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40)
2023(7741)
2022(6589)
2021(6397)
2020(5137)
2019(11924)
2018(11771)
2017(23203)
2016(12568)
2015(14041)
2014(13638)
2013(13371)
2012(12591)
2011(11439)
2010(11495)
2009(10638)
2008(10376)
2007(9283)
2006(8643)
2005(7600)
作者
(32734)
(27643)
(27202)
(26181)
(17607)
(12986)
(12616)
(10690)
(10498)
(10085)
(9285)
(9072)
(8675)
(8628)
(8445)
(8378)
(8031)
(8003)
(7998)
(7808)
(6803)
(6642)
(6608)
(6285)
(6277)
(6161)
(6063)
(5975)
(5361)
(5357)
学科
(50665)
经济(50609)
管理(34299)
(33657)
(23057)
企业(23057)
(19018)
方法(16356)
中国(14592)
数学(14570)
数学方法(14344)
农业(13474)
地方(11849)
(11832)
(11411)
贸易(11403)
(11104)
业经(10462)
(9427)
(9280)
(7767)
(7145)
银行(7143)
环境(6900)
(6884)
(6865)
金融(6863)
及其(6776)
理论(6752)
(6669)
机构
学院(170477)
大学(169198)
(74003)
经济(72396)
管理(64086)
研究(60104)
理学(54142)
理学院(53515)
管理学(52761)
管理学院(52404)
中国(46416)
(35929)
(35153)
科学(33497)
(29432)
中心(27730)
财经(27147)
(27095)
研究所(26312)
(26019)
(25304)
师范(25166)
(24552)
经济学(23029)
北京(22845)
业大(22272)
(21868)
(21388)
经济学院(20540)
师范大学(20337)
基金
项目(108788)
科学(86275)
研究(85813)
基金(77999)
(66275)
国家(65639)
科学基金(56313)
社会(54899)
社会科(51821)
社会科学(51811)
(41820)
基金项目(40233)
教育(39527)
编号(36414)
(35389)
自然(33976)
自然科(33153)
自然科学(33147)
自然科学基金(32559)
资助(32139)
成果(31100)
课题(25460)
(24674)
(24543)
重点(23906)
(22547)
国家社会(22217)
(22080)
教育部(21632)
(21538)
期刊
(87567)
经济(87567)
研究(56712)
中国(35803)
(26194)
(25155)
管理(23042)
教育(22825)
科学(20983)
学报(20088)
(19164)
金融(19164)
农业(17104)
大学(16608)
学学(15036)
技术(14548)
业经(14254)
经济研究(13931)
财经(12969)
问题(11644)
(11364)
(11013)
国际(9744)
世界(8932)
(8904)
现代(8357)
(8247)
图书(8111)
(7952)
论坛(7952)
共检索到268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善奇  
现代市场经济中住房商品逐渐演化出两种属性,既可以作为用于居住的消费品,也可能成为人们投机的资本品。政府在制定房地产政策时,对于住房商品性质定位不同,政策实施效果也截然不同。本文通过对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两大学派对住房商品属性定位的比较分析,认为住房最基本的属性应该是满足劳动力再生产基本居住需要的,即"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与西方经济学中普遍把住房作为投资或投机品的流行观点存在显著差异。本文进一步对美国新自由主义时期的住房政策进行分析,发现自由放任的住房政策导致的住房商品资本化使劳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维树  卢光松  
20世纪后30年代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住房政策新自由主义化的关键时期,文章分析了该时期发达国家的住房政策演变,内容着重于盎格鲁—撒克逊国家。首先讨论了住房政策新自由主义化的背景,然后从放松住房金融管制、重构住房补贴方式、促进住房自有和分散责任与风险四个方面分析了推动住房领域新自由主义化的具体政策,最后指出住房政策的新自由主义化导致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性住房剩余化、贫富差距拉大与风险增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平  郭冠清  
基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的需要和所处的以劳动力"贫困积累"为主要特征的时代特点,马克思将"劳动循环"论证直接置于"资本循环"之中,没有对劳动力扩大再生产这一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命题进行深入探索,也没有对劳动参与剩余价值分配进行研究。本文在对马克思有关劳动创造价值理论梳理的基础上,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基础,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为导向,结合中国的实践、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对以"知识生产与知识消费一体化"为特征的知识生产部门的劳动过程、劳动力扩大再生产、剩余价值的分享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以此为基础,对知识部门的创新发展与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楚亮  刘晓霞  
住房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之一,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各民族住房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汉族和少数民族住房状况的不同不仅在于住房面积的差异,也包括住房质量的差异。利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和2005年全国1%人口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汉族住房贫困率要低于少数民族,两者住房质量贫困率的差异要高于住房数量贫困率的差异。城乡、户主受教育程度、人口流动状况、少数民族聚居区等不同人群组的住房贫困率不同,与回归分析结果一致。因此,在关注少数民族的住房数量贫困的同时,更要重视其住房质量贫困。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艳飞  闫志宇  杨晨  刘释疑  
以国内代表性大城市为例,从供需视角分析大城市住房市场基本特征、住房困境,包括大城市住房利用率高、租赁市场发达、居民支付压力大等特征,面临住房供需关系紧张、供应结构与需求不匹配、教育资源不均衡加剧供需矛盾、新市民住房保障需求增多、房价上涨压力较大等困境。以满足住房消费需求为导向,提出因城制宜加大住宅用地供应规模、以住房可支付为准则完善住房供给体系、加强政策协同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机制、优化住房、产业和教育布局拓展居住空间等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贾康  
近年来,伴随着房价总体水平的持续快速攀升,住房市场的供求矛盾随之加剧,严重威胁社会公正的同时,也影响到了社会的安定团结。影响住房价格与住房不动产配置的,不仅有房地产市场供需变动的即期因素,更有影响供需力量的长期的、潜在的综合因素,包括城镇化、社会分配差距拉大、房地产过度金融化、土地供应机制和不动产溢价的调节机制等。面向未来,应探求和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以推进人口城镇化为核心,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统筹中心城区改造和新城新区建设,有效预防和治理"城市病"。同时亟需通过改革和完善财税体制,以消解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问题,并逐步形成统筹兼顾基础上的理性化解决方案。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贾康  
近年来,伴随着房价总体水平的持续快速攀升,住房市场的供求矛盾随之加剧,严重威胁社会公正的同时,也影响到了社会的安定团结。影响住房价格与住房不动产配置的,不仅有房地产市场供需变动的即期因素,更有影响供需力量的长期的、潜在的综合因素,包括城镇化、社会分配差距拉大、房地产过度金融化、土地供应机制和不动产溢价的调节机制等。面向未来,应探求和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以推进人口城镇化为核心,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统筹中心城区改造和新城新区建设,有效预防和治理"城市病"。同时亟需通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徐镭  朱宇方  
文章以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制度为框架,从"社会福利"概念着手,从构架设计到操作运行的制度契合性,对战后德国住房建设的投资模式进行剖析,并辅之以与美国模式的比较,深入解读政策工具与制度之间的关系。文章研究发现:住房投资模式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具有鲜明而强烈的制度属性,因此并不具有应用层面的普适性。充分理解政策工具的制度属性,可以为制定符合我国制度体制、具有专属性的住房投资政策提供借鉴。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周振  蔡万焕  王生升  
住房商品化是为解决与改善劳动者的居住条件所采取的改革措施。住房商品化以来,中国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经济、社会问题。问题背后的根源在于,住房商品化同时劳动力也出现商品化进程。住房作为特殊的商品是生活必需品,在劳动力商品化的条件下,在改革的过程中,劳动力再生产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需求没有被较好地兼顾。劳动力商品化与住房的商品化之间存在着一系列悖论,这些悖论也是当下中国住房问题的主要根源。应从劳动力商品化和再生产的视角来分析和解决劳动者的住房问题,将住房问题纳入社会生产的全过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海峰  张家滋  姚先国  
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仍面临不少现实约束,其中住房条件是一个重要方面。基于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微观数据、人口普查数据和城市统计资料,文章首先探讨住房成本的空间演化过程,随后实证研究城市住房成本(以房价—收入比,房租—收入比衡量)对劳动力流动行为的影响。空间关联分析指数(Getis-Ord Gi*)显示,城市住房成本的空间自相关性较强,冷热点区域的转换与外来人口的空间分布变化密切相关。进一步使用条件Logit估计发现:平均而言,住房成本上升显著降低劳动力流入城市的意愿,尤其是对低学历劳动力、年轻劳动力和女性劳动力而言,住房成本上升对流入意愿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就政策启示而言,文章的分析表明降低公租房和廉租房等城市保障性住房准入门槛,提高其覆盖率,将有助于推动人口向城市的集聚。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凤义  刘子嘉  
劳动力再生产过程表现为劳动者对生活资料的消费过程,随着生产力发展,劳动力再生产出现了以集体消费为内容的非商品化趋势。非商品化的集体消费方式通常直接通过国家对社会产品的再分配而实现,但在不同生产关系下,劳动力再生产中的集体消费的性质有很大区别。本文通过构建集体消费理论框架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集体消费背后的分配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谓的福利国家制度中出现的集体消费现象背后,实质是有利于资本的再分配方式,劳动力再生产质量和水平并没有提高;而我国的集体消费方式实质是有利于劳动力再生产的分配方式,是朝着劳动者共享剩余劳动成果的方向迈进,体现了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共享发展理念。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徐名社  
经济政策立宪──论新自由主义的政策观徐名社经济政策立宪是布坎南提出来的,它是对新自由主义各派共同尊奉的政策规则的强调。新自由主义在经济政策上强烈反对凯恩斯主义的相机抉择,主张按规则办事,布坎南把这一规则上升到宪法高度,以保证其强制约束力。本文拟论述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卢文阳  
从国际经济宏观环境视角,系统地分析了金融危机的成因。同时,对欧美国家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作了分析,指出了导致金融危机的内在诱导因素,分析了其发挥作用的机理。文章对欧美国家的救市政策及其效果亦进行了评析,对其可能产生的效应和趋势进行了研判,对我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崔建华  
城市住房改革与住房政策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崔建华城市住房问题始终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我国的住房制度改革开始于80年代初,邓小平在1980年5月关于住房问题的一次著名谈话中指出,住房可以出售,租金也要进行调整。如何总结已经形成的改革模式,...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虹  
本文从住房保障政策的市场效应、补贴效用、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以及各国的运用启示等角度分析了供给方补贴和需求方补贴的优缺点。并指出在当前我国城市化处于快速发展,房地产价格持续攀升的背景下应优先采用供给方补贴的住房保障政策,但随着我国经济过热形势的好转,住房供不应求态势有所转变,适当考虑需求方补贴的住房保障政策可以提高补贴效率,并适应我国低收入阶层庞大的现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