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33)
2023(7053)
2022(5992)
2021(5827)
2020(4770)
2019(11271)
2018(11182)
2017(20933)
2016(11348)
2015(12509)
2014(12552)
2013(12225)
2012(11304)
2011(9858)
2010(9797)
2009(8516)
2008(8732)
2007(7594)
2006(6375)
2005(5672)
作者
(32185)
(27065)
(26367)
(25332)
(17029)
(12902)
(12367)
(10344)
(10247)
(9751)
(9202)
(9059)
(8600)
(8300)
(8258)
(8198)
(8179)
(7812)
(7686)
(7479)
(6560)
(6425)
(6412)
(6106)
(6103)
(5971)
(5954)
(5750)
(5436)
(5401)
学科
(45605)
经济(45562)
管理(30066)
(25463)
(20522)
企业(20522)
方法(18079)
数学(15828)
数学方法(15458)
地方(10754)
中国(10521)
(10498)
(10445)
(9619)
业经(8647)
(8630)
理论(8074)
农业(7321)
(6813)
银行(6801)
(6563)
财务(6525)
财务管理(6511)
城市(6462)
(6431)
企业财务(6118)
(6111)
金融(6108)
技术(6070)
(5978)
机构
学院(149635)
大学(149443)
管理(54519)
(53758)
经济(52247)
研究(50962)
理学(46862)
理学院(46200)
管理学(44977)
管理学院(44686)
中国(39565)
(35803)
科学(33890)
(26315)
(26161)
(25764)
中心(24941)
业大(24502)
研究所(23575)
北京(23142)
(22035)
农业(20863)
(20790)
财经(20607)
师范(20528)
(19161)
(18733)
(18371)
技术(17655)
师范大学(16630)
基金
项目(103645)
科学(80165)
基金(73700)
研究(73167)
(65279)
国家(64731)
科学基金(55398)
社会(44081)
社会科(41729)
社会科学(41717)
(41064)
基金项目(39480)
自然(37702)
自然科(36837)
自然科学(36826)
自然科学基金(36127)
(35234)
教育(33967)
资助(30749)
编号(29036)
重点(23420)
成果(23301)
(22169)
(21640)
(21217)
课题(21005)
科研(20165)
计划(20127)
创新(19860)
大学(19424)
期刊
(59016)
经济(59016)
研究(41605)
中国(31345)
学报(26205)
科学(22739)
(22551)
(21516)
管理(20010)
大学(19748)
学学(18410)
教育(18039)
农业(15600)
技术(15003)
(12987)
金融(12987)
经济研究(9253)
财经(9098)
业经(8764)
(8694)
图书(8218)
资源(8109)
(7928)
(7844)
统计(7699)
问题(7561)
理论(7250)
(7219)
业大(7204)
财会(7187)
共检索到2217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思齐  刘可婧  孙伟增  
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及实证研究表明,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在空间上,居民所负担的住房成本和交通成本通常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单纯考虑"住房成本占收入的比重"不能全面衡量居住区位选择所引致的成本。为了更全面和精细地评价居民对于住房成本和交通成本的综合支付能力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设计了住房与交通综合可支付性指数,以北京为例计算得到了北京市城八区区块层面的指数数值,并结合目前北京住房市场和交通体系的实际情况对指数值进行分析,挖掘其背后的经济和政策含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赞  张蔚  易成栋  高菠阳  
有效的保障性住房供给应同时满足保障对象住房的可支付性和周边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基于北京市在建或已建成的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应用剩余收入法计算了保障对象的租金可支付能力。测算结果表明公租房租金补贴的发放使得公租房对于低等收入家庭和中低收入家庭的可支付性得到了明显提升;但仍有部分低等收入家庭和中低收入家庭存在住房支付困难。同时,分析了公共租赁住房的空间分布特点以及包括地铁站、医院、中小学在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结果表明北京市公租房项目多集中于东部、南部和北部的五环到六环之间,西部则较少;目前北京市的公租房交通可达性较差,项目周围教育资源可达性和医疗资源可达性比交通可达性好。并探讨了北京市公租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钱瑛瑛  李秋怡  
住房可支付性不仅与住房成本有关,而且与交通成本即住房选址有关。在该研究领域,动拆迁安置房的选址一直备受关注。以上海市松江区新凯家园为例,通过实地调查,收集了167名安置房居民的住房成本、交通成本和收入数据,对其住房与交通综合可支付性指数进行了测算,依据测算结果对该安置房选址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安置房居民的综合可支付性指数为32.66%,显著低于西方国家标准可支付能力的分界线45%,更低于上海市居民的平均住房可支付性指数55.60%;从可支付角度看,目前的新凯家园安置房的选址是合理的。在此基础上,对由政府主导的安置房的选址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万膑莲  翟国方  何仲禹  范晨璟  
引入住房与交通可支付能力的创新方法,对南京市中心城区的住房与交通综合负担展开研究,将住房类型分为三类,在交通成本的计算过程中纳入广义的时间成本概念,并通过可达性分析和交通调查两种不同方式获取交通成本数据,从排除家庭选择影响和实际家庭选择倾向两个不同方面,对南京市的住房综合负担展开研究。并首次对中美综合负担水平进行了横向比较,发现中美负担能力在"中心—边缘"空间结构中的格局差异。最后根据综合负担研究结果,分别从居民和城市政府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启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侯雪  张文新  吕国玮  胡志丁  
高铁综合交通枢纽具有交通功能和城市功能两个基本属性,对周边区域产生节点效应和场所效应。这两种效应的发展关系存在着六种不同发展类型,即:过多节点效应发展、相互依赖发展、相互紧张发展、平衡发展、相互调整发展和过多场所效应发展。文章以北京南站为例,发现北京南站目前属于过多节点效应发展类型,北京南站过多的交通功能减弱了其对周边区域的城市功能,压制了其场所效应的发展。在北京南站后期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根据实际特点进行相关产业发展的支持协调,寻求其节点效应和场所效应的最优平衡点,以发挥高铁枢纽站对周边区域发展影响的最大效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付连军  王文举  
本文对Shapley和Roth提出的双向匹配延迟接受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二阶段延迟接受算法。在分析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分配现状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北京市保障房分配机制,并讨论了市场合并的经济效率及其对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影响,得出市场合并有助于经济效率提高及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帕累托改进的结论。本结论不仅限于保障房分配机制设计,对医疗、教育等其他准公共产品分配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家明  陈享尔  
本文首先对城市综合性公园日间营地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从综合性公园日间营地的客观属性出发探讨综合性公园日间营地的适应性,其具体内容包括:系统的分析了日间营地的选址、日间营地的布置以及营地管理区的功能和设置。文章最后选取朝阳公园为例,通过运用CAD技术建立朝阳公园的地块模型,并将建立日间营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论述,从而为日后公园管理者开展野营活动和开辟日间营地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赞  易成栋  张慧  
长期以来,居民的住房可支付能力一直是我国住房政策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但是,住房可支付能力的测度一直是理论和实证的难点,特别是家庭收入差异以及住房质量差距的加剧又增加了住房可支付能力测定的难度。应用新的"剩余收入法"通过一个家庭购买一个"基准住房"总价格,并根据信贷政策测算了基本住房所需的融资成本,再测算基本的非住房消费,得到最低预算收入,并和真实收入比较来评估北京市居民的住房可支付能力。还比较了已购房改公房家庭和首次购房家庭的住房可支付能力。北京不同收入群体住房可支付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中低收入家庭存在购买能力不足,拥有房改公房能提高家庭的住房可支付能力,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对提高中低收入家庭...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叶彩华  栾庆祖  刘勇洪  权维俊  高燕虎  
论文通过选择北京大城市生态系统中与生态安全密切相关的气象环境因子,建立了包括生态环境状态指标、大气质量指标、气象致害指标和人体健康气象指标等4个一级评价指标和相应的18个二级评价指标在内的大城市生态安全气象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不同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标准化方法,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应用线性加权综合法进行生态安全气象环境综合值的计算与评价。应用上述方法对北京地区近9 a生态安全气象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城市生态安全气象环境排名前4位的是延庆、怀柔、密云和门头沟,排在后4位的是城区、丰台、海淀和朝阳,这符合北京城市主体功能区域规划分布,说明建立的城市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锋博  李晋  
在总结和分析高校物流现状和各类配送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北京理工大学综合物流平台的实例剖析,探索了基于信息化的高校综合物流平台的技术特点、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希望为校园物流配送的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海燕   苏丽荣   习怡衡  
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必要条件。基于罗斯威尔和赛格菲尔德政策工具分类方法,结合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与特点,构建政策文本二维分析框架,从均衡性、协调性入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研究。以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研究对象,分析171份政策文本,研究发现,环境型、供给型政策工具使用较多,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较少;政策工具在均衡性、协调性方面仍有不足,存在目标规划政策有待细化,政府购买、税收优惠以及关于“创新主体”的政策工具使用较少,政策工具不匹配等问题。提出加快出台政策细化措施、强化政府部门协同、探索吸引创新主体的政策、提高政策工具协调性等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董昕  
鉴于住房支付能力对住房保障政策的重要影响,以及对中国住房市场支付能力一致性判断的缺乏,有必要对中国住房市场的支付能力进行准确测度。本文同时运用房价收入比、住房消费比、剩余收入等多个指标对1998~2010年中国住房市场的支付能力进行测度,并结合房地产业的发展历程,相互印证,综合得出的结论有两方面:一是关于住房支付能力的衡量指标;二是关于中国住房市场支付能力的判断及对住房保障政策的启示。具体内容包括:(1)衡量住房支付能力的指标计算时,除收入和房价外,还应考虑面积等社会住房标准的变动;(2)作为参考指标,中国房价收入比的合理标准在5~7之间比较合适;(3)衡量我国住房支付能力的指标中,房价收入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曾寅初  刘媛媛  于晓华  
微观经济调查数据的分层现象虽然经常遇到,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造成实证模型的系数估计存在偏差。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消费者关于月饼添加剂安全性的支付意愿研究为例,利用北京市25个超市中的396名消费者的调查数据,导入分层模型,分离了超市因素和顾客因素,验证了在微观实证研究中应用分层模型的重要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易成栋  高萌  张纯  
自我国开始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住房保障体系以来,保障房极大地改善了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促进了安居。然而,它是否也促进了乐业引起了广泛关注。以北京为例,根据保障房申请和分配数据,基于项目、家庭和个体视角分析了经济适用房的就业可达性。发现经济适用住房居民的就业和居住空间分布特征不同于一般城市居民;经济适用房居民通勤距离较长、就业可达性较差。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有经济适用房建设分配制度、城市居住和就业中心格局,保障房项目的区位;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有户口、人口年龄、家庭人口数、是否有孩子上学等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戚瑞双  
本文利用北京市36个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抽样调查数据,以森的功能福利理论为基础,采用模糊数学方法,测度了保障性住房住户在入住前后福利水平以及各功能空间的福利变化。研究发现,保障性住房住户福利在入住后总体有所改善,但改善不明显。具体功能空间上,居住条件和环境、收入情况、社交状态三方面有所改善。其中收入状况、居住条件和环境改善程度较大。但同时,在支出状况、政策感知两个功能空间上,保障性住房住户入住保障性住房后福利情况变差。且不同的转换因子对保障性住房住户福利影响不同。因此保障性住房政策应关注不同保障性住房住户的不同功能空间,进一步提高保障性住房住户福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