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22)
- 2023(11045)
- 2022(9525)
- 2021(9072)
- 2020(7815)
- 2019(18698)
- 2018(18511)
- 2017(35508)
- 2016(19275)
- 2015(22439)
- 2014(22551)
- 2013(22631)
- 2012(21108)
- 2011(19177)
- 2010(19494)
- 2009(18321)
- 2008(18229)
- 2007(16054)
- 2006(13892)
- 2005(12364)
- 学科
- 济(91491)
- 经济(91405)
- 管理(51629)
- 业(47463)
- 方法(43716)
- 数学(39954)
- 数学方法(39357)
- 企(36822)
- 企业(36822)
- 中国(26394)
- 农(21885)
- 财(19020)
- 贸(17559)
- 贸易(17547)
- 易(17099)
- 学(16348)
- 地方(15938)
- 业经(15163)
- 制(14941)
- 农业(14263)
- 银(12720)
- 银行(12699)
- 理论(12574)
- 行(12169)
- 环境(12148)
- 和(12041)
- 融(11870)
- 金融(11868)
- 务(10496)
- 财务(10455)
- 机构
- 大学(285684)
- 学院(283547)
- 济(123838)
- 经济(121325)
- 管理(108193)
- 研究(99980)
- 理学(93410)
- 理学院(92296)
- 管理学(90421)
- 管理学院(89892)
- 中国(76479)
- 京(61594)
- 科学(60587)
- 财(53685)
- 所(50947)
- 农(46720)
- 研究所(46523)
- 中心(45695)
- 财经(43559)
- 业大(41442)
- 江(40849)
- 经济学(39798)
- 经(39745)
- 北京(39510)
- 农业(36969)
- 范(36836)
- 师范(36508)
- 经济学院(36018)
- 院(35514)
- 州(32503)
- 基金
- 项目(188636)
- 科学(148800)
- 基金(138993)
- 研究(134834)
- 家(121886)
- 国家(120979)
- 科学基金(103236)
- 社会(86777)
- 社会科(82340)
- 社会科学(82312)
- 基金项目(72736)
- 省(71060)
- 自然(67052)
- 自然科(65613)
- 自然科学(65596)
- 自然科学基金(64405)
- 教育(62909)
- 划(61275)
- 资助(59062)
- 编号(53160)
- 部(43020)
- 成果(42987)
- 重点(42762)
- 发(40279)
- 创(38433)
- 课题(37341)
- 教育部(36906)
- 国家社会(36748)
- 科研(36345)
- 创新(36122)
- 期刊
- 济(130057)
- 经济(130057)
- 研究(84100)
- 中国(53694)
- 学报(43507)
- 科学(41459)
- 农(41412)
- 财(40477)
- 管理(37752)
- 大学(32985)
- 学学(31053)
- 农业(28090)
- 教育(27814)
- 技术(25041)
- 融(24570)
- 金融(24570)
- 经济研究(22628)
- 财经(21649)
- 业经(19083)
- 问题(19042)
- 经(18748)
- 统计(17362)
- 业(16609)
- 贸(15585)
- 策(15191)
- 技术经济(15016)
- 世界(14027)
- 决策(13965)
- 国际(13272)
- 资源(13177)
共检索到4158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米娜 杜俊荣
笔者基于CGSS2005调查数据,采用多层次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了住房不平等对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存在区域差异;城市居民住房的绝对不平等影响了其幸福感,住房数量显著提高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而住房面积对幸福感呈现倒U型的影响;居民住房的相对不平等对幸福感具有显著负向效应;区域住房不平等(住房基尼系数)与幸福感呈现出倒U型关系,临界点在0.325左右,当低于临界点时,区域不平等的扩大会提高居民的幸福感,但超过了临界点则导致居民幸福感的下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哲 孟天广 顾昕
文章采用2014年发布的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运用多层次泊松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民众腐败容忍度不仅受到个体因素(如价值观、社会身份、经济状况等)的影响,而且还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定结构性因素有关。具体而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不平等不仅提高了民众腐败容忍度的绝对水平,而且增大了个体间腐败容忍度的相对差异。这就导致民众对腐败问题的价值观呈现异质性,极有可能不利于反腐败施政。此外,文章发现,虽然公共部门从业者的腐败容忍度普遍低于其他部门从业者,但经济不平等状况使得两者之间的差异缩小了,这意味着经济不平等状况对职业间的腐败容忍度差异有均衡效应。总体而言,经济不平等的格局对于反腐败政治文化氛围的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连高社
文章利用某研究咨询集团"中国居民幸福感指数调查"的城市部分数据,考虑居民所处地区对因素居民个体层的影响,基于分层线性模型来研究城市居民幸福感指标体系,分别从身心、经济、职业、家庭、婚姻、社会交往、娱乐、社会等幸福体验来衡量分析总体的幸福感;分析各幸福体验及居民所处地区的背景因素对总体幸福感的影响路径和影响大小。
关键词:
分层线性模型 幸福感指标体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红莉 张东 许传新
本文基于2012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采用定序Logit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住房产权、住房面积、住房分配、住房环境和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住房面积与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家庭住房面积越大,居民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与没有产权房的人相比,拥有产权房能显著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居住空间分配越不公平,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越低;居住环境越好,居民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因此,为了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增加人民福祉,需要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努力增加住房供应,保障人民基本住房需求;公平分配居住空间,维护社会和谐;合理规划城市建设,提高居住环境舒适度。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黄亮 彭璧玉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我国企业73个工作团队的主管及其355个下属,从个体自我表征理论和情境力量理论相整合的视角,构建了一个多层次被调节的中介模型,以探讨员工的工作幸福感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组织自尊在工作幸福感和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但内部人身份感知在工作幸福感和创新绩效之间没有起中介作用;交易型领导对员工的组织自尊与创新绩效关系以及对员工的工作幸福感通过组织自尊影响创新绩效的间接效应均具有跨层次的负向调节作用,但它对员工的内部人身份感知与创新绩效关系,以及对员工的工作幸福感通过内部人身份感知影响创新绩效的间接效应均没有显著的跨层次调节作用。这些结论对于我国企业提升员工创新绩效的管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计领 王国成 凌亢
幸福经济学的核心难题之一就是总体指标的统计平均特性与异质性个体感知之间的内在关联。本文基于Fehr&Schmidt(1999)的效用函数模型,从微观层面和异质性个体感知视角探讨了收入不平等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通过构建个体不平等指数并运用CGSS2010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个体不平等指数能有效捕捉人们的公平偏好,优势不平等和劣势不平等对幸福感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从而揭示收入不平等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内在机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不平等厌恶并不全是自发的本能,还受到收入公平感、社会经济地位和阶层流动的显著影响,收入不平等对收入公平感低的群体影响较大,阶层向上流动的认同能显著缓解不平等厌恶。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为我国人民谋幸福,不仅要从整体上降低收入差距,更重要的是应降低不公平的差距,促进社会流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梦冰 李实
随着中国城镇住房分配体制的转型,居民的居住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庭的收入水平,因此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也在无形中影响着住房的不平等状况。基于2002年和2013年的城镇和农村的住户调查数据,本文从住房面积和房产价值两个角度分析中国农村和城镇居民住房不平等的总体状况。研究发现,在住房市场化体制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虽然从财产所有权上的住房均等化有所提升,家庭居住面积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人均居住面积分布的不均等程度却进一步扩大。房产价值的不平等分析表明,虽然这一时期居民的住房财富高速增长,但城乡内部和城乡之间的房产差距都急剧扩大。基于回归分解的方法考察住房财富不平等的影响因素后发现,区域差异、收入差异和人力资本是造成居民房产价值分布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住房 房产价值 不平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三百 孙鹏 张可云
住房及其不平等是中国居民自古以来所关注的问题,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更需重视。利用全国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的个体微观数据计算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人均住房不平等程度,并运用空间统计和回归分析发现城市住房不平等呈现显著的时空演化特征。总体上住房不平等程度先上升后下降,但四大板块、南北方和不同行政级别的城市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东北地区的住房不平等程度最低。东北和华北地区城市住房不平等有显著的低值集聚特征,东南沿海地区有显著的高值集聚特征,但具有空间集聚特征的城市逐渐减少。同时,经济发展与住房不平等呈“倒U型”关系,而不同区域城市经济发展与住房不平等的相关性样式存在差异。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胡勇
多层次线性分析模型就是针对传统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的缺点发展起来的、可以同时处理跨个体和群体数据的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协作学习研究中收集的数据存在嵌套结构的原因及使用一般线性回归分析存在的缺点;然后简要概述了多层次分析模型的知识及其操作步骤;最后介绍了多层次分析模型在网络协作学习中的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常见的分析软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唐莉 姚树洁 王建军
当GINI系数按组(如职业,性别,区域)分解时,它可以分为组内、组间和层迭项(overlapped)三个组成部分,从文献检索来看,GINI系数的分解方法已有许多,但大多数分解方法不仅不易于理解而且计算非常繁重。本文应用Yao和Liu(1996)提出的四步分解法克服了其他方法存在的缺点,并以中国2003年的城镇居民收入调查数据为例,说明这个新方法可以容易地应用于研究中国各地区城市居民间收入的不平等状况。本文在许多以前的研究未能认识到的层迭带部分有实质性的突破。
关键词:
GINI系数 分解 收入不平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迪
随着住房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住房不平衡问题日益加剧,导致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根据2011—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考察省级层面和市级层面住房价格和住房数量上的不平衡程度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对幸福感差异的贡献率,发现市级层面住房数量不平衡程度和省级层面住房价值不平衡程度的提高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显著为负,而市级层面住房价值不平衡程度的提高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较高的居民幸福感主要聚集在住房消费水平较高的群体,住房价值和数量不平衡对居民幸福感差异的贡献率分别为4.2%和1.7%左右。因此,应在保障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缓解住房地区差异等方面下功夫,以提高居民幸福感。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池波 李成豪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公平正义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收入不平等和再分配偏好的视角研究了中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为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居民整体幸福水平的提升缓慢提供了新的合理解释。利用CGSS2010数据和Ordered PrObit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发现:第一,收入不平等与再分配偏好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第二,再分配偏好对中低收入阶层、初等教育和农村居民的负面影响大于高收入阶层、高等教育和城市居民;第三,由于收入不平等与再分配偏好显著正相关,再分配偏好加强了收入不平等的"幸福负效应"。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提升不同群体的幸福感与中国居民的整体幸福水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收入不平等 再分配偏好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成栋 任建宇 高璇
安居乐业一直是是中国社会的理想,住房作为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而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年和2015年的数据,采用有序Logit回归的方法对房价、住房不平等和城市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与2005年相比,2015年城市居民幸福感上升;十年间,有房和有多套房对居民幸福感的正向影响显著增加;现居住住房面积大会显著提高居民的幸福感,但无显著性变化;结合交互项分析发现房价通过住房产权增加财富来影响幸福感;此外,房价和住房不平等会通过主观社会地位影响幸福感。最后,结合我国国情,笔者从稳定房价和降低住房不平等来提高居民幸福感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房价 住房不平等 幸福感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范红忠 侯亚萌
利用有序logit模型,以居民相对住房条件为衡量指标,分析了住房因素对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住房条件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且重要的影响;对于相对住房条件已经达到较好水平的居民,其相对住房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可显著提升其居住满意度,但对其幸福感的提升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住房攀比 相对住房条件 幸福感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范红忠 侯亚萌
利用有序logit模型,以居民相对住房条件为衡量指标,分析了住房因素对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住房条件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且重要的影响;对于相对住房条件已经达到较好水平的居民,其相对住房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可显著提升其居住满意度,但对其幸福感的提升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住房攀比 相对住房条件 幸福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