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17)
- 2023(15863)
- 2022(13729)
- 2021(12522)
- 2020(10573)
- 2019(24317)
- 2018(23835)
- 2017(46148)
- 2016(24814)
- 2015(27800)
- 2014(27618)
- 2013(26887)
- 2012(24287)
- 2011(21470)
- 2010(21001)
- 2009(18923)
- 2008(18242)
- 2007(15643)
- 2006(13345)
- 2005(11217)
- 学科
- 济(102683)
- 经济(102570)
- 管理(74527)
- 业(69145)
- 企(57453)
- 企业(57453)
- 方法(51116)
- 数学(45293)
- 数学方法(44738)
- 财(26099)
- 农(26062)
- 中国(25097)
- 业经(21652)
- 学(20542)
- 地方(18890)
- 农业(17837)
- 务(17457)
- 财务(17384)
- 财务管理(17347)
- 贸(16724)
- 贸易(16714)
- 企业财务(16531)
- 易(16200)
- 理论(16138)
- 制(15786)
- 技术(15297)
- 环境(15056)
- 和(14801)
- 划(13549)
- 银(13511)
- 机构
- 大学(344535)
- 学院(342272)
- 管理(141866)
- 济(136470)
- 经济(133618)
- 理学(124769)
- 理学院(123519)
- 管理学(121297)
- 管理学院(120684)
- 研究(106665)
- 中国(78623)
- 京(71195)
- 科学(65781)
- 财(61554)
- 农(51932)
- 业大(51643)
- 财经(51085)
- 所(50393)
- 中心(50189)
- 江(47613)
- 经(46776)
- 研究所(46293)
- 范(44503)
- 师范(44087)
- 北京(43982)
- 经济学(41650)
- 农业(40403)
- 院(39672)
- 州(38607)
- 财经大学(38434)
- 基金
- 项目(246902)
- 科学(195634)
- 基金(181426)
- 研究(180186)
- 家(157416)
- 国家(156147)
- 科学基金(136225)
- 社会(115209)
- 社会科(109305)
- 社会科学(109279)
- 基金项目(96513)
- 省(95288)
- 自然(89219)
- 自然科(87182)
- 自然科学(87160)
- 自然科学基金(85577)
- 教育(83345)
- 划(80385)
- 资助(74848)
- 编号(73653)
- 成果(57802)
- 部(54710)
- 重点(54523)
- 发(51453)
- 创(51098)
- 课题(49061)
- 国家社会(47922)
- 创新(47619)
- 科研(47559)
- 教育部(47551)
- 期刊
- 济(136890)
- 经济(136890)
- 研究(95530)
- 中国(57449)
- 学报(52858)
- 管理(49006)
- 科学(48350)
- 财(46616)
- 农(45405)
- 大学(41058)
- 学学(38666)
- 教育(36289)
- 农业(31424)
- 技术(30041)
- 融(26475)
- 金融(26475)
- 财经(24189)
- 业经(23073)
- 经济研究(22695)
- 经(20516)
- 图书(18681)
- 问题(18142)
- 理论(16895)
- 统计(16448)
- 技术经济(16213)
- 科技(15907)
- 版(15780)
- 业(15657)
- 实践(15557)
- 践(15557)
共检索到472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邓国营 柴国俊 邓富民
本文利用CHNS城镇住户微观数据,通过构建社区居委会层次的周边环境指标,采用"特征价格模型"详细考察了各类社区质量特征对住房价值高低的影响作用及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平均受教育年限、职业多样化等人力资本因素正效应显著,而民族多样化等文化资本对房价或房租具有明显的负效应。与发达国家经验研究相比,用居住一定年限的住户比重和自有房率等指标衡量的社会资本并不总是显著。此外,托幼机构和医院等设施有显著的正效应,相反,网吧及离交通设施较近的住房价值明显较低。我们认为,这与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和快速城镇化息息相关。文章所得结论对我国政府如何有效地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住房价值 社区质量 特征价格模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赞 张欢 陈杰
文章利用我国国家统计局2002-2009年的城镇住户大样本抽样调查数据,重新测定了住房价格对自有住房家庭消费倾向的影响效应,提出了我国居民较强的再购房动机是导致住房财富效应为负的重要原因这一假说。文章重点探究了家庭再购房的三大潜在动机——为子女购买婚房、住房置换更新以及投资性购房对我国城镇家庭消费—房价弹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证实了我们的研究假说。文章的研究结论为认识和把握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特点以及消费与房价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新视角。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丽华 叶炜
本文使用《中国城镇住户调查》的微观数据,实证检验城市规模和城市密度这两个城市化空间特征指标对居民家庭交通能源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从全国范围来看,不论城市规模还是城市密度均增加城市居民家庭的总交通费用支出,但也提高公共交通在日常通勤中的比重,表明现阶段我国城市化空间发展模式仅具有相对能源可持续性。城市密度主要通过改变通勤方式的内部结构来提高城市交通能源效率,但本质上并没有减少居民的交通费用支出。当前,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发展应重点解决城市规划中的职住分离问题,避免大量通勤需求的产生,西部地区应加大公共交通的供给。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邹红 喻开志
本文利用2000-2009年广东省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详细度量了城镇家庭各种消费不平等的大小,采用出生组分解和回归分解方法,探讨了消费不平等和收入不平等、总消费不平等和服务消费不平等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2000-2009年,收入基尼系数维持在0.326~0.366之间,而消费基尼系数由0.320增长至0.384,2005年开始消费不平等高于收入不平等。除食物消费不平等外,文化娱乐、汽车和住房消费不平等显著大于总消费不平等和收入不平等。更年轻的出生组(1970年代和1980年代)存在更高的收入不平等和消费不平等。可支配收入对总消费差距和文化娱乐消费差距的贡献度均达到了40%以上。降低收入不平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吴秀琴 颜宇
空气污染对居民经济活动的影响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2010—2014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使用空气流动系数作为空气污染的工具变量,考察了空气污染对中国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2SLS估计结果表明,PM_(2.5)季均值每增加1%(1微克/立方米),会导致家庭季度总消费平均下降1.312%(312.776元)。该结论在替换消费指标、改变模型设定、调整回归样本等条件下依旧稳健。机制检验表明,空气污染通过收入效应、规避行为以及医疗支出挤出效应影响居民消费。进一步讨论发现,在面临外部环境冲击时,家庭对于各项分类消费支出的偏好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不仅为环境治理的成本收益判断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全面促进消费提供了现实思路。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吴秀琴 颜宇
空气污染对居民经济活动的影响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2010—2014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使用空气流动系数作为空气污染的工具变量,考察了空气污染对中国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2SLS估计结果表明,PM_(2.5)季均值每增加1%(1微克/立方米),会导致家庭季度总消费平均下降1.312%(312.776元)。该结论在替换消费指标、改变模型设定、调整回归样本等条件下依旧稳健。机制检验表明,空气污染通过收入效应、规避行为以及医疗支出挤出效应影响居民消费。进一步讨论发现,在面临外部环境冲击时,家庭对于各项分类消费支出的偏好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不仅为环境治理的成本收益判断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全面促进消费提供了现实思路。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邹红 喻开志
随着我国扩大内需的深入推进,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发展服务消费日趋重要。本文利用2002-2009年广东省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在考虑家庭异质性因素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收入结构对总消费、服务消费和服务消费结构的影响,同时数值模拟了改变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结构对服务消费倾向的效应,最后提出了扩大服务消费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收入结构 服务消费结构 扩大服务消费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普蓂喆 郑风田
以往有关高房价与创业的研究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基于2002年和200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分析了高房价对城镇居民创业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高房价能够提高中国城镇居民的创业概率,负担房贷会降低城镇居民创业的可能性,高房价刺激的多为自雇型创业,对老板型创业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由于促进的大多是自雇型创业,所以不能高估高房价对创业活动的激励作用,在未来鼓励大众创业的过程中应该着重考虑其他制度性因素。
关键词:
高房价 城镇居民 创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秦蒙 金岳
最低工资制度是保障我国低收入群体获取足额劳动报酬,提高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支付能力的重要手段。“居者有其屋”,是千百年来的社会理想,也是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此背景下,分析最低工资制度对低收入群体住房条件的实际影响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城调队2002—2009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以2004年最低工资制度实施为政策冲击,检验了最低工资标准提升这一政策制度对城镇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和人均住房价值的影响。结果发现:最低工资提升对人均住房价值有促进效应,对人均住房面积有抑制效应。本文进一步检验了城镇低收入家庭的房屋产权性质、其他房产拥有情况,以及抚养青少年和赡养老年人情况对最低工资家庭住房条件的影响,并发现:拥有商品房产权或拥有其他住房的最低工资家庭表现出更高的人均住房价值促进效应和更低的人均住房面积抑制效应,存在青少年抚养情况和老年人赡养情况的最低工资家庭则分别表现出更高的人均住房面积抑制效应和更低的人均住房价值促进效应。因此,在实施最低工资制度的基础上,还应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和公共服务体系;规范商品房市场,适当修建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房以及公租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等相应配套政策,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条件。
关键词:
最低工资标准 低收入群体 住房条件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慧敏 冼国明 杨攻研
本文根据中国海关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构建了中国各城市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指标,并以此考察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基于2002—2013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的研究证实,全球价值链嵌入显著扩大了技能工资差距,经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分析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价值链嵌入对技能工资差距的扩大效应在工业部门、非国有企业员工以及高收入群体中尤为突出。机制分析表明,生产效率改善和产业升级是全球价值链嵌入扩大技能工资差距的重要渠道。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中国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背景下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龙莹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收入两极分化现象凸现。收入稳定的中等收入群体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稳定器"的角色,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中等收入群体,才能体现改革开放带来的"国强民富",体现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根据1992~2008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住户调查的微观数据,采用部分排序法,对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从绝对量上看,北京市城镇中等收入群体的绝对数量偏少;从相对量上看,北京市城镇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无论从绝对量还是从比重上看,北京市还未形成中等收入群体占大多数的"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赵西亮 梁文泉 李实
本文利用2002年和2007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数据考察了房价上涨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房价上涨不能解释中国城镇居民的储蓄率上升,相反,各产权类型的居民储蓄率与房价上涨之间具有负向关系。对于租房家庭,房价上涨显著降低其储蓄率,没有发现"为购房而储蓄"的现实动机。对于有房家庭,房价上涨会显著降低拥有多套住房的家庭储蓄率,而不会影响仅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储蓄率。商品房家庭储蓄率对房价变动的反应更敏感。
关键词:
房价 居民储蓄率 CHIP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扬 赵春雨 邹伟
在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加的同时,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低收入群体的问题又是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矛盾。本文研究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布已经初显M型发展趋势;城镇低收入群体规模呈现较大的波动性,贫困治理的难度逐渐增大,如何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制度,减少分配效应对低收入群体的冲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低收入群体 收入分布 因素分解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鹏
基于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了互联网使用与我国城镇居民幸福感的关系。研究显示:控制相关变量后,互联网对城镇居民幸福感有显著促进作用,有序Probit和Logit模型及工具变量估计结果均支持了该结论。进一步分析发现互联网对幸福感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男性相比女性使用互联网对其幸福感具有更大的积极效应;互联网对幸福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中青年中,在老年人中并不显著。
关键词:
互联网 幸福感 城镇 实证研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伟丽 孟庆昇 付雪辉
居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是住房质量。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住房质量的相关研究文献,收集三个房地产最发达的城市住房质量相关指标数据,构建我国城镇住房质量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居住质量、住房市场、住房保障和住房金融四个方面,每个方面都建立了一级、二级和三级指标,该体系不仅能够体现"住有所居"、"住有所安"的短期住房质量目标,而且能够反映"居有所宜"、"居有所乐"的长期住房质量的发展方向。最后,本文对比研究了中国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和深圳的住房质量相关指标,得到相关政策性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