期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与家庭每期的收入和支出相挂钩,对于家庭的经济决策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探究基本养老保险对家庭住房及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保基本养老保险能显著提高家庭持有自有住房、投资性住房、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概率,也能提升家庭住房在家庭总资产中的占比以及风险性金融资产在家庭金融资产中的比重,上述影响存在生命周期以及家庭收入水平的差异;收入的不确定性以及预防性储蓄机制是基本养老保险影响家庭住房及金融资产配置的重要机制。上述研究结论带来的启示:要着力实现基本养老保险法定人群的全覆盖,逐步缩小养老保险待遇群体间差距;创新更多满足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产品,大力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加强基本养老保险与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改革措施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评估,注重发挥各领域改革的联动效应。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田盛丹 李春肖
老年群体正逐渐成为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上的重要力量,如何引导老年群体合理配置资产,从而夯实个人乃至全社会的养老财富储备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大议题。本文基于模糊断点回归的方法,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探讨退休作为外生冲击对于家庭住房及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本文研究表明,退休会显著降低家庭住房资产规模,同时提升家庭住房持有率;退休会提升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持有率以及风险性金融资产的配置比例;并且上述这种影响在参保与未参保社会养老保险家庭间以及体制内、外就业家庭间存在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本文认为,一方面要破解“以房养老”困境,完善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应大力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鼓励养老金融产品创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卢亚娟 殷君瑶
利用金融调查研究中心(CHFS)2017年数据,采用Probit、Tobit模型及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从整体和城乡两个角度分别研究户主风险态度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险偏好能够提高家庭对金融资产及各类风险性金融资产的参与率及资产占比,风险偏好家庭对金融资产及各类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入较大,风险偏好确实能够推动家庭对金融市场尤其是风险市场的参与行为。具体分析各类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资情况后发现:风险偏好的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最高,并且主要体现在股票的增加上,家庭越厌恶风险,股票投资越低。其次,可以发现城乡差异下,户主风险态度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影响不同,风险态度对于城镇家庭在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上的影响较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卢亚娟 殷君瑶
利用金融调查研究中心(CHFS)2017年数据,采用Probit、Tobit模型及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从整体和城乡两个角度分别研究户主风险态度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险偏好能够提高家庭对金融资产及各类风险性金融资产的参与率及资产占比,风险偏好家庭对金融资产及各类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入较大,风险偏好确实能够推动家庭对金融市场尤其是风险市场的参与行为。具体分析各类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资情况后发现:风险偏好的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最高,并且主要体现在股票的增加上,家庭越厌恶风险,股票投资越低。其次,可以发现城乡差异下,户主风险态度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影响不同,风险态度对于城镇家庭在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上的影响较大。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稳 桑林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社会医疗保险体制改革,不断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而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增长和结构变化受收入水平、教育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社会医疗保险是家庭资产配置的重要影响因素。运用理论和实证的方法分析社会医疗保险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最优社会医疗保障程度在60%左右,参保家庭持有风险金融资产的概率较未参保家庭显著高了3.5%,社会医疗保险保障水平的提升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概率、规模和比重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医疗保险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主要影响机制是替代效应,即随着社会医疗保险保障水平的提高,家庭将安全资产转移到风险资产,从而提高家庭参与风险金融市场的深度和收益水平。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贾艳 何广文
论文从社会网络的角度解释了其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后认为,社会网络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有促进作用。社会网络越强,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概率越高,其中我国城市家庭比农村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更积极,而东部地区的家庭对金融资产配置的参与度和广度最高。另外,社会网络可通过提高家庭金融素养和降低风险感知度来促进家庭参与金融资产配置,对影响路径的研究是一种补充。
关键词:
社会网络 家庭金融资产 配置 实证分析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卢亚娟 张雯涵 孟丹丹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家庭在社会保障上的投资逐渐增加。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退休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也是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研究中心(CHFS)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的方法,从区域和城乡两个角度分别研究社会养老保险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养老保险可以降低家庭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能够提高家庭对金融资产的持有量。对各类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资情况具体分析发现,除股票资产外东部地区家庭对其他各类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资明显增高,中部地区家庭对基金的持有量降低,西部地区家庭对金融理财产品的投资变化不大。同时,对于不同类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资,城乡家庭也存在明显差别。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段忠东
家庭住房资产占比会影响家庭资产流动性和金融资产配置,进而影响房地产与金融市场波动。通过运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检验我国城市家庭的住房拥有与金融资产配置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既定家庭净财富水平,较高的住房价值降低了家庭参与风险金融市场的概率与风险资产投资比重。拥有1套房家庭的房产价值挤出效应超过拥有多套房的家庭;年轻家庭和老年家庭的房产价值挤出效应超过中年家庭;净财富较低家庭的房产价值挤出效应超过净财富较高的家庭。未来应继续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稳步提高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和财富积累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并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卢亚娟 刘澍
家庭结构是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因素之一,"全面二孩"政策将对中国家庭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本文通过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使用倾向值匹配(PSM)的方法研究了这一政策引起的家庭结构变化对家庭金融资产以及风险资产配置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多生育一个子女将使得家庭金融资产和风险资产总量下降,风险资产占金融资产的比例下降,并且根据老年人数量的不同,风险资产的投资类别和数额也有差异。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丹妮
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家庭人口年龄结构随之发生改变。与此同时,我国家庭金融资产增速明显,资产种类不断多元化。笔者借助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研究了中国家庭人口老龄化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并从生命周期效应的角度考察了人口老龄化对家庭金融资产的影响途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确受到了家庭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但是对不同资产的影响并不一致。随着家庭户主年龄超过60岁,或者家庭超过60岁老龄人口比重增加,家庭参与风险资产投资的概率会显著下降,包括家庭投资股票和基金的概率都显著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家庭无风险资产配置比重上升,风险资产配置比重下降,包括股票和基金配置的比重都呈现了显著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金融资产配置 股票 基金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宁 郑平
本文构建传统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从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使用率、渗透性和可持续性四大维度展开,选取了12个指标加以综合评价,结合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计算出全国各省份的传统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以及本文构建的传统普惠金融指数的数据,通过构建固定效应面板分析模型,实证检验了传统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有效性的影响并进行对比分析。本文研究得出结论:数字普惠金融比传统普惠金融对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有效性影响更大;但从区域层面来看,传统普惠金融对三线以上城市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有效性所产生的促进作用比数字普惠金融更大;而数字普惠金融对于三线及以下城市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有效性所产生的促进作用比传统普惠金融更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提高中国普惠金融相关政策的精准性,从而更有效地提升中国居民家庭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助力全面深化改革和共同富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颖 张高明 孙婉若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评析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家庭金融结构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显著提高家庭配置风险金融资产的概率,并且对家庭配置风险金融资产的比例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果在使用工具变量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影响在中西部地区和农村更为明显,可见数字普惠金融的包容性和普惠性对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有一定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增收效应"来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家庭的收入,通过"教育效应"来提高家庭的金融素养,从而实现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红伟 何冠霖
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29个省份的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显著正相关,即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越高地区的家庭风险金融市场参与可能性越高、参与程度越深、风险金融资产持有多样性越高,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机制主要是金融可得性的提升以及交易成本的下降。异质性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缩小了城乡家庭之间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差异,但地区差异依旧明显,这与东中西部地区数字金融覆盖面和渗透度存在差异有关。鉴于此,应持续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在全国各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和普及居民金融知识,提倡风险金融资产配置多样化,避免家庭投资出现极端化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多重医疗保险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基于匹配权重方法的实证分析
人口流动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
数字经济参与对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基于CHFS微观数据的分析
移动支付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影响研究——基于CHFS的实证分析
非认知能力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基于老龄化视角
住房按揭贷款如何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基于家庭财务报表视角的实证研究
住房流动性对家庭资产配置的影响
住房在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中的作用效果——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子女抚养负担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空气质量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