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35)
- 2023(14269)
- 2022(11970)
- 2021(11165)
- 2020(9650)
- 2019(22232)
- 2018(21730)
- 2017(41499)
- 2016(22013)
- 2015(24838)
- 2014(24488)
- 2013(24008)
- 2012(22281)
- 2011(19585)
- 2010(19621)
- 2009(18564)
- 2008(17343)
- 2007(15422)
- 2006(13116)
- 2005(11542)
- 学科
- 济(91166)
- 经济(91068)
- 业(60437)
- 管理(60350)
- 企(49002)
- 企业(49002)
- 方法(42988)
- 数学(38599)
- 数学方法(38137)
- 中国(28197)
- 融(27755)
- 金融(27751)
- 银(25665)
- 农(25644)
- 银行(25637)
- 财(25160)
- 行(24724)
- 地方(21849)
- 业经(19694)
- 制(18928)
- 学(18094)
- 农业(17524)
- 务(16380)
- 财务(16330)
- 财务管理(16291)
- 贸(16243)
- 贸易(16231)
- 易(15749)
- 企业财务(15526)
- 理论(13471)
- 机构
- 学院(304256)
- 大学(304150)
- 济(125884)
- 经济(123171)
- 管理(118914)
- 理学(102996)
- 理学院(101853)
- 管理学(99918)
- 研究(99415)
- 管理学院(99369)
- 中国(80414)
- 京(62423)
- 科学(61047)
- 财(58061)
- 农(51351)
- 中心(50273)
- 所(48818)
- 财经(46864)
- 业大(45745)
- 江(45618)
- 研究所(44665)
- 经(42616)
- 农业(40189)
- 经济学(39730)
- 范(39458)
- 师范(39037)
- 北京(38305)
- 州(36358)
- 经济学院(36136)
- 院(35790)
- 基金
- 项目(211303)
- 科学(167228)
- 基金(155049)
- 研究(152762)
- 家(135327)
- 国家(133942)
- 科学基金(115777)
- 社会(98107)
- 社会科(93077)
- 社会科学(93046)
- 省(84243)
- 基金项目(82874)
- 自然(75310)
- 自然科(73605)
- 自然科学(73581)
- 自然科学基金(72234)
- 教育(70038)
- 划(69694)
- 资助(62815)
- 编号(61986)
- 成果(49310)
- 重点(47532)
- 部(46502)
- 发(45621)
- 创(44282)
- 课题(41831)
- 创新(41398)
- 科研(41198)
- 国家社会(40976)
- 教育部(40084)
共检索到443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汪三贵 钟宇 张艳姣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标志性工程,我国完成了近一千万人口的大规模搬迁,人民群众通过“挪穷窝”,实现了“拔穷根”。搬迁家庭入住后的社区融入问题关系“稳得住、能致富”发展目标,是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下半篇文章、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实要求。本文基于2019年8省16县980户易地搬迁数据,实证考察了独栋庭院式“一户一宅”和多层商品房式“单元楼房”两种不同住宅类型对搬迁农户社区融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单元楼房”,“一户一宅”类型对搬迁家庭在社区适应度、身份认同感、长期居住意愿和周边熟悉程度等维度的社区融入指标中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不同住宅类型对社区满意程度的影响不显著。此外,本文还重点讨论了两种住宅类型带来的居住空间差异,利用中介效应方法检验了住宅空间通过信任水平和社会交往对搬迁户社区融入的影响。由此,建议加强安置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从物理层面的空间再造迈向治理与文化层面的社区营造,增强搬迁家庭的认同感、归属感。同时,在未来的乡村建设过程中,科学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和设施建设,不能简单照搬城市做法,要注重保留村庄风貌,传承农耕文明。
关键词:
住宅类型 居住空间 社区融入 易地搬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娜娜 许佳君
易地搬迁作为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内容,对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生态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陕南西乡县易地搬迁工程的考察,运用空间社会学理论视角,从国家顶层空间规划设计、移民上楼到移民空间适应三个层面分析移民社会空间的生产机制,从居住空间的压缩与集聚、经济空间的萎缩与繁育、心理文化空间的消解与重塑三个维度考察"移民上楼"后的空间再造样态。研究发现,从散居到聚居的居住方式带来了家庭结构、代际关系、社会网络和社区治理等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变迁,使移民在搬迁初期生计空间断裂,难以实现社区融合。易地搬迁工程不仅仅是自然居住空间的改善,更是经济空间、政治空间、文化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消解与再造过程。按照精准扶贫的目标识别移民在社区空间再造过程中的区隔,以空间正义为价值诉求,通过多维空间的形塑与协调,构建移民社区共同体,才能使移民真正融入新社区,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乡村秩序的协调发展和美丽乡村的建设。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晨 马彪 仇焕广
易地扶贫搬迁的安置方式对搬迁户的社交距离具有重要影响,而社交距离又是影响搬迁户社会融入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8省(区)16县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安置方式对易地扶贫搬迁户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分散安置,集中安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搬迁户的社会融入,其影响集中体现在搬迁户公共事务参与频率减少和在迁入地与原居民和睦相处程度降低两个方面。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显示,集中安置增加了搬迁户的社交距离,表现为搬迁户心理信任和公平感知的降低对社会融入产生了负向影响。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后续扶持政策应该重点关注搬迁户与原居民如何建立并维持良好的社交互动关系这一核心议题,以期为搬迁户在迁入地营造公平和谐有序的生活环境,促进搬迁户的社会融入和在迁入地的长期稳定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建兴 曾小溪 汪三贵
易地扶贫搬迁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大民生工程,如何让已搬迁户在迁入地"稳得住"是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本文基于5省10县530户易地扶贫搬迁的数据,在控制样本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搬迁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利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扶持政策和社会融入对搬迁户返迁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提供就业机会的扶持政策和搬迁户自我身份认同、邻里互助的社会融入能够显著降低搬迁户的返迁意愿;而政府提供产业发展支持、金融贷款支持、社会保障支持的扶持政策和参加当地村(居)委会选举投票的社会融入对降低搬迁户返迁意愿的作用不明显。利用返迁意愿的不同测量方式、考虑样本选择偏误,证实了上述结论的稳健性。这些结论意味着,在政策制定和执行时,应强化政策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注意政策发挥效果的时滞性,落实短期和中长期政策的搭配使用;此外,政府除了提供经济扶持政策,还要重视和解决搬迁户的社会融入问题,确保搬迁户在迁入地能够"稳得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卫星 徐芊 王宫
投资者主观能力感受对居民家庭金融市场参与有显著影响。基于中国居民家庭微观调查数据,根据家庭户主对市场了解程度的自我评价以及能力水平感受构建指标,发现居民家庭主观能力感受对居民家庭市场参与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研究也发现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和健康状况等均会显著影响居民家庭的主观能力感受。
关键词:
家庭金融 能力效应 市场参与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洪 徐斌 李洁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家庭金融交易活动的增加,然而当前家庭资产结构仍旧较为单一,投资不足问题依然严重,研究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意义重大。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2013年调查所得数据,实证分析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与情况对家庭风险金融市场参与概率以及风险金融资产配置比例的影响。基于Probit和T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参与社会养老保险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家庭投资风险金融资产的概率和风险金融资产配额,优化资源配置;并且,这种正向影响在净资产较低的家庭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在未来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其在提高资本市场参与度方面的积极作用,并在支持水平上有意识地向低净资产家庭倾斜。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洪 徐斌 李洁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家庭金融交易活动的增加,然而当前家庭资产结构仍旧较为单一,投资不足问题依然严重,研究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意义重大。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2013年调查所得数据,实证分析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与情况对家庭风险金融市场参与概率以及风险金融资产配置比例的影响。基于Probit和T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参与社会养老保险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家庭投资风险金融资产的概率和风险金融资产配额,优化资源配置;并且,这种正向影响在净资产较低的家庭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在未来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制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大永 曹红
本文基于我国首次较详尽的家庭金融微观调查数据,探讨了家庭房屋价值、金融资产及其他财富对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是否拥有自有住房、房屋价值高低和金融资产规模等对家庭消费都存在显著影响。具体而言,房地产总财富效应大于金融资产的财富效应,且住房价值对家庭非耐用品消费行为的影响程度大于耐用品;金融资产中的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对消费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无风险资产对非耐用品消费的影响较大,而风险资产对耐用品消费的影响较大。此外,结果表明年轻的低收入家庭所表现出来的财富效应较大。
关键词:
家庭消费 房地产财富 金融资产 财富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董运来 王艳华
"十三五"时期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为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已进入到加大后续扶持力度,巩固拓展易地扶贫搬迁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阶段。随着空间位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搬迁群众也面临着生计方式改变、社会关系的断裂与重建、社区治理结构变迁、社会融入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安置区社区的管理转型和良性发展。建议强化安置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培育搬迁群众社区共同体意识,增强归属感和向心力,促进社会融入,最终实现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内生化发展。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尹俊 孙博文 刘冲 易红梅
本文基于西部S省G市三县贫困户建档立卡微观追踪数据,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渐进DID方法,系统评估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效果,并基于配套精准扶贫项目和帮扶人制度的双重视角,对促进搬迁政策效果的精准扶贫项目渠道作用和帮扶人制度保障作用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发现,易地扶贫搬迁显著降低了家庭贫困发生率,并提升了家庭人均纯收入水平,表现出显著的脱贫效应和增收效应。三县的本土化集中安置特色模式,比分散安置表现出更好的政策效果。搬迁政策除了直接效应外,还通过配套精准扶贫项目发挥作用,主要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公益岗位项目等渠道发挥作用,但短期内教育扶贫、金融扶贫项目的渠道作用不显著。帮扶人长期帮扶是搬迁政策起效的制度支撑,搬迁政策效果仅在长期帮扶样本中显著。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海飞 贾俊生 郑可
该文定位于江苏省某商业银行高端客户家庭,基于家庭微观问卷调查数据,构建计量模型,探究此类群体的家庭金融消费支出的资产效应。研究表明:(1)无论是金融资产还是实物资产都能促进家庭消费支出,并且对于商业银行高端客户,金融资产的资产效应强于实物资产的资产效应;(2)将实物资产细分为房屋资产和其他实物资产,房屋资产对家庭消费支出存在显著的影响,家庭其他实物资产的价值对家庭消费支出影响有限;(3)将金融资产分为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无风险资产对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高于风险资产的影响。研究贡献在于对商业银行高端客户家庭这一特殊群体的家庭消费的资产效应进行了专门性研究,使用工具变量解决模型中的内生性问题,丰富了高收入家庭消费支出资产效应的研究,对提升高收入家庭消费水平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海飞 贾俊生 郑可
该文定位于江苏省某商业银行高端客户家庭,基于家庭微观问卷调查数据,构建计量模型,探究此类群体的家庭金融消费支出的资产效应。研究表明:(1)无论是金融资产还是实物资产都能促进家庭消费支出,并且对于商业银行高端客户,金融资产的资产效应强于实物资产的资产效应;(2)将实物资产细分为房屋资产和其他实物资产,房屋资产对家庭消费支出存在显著的影响,家庭其他实物资产的价值对家庭消费支出影响有限;(3)将金融资产分为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无风险资产对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高于风险资产的影响。研究贡献在于对商业银行高端客户家庭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升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扶持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而城镇集中安置是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方式,农村老人被安置进城后的养老状况直接影响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效。调研发现,进入城镇安置社区的农村老人返回农村养老的现象非常普遍,构成一种“养老型返迁”,这与地方政府的政策预期相差较大。其根源是易地搬迁老人在城镇安置社区中的社会融入程度低,具体表现为经济整合程度低、社会适应能力差、文化习得接受慢等,从而导致易地搬迁老人成为城镇社会中的“边缘人”。要理性看待易地搬迁老人的“养老型返迁”行为,在后续扶持过程中应考虑易地搬迁老人独特的居住和生活需求,给予其制度性的返迁空间,并通过在城镇安置社区中发展老年产业、再造社区共同体等方式,为易地搬迁老人更好地融入城镇社会提供支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升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扶持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而城镇集中安置是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方式,农村老人被安置进城后的养老状况直接影响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效。调研发现,进入城镇安置社区的农村老人返回农村养老的现象非常普遍,构成一种“养老型返迁”,这与地方政府的政策预期相差较大。其根源是易地搬迁老人在城镇安置社区中的社会融入程度低,具体表现为经济整合程度低、社会适应能力差、文化习得接受慢等,从而导致易地搬迁老人成为城镇社会中的“边缘人”。要理性看待易地搬迁老人的“养老型返迁”行为,在后续扶持过程中应考虑易地搬迁老人独特的居住和生活需求,给予其制度性的返迁空间,并通过在城镇安置社区中发展老年产业、再造社区共同体等方式,为易地搬迁老人更好地融入城镇社会提供支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蔡俊 雷蕾 刘道垒 王伟业 项锦雯
研究目的:探究农民工家庭化迁移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及城市融入的中介作用,为完善新型城镇化机制和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新迁移经济学理论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利用珠三角6个核心地市的典型调研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假说。研究结果:(1)家庭化迁移显著提升农民工宅基地退出意愿;(2)城市融入4个维度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占比排序为:心理融入>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居住融入,其中,居住融入最弱并呈现“遮掩效应”;(3)不同代际迁移阶段以及宅基地退出模式中,4个维度中介效应呈现次序分异。研究结论:从深化城乡联动改革、健全城市融入机制和公共服务体系、差别化宅基地退出政策等入手,完善新型城镇化机制与宅基地退出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城镇安置模式下易地搬迁农民社会适应性研究——基于湖南省445个微观农户数据
居住空间分异及其对城郊失地农民城市融入的影响——基于贵州省凤冈县的调研数据
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与居民幸福感——基于家庭微观数据的分析
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CHIP微观家庭数据
金融素养与家庭财富积累——基于中国城镇家庭微观数据
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HFS微观数据的分析
劳动合同、保险覆盖与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数字经济参与对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基于CHFS微观数据的分析
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区域比较分析——基于CHFS微观数据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