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48)
2023(5673)
2022(4761)
2021(4713)
2020(3822)
2019(9048)
2018(8703)
2017(16343)
2016(8432)
2015(9844)
2014(9442)
2013(9541)
2012(8954)
2011(8327)
2010(8100)
2009(7400)
2008(7311)
2007(6369)
2006(5701)
2005(5220)
作者
(23090)
(19406)
(19348)
(18391)
(12458)
(9210)
(8645)
(7494)
(7389)
(6791)
(6666)
(6577)
(6217)
(6181)
(6173)
(5948)
(5722)
(5577)
(5520)
(5266)
(4868)
(4611)
(4556)
(4485)
(4359)
(4303)
(4242)
(3939)
(3836)
(3759)
学科
(45633)
经济(45585)
管理(22309)
(21268)
方法(19583)
数学(18492)
数学方法(18429)
(16255)
企业(16255)
中国(14136)
(11053)
贸易(11047)
(10915)
(10695)
(9353)
(8451)
(7276)
(6638)
(6475)
金融(6475)
(6443)
银行(6439)
(6328)
体制(6288)
业经(6209)
关系(6100)
农业(5758)
(5724)
地产(5499)
(5499)
机构
大学(126365)
学院(121162)
(65878)
经济(65135)
研究(48958)
管理(46567)
理学(39960)
中国(39772)
理学院(39555)
管理学(39169)
管理学院(38940)
(28311)
(27381)
科学(25152)
(23931)
财经(23192)
经济学(23020)
研究所(21828)
(21733)
中心(21464)
经济学院(20870)
北京(18326)
财经大学(17841)
(17666)
(17246)
(15249)
科学院(14918)
业大(14793)
研究中心(14671)
(14284)
基金
项目(80521)
科学(65199)
基金(64074)
研究(58767)
(57303)
国家(56498)
科学基金(47585)
社会(42017)
社会科(40136)
社会科学(40127)
基金项目(32424)
自然(28711)
自然科(28106)
自然科学(28093)
自然科学基金(27672)
资助(27413)
教育(25784)
(25304)
(23253)
(20628)
编号(20552)
中国(20439)
国家社会(19869)
教育部(18168)
重点(18167)
(17083)
成果(16769)
人文(16660)
(16373)
社科(16029)
期刊
(66397)
经济(66397)
研究(41112)
中国(23410)
(20212)
科学(17726)
管理(17584)
学报(17110)
(15290)
大学(13811)
学学(12994)
经济研究(12894)
(12486)
金融(12486)
财经(12071)
农业(10911)
(10610)
(10433)
世界(10331)
国际(9710)
问题(9151)
技术(8175)
理论(7926)
教育(7624)
价格(7473)
(7421)
业经(7382)
实践(6852)
(6852)
统计(6433)
共检索到1882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广肃  王雅琦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微观数据以及相匹配的城市层面的住房价格数据,从住房购买需求的角度,给出了一个近年来家庭杠杆率急剧上升的解释。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微观数据探讨了房价上涨对家庭杠杆率的作用机制以及潜在影响。结果表明,住房价格的快速上涨推动了家庭杠杆率的急剧攀升,从数量上看,房价每上涨1倍,样本期间的家庭贷款数额将会增长288. 1%,家庭杠杆率将上升39. 2%,而此部分贷款的增加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而非私人借贷,由房价导致的家庭借贷数额和杠杆率的上升大概占到购房家庭总体借贷数额和杠杆率上升的90%左右。机制分析表明,住房价格的快速上涨刺激了家庭必需型和投资型住房需求,并提高了家庭的借贷意愿和风险偏好。分样本的探讨发现,这一效应对于非农户口家户以及有配偶和子女家户的影响更为明显。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利  张浩  易行健  
在住房价格持续上涨和消费信贷市场快速发展的现实背景下,住房价格可能借助家庭债务这一中介变量间接作用于居民消费。本文在理论上,构建一个同时纳入家庭债务、住房价格的消费决定模型,详细阐述房价上涨、家庭债务对城镇有房家庭消费的作用机制;在实证上,基于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检验了房价上涨、家庭债务对城镇有房家庭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上涨的房价显著促进了城镇有房家庭的消费支出,住房对于家庭消费的财富效应明显,且该效应会通过家庭债务进行传导,具体表现为流动性约束效应与抵押效应两种机制;家庭债务对城镇有房家庭消费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即使是将家庭债务细分为住房贷款与非住房类贷款,这一正向关系依然存在;但当家庭债务超过适度规模时,其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将转而呈现出"挤出效应";家庭债务的持续累积会扩大消费支出缺口,长远来看不利于消费的稳定增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成栋  樊正德  王优容  李玉瑶  
家庭杠杆率水平高、增速快问题不仅解决难度大且影响金融稳定,明晰引致中国城镇家庭杠杆率快速提升的因素,对防范金融风险意义重大。文章使用2017年CHFS微观数据,通过构建内生转换模型,在校正了样本选择偏差后,考察了收入不平等、多套房购买决策对中国城镇家庭杠杆率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收入不平等程度加深对城镇家庭多套房购买决策具有抑制效应。(2)收入不平等推动了城镇家庭杠杆率的提升,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收入不平等对居住在中小城市的一套房家庭杠杆率的推动作用更大。(3)多套房购买决策对城镇家庭杠杆率也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相比于一套房家庭,多套房家庭的杠杆率平均要高77.7个百分点。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从新的分析视角中探究近年来中国城镇家庭杠杆率快速上升的原因。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王勇  
为了解决八大类消费品价格数据不易得到的难题,本文构建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分别经验研究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住房价格同时变动不同幅度对八大类消费品价格的影响。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消费品价格变动幅度结果即为QUAIDS模型中的消费品价格变量。然后,本文采用CFPS2010数据,在QUAIDS模型中加入反映家庭所在地区的人口特征变量,研究住房价格波动对自有住房家庭消费的区域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住房价格波动对自有住房家庭生存型消费需求区域异质性影响的财富效应显著,而对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需求区域异质性影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王勇  
为了解决八大类消费品价格数据不易得到的难题,本文构建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分别经验研究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住房价格同时变动不同幅度对八大类消费品价格的影响。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消费品价格变动幅度结果即为QUAIDS模型中的消费品价格变量。然后,本文采用CFPS2010数据,在QUAIDS模型中加入反映家庭所在地区的人口特征变量,研究住房价格波动对自有住房家庭消费的区域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住房价格波动对自有住房家庭生存型消费需求区域异质性影响的财富效应显著,而对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需求区域异质性影响的挤出效应显著。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运用补偿变动研究住房价格波动对自有住房家庭福利的区域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为了提高自有住房家庭的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政府应该把稳定东部地区住房价格放在首位。且当遇到如何优化家庭消费结构问题时,政府应该根据地区差异划分市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赵昕东  王勇  
根据自有住房家庭对未来住房价格变动的异质性预期,文章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框架下,将自有住房家庭分为储蓄型和借贷型家庭。在借贷型家庭和住房开发企业两个部门中引入动态贷款价值比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同时引入中央银行通过动态贷款价值比调控信贷总量的思想。反事实仿真结果表明,最低首付比的适度调低使住房价格波动对自有住房家庭消费率影响的直接财富效应显著,且对借贷型家庭消费率影响的资产负债表效应显著。但最低首付比的过度调低使住房价格波动对自有住房家庭消费率影响的替代效应显著。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燕芬  张超  田盛丹  
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全面两孩"政策引致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能否提升家庭消费成为新时代人口学及相关学科亟需探讨的新命题。文章构建了人口年龄结构、住房价格和家庭消费的综合分析框架,并运用SYS-GMM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均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改善起到直接的拉动效应,而住房价格上涨通过调节效应对上述直接效应的发挥产生抑制作用。因此,文章提出"全面两孩"政策和人口老龄化现象带来的抚养比提高潜藏着巨大的消费动力,抚养负担能够转化为人口结构红利。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避免房价过快上涨,能够促进人口结构红利释放,促进城镇家庭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优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斌开  金箫  欧阳涤非  
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当前中国政府面临的两大挑战,本文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不同于传统"以高房价刺激经济增长"的观点,本文发现不断上涨的住房价格是阻碍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其原因是,高房价将导致资源错配,降低资源再配置效率,进而降低全要素生产率。2003年以来,中国住房价格快速上涨,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和资源再配置效率则双双下降。基于中国微观工业企业数据库的研究发现,房价上涨1%,资源再配置效率下降0.062个百分点,全要素生产率下降0.045个百分点;高房价导致的企业利润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倒挂"机制是产生资源错配、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的重要原因。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洪玉  马亚男  
房价问题,是我国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房价的未来发展趋势,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每一个人。本文将从介绍房价的概念入手,分析影响房价的若干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系统介绍判断房价高低的指标,分析导致当前我国城市房价持续走高的原因,并对政府调控房价的原则和措施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诚   翁希演   胡少东  
本文从家庭微观层面,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在城镇化进程中户籍身份转换对家庭杠杆率的影响。基准估计结果表明,户籍身份转换推高家庭杠杆率。机制分析发现,户籍身份转换引致家庭产生新的住房需求,促使其为平滑消费而负债购房,导致家庭杠杆率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户籍身份转换提高家庭的消费水平,且提高家庭过度负债的概率。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对于受教育水平较低、中等收入家庭和养幼负担较重的家庭,户籍身份转换对家庭杠杆率的影响更显著。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皮亚彬  李超  
为了分析地区竞争下地方政府间土地供给结构的策略互动及其对住房价格的影响,本文在归纳梳理中国土地供应法规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同时考虑居住用地需求和工业用地需求的两城市模型,探讨地方政府干预土地供给结构的动机及其经济后果,并基于2006—2015年城市面板数据对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在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受约束的条件下,地方政府有激励以减少居住用地为代价提高工业用地供给,进行招商引资竞争;与市场起主导作用的情形相比,地方政府干预土地供给结构时,工业用地的供应量更高,居住用地的供应量则偏低,工业地价与居住用地的价格差异增大;地方政府对土地供给结构的干预,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共同推高了房价。此外,地方政府干预土地供给结构会影响到相邻地区的供地策略。研究对加快推进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改革、从供给侧解决高房价问题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卢建新  苗建军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析了1997-2007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房价动态特征,并考察了城市因素对房价动态参数的影响。所得主要结论有:中国城市房价具有强序列相关和弱均值回归特征;住房使用成本、地区市场化指数、土地交易价格指数及其变化对序列相关系数有显著影响;真实收入及其变化、建造成本、地区市场化指数对均值回归系数有显著影响;各城市的房价动态参数拟合值几乎全部落入震荡收敛区内,东部城市房价的波动振幅普遍高于中西部城市;1999年后35个大中城市的平均房价波动振幅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尤其是2007年的房价波动振幅出现了非正常增长,但波动频率变化幅度不大。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卢珂  李国敏  
中国城市住房价格畸高,会进一步诱发住房供应结构性失调、建筑市场投资增长过快、土地虚拟资本性质加强,土地所有者和最终投资者权益受损等后果。为此,从住房价格形成机制、机理及其构成要素等方面剖析住房价格过高的深层次原因,提出解决我国城市住房价格过高问题的措施。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肖争艳  彭博  
住房价格高涨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一直以来颇受关注。本文构建含有房产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规则是否关注住房价格进行了检验。此外,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比较了将房价纳入货币政策规则与否对宏观经济波动所产生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结论有:央行在2003—2010年的实际操作中已将住房价格波动纳入修订泰勒规则中;将住房价格波动纳入货币政策规则对调控房价上涨有较好效果,但代价是调控过程中通货膨胀率的持续上升,以及产出水平和家庭消费负向偏离稳态;家庭住房贷款首付比例能够有效降低稳态水平下的住房价格。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许光建  魏义方  戴李元  赵宇  
近10多年来,我国房地产业高速发展,住房市场价格呈现持续上涨的特征。本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依据房价波动情况,将全国35个大中城市划分为三类。在此基础上,从全国层面以及不同类别城市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除了地价、居民收入、信贷规模等宏观性的影响因素外,城市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的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房价的变动以及不同城市房价水平的差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