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82)
2023(8633)
2022(7812)
2021(7530)
2020(6261)
2019(14793)
2018(14901)
2017(29107)
2016(15837)
2015(17910)
2014(17987)
2013(17786)
2012(16119)
2011(14461)
2010(14156)
2009(12710)
2008(12121)
2007(10369)
2006(8851)
2005(7417)
作者
(45042)
(37159)
(36832)
(35159)
(23659)
(17797)
(16763)
(14780)
(14226)
(13175)
(12922)
(12336)
(11586)
(11569)
(11492)
(11233)
(11144)
(11080)
(10527)
(10459)
(9295)
(8863)
(8854)
(8405)
(8316)
(8262)
(8250)
(8109)
(7427)
(7360)
学科
(64257)
经济(64189)
管理(46420)
(41577)
(35209)
企业(35209)
方法(30418)
数学(26432)
数学方法(26108)
(15154)
中国(14552)
(14325)
(13998)
业经(13044)
地方(12280)
理论(10645)
(10328)
农业(10187)
(10067)
贸易(10062)
(9751)
技术(9748)
环境(9694)
(9378)
(9346)
财务(9320)
财务管理(9305)
企业财务(8815)
教育(8805)
(8467)
机构
大学(220271)
学院(218052)
管理(92094)
(82277)
理学(80708)
经济(80380)
理学院(79859)
管理学(78484)
管理学院(78108)
研究(69781)
中国(50069)
(46903)
科学(45371)
(36496)
(34440)
业大(34081)
(33416)
研究所(31800)
中心(31495)
财经(30035)
(29683)
北京(29594)
(28807)
师范(28559)
(27405)
农业(26281)
(25695)
(24689)
经济学(23497)
商学(23281)
基金
项目(157166)
科学(123088)
研究(114750)
基金(113822)
(98735)
国家(97923)
科学基金(84478)
社会(70163)
社会科(66420)
社会科学(66402)
基金项目(61739)
(61372)
自然(56533)
自然科(55188)
自然科学(55178)
自然科学基金(54163)
教育(52257)
(51743)
编号(47433)
资助(46921)
成果(37862)
重点(34428)
(34254)
(32614)
(32614)
课题(31826)
创新(30306)
科研(30217)
项目编号(29607)
大学(29403)
期刊
(85763)
经济(85763)
研究(62088)
中国(36370)
学报(35002)
科学(32278)
管理(32241)
(29721)
大学(26138)
(26028)
学学(24526)
教育(24215)
农业(21336)
技术(18469)
(15327)
金融(15327)
业经(14177)
财经(13545)
经济研究(13194)
图书(13151)
理论(12247)
实践(11579)
(11579)
科技(11429)
(11335)
问题(11189)
(10437)
技术经济(10364)
情报(10313)
现代(10086)
共检索到301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夏恩德  石璋铭  
住房公积金发展十年来,对我国城镇居民住房保障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住房公积金的基本属性没有进行深入全面的认识。从住房公积金基本属性的研究出发,分析未来住房公积金发展与改革的方向。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曾筱清  翟彦杰  
本文首先讨论了我国住房公积金的法律属性问题,认为住房公积金本质上具有工资性,归属于缴存者个人所有但其权能受到一定的限制。其次,本文从法学理论的视角分析了现行住房公积金管理模式的缺陷,探讨了现行管理模式的三种可能的改革方向。最后,本文提出应当以政策性银行模式改革现有住房公积金管理模式,提出了完善现行制度的若干过渡性改革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周建军  任娟娟  鞠方  
住房公积金制度对不同类型家庭住房支付能力和非住房消费水平产生了深刻变革。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2015年和2017年的数据,评估公积金制度对不同类型缴存家庭非住房消费的影响,检验该制度是否提高了缴存家庭的福利水平。研究结果表明,缴存公积金能够提升家庭非住房消费,但对于不同工作单位组成的家庭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工作的家庭非住房消费水平显著高于在其他类型单位工作的家庭。此外,公积金缴存额增加对于低消费家庭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于高消费家庭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其他类型单位工作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低提取率和低提取额导致其因缴存公积金感受到了明显的相对剥夺感。本文的发现对公积金制度的公平性提出了质疑。为消除公积金带来的不平等,作者认为有必要扩大公积金覆盖范围,制定向低收入群体倾斜的公积金制度,并进一步拓宽公积金使用渠道,盘活公积金资产,提升低提取率和低提取额群体的收益,以增进民生福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夏卫兵  李昕  
文章运用上海、广州、天津等14个城市2010年住房公积金数据,利用数据包络法计算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效率,结果表明:各地管理效率存在差异,上海、广州、天津等9个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相对有效,杭州、南京等5个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相对无效。进一步研究发现立法不完善、外部监管不力、缺乏统筹机制、业务模式和工资标准不一致是管理效率存在差异的原因。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齐鹏  王先柱  
公积金制度是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公积金制度能有效促进住房体制改革,缓解日趋紧张的住房供需矛盾,对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导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住房的消费和投资双重属性构建跨期消费模型,运用城市微观调查数据,从住房消费和住房投资两个角度分析公积金对居民购房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公积金制度对住房消费和住房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能够提高居民的购房倾向;第二,住房消费、住房投资和公积金制度之间的偏效应与居民收入水平有关,公积金显著提高了高收入居民的购房倾向;第三,在一线和二三线城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昊  冯长春  宋祥来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全国住房公积金投资结构的变化过程,分析了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的收益和风险状况,指出利率风险是住房公积金投资组合的主要风险,构建了基于久期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利用最新的银行存款和国债利率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半年期定期存款和3年期凭证式国债具有相对较高的投资价值,当两者按照8∶2的比例构成住房公积金投资组合时,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和较低的风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陶学国  
近年来,住房公积金贷款作为国家政策性住房金融的主体,已成为广大城镇职工、居民个人购房贷款首选的贷款方式,但随着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贷款风险也不断增强。为此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使住房公积金贷款稳健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海明  
住房公积金是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的重要制度。从法律定性上,住房公积金具有延期支付、有限的个人产权、社会互助与合作三种法律属性。住房公积金基本的功能是提高居民的支付能力,具体通过强制储蓄、单位补贴和贷款优惠,为居民购房提供支持。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住房公积金存在基金挪用、提高居民支付能力的作用有限、实际使用不公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应当适当提高缴费比例和利率、保护个人产权、调整公积金的使用结构、完善公积金贷款制度并对银行接受公积金贷款采取激励措施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途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孟玉双  张伟峰  
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住房公积金有如下定义:“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下统称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住房公积金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职工个人每月按规定从工资中扣除缴存的部分;二是单位每月按规定为职工个人缴存的部分,这部分是住房实物福利分配向工资货币分配转换的部分,视同职工工资,两部分都归职工个人所有。住房公积金定向用于职工购建住房,职工离退休时本息余额一次付偿,退还给职工本人。住房公积金是一种义务性的长期储蓄,但本质上又不同于个人储蓄,具有普遍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钟俊  左志方  王成涛  
当前,商业银行传统的"持票生息"模式已无法适应票据业务发展的新形势。由于票据业务模式多样化,市场参与者众多,票据业务在利率决定、交易与盈利模式等方面逐渐接近纯资金业务,资金化运作的特点日渐明显。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票据价格受信贷因素的影响不明显,票据贴现规模对票据价格无显著影响。第二,票据价格受资金因素的影响显著,票据交易的资金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期限错配成为票据交易获取盈利的常态模式。第三,在"钱荒"之后到2014年底的样本期间,各期限的同业拆借资金价格对票据价格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随着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财务公司、证券公司等票据市场参与者越来越多,票据价格的决定因素变得更为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帆  江波  
本文基于国家卫健委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模型与倾向匹配得分法系统考察了住房公积金对流动人口购房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缴纳住房公积金对流动人口的城市购房行为与购房意愿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住房公积金在流动人口购房行为与购房意愿上发挥着“显性福利”和“隐性推手”的作用。进一步看,住房公积金对流动人口购房选择的影响存在“人”与“城”的群体异质性差异。建议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坚持“因人”“因城”施策,在发挥住房公积金的普惠功能、增强流动人口住房消费能力、改善住房条件的同时,推动流动人口市民化健康有序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沈吉东  
搞建设需要资金,兴办企业需要资金,企业扩大再生产还是需要资金;资金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先导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资金的需求和供应之间的矛盾,将会是比较长期存在的问题。从而,建立一个适合我国情况的金融调节体系,逐步开辟和发展资金市场,充分发挥银行系统筹集融通资金、引导资金流向、指导资金运用效率和调节社会总需求的作用,使金融方面的宏观控制和微观搞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仅就资金的属性和资金市场与企业活力,作点探讨性的论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苑泽明  石敏  
本文针对我国住房公积金财务运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对比我国住房融资模式与国外的典型模式,提出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建立我国住房公积金财务运作的新模式。首先,根据互助理论、强制储蓄理论创新公积金的收缴模式,变静态收缴模式为动态收缴模式,有效筹措资金,做大公积金“蛋糕”。其次,根据基金投资等理论创新住房公积金使用模式,主动运用公积金生成和流出参数互动规律,促使收缴与使用互动,确保公积金的保值增值,从而实现住房公积金的高效运作。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朱萍  
从现代风险管理角度分析当前住房公积金风险评估机制的薄弱环节,提出营造风险管理文化,培植风险管理理念和意识、完善风险评估机制,积极应对风险,合理保证实现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