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02)
2023(4968)
2022(3918)
2021(3770)
2020(2854)
2019(6687)
2018(6222)
2017(11159)
2016(6138)
2015(6899)
2014(6953)
2013(7113)
2012(6543)
2011(5642)
2010(5647)
2009(5095)
2008(5281)
2007(4654)
2006(4037)
2005(3526)
作者
(15654)
(13296)
(12988)
(12533)
(8335)
(6323)
(5984)
(4977)
(4938)
(4899)
(4448)
(4327)
(4133)
(4085)
(4062)
(3985)
(3848)
(3788)
(3760)
(3562)
(3198)
(3168)
(3114)
(3090)
(2940)
(2926)
(2850)
(2804)
(2783)
(2703)
学科
(30481)
经济(30369)
(22611)
管理(21561)
(18430)
(13757)
(13171)
企业(13171)
财政(12901)
(11932)
中国(11044)
(10486)
(10078)
贸易(10077)
(9994)
方法(9828)
农业(9353)
数学(9111)
数学方法(9067)
(8163)
财务(8123)
财务管理(8077)
企业财务(7665)
(7636)
出口(7634)
出口贸易(7634)
地方(7301)
(7025)
业经(6939)
人口(6506)
机构
大学(83914)
学院(83687)
(38412)
经济(37681)
管理(30819)
研究(28063)
(28042)
理学(26350)
理学院(26079)
管理学(25731)
管理学院(25592)
中国(21804)
财经(18025)
(16667)
(16355)
科学(14445)
经济学(13841)
(13745)
财经大学(13006)
(12922)
中心(12836)
经济学院(12744)
研究所(11728)
(11356)
(10527)
师范(10478)
北京(10221)
业大(9702)
(9648)
(9637)
基金
项目(53503)
科学(42427)
研究(42024)
基金(39997)
(33381)
国家(33050)
社会(29446)
科学基金(28706)
社会科(27843)
社会科学(27837)
基金项目(20921)
(19957)
教育(18568)
编号(16769)
资助(15940)
(15761)
自然(15642)
自然科(15307)
自然科学(15303)
自然科学基金(15023)
成果(14628)
国家社会(13021)
(12578)
(11716)
重点(11451)
(11410)
课题(11353)
教育部(11342)
(11231)
人文(11186)
期刊
(44442)
经济(44442)
研究(30356)
(26457)
中国(20205)
(13389)
学报(10973)
科学(10562)
大学(9538)
财经(9353)
管理(9321)
农业(9143)
学学(9063)
(8055)
经济研究(7926)
(7538)
金融(7538)
(7400)
财政(7400)
业经(7208)
(7018)
问题(6553)
教育(6163)
会计(6139)
财会(5714)
技术(5033)
国际(4896)
(4878)
(4325)
世界(4245)
共检索到1366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董昕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住房保障影响人口迁移的内在机理,然后利用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和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大样本数据,从地区层面和个体层面实证分析住房保障财政支出、不同类型保障性住房对城乡人口迁移的影响,并对比分析群体差异和城市差异。研究发现:住房保障财政支出的增加有利于乡—城人口的迁移;住房保障对流动人口在流入城镇定居意愿的正向影响显著;购置型保障房的影响比租赁型保障房更显著,租赁型保障房对城—城迁移人口的定居意愿影响不显著;只有在房价收入比超过合理标准的城市,租赁型保障房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才显著。因此,需要对住房保障支出的重点地域、保障方式等加以审慎选择。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丽  吕康银  王文静  
以第四次人口普查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中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数据为样本,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地方财政支出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支出差异对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作用是显著的,当迁入地的财政支出增加时迁入人数也会增加,中部省份的财政支出对人口迁入的作用要大于东、西部地区;另外,相对于地方政府基本建设支出,文教、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差异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更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昌平  邓大松  殷宝明  
在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由于"乡-城"人口迁移,中国的城乡人口老龄化趋势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本文基于2005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通过人口预测,研究了"乡-城"人口迁移对城乡人口老龄化及养老保障的影响:一方面,"乡-城"人口迁移将缓解城镇人口老龄化程度,为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带来大量的"养老金红利";另一方面,它将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快,进一步加速农村传统养老保障功能的弱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佳佳  王建林  
基于Tiebout的"用脚投票"模型,并考虑财政支出和人口迁移率可能存在空间相关性,本文采用多种空间面板模型和变换空间权重矩阵的方法进行相关考察。研究显示,财政支出与跨区域人口迁移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交互效应,同时,地区财政支出对跨区域人口迁移率存在空间反馈效应,当地财政支出对当地人口迁移率的影响会传递给邻近的地区且把邻近地区的影响传回当地本身。本地财政支出增加不仅会增加本地的人口净迁移率,而且会降低邻近地区的人口净迁移率,这可能导致了相邻地区的人口和财政政策趋同性。因此,不同地区在制定公共品供给和人才引进政策时,应注重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空间区位优势,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和政府信誉,以提升财政资源效率;应注重财政政策与环境、产业等政策之间的整体配合与协同合作,形成区位特征,降低空间反馈效应。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熙  
大跃进及困难时期形成了一波全国范围内涉及两千万人的城乡间大流转。在大跃进背景下,上海暂停了此前的对城市人口增长的严控政策,大量郊县及临近省份农民进入上海市区。危机爆发后,随即出台了强力的精简城镇职工政策,大批人口随后回到农村。利用地方档案资料研究发现,工厂企业、职工、农村和农民、地方政府等不同主体出于自身利益的现实考虑,对精简政策的反应和态度差异明显,展现了这一历史事件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一面。上海市通过全民性的政治动员,在1961—1963年间陆续动员了大批职工离开,最终使得上海人口规模回复到大跃进之前的水平。这"一来一回"的流转构成了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大地上强度最大的一次人口迁移。此后,城乡人口...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城乡人口迁移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对中国人口迁移的特征进行描述的基础上,本文以推拉模型为理论依据,利用1992—2005年省级人口城乡迁移的面板数据,构建了中国人口城乡迁移的计量模型。实证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农村人口城乡迁移存在倒U型关系。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城镇就业岗位的增加,农村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乡镇企业就业岗位的相对减少都明显促进了城乡人口的迁移,而实际迁移距离和"无形"迁移距离制约着城乡人口的迁移。本文认为,完善当前的农地制度以增加农民进城的启动资金,为迁移人口提供稳定和适宜的居住条件,是政府促进人口城乡迁移健康、有序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汪小勤  田振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卢现祥  李小平  
交易费用的测量是新制度经济学里面最核心的问题。中国的制度转型及其经济增长为检验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提供了很好的样本。本文力争在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做出如下贡献。第一,我们采用沃利斯和诺思(Wallis,North,1986)的基本思路,首次对中国各省的交易费用进行了测算。第二,我们对制度转型、经济增长和中国的交易费用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制度转型降低了中国的交易费用,证实了好的制度就是节约交易费用;但是经济增长却没有显著地促进交易费用的增加,这与正统的新制度经济理论预期不符;第三,我们证实了交易也存在一定的规模效应,当市场上的交易费用达到一定的程度时,由于规模效应可能会节省每笔交易的交易费...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宝树  
根据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求得各省省内城乡与省外城乡之间的各项人口净迁移流向和流量,据此将中国大陆各省的省际城乡人口迁移流态模式划分为若干类型。分析表明,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以由农村向市镇的迁移为主流,其流态模式形态各异、复杂多样;但从地域差异、影响因素和动态变化等方面看,皆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特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悦玫  张晓菡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以我国"十一五"与"十二五"期间财政支出研究的国内核心期刊论文为样本,通过共词分析以及两个时期知识网络图谱的绘制,识别和对比了财政支出的研究热点及焦点的迁移,并预测了财政支出未来研究趋势。研究发现:(1)围绕着现代财政职能,有关推动经济增长的财政支出政策及合理财政支出行为的探讨,是近10年及未来财政支出研究中不变的主题。(2)未来研究围绕在"公共服务"、"居民消费"、"社会保障"、"均等化"、"城镇化"、"民生财政"、"城乡收入差距"等热点领域,且"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成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悦玫  张晓菡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以我国"十一五"与"十二五"期间财政支出研究的国内核心期刊论文为样本,通过共词分析以及两个时期知识网络图谱的绘制,识别和对比了财政支出的研究热点及焦点的迁移,并预测了财政支出未来研究趋势。研究发现:(1)围绕着现代财政职能,有关推动经济增长的财政支出政策及合理财政支出行为的探讨,是近10年及未来财政支出研究中不变的主题。(2)未来研究围绕在"公共服务"、"居民消费"、"社会保障"、"均等化"、"城镇化"、"民生财政"、"城乡收入差距"等热点领域,且"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成为研究焦点。(3)与"支出责任"相关的财政体制、财政政策、财政分权的研究将受到更多关注。(4)关于财政支出相关领域的绩效评价及有关绩效目标实现的研究热度在增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孙焱林  张攀红  
基于中国59个大中城市2000-2011年的数据,利用面板VAR模型对人口迁移、地方公共支出和房价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方公共支出和房价之间存在双向关系,人口迁移和地方公共支出以及房价之间的关系是非对称的;进一步的脉冲响应分析发现,人口迁移冲击对地方公共支出和房价的正向作用较小,地方公共支出冲击对人口迁移和房价具有正向影响,房价冲击对地方公共支出和人口迁移具有负向影响;方差分解结果显示人口迁移具有自我积累的发展机制,房价变动对自身、人口迁移和地方公共支出的波动均产生影响,相比房价对地方公共支出波动的影响,地方公共支出对房价波动的影响更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义博  刘文忻  
本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尝试将人口流动因素和财政因素综合纳入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之中。在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1996~2006年的省级宏观面板数据和1995年、2002年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微观数据,运用宏观计量分析和微观统计比较分析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验证了相关假说。研究发现,城市化和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单位工作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不显著;政府在科教文卫和转移性支出方面具有明显的城市倾向;政府对经济参与程度的提高和国有单位就业比重的增加均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这些发现对解决日益严重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野  常懿心  
作为非常规的政府行为,政府驻地迁移往往伴随一系列权利和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再配置,对政府自身的改革与建设带来深远影响。本文基于2000—2018年291个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驻地迁移对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驻地迁移整体上提高了当地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且该结论在缩短样本期间、去除异常年份、安慰剂检验、替换被解释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政府驻地迁移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及政府审计力度较大的地区。(3)政府间竞争、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对政府驻地迁移影响财政支出效率起到了正向调节的作用。本文结论为中央重新审视地方政府驻地迁移行为提供了参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方大春  杨义武  
推动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需要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动态面板模型考察城市公共品供给对城乡人口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公共品供给对城乡人口迁移的影响与区域公共品供给的均等化水平差异有关,在中、西部地区均表现为正的效应,且中部大于西部,而在东部地区产生抑制作用,Tiebout模型在中国的检验存在区域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城市医疗卫生和文化服务公共品供给对城乡人口迁移均存在正向效应;交通基础设施公共品供给变量的影响为负;教育公共品供给变量影响不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