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62)
- 2023(9516)
- 2022(8627)
- 2021(8257)
- 2020(6872)
- 2019(16099)
- 2018(16169)
- 2017(31679)
- 2016(17162)
- 2015(19329)
- 2014(19395)
- 2013(19284)
- 2012(17545)
- 2011(15779)
- 2010(15432)
- 2009(14021)
- 2008(13586)
- 2007(11973)
- 2006(10302)
- 2005(8605)
- 学科
- 济(71055)
- 经济(70877)
- 管理(50730)
- 业(45891)
- 企(39134)
- 企业(39134)
- 方法(33738)
- 数学(28023)
- 数学方法(27738)
- 农(18210)
- 中国(17098)
- 财(16664)
- 业经(15718)
- 学(15129)
- 地方(13319)
- 理论(13037)
- 和(12921)
- 农业(12087)
- 制(11257)
- 技术(11153)
- 贸(10491)
- 贸易(10487)
- 环境(10301)
- 务(10202)
- 易(10153)
- 财务(10141)
- 财务管理(10126)
- 教育(9960)
- 企业财务(9621)
- 划(9136)
- 机构
- 大学(241801)
- 学院(239111)
- 管理(100328)
- 济(91986)
- 经济(89890)
- 理学(87835)
- 理学院(86879)
- 管理学(85403)
- 管理学院(84975)
- 研究(76402)
- 中国(54725)
- 京(51178)
- 科学(48399)
- 财(41527)
- 所(37454)
- 业大(36100)
- 农(35503)
- 中心(34497)
- 研究所(34348)
- 财经(34194)
- 江(32855)
- 北京(32341)
- 范(32201)
- 师范(31966)
- 经(31108)
- 农业(27626)
- 院(27589)
- 州(27216)
- 经济学(26870)
- 师范大学(26018)
- 基金
- 项目(169686)
- 科学(133516)
- 研究(125174)
- 基金(123385)
- 家(106360)
- 国家(105438)
- 科学基金(91296)
- 社会(79241)
- 社会科(74150)
- 社会科学(74125)
- 基金项目(66811)
- 省(65738)
- 自然(59614)
- 自然科(58196)
- 自然科学(58186)
- 自然科学基金(57133)
- 教育(57026)
- 划(55289)
- 编号(51858)
- 资助(50283)
- 成果(41891)
- 部(37428)
- 重点(37006)
- 创(34998)
- 发(34936)
- 课题(34548)
- 创新(32495)
- 科研(32372)
- 项目编号(32331)
- 教育部(32328)
共检索到3349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毛小平
文章基于CGSS2005数据的分析表明,住房产权与社会和谐对居民幸福感水平都有直接的决定作用。有住房产权的居民比没有住房产权的居民幸福感水平更高。社会和谐不仅增强了有住房产权的居民的幸福感水平,还提升了无住房产权的居民的幸福感水平。社会失调则降低了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水平,并且抑制了有住房产权的居民幸福感水平。
关键词:
住房产权 社会和谐 幸福感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林江 周少君 魏万青
本文利用大型微观数据库CGSS2006,首次对城市住房价格、住房产权和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城市房价上涨程度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房价上涨越快,民众主观幸福感越低;(2)住房产权状况和幸福感显著相关,仅有一套房产者和多房者幸福感显著高于租房者,多房者幸福感显著高于仅有一套房产者;(3)房价上涨对租房者幸福感具有显著负效应,对多房者和仅有一套房产者的幸福感带来显著正向效应,且对多房者幸福感的正向效应显著高于仅有一套房产者;(4)住房质量显著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这些发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政策意义。
关键词:
城市房价 住房产权 主观幸福感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红莉 张东 许传新
本文基于2012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采用定序Logit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住房产权、住房面积、住房分配、住房环境和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住房面积与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家庭住房面积越大,居民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与没有产权房的人相比,拥有产权房能显著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居住空间分配越不公平,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越低;居住环境越好,居民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因此,为了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增加人民福祉,需要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努力增加住房供应,保障人民基本住房需求;公平分配居住空间,维护社会和谐;合理规划城市建设,提高居住环境舒适度。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范红忠 侯亚萌
利用有序logit模型,以居民相对住房条件为衡量指标,分析了住房因素对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住房条件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且重要的影响;对于相对住房条件已经达到较好水平的居民,其相对住房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可显著提升其居住满意度,但对其幸福感的提升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住房攀比 相对住房条件 幸福感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迪
随着住房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住房不平衡问题日益加剧,导致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根据2011—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考察省级层面和市级层面住房价格和住房数量上的不平衡程度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对幸福感差异的贡献率,发现市级层面住房数量不平衡程度和省级层面住房价值不平衡程度的提高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显著为负,而市级层面住房价值不平衡程度的提高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较高的居民幸福感主要聚集在住房消费水平较高的群体,住房价值和数量不平衡对居民幸福感差异的贡献率分别为4.2%和1.7%左右。因此,应在保障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缓解住房地区差异等方面下功夫,以提高居民幸福感。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范红忠 侯亚萌
利用有序logit模型,以居民相对住房条件为衡量指标,分析了住房因素对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住房条件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且重要的影响;对于相对住房条件已经达到较好水平的居民,其相对住房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可显著提升其居住满意度,但对其幸福感的提升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住房攀比 相对住房条件 幸福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先柱 王敏
居住条件作为人们的基本需求之一,对于居民幸福感有着重大影响。十九大报告提出"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就是要通过改善居住条件来增强人民幸福感。为了检验我国发展住房保障对于人们幸福感的影响,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项目2010-2013年数据,本文进行系统实证分析:从居民幸福感分布的时间、空间特征上,我们发现2011年样本居民幸福感最高,北方区域、沿海区域的样本居民幸福感较高;从住房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实证分析上验证了住房产权、住房面积等因素显著地提高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并从区域分布特征上证实了住房对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的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呈"梯化特征";从样本年龄分层特征上验证了住房对不同年龄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发现了在30-50岁年龄段存在"幸福拐点"现象。上述结论全面证实了住房能够显著提高居民幸福感,也辨析了住房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内部差异性特征。
关键词:
十九大精神 住房保障 居民幸福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伟增 郑思齐
本文利用2010年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4个城市的微观调查数据,从产权类型、住房价值和入市时间三个角度分析了住房对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家庭自有住房对居民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住房价值对有不同购房需求家庭的幸福感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第二,住房制度改革带来了城市居民住房财富的初始差异,使得不同产权住房的市场价值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也存在不同。房改房的单位市场价值对幸福感的贡献要大于商品房,而商品房的区位价值对居民幸福感的贡献更大。第三,在中国城市住房市场过去十余年发展历程的特殊背景下,家庭越早拥有住房,所带来的生活质量提高和其自身的资产增值效应表现得越充分,居民的幸福感越高。这些...
关键词:
幸福感 住房价值 住房产权 入市时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踪程 陈立文
本文基于保障性住房供给与居民居住体验互动的视角,综合运用可行能力理论和顾客满意度理论,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将居民福利认同、能力空间上的住房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中,构建了三者间的影响关系,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认同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条作用路径;保障性住房的住房品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即住房品质的改善未必会带来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保障性住房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显示出明显的福利效应;住房满意度在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认同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最后,从综合供给体系、新型分配模式、信息管理制度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四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成栋 任建宇 高璇
安居乐业一直是是中国社会的理想,住房作为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而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年和2015年的数据,采用有序Logit回归的方法对房价、住房不平等和城市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与2005年相比,2015年城市居民幸福感上升;十年间,有房和有多套房对居民幸福感的正向影响显著增加;现居住住房面积大会显著提高居民的幸福感,但无显著性变化;结合交互项分析发现房价通过住房产权增加财富来影响幸福感;此外,房价和住房不平等会通过主观社会地位影响幸福感。最后,结合我国国情,笔者从稳定房价和降低住房不平等来提高居民幸福感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房价 住房不平等 幸福感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军岭
基于2010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2010)研究了房价对城镇居民社会信任的影响。2SLS估计结果表明,房价对城镇居民的社会信任产生了显著的不利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对于拥有住房产权的居民来说,高房价会显著降低其对亲戚朋友的信任,但是对其他方面的信任没有显著影响;而对于没有住房产权的居民来说,高房价会显著降低其各方面的社会信任水平,包括对家人、亲戚朋友、领导干部以及政府的信任。同时还发现,对于不受房价影响的农村居民来说,高房价不影响其社会信任水平。
关键词:
房价 住房产权条件 社会信任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军岭
基于2010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2010)研究了房价对城镇居民社会信任的影响。2SLS估计结果表明,房价对城镇居民的社会信任产生了显著的不利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对于拥有住房产权的居民来说,高房价会显著降低其对亲戚朋友的信任,但是对其他方面的信任没有显著影响;而对于没有住房产权的居民来说,高房价会显著降低其各方面的社会信任水平,包括对家人、亲戚朋友、领导干部以及政府的信任。同时还发现,对于不受房价影响的农村居民来说,高房价不影响其社会信任水平。
关键词:
房价 住房产权条件 社会信任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任娟娟
依据2013-2017年CHFS三期面板数据,利用面板Probit、倾向得分匹配等模型,考量住房公积金制度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缴存公积金对居民幸福感正向影响显著。异质性分析显示:住房公积金制度对居民幸福感的提升作用存在住房产权与住房贷款、收入水平以及工作单位属性的差异,对有房有贷和无房群体、中等收入以及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工作群体的提升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住房公积金制度通过提高居民自有产权住房拥有率和未来购房可能性影响幸福感。鉴于此,应扩大公积金覆盖范围,降低制度对于首套住房的贷款利率,切实保障住有所居。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 幸福感 住房消费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周雅玲 肖忠意 于文超
利用2010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微观数据,本文考察了通货膨胀、自有住房与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通货膨胀能够显著降低城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且对"无房"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造成的负面影响更为强烈。对其机制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通货膨胀的冲击下,社会保障预期、投资保值增值预期、住房保值增值预期等三个因素能够对冲通货膨胀对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成为提升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有效路径。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周雅玲 肖忠意 于文超
利用2010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微观数据,本文考察了通货膨胀、自有住房与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通货膨胀能够显著降低城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且对"无房"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造成的负面影响更为强烈。对其机制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通货膨胀的冲击下,社会保障预期、投资保值增值预期、住房保值增值预期等三个因素能够对冲通货膨胀对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成为提升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有效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