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68)
- 2023(6995)
- 2022(5682)
- 2021(5352)
- 2020(4356)
- 2019(9915)
- 2018(9416)
- 2017(18883)
- 2016(10015)
- 2015(11066)
- 2014(11056)
- 2013(10675)
- 2012(10125)
- 2011(8993)
- 2010(9504)
- 2009(9198)
- 2008(8370)
- 2007(7688)
- 2006(7161)
- 2005(6705)
- 学科
- 济(42215)
- 经济(42175)
- 管理(31108)
- 业(28564)
- 融(25879)
- 金融(25879)
- 银(23451)
- 银行(23451)
- 企(23346)
- 企业(23346)
- 行(22847)
- 中国(18495)
- 方法(14276)
- 财(13749)
- 数学(13043)
- 农(12912)
- 数学方法(12882)
- 制(12011)
- 中国金融(11213)
- 地方(9763)
- 务(8926)
- 财务(8902)
- 财务管理(8887)
- 贸(8832)
- 贸易(8822)
- 业经(8794)
- 易(8692)
- 企业财务(8542)
- 策(8540)
- 农业(7867)
- 机构
- 学院(133664)
- 大学(130807)
- 济(63010)
- 经济(61594)
- 管理(51119)
- 研究(45365)
- 中国(44234)
- 理学(42590)
- 理学院(42224)
- 管理学(41660)
- 管理学院(41411)
- 财(33296)
- 京(26517)
- 财经(25153)
- 中心(24174)
- 经(22854)
- 科学(22587)
- 银(21502)
- 所(21489)
- 江(21187)
- 银行(20819)
- 融(20735)
- 经济学(20420)
- 金融(20368)
- 行(19528)
- 研究所(18851)
- 财经大学(18793)
- 经济学院(18493)
- 农(18404)
- 人民(18166)
- 基金
- 项目(80778)
- 科学(64460)
- 研究(63677)
- 基金(59191)
- 家(49320)
- 国家(48864)
- 科学基金(42739)
- 社会(41270)
- 社会科(39395)
- 社会科学(39389)
- 省(30924)
- 基金项目(29871)
- 教育(28747)
- 编号(26610)
- 资助(25725)
- 自然(25557)
- 划(25550)
- 自然科(25004)
- 自然科学(24996)
- 自然科学基金(24565)
- 成果(22513)
- 部(18569)
- 课题(18461)
- 发(18190)
- 重点(17906)
- 性(17862)
- 创(17113)
- 国家社会(16968)
- 教育部(16527)
- 制(16472)
共检索到2226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迪 张楚然 侯成琪
本文通过建立包含异质性家庭、异质性厂商和金融机构的DSGE模型,分析对预期房价作出反应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政策效果,研究不同政策的选择和协调问题。研究发现,首先,由于政策的作用范围不同,不同政策会对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产生不同影响。对预期房价作出反应的货币政策能够抑制住房需求和信贷供给,但也会抑制消费需求和产出;而对预期房价作出反应的逆周期LTV政策和逆周期资本充足率政策在应对房价波动导致的金融稳定问题时更加有的放矢。其次,外生冲击的来源会影响政策的选择和协调——当经济波动来源于需求冲击时,固定LTV政策搭配逆周期资本充足率的宏观审慎政策、不对预期房价作出反应的货币政策表现最优;当经济波动来源于供给冲击时,固定LTV政策搭配逆周期资本充足率的宏观审慎政策、对预期房价作出反应的货币政策表现最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司登奎 葛新宇 曾涛 李小林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家庭住房抵押借款摩擦和银行贷款摩擦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重点考察了异质性冲击下房价波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研究发现,房价上涨会导致银行风险溢价及杠杆率显著上升,进而加剧金融体系的内在不稳定。为降低房价波动及维护金融稳定,选取两类宏观审慎政策工具进行逆周期调控实验,结果表明,在住房需求冲击下,金融管理部门应选取贷款价值比政策,且应对房贷积极调控,而对房价进行中性调控。在最终产品部门生产率冲击、房地产部门生产率冲击及跨期偏好冲击下,应选取资本充足率政策,但对房贷和房价调控力度的把握则存在差异。本研究为厘清房价波动对金融稳定的动态传导机制,以及金融管理部门如何选取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以稳定房价并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了启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勇
文章在DSGE模型中引入以动态贷款价值比为工具的宏观审慎政策,研究双支柱政策的住房价格传导机制下宏观审慎政策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能很好地达到稳定住房价格泡沫的目标,从而有效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2)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会使双支柱政策的住房价格传导机制下住房市场的投资效应更不显著,不能有效防范经济硬着陆风险。(3)动态贷款价值比是调控我国住房市场的有效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之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
马勇博士的新著《金融稳定与宏观审慎:理论框架及在中国的应用》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重新审视了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基础,并对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之间的关联机制和内在逻辑进行了结构性重建。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行的实际特征,提出了有利于实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
马勇博士的新著《金融稳定与宏观审慎:理论框架及在中国的应用》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重新审视了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基础,并对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之间的关联机制和内在逻辑进行了结构性重建。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行的实际特征,提出了有利于实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金全 徐宁 潘长春
美国次贷危机过后,有关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对金融稳定调控机制的研究逐渐成为了宏观经济研究中的焦点。有鉴于此,本文采用MS-VAR模型,探究了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与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间的非线性依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金融稳定区制亦或是金融脆弱区制内,贷款价值比和国内信贷/GDP的变化都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形成显著的调节作用,表明二者均是有效的宏观审慎工具;然而需要指出,尽管二者都能够对金融稳定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但与此同时,也会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抑制效应,这意味着使用宏观审慎工具调控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将会面临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层面上的权衡取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英楠 刘家锐 张智威 龚雅玲
在房价分化的背景下,我国政策当局注重"因城施策",积极使用住房金融宏观审慎政策干预房价波动。为评估该政策对不同房价增长率城市的影响效果,本文使用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70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集,基于动态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首付比下限、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两项政策工具联合作用的效果。经验结果表明:首付比下限、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两者的联合作用均能显著抑制房价增长,其中首付比下限对低房价增速城市的影响更大,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两者的联合作用对高房价增速城市的影响更明显;两项政策工具的联合作用对房价的干预效果并未强于单项政策,意味着工具搭配可能没有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收紧和放松首付比下限对房价的干预强度存在非对称性。本文的政策含义可能为,在"因城施策"调控住房市场时,政策当局应关注不同城市对于政策工具的反应特征及工具间的搭配协调问题。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郭娜 王少严 胡佳琪
国际金融危机使人们再次认识到房地产价格波动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为探究房价波动影响金融稳定的机制以及监管当局应选择何种宏观审慎监管工具以实现有效调控,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家庭部门、商业银行、非金融部门以及“双支柱”调控政策的NK-DSGE模型,考察了在不同外生冲击下房价波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以及不同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发挥的调控效果。研究发现:房价波动会导致产出、银行杠杆率等经济变量的变动,进而积聚风险,影响金融稳定。当房价波动来源于房地产部门生产率冲击或货币政策冲击时,宏观审慎监管工具中的资本充足率同时盯住房价与信贷政策可以有效降低房价波动与金融风险;当房价波动来源于住房需求冲击时,宏观审慎监管工具中的贷款价值比则能更好地发挥调控效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白川方明 何乐
为了防止国际金融危机重演和保持金融体系稳定,不仅需要微观审慎监管确保单家金融机构稳健运营,同时还需要宏观审慎监管来对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状况实施有效监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妍
本次危机之后,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最早达成的一个共识就是:必须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本文主要探讨宏观审慎监管与金融稳定相关问题:近年来系统性风险的新特征进一步凸显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建立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中,中央银行的地位以及中央银行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我国应如何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金融稳定 中央银行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金成晓 李岩松 姜旭
文章研究了在开放经济下,宏观审慎政策如何降低由跨境资本流动引发投资过热导致的金融失衡、社会福利损失,并着重分析了在不同违约概率条件下,如何从跨境资本流动渠道运用审慎工具抑制系统性风险的顺周期累积,而后通过一个四变量MS-VAR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对中国经济周期、金融周期以及金融杠杆的区制效应。结果表明,实施对国内金融部门与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政策具有明显的区制特征。在常规时期,应当以针对国内金融部门的宏观审慎监管为主;而在危机爆发时期,应加强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力度,同时放宽对国内金融部门的宏观审慎管理。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琳 许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研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金融稳定效应及两者间的协调搭配意义重大。通过分别构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及金融稳定指数,运用动态时变参数TVP-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并以此来研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政策效应与协调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短期和长期货币政策的金融稳定效应不同;宏观审慎政策有助于实现金融市场稳定,但实施时要注意货币政策的影响;物价和资产价格涨跌不一致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对金融市场的调控可能会面临政策目标的相互"冲突",物价和资产价格出现"双涨"或"双跌"时,两政策互为"补充"。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卢宇荣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存在很强的互补性,促使当前政策当局对两种政策的使用都比较积极,总体政策有效性相对没有政策协调时得到了明显加强。这些相互作用强化了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中的领导作用,特别是意味着中央银行具有强烈的动机来确保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但是也需要有相应措施来确保每个政策反应函数关注各自的主要目标。本文在对逻辑框架进行简述的基础上,刻画了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及其与宏观审慎当局最优化问题的相互作用,指出宏观审慎政策应在考虑对信贷供给影响的前提下维持金融稳定,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对宏观审慎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志洋
面临低通货膨胀率的环境,2008金融危机表明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稳定金融体系存在局限性。其原因在于,传统宏观经济理论忽略了金融冲击对实体经济的传导,且货币政策忽视了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不同步问题,进而忽略了金融体系的失衡,因此导致宏观审慎监管的角色缺失。本文从宏观审慎的视角,分析货币政策与金融体系稳定的关系,认为货币政策应专注于经济体的调控,金融体系的稳定应由宏观审慎监管负责,且两个部门既要相对独立,又要密切联系,这样才能保证整体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金融体系稳定 货币政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向琴 杨翱 金昊 陈国进
本文建立了一个同时包含企业违约风险与银行金融风险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以技术冲击、金融冲击与货币政策冲击作为外部的风险因素,刻画了实体经济与金融系统间的风险传导渠道,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宏观审慎货币政策组合的调控效果。主要结论有:(1)以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目标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能够有效地稳定金融系统,但可能削弱传统货币政策对金融变量的调控效果;(2)宏观审慎货币政策应该盯住金融变量,但具体的目标取决于经济波动的驱动因素;(3)当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宏观审慎货币政策组合时,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控效果减弱,且这种政策组合在金融冲击与货币政策冲击下存在“政策叠加”现象。
关键词:
商业银行杠杆 金融稳定 宏观审慎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