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8)
2023(1619)
2022(1317)
2021(1236)
2020(1107)
2019(2519)
2018(2606)
2017(5779)
2016(3058)
2015(2940)
2014(3062)
2013(3190)
2012(3090)
2011(2741)
2010(2767)
2009(2389)
2008(2319)
2007(2257)
2006(1939)
2005(1662)
作者
(7535)
(6295)
(6061)
(6020)
(3947)
(2986)
(2894)
(2502)
(2344)
(2250)
(2104)
(2101)
(2020)
(2005)
(1945)
(1926)
(1848)
(1786)
(1762)
(1753)
(1550)
(1499)
(1470)
(1453)
(1434)
(1433)
(1383)
(1382)
(1375)
(1279)
学科
(15476)
经济(15353)
管理(8353)
地产(5279)
(5279)
房地(5279)
房地产(5279)
(4637)
方法(4382)
数学(4195)
数学方法(4175)
(4051)
(3794)
城市(3653)
中国(3542)
城市经济(3391)
经济管理(3288)
收入(3117)
人民(3039)
社会(2773)
农业(2740)
(2738)
财政(2499)
结构(2497)
工作(2285)
(2151)
福利(1944)
(1904)
保障(1900)
社会保障(1900)
机构
大学(38225)
学院(37945)
(16649)
经济(16258)
管理(14898)
研究(12966)
理学(12579)
理学院(12443)
管理学(12238)
管理学院(12166)
(9385)
中国(9142)
(7768)
科学(7290)
财经(7010)
(6802)
(6420)
(6415)
中心(6125)
经济学(6011)
研究所(5744)
(5636)
业大(5485)
经济学院(5483)
农业(5308)
财经大学(5300)
(5006)
师范(4962)
北京(4805)
(4515)
基金
项目(25414)
科学(19438)
研究(19052)
基金(18368)
(15965)
国家(15802)
社会(13381)
科学基金(13096)
社会科(12508)
社会科学(12504)
(9571)
基金项目(9525)
编号(8050)
教育(8046)
(7883)
资助(7576)
成果(7122)
自然(7043)
自然科(6866)
自然科学(6864)
自然科学基金(6733)
国家社会(5990)
(5766)
重点(5378)
(5344)
(5197)
课题(5128)
(5003)
教育部(4959)
项目编号(4907)
期刊
(19142)
经济(19142)
研究(11497)
中国(7940)
(7148)
(6578)
学报(5799)
科学(4869)
大学(4368)
农业(4333)
学学(4203)
图书(4184)
管理(3857)
财经(3611)
经济研究(3582)
书馆(3521)
图书馆(3521)
(3263)
金融(3263)
(3157)
业经(2935)
教育(2835)
问题(2787)
理论(2103)
技术(2091)
统计(2057)
(1977)
商业(1977)
实践(1853)
(1853)
共检索到575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踪程  闫浩  陈立文  
保障性住房带给中低收入居民的效用,主要来源于保障性住房本身及其附属的公共物品,且随着中低收入居民的居住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公共物品越来越成为影响这部分居民福利状况的重要因素。在居民福利和住房品质概念阐释的基础上,以经济适用房为例来探究保障性住房及其公共物品对居民福利的获得所产生的影响,构建保障性住房品质和公共物品供给对居民福利影响的理论模型,提出相关假设。对保障性住房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采集到的223份有效问卷的样本数据进行验证性分析,并对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住房品质和公共物品供给对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踪程  闫浩  陈立文  
保障性住房带给中低收入居民的效用,主要来源于保障性住房本身及其附属的公共物品,且随着中低收入居民的居住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公共物品越来越成为影响这部分居民福利状况的重要因素。在居民福利和住房品质概念阐释的基础上,以经济适用房为例来探究保障性住房及其公共物品对居民福利的获得所产生的影响,构建保障性住房品质和公共物品供给对居民福利影响的理论模型,提出相关假设。对保障性住房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采集到的223份有效问卷的样本数据进行验证性分析,并对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住房品质和公共物品供给对保障性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杰  
长期以来我国的住房保障投入存在较大的欠缺,但自2008年以来我国保障性住房投入步伐大大加快,对社会民生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对我国住房保障的范围与实施情况做历史总结与评述,并分析了投融资来源的主要渠道与规模。本文指出,保障性住房因其福利性特点,依托市场化融资困难,目前我国对其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政府财政压力较大,住房保障的可持续发展存在一定的制约。展望未来,我国保障性住房需要积极探索融资新路,获得多元化途径的资金来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唐晓莲  常林  易嘉兴  
本文在国家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政策的背景下,对公共租赁住房在人口增长、面积供应、价格补贴、融资渠道等方面进行探讨,基于灰色预测理论和DPS软件建立数学模型,对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需求面积与补贴金额进行定量预测,以提升对公共租赁住房的精准供给。本文结合公共租赁住房的定位特点提出建议:即调整土地供应结构、完善多主体供给与保障策略、积极引导房地产企业转变发展模式、完善租金价格监管机制、建立公共租赁住房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使公租房政策真正惠及一方百姓。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踪程  陈立文  
本文基于保障性住房供给与居民居住体验互动的视角,综合运用可行能力理论和顾客满意度理论,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将居民福利认同、能力空间上的住房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中,构建了三者间的影响关系,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认同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条作用路径;保障性住房的住房品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即住房品质的改善未必会带来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保障性住房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显示出明显的福利效应;住房满意度在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认同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最后,从综合供给体系、新型分配模式、信息管理制度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四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踪程  
从居民个体心理认同的角度探讨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认同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据此提出提高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认同的政策建议。对我国典型城市保障性住房居民进行福利认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居民福利认同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住房品质与公共物品是影响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认同的关键因素,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认同是住房品质与公共物品综合考量的结果。同时发现,保障性住房居民所认知的住房品质和公共物品不是单一维度的,而是多层次多维度的。住房品质由住房特征、住房区位和社区管理3个维度构成。公共物品由生活设施、休闲设施、交通设施、医疗设施、就业服务、教育设施6个维度构成。实证结果还显示,在对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认同的影响上公共物品要明显大于住房品质。因此,在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中,在提供基本住房的前提下,更重要的是通过改善公共物品供给现状,提升居民福利认同水平。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厉伟  
资本与劳动力要素之间在流动性方面的差异使得经济低梯度地区居民的住房福利受到了很大损失,因此,对外来投资性需求资本进行限制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具体实现机制上应当对外来资本区别对待,并对本地居民构成的合理内涵加以科学的界定,同时,税收较其他手段而言,在限制外来投资性需求影响和保障本地居民住房福利方面更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陈立文  张涛  刘广平  
基于等维递补模型和熵值法的组合预测方法,对我国城镇人口及其人均建筑面积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对2013至2017年间我国保障房的供给量进行预测,就促进保障房市场健康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巧  
住房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从居民住房权所包含的内容看,一国居民住房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履行相关责任。本文介绍了美、德、新三国住房市场现状和住房市场发展模式,并对各国政府在居民住房权保障中承担的责任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我国政府在居民住房权保障中应承担的相关责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尚梅  
在经济持续增长、住宅交易价格过度上涨及收入两极化现象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基于西安市商品住宅价格、经济适用房价格及不同收入阶层居民可支配收入及住房消费的统计资料,分析不同收入阶层居民购房及住房消费状况,发现与西安经济发展及城镇居民住房需求相适应的保障性住房及商品住房供给比例应为廉租房17%、经济适用房24%、商品房59%。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媛  
本文从准公共品供给的视角,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市场融资不足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基于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我国保障性住房市场融资不足突出表现为对政府资金和回购政策依赖严重,市场融资是政府"砝码"杠杆撬动的结果。"土地财政"下,这一模式不可持续。应通过加大租赁模式占比、创新投融资机制等措施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减少市场融资的政府依赖。长期内,应探索建立保障性住房、商品房和地方财政收入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佟明亮  
分析现有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及存在的问题,从我国住房市场高房价的机制和房产税影响保障性住房供给的路径两方面,阐述房产税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关系,最后基于房产税视角提出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建议,以期解决房地产市场存在的突出矛盾,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娜  郭宗逵  
住房保障问题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在我国目前必须扩大住房保障范围的情况下,文章根据住房过滤、房价收入比、租金收入比等理论,对保障房房源供给和保障对象界定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超  黄燕芬  杨宜勇  
住房保障是政府保障公民基本居住权利实现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福利体制理论,从住房权利出发,聚焦住房的社会功能,创新性地对住房保障支出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三种福利模式下,住房保障支出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都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住房适度保障水平即曲线顶点,但不同福利模式在福利起点、福利拐点和福利变动程度上均存在差异。对比我国现阶段住房保障实际支出水平,本文提出应进一步提高住房保障支出,优先保障结果公平和借鉴保守主义福利模式三点政策启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燕芬  唐将伟  
当前我国正处于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这就要求政府确立适度的住房保障水平,同时处理好住房保障供给中的政府、市场和社会关系。本文从艾斯平·安德森福利体制理论的去商品化和福利多元主义两个视角,对"自由主义模式"的典型国家英国住房保障政策发展进行分析,提出对我国住房保障政策的启示和建议。认为住房保障适度水平是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动态平衡,应当构建住房保障的多主体、多渠道参与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化运营和管理在住房保障中的重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