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75)
- 2023(3551)
- 2022(2863)
- 2021(2700)
- 2020(2207)
- 2019(4940)
- 2018(4835)
- 2017(9550)
- 2016(5195)
- 2015(5429)
- 2014(5631)
- 2013(5494)
- 2012(5128)
- 2011(4564)
- 2010(4553)
- 2009(3958)
- 2008(4050)
- 2007(3649)
- 2006(3009)
- 2005(2797)
- 学科
- 济(23722)
- 经济(23692)
- 管理(15137)
- 业(13014)
- 企(10405)
- 企业(10405)
- 方法(9101)
- 数学(8166)
- 数学方法(8069)
- 财(5847)
- 中国(5802)
- 地产(5300)
- 房(5300)
- 房地(5300)
- 房地产(5300)
- 学(5024)
- 融(4819)
- 金融(4819)
- 银(4813)
- 银行(4801)
- 行(4648)
- 农(4351)
- 制(4305)
- 业经(3826)
- 城市(3758)
- 务(3663)
- 财务(3658)
- 财务管理(3650)
- 企业财务(3569)
- 城市经济(3531)
- 机构
- 大学(71686)
- 学院(70428)
- 济(28145)
- 经济(27559)
- 研究(26227)
- 管理(25205)
- 理学(21622)
- 理学院(21346)
- 管理学(20908)
- 管理学院(20769)
- 中国(19821)
- 科学(16821)
- 财(15181)
- 京(14879)
- 农(14553)
- 所(13859)
- 研究所(12734)
- 中心(12182)
- 财经(11951)
- 业大(11893)
- 农业(11618)
- 经(11044)
- 江(10468)
- 院(9488)
- 经济学(9483)
- 财经大学(9268)
- 北京(9179)
- 范(8776)
- 师范(8641)
- 经济学院(8622)
- 基金
- 项目(49795)
- 科学(39259)
- 基金(37498)
- 家(34177)
- 国家(33928)
- 研究(33334)
- 科学基金(28443)
- 社会(21710)
- 社会科(20681)
- 社会科学(20676)
- 基金项目(19656)
- 自然(19344)
- 自然科(18951)
- 自然科学(18945)
- 省(18827)
- 自然科学基金(18637)
- 划(16510)
- 资助(15611)
- 教育(15420)
- 编号(11593)
- 重点(11533)
- 部(11323)
- 性(10692)
- 创(10298)
- 发(10095)
- 计划(10044)
- 科研(9838)
- 成果(9742)
- 创新(9689)
- 教育部(9550)
共检索到104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俊仰 高广春
自1991年中国引进新加坡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以来,其普惠指向不言而喻。1999年颁行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虽经多次修订,其目标定位却始终如一:促进城镇住房建设,提高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那么从住房公积金实际运行的效果看,其是否有效落地了这一普惠性定位?背后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普惠范围?上述问题值得深入探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孟玉双 张伟峰
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住房公积金有如下定义:“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下统称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住房公积金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职工个人每月按规定从工资中扣除缴存的部分;二是单位每月按规定为职工个人缴存的部分,这部分是住房实物福利分配向工资货币分配转换的部分,视同职工工资,两部分都归职工个人所有。住房公积金定向用于职工购建住房,职工离退休时本息余额一次付偿,退还给职工本人。住房公积金是一种义务性的长期储蓄,但本质上又不同于个人储蓄,具有普遍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世涵
目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政府也在以积极的措施应对挑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扩大内需。住房公积金作为住房消费的推动力之一,在国务院、建设部的意见指引下,充分发挥其作用,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责无旁贷。本文从多角度对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贷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状提出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适时地提出了改善的建议,以期对业界有所裨益。
关键词:
公积金 项目贷款 保障性住房建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韩立达 郭堂辉
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至今,已成为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住房建设和住房金融提供发展的动力,尤其在推动廉租房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在现实运行中还是存在覆盖面有限、运行效率低、保障作用有限以及治理结构设计、决策机制和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文章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和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 制度缺陷 梯度缴存 投资基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于1991年5月在上海首先开始实施。实行了以“推行公积金,提租发补贴,配房买债券、买房给优惠,建立房委会”为内容的五位一体的住房制度改革方案。自上海率先实行住房公积金以后,其它大中城市也相继推行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并且已经取得巨大成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郭乐琴 覃涛
住房公积金作为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专项资金对增强职工购建房能力、推进住房商品化有着重要作用,但实际运行中存在归集率低、运用效益差、缺少监管等问题,抑制了房地产金融的发展。笔者通过调查分析,提出了推进公积金规范、有效发展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 归集 运用 规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赵东安 何雨
经过多年的实践,住房公积金规模不断扩大,住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住房公积金制度也成为城市居民住房保障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是,当前住房公积金制度运行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与不合理现象。该文运用社会排斥理论探讨了住房公积金缴存制度、覆盖范围、存贷关系中存在的种种不公正、不合理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 社会排斥 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宋金昭
本文以上海市为例,从住房公积金制度运行系统投入产出的角度,选取住房公积金归集额度、住房公积金贷款本金回笼额度、住房公积金累计缴存人数作为输入指标,住房公积金提取和贷款总额度、新增住房公积金贷款人数作为输出指标,建立DEA模型,并用该模型测算1999-2009年上海市住房公积金制度运行效率,并从有效性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制度 DEA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蒋华福
推进住房公积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维护政府公信度与巩固党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基于住房公积金运行这一复杂系统,首先阐释住房公积金系统的管理体系,解析住房公积金运行机制;其次构建住房公积金运行效能模型,以投入产出均衡关系为视角进行运行效能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住房公积金运行效能治理策略,把非均衡的程度降到最低。研究表明,住房公积金运行效能尚有提高空间,应以住房金融为手段,以住房保障为目的,从供给和需求两个维度改进提取、使用、监管机制,在投入产出结构上保持运行相对均衡,从而发挥住房公积金运行的最大效能,增强缴存职工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关键词:
系统分析 住房公积金 均衡 效能 治理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段忠东 吴文慧
本文利用2019年CHFS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建立Tobit模型和IV-Tobit模型检验住房公积金对城市家庭投资组合有效性的总体影响与异质性效应,并且考察了相应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总体上,参与住房公积金提高了城市家庭投资组合有效性;第二,多套房家庭的住房公积金参与提升投资组合有效性的效果超过一套房家庭和无房家庭,无房贷家庭的住房公积金参与提高投资组合有效性的效果超过有房贷家庭;第三,中高收入家庭和中老年家庭的住房公积金参与提升投资组合有效性的效果分别超过低收入家庭和年轻家庭;第四,相较于中西部地区和金融发展中低水平地区的家庭,参与住房公积金更为显著提升东部地区和金融发展高水平地区的家庭的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传导机制的研究显示,住房公积金通过提升家庭收入水平和风险承担水平等渠道对家庭投资组合有效性产生优化作用。本文的政策启示:未来应扩大城镇职工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坚持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基本住房消费保障功能,扩大住房公积金提取额度和使用范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红艳 李孟崎 宋金平
住房公积金是一项长期性住房储蓄制度,是中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2015-2020年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单元,采用“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法,测度住房公积金支持住房消费的政策效果及其区域异质性特征,并进一步探究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在住房公积金政策支持下,全国层面住房支付能力总体处于“较强”区间,近90%城市达到住房支付能力正常及以上水平。(2)住房公积金政策效果呈现显著的“地区差异”和“等级差异”特征,空间集聚态势持续强化,空间不均衡程度呈上升趋势。(3)城市房价与政策效果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这一负向影响在东部地区、高行政级别城市和大城市更为显著;单位补贴强度、税收减免力度及贷款限额贡献率均与政策效果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影响程度存在空间异质性。系统评估住房公积金政策效果及其区域异质性对改革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跃进 吴璟 刘洪玉
改进政策公平性,是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文章以缴存职工所得收益为研究对象,基于某城市住房公积金微观数据,采用公共政策量化分析方法对住房公积金政策的公平性进行了定量评价。"低存低贷"的收益分配机制是住房公积金政策特有的互助机制,较低存款利率导致了缴存职工的机会成本,较低贷款利率为贷款职工带来贷款优惠。"低存低贷"机制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缴存职工的住房支付能力,另一方面可能引致公平性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夏卫兵 李昕
文章运用上海、广州、天津等14个城市2010年住房公积金数据,利用数据包络法计算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效率,结果表明:各地管理效率存在差异,上海、广州、天津等9个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相对有效,杭州、南京等5个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相对无效。进一步研究发现立法不完善、外部监管不力、缺乏统筹机制、业务模式和工资标准不一致是管理效率存在差异的原因。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齐鹏 王先柱
公积金制度是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公积金制度能有效促进住房体制改革,缓解日趋紧张的住房供需矛盾,对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导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住房的消费和投资双重属性构建跨期消费模型,运用城市微观调查数据,从住房消费和住房投资两个角度分析公积金对居民购房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公积金制度对住房消费和住房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能够提高居民的购房倾向;第二,住房消费、住房投资和公积金制度之间的偏效应与居民收入水平有关,公积金显著提高了高收入居民的购房倾向;第三,在一线和二三线城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