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61)
2023(19132)
2022(16150)
2021(14618)
2020(12498)
2019(27999)
2018(27469)
2017(52700)
2016(28489)
2015(31805)
2014(31096)
2013(30884)
2012(28323)
2011(25784)
2010(25861)
2009(23978)
2008(23400)
2007(20855)
2006(18568)
2005(16400)
作者
(83610)
(70417)
(70060)
(66432)
(44510)
(33867)
(31411)
(27439)
(26796)
(24742)
(24176)
(23525)
(22456)
(22098)
(21965)
(21698)
(20685)
(20653)
(20237)
(20166)
(17511)
(17327)
(17182)
(16190)
(15976)
(15805)
(15510)
(15071)
(14237)
(13842)
学科
(137585)
经济(137416)
(84633)
管理(84407)
(62889)
企业(62889)
方法(55396)
(49581)
数学(49567)
数学方法(49047)
(33042)
农业(32736)
中国(30769)
业经(29908)
地方(26636)
(26449)
(26380)
(21596)
贸易(21587)
(20966)
(19664)
财务(19608)
财务管理(19561)
(19304)
环境(18861)
(18755)
银行(18701)
企业财务(18670)
(18553)
金融(18549)
机构
学院(411408)
大学(410047)
(179862)
经济(176617)
管理(157239)
研究(140965)
理学(136743)
理学院(135307)
管理学(132946)
管理学院(132232)
中国(107743)
科学(86134)
(84775)
(84062)
(82080)
(71376)
业大(66881)
农业(65913)
中心(65529)
财经(65441)
研究所(64862)
(61705)
(59666)
经济学(56493)
北京(51786)
经济学院(50777)
(50415)
(49922)
师范(49258)
财经大学(48447)
基金
项目(281551)
科学(222936)
基金(208585)
研究(199038)
(184308)
国家(182807)
科学基金(156768)
社会(130965)
社会科(124084)
社会科学(124052)
基金项目(110151)
(109333)
自然(102610)
自然科(100280)
自然科学(100252)
自然科学基金(98518)
(92088)
教育(90473)
资助(84778)
编号(76716)
重点(64010)
(63049)
成果(60913)
(60844)
(58598)
国家社会(55526)
创新(54997)
科研(54793)
教育部(53886)
(53424)
期刊
(200358)
经济(200358)
研究(118766)
(81934)
中国(78023)
学报(69569)
(63721)
科学(63222)
管理(56872)
农业(54999)
大学(53583)
学学(51697)
(40682)
金融(40682)
业经(34869)
技术(33898)
财经(33427)
教育(32396)
经济研究(32291)
(28687)
(27553)
问题(26920)
(21225)
技术经济(20742)
世界(20600)
统计(20307)
(18930)
(18640)
科技(18490)
业大(18348)
共检索到608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帅  郑永君  
基于267村3 627份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住房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机制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住房主要通过经济和象征价值维度对农民幸福感产生影响。经济价值影响机制表现为拥有产权房屋的数量越多,农民幸福感越高,有产权房屋数量每提升1个单位,则农民幸福感提升0.09个单位;象征价值影响机制表现为城镇有房农民比城镇无房农民幸福感高0.083个单位,但需要与城镇居住意愿共同发挥作用;而居住价值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并未得到证实。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开丽  杨宸  
基于CGSS2017的调查数据,通过构建"社会经济地位-文化消费行为-农民主观幸福感"的理论框架,结合OLS线性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文化消费行为的中介视角实证检验社会经济地位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客观收入水平与主观阶层定位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促进农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个人文化消费在社会经济地位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而公共文化消费在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主观幸福感的路径中不存在中介效应;客观收入水平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更强,而其中介路径在东部地区更为明显。鉴于此,政府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重点关注我国农村社会转型,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策倾斜加强东西部协作以及定点帮扶,从而进一步提升农民主观幸福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开丽  杨宸  
基于CGSS2017的调查数据,通过构建"社会经济地位-文化消费行为-农民主观幸福感"的理论框架,结合OLS线性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文化消费行为的中介视角实证检验社会经济地位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客观收入水平与主观阶层定位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促进农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个人文化消费在社会经济地位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而公共文化消费在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主观幸福感的路径中不存在中介效应;客观收入水平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更强,而其中介路径在东部地区更为明显。鉴于此,政府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重点关注我国农村社会转型,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策倾斜加强东西部协作以及定点帮扶,从而进一步提升农民主观幸福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泽琦   陈海江   陈亚东  
运用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数据库2019年数据,实证检验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利用Oaxaca-Blinder分解法探究了未完成改革和完成改革两类村民之间幸福感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幸福感。机制分析表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壮大村庄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减少家庭成员外出就业来增进农村居民幸福感。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显示,改革对中低收入和曾经建档立卡贫困户幸福感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而结合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政策可干预性,增强农民对村干部的信任程度与提升农村治安类公共品供给,是降低改革与未改革两类村民幸福感差异的重要原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泽琦   陈海江   陈亚东  
运用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数据库2019年数据,实证检验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利用Oaxaca-Blinder分解法探究了未完成改革和完成改革两类村民之间幸福感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幸福感。机制分析表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壮大村庄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减少家庭成员外出就业来增进农村居民幸福感。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显示,改革对中低收入和曾经建档立卡贫困户幸福感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而结合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政策可干预性,增强农民对村干部的信任程度与提升农村治安类公共品供给,是降低改革与未改革两类村民幸福感差异的重要原因。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耀斌   李颖   赵瑞涛   姚蓉   李汶霖   吴若雪  
返乡农民工旅游创业为乡村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使得乡村活力不断增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贡献和价值。该研究通过321位返乡旅游创业农民工的一手调查问卷,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和Bootstrap中介检验方法,对返乡农民工乡村旅游创业动机如何影响创业幸福感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返乡农民工乡村旅游创业幸福感和创业自我效能感均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创业动机能够显著创业幸福感;创业环境和创业自我效能感是创业动机提升创业幸福感的中介变量,二者存在链式中介效应;返乡农民工的乡村旅游生存性创业动机对创业幸福感是完全中介效应,机会性创业动机对创业幸福感是部分中介效应,机会性创业动机比生存性创业动机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幸福感更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杰  王宗林  罗剑朝  
为研究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基于农民创业中介视角,利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Oprobit模型考察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创业在数字金融使用和农民幸福感之间的作用机制,并通过Oprobit模型考察数字金融异质性及其对农民幸福感影响的组群差异。结果表明:数字金融使用能显著提升农民幸福感;创业在数字金融使用影响农民幸福感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推进农民创业是数字金融使用提高农民幸福感的重要途径;相比于数字理财和数字信贷,数字支付最有助于提高农民幸福感;数字金融使用最有利于提高女性、已婚、年龄在60岁以上及低学历农民的幸福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罗明忠  陈晓杰  魏滨辉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形势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基于集体行动视角,利用2016—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运用双重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进一步检验村庄特征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相较感到比较幸福或非常幸福的农民,仍有35.6%的农民感到不幸福。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助于提升农民幸福感,这一结论通过了工具变量法等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主要是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来增强农民幸福感。进一步分析发现,处于中西部地区、民主水平越高、拥有大学生村官和村主任任期越长的村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农民幸福感的提升作用越明显。据此,建议应加快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积极倡导乡村民主,并鼓励村干部任期适当延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崔巍  邱丽颖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GDP持续高速增长,但并无证据表明我国居民的幸福感呈现出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提升。本文从我国的户籍制度出发,对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对于非农户籍居民而言,社会地位的提升对幸福感的影响较大,而对于农业户籍居民而言,收入水平的提升对幸福感的影响较大。户籍制度的存在,使得农业户籍居民在社会上受到了更加不公正的待遇;而非农业户籍居民则在环境、贫富差距、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社会问题方面受到了更大的压力,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幸福感。本文的研究对于解决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伟增  郑思齐  
本文利用2010年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4个城市的微观调查数据,从产权类型、住房价值和入市时间三个角度分析了住房对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家庭自有住房对居民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住房价值对有不同购房需求家庭的幸福感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第二,住房制度改革带来了城市居民住房财富的初始差异,使得不同产权住房的市场价值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也存在不同。房改房的单位市场价值对幸福感的贡献要大于商品房,而商品房的区位价值对居民幸福感的贡献更大。第三,在中国城市住房市场过去十余年发展历程的特殊背景下,家庭越早拥有住房,所带来的生活质量提高和其自身的资产增值效应表现得越充分,居民的幸福感越高。这些...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庆华  张明  姜松  涂先进  
当前农村居民家庭在负担较高的教育支出甚至发生"因教致贫"后,对教育的功能与效用产生了一定的质疑。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的数据,采用有序响应probit模型半参数估计,实证检验了教育对于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农村居民幸福感更高。检验发现,受教育程度的提升确实能够增进农村居民幸福感。通过提高收入水平、购买住房和改善健康状况是教育增进居民幸福感的主要渠道。分区域研究发现,虽然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幸福感提升都具有促进作用,但中西部教育增进幸福感的主要作用机制体现在教育的收入效应上,而东部地区这种影响机制更主要表现在教育带来的健康状况改善和住房偏好满足。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庆华  张明  姜松  涂先进  
当前农村居民家庭在负担较高的教育支出甚至发生"因教致贫"后,对教育的功能与效用产生了一定的质疑。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的数据,采用有序响应probit模型半参数估计,实证检验了教育对于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农村居民幸福感更高。检验发现,受教育程度的提升确实能够增进农村居民幸福感。通过提高收入水平、购买住房和改善健康状况是教育增进居民幸福感的主要渠道。分区域研究发现,虽然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幸福感提升都具有促进作用,但中西部教育增进幸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红莉  张东  许传新  
本文基于2012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采用定序Logit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住房产权、住房面积、住房分配、住房环境和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住房面积与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家庭住房面积越大,居民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与没有产权房的人相比,拥有产权房能显著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居住空间分配越不公平,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越低;居住环境越好,居民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因此,为了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增加人民福祉,需要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努力增加住房供应,保障人民基本住房需求;公平分配居住空间,维护社会和谐;合理规划城市建设,提高居住环境舒适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丽  杨保杰  吴次芳  
本文试图通过研究来探明社会资本与健康和幸福感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这种联系是否显著,并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社会资本对失地农民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感起着正向的促进作用。并提出要广泛关注失地农民社会资本在失地农民安置政策体系中的作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鲁强  徐翔  
生育行为能够影响幸福感。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下,生育行为对农民、农民工与市民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差异学术界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从遗漏变量和群体特征两个维度拓展生育行为的幸福感问题研究。结果发现:1)生育行为能够显著提升幸福感。2)生育行为对幸福感的影响存在群体特征。3)生育不同性别子女对幸福感的影响差异很大。婚姻状况、收入状况、社会阶层及父母性别是生育行为影响幸福感存在群体差异的主要原因。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理解与把握"生育-幸福"命题以及人口政策、城镇化政策的制定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