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95)
2023(9680)
2022(8655)
2021(8163)
2020(6884)
2019(15942)
2018(16014)
2017(30711)
2016(16926)
2015(19003)
2014(18915)
2013(18756)
2012(16978)
2011(15133)
2010(14877)
2009(13285)
2008(12755)
2007(10774)
2006(9231)
2005(7826)
作者
(49883)
(41310)
(41101)
(39112)
(26347)
(19903)
(18524)
(16368)
(15765)
(14605)
(14292)
(13839)
(13115)
(13046)
(12777)
(12636)
(12573)
(12337)
(11769)
(11744)
(10450)
(10028)
(10026)
(9357)
(9216)
(9192)
(9070)
(9036)
(8279)
(8232)
学科
(61719)
经济(61647)
管理(45505)
(43195)
(36366)
企业(36366)
方法(30576)
数学(26459)
数学方法(26136)
(16933)
(16158)
中国(15451)
(14859)
业经(13726)
地方(12879)
(10937)
理论(10920)
农业(10849)
(10621)
贸易(10615)
(10268)
环境(10181)
技术(10118)
(9817)
(9742)
财务(9684)
财务管理(9670)
企业财务(9168)
教育(8976)
(8798)
机构
大学(234741)
学院(232089)
管理(94141)
(84252)
理学(82562)
经济(82233)
理学院(81622)
管理学(80096)
管理学院(79703)
研究(78622)
中国(55993)
科学(53611)
(50371)
(40784)
(40362)
业大(39059)
研究所(37590)
(37297)
中心(35114)
(32551)
农业(32320)
北京(31647)
(31352)
师范(30960)
财经(30733)
(29458)
(28023)
(26714)
技术(25625)
师范大学(25285)
基金
项目(170580)
科学(132396)
基金(122702)
研究(120879)
(108983)
国家(108087)
科学基金(91589)
社会(72934)
社会科(68935)
社会科学(68916)
(67071)
基金项目(66560)
自然(62649)
自然科(61143)
自然科学(61131)
自然科学基金(60009)
(57356)
教育(54669)
资助(50348)
编号(49353)
成果(39323)
重点(38480)
(36456)
(36004)
(35311)
课题(33730)
科研(33592)
创新(32901)
计划(32822)
大学(31143)
期刊
(87478)
经济(87478)
研究(65099)
学报(42780)
中国(39509)
科学(38394)
(35657)
管理(32673)
大学(31014)
学学(29328)
(25917)
教育(25324)
农业(25271)
技术(18891)
(15143)
金融(15143)
业经(14630)
图书(13579)
财经(13574)
经济研究(13415)
科技(12917)
(12817)
理论(12095)
林业(11571)
实践(11426)
(11426)
(11310)
问题(11293)
业大(11272)
资源(11219)
共检索到3220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熊金林  杨干荣  
主要通过对低龄团头鲂鱼种鳞片上的环纹观察,以探讨与其生长的相互关系。曾对86尾团头鲂鱼种全长以及鳞片的鳞长、环纹数等之间相互关系的讨论,经数理统计分析,结果可说明团头鲂鱼种鳞片上的环纹增长与外界环境(饲辩、水质、养殖方式……等)密切相关,其相关系数在98%以上,说明对鳞片上的环纹等的研究是探索鱼类生长特性一重要手段。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志强  刘寒  耿瑞静  王卫民  
为探究鱼类鳞片的发生发育过程,以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和斑马鱼(Danio rerio)为实验对象,结合形态学和组织学方法,对这两种鱼的鳞片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团头鲂和斑马鱼分别在出膜后24 d和39 d开始出现鳞片,鳞片首次出现时的体长分别为16.3~19.7 mm和8.5~9.2 mm。鳞片分别于出膜后44 d和47 d,体长达到23.9~24.6 mm和12.1~12.5 mm时覆盖完全。团头鲂的鳞片最先出现于鳃盖后缘侧线处,随着体长的增加,沿着侧线向尾部逐渐覆盖,侧线下方的覆盖速度快于侧线上方。相比之下,斑马鱼的鳞片最先出现在尾柄侧线处,随着体长的增加,鳞片沿着侧线向头部逐渐覆盖,其水平覆盖的速度快于垂直覆盖的速度。组织学结果表明,团头鲂和斑马鱼鳞片的发生主要经历了形态发生早期、形态发生晚期、分化早期、分化晚期和折叠期,共5个时期。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团头鲂、斑马鱼的体长和日龄均与鳞片的覆盖率有相关性,其中体长与鳞片的覆盖率相关性更高。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黄建生  孙耀  唐启升  
本研究选取黄渤海28种常见鱼类为研究对象,描述不同部位鱼鳞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鲱形目鱼鳞鳞焦不明显,辐射沟呈横向或波纹状分布;鳕形目鱼鳞密布小方块状特殊结构;灯笼鱼目鱼鳞辐射沟数目少;鲈形目和鲉形目鱼鳞呈卵圆形或矩形,前区边缘有不规则钝齿结构;鲽形目鱼鳞前区辐射沟多而密集。不同科属鱼鳞在形状、鳞焦位置、环片形状、辐射沟特征、栉齿分布和侧线管形状等形态特征上有明显差异,可用于不同分类阶元的鉴定。本研究构建的鱼鳞形态信息库为鱼鳞沉积信息分析等基于鱼鳞形态的种类鉴别提供了基础资料。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从新  周洁  熊传喜  金晖  花云  
乌鳢最初出现鳞片时的全长为19.3~20.6mm,日龄20~22d;鳞被复盖完毕时全长29.9~34.1mm,日龄35~39d。鳞被发育过程中出现4个起始中心,第1中心为头顶部,主要中心为体侧前部,2个次要中心为鳃盖处和胸部。仔鱼体长20mm左右鳞片上开始出现环片,全长27mm左右出现鳞沟。仔鱼全长和鳞径、环片数之间,日龄和环片数之间均呈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艺舟  宋文  祝东梅  任泷  王卫民  
2011年9月,在北江采集鲂(Megalobrama skolkovii)样本326尾,以鳞片作为年龄鉴定材料,进行年龄与生长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鲂渔获物由2~7龄组成,3~5龄为优势年龄组,占渔获总量的87.42%;优势组体长为190~270 mm,占渔获物的44.79%;体质量集中在100~800 g,占渔获物的70.25%。体长鳞径呈线性相关,雌鱼:L=44.281R+16.927;雄鱼:L=41.483R+23.732。体长体质量呈现幂函数关系,雌鱼:W=4×10-5L2.950 2,雄鱼:W=5×10-5L2.871 7,生长均属于等速生长型。北江鲂生长符合Von Bertalan...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郑国栋  张倩倩  李福贵  陈杰  蒋霞云  邹曙明  
本研究利用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浦江1号’(♀)×翘嘴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进行属间人工杂交,获得了遗传背景不同的杂交子代。结果显示,团头鲂‘浦江1号’(♀)×翘嘴鲌(♂)杂交子代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很高,分别为90.0%和80.6%。鲂鲌杂交子代的体型有两种,其中,96.2%的后代为鲂鲌中间型体型(杂种A型),另外还存在3.8%的后代体型与母本团头鲂‘浦江1号’相近(杂种B型)。经Partec流式细胞仪测定得出,鲂鲌杂种A型个体DNA含量与母本、父本相同,表明其为二倍体。2个特异性微卫星位点(TTF6和TTF1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金林  杨干荣  
以数理方程来表达团头鲂鱼苗生长的特征,鱼苗全长与时间的关系为直线回归方程:L=a+bt,鱼苗体重与时间的关系方程为w=ae~(bt),鱼苗前期(12天内)的体重生长速度方程为dt/dt=abe~(bt),后期体重生长加速度方程为d~2W/d~2t=ab~2e~(bt)。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金万昆  朱振秀  王春英  余勇奇  王绍全  赵宜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思发  蔡完其  
报道 1 986 - 1 999年团头鲂正向选育和逆向选育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正向选育采用混合选育法 ,每代从鱼苗到亲鱼的总选择率约为万分之四 ,选留健壮的较大个体 ,第五代成鱼阶段的平均日增重率比对照系(原种 )提高 2 9.1 % ,即选育效应每代平均为 +5 .8%。逆向选育为全兄妹近交 ,后代随机留养 ,近交系第三代成鱼阶段的平均日增重率比对照系 (原种 )降低 1 6 .6 % ,即选育效应每代平均为 - 5 .5 % ;近交系第四代当年苗种阶段畸形率高达 2 .8% ,越冬成活率比对照系低 2 8.4% ,比选育系低 48.3% ;选育系的越冬成活率比对照系提高 38.4%。本研...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沈维华  张自强  蔡洪东  
根据团头鲂鱼种营养需要,用商品饲料原料和维生素、矿物盐等添加剂组成营养平衡的试验基础日粮。从基础日粮中分别去除添加的无机磷、锌和复合多维便构成了本次试验的三种试验日粮。试验鱼平均体重8.43g。40天的网箱养殖试验表明,当从基础日粮中分别去除添加的无机磷、锌和复合多维后,团头鲂鱼种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均显著下降(P<0.05)。采食基础日粮、去除无机磷日粮、去除锌日粮和去除复合多维日粮的鱼,其平均增重率分别为147.67%、108.47%、106.75%和116.75%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宋长友  任鸣春  谢骏  戈贤平  刘波  周群兰  缪凌鸿  陈汝丽  夏斯蕾  张武肖  赵振新  
为探讨不同生长阶段团头鲂的赖氨酸需要量,以不同生长阶段的团头鲂[规格Ⅰ:(52.49±0.18)g,规格Ⅱ:(101.85±1.8)g]为研究对象,配制赖氨酸含量为1.29%、1.71%、2.09%、2.48%、2.88%和3.27%的等氮等能饲料进行10周养殖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2.88%和3.27%组显著提高了规格Ⅰ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降低了饵料系数和摄食量;2.48%组显著提高了规格Ⅱ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了饵料系数,3.27%组提高了规格Ⅱ的特定生长率和摄食量;(2)2.88%和3.27%组分别显著提高了规格Ⅰ和规格Ⅱ的鱼体粗脂肪含量;(3)2.48%...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锋  马宝珊  谢从新  张惠娟  
为了解雅鲁藏布江扁头种群的生物学特征,制定合理的渔业资源管理和保护对策,于2012年4-9月、2016年3-9月采集西藏帕隆藏布支流东久河、鲁朗河和拉月曲的695尾扁头(Pareuchiloglanis kamengensis),以耳石为年龄材料,进行年龄与生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扁头群体样本体长分布范围为56~179 mm,雌雄体长分布有显著差异,范围分别为94~158 mm和98~179 mm;群体年龄范围为2~20龄,雄鱼年龄为5~18龄,雌鱼年龄为6~20龄;体长体重关系式为:W=3.330 6×10~(-5)SL~(2.81)(n=695,R~2=0.838),t检验表明种群为异速生长类型。采用von Bertalanffy方程拟合生长方程,雌雄鱼体长生长方程分别为:L_(t♀)=165.97[1-e~(-0.107(t+3.172))],L_(t♂)=200.31[1-e~(-0.073(t+3.933))];雌雄鱼的生长拐点分别为6.24龄和10.52龄,对应体长为105 mm和130 mm,对应体重为16.44 g和28.96 g。由于扁头生长缓慢,为保证扁头种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捕捞时建议选择大于130 mm的个体。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映  柯巧珍  刘家富  陈佳  JEERAWAT Thammaratsuntorn  赵金良  翁华松  韩坤煌  
为研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鉴别特征,比较分析了大黄鱼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的形态性状、鳞片与矢耳石轮纹特征差异。形态性状比较结果表明,养殖群体的肥满度(Fatness)、体高(Bh)/体长(BL)、体厚(Bt)/体长(BL)和尾柄高(cPh)/尾长(tL)比值显著大于野生群体(P<0.05),养殖群体在体型上出现偏短、粗现象。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在鳞片轮纹特征上无显著差异,部分个体鳞片上观察到有年轮和副轮分布。野生群体耳石轮纹较为致密,明暗带间隔不均,耳石中心核及周围区域为深黄色,年...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凯  习丙文  滕涛  王亚冰  高金伟  梁利国  谢骏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crhr)是鱼类下丘脑–垂体–头肾调控轴上的重要应激调节因子。本研究通过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成功克隆出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crhr1 m rna全长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序列特征进行解析;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团头鲂crhr1的组织分布图谱及外源性皮质醇注射模拟应激处理下团头鲂crhr1 m rna的表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crhr1 m rna序列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12...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博文  赵鸿昊  杨振华  赵炎  古勇明  王卫民  高泽霞  
运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3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团头鲂、长春鳊及其杂交子代(团头鲂♀×长春鳊♂)的形态学差异和性腺发育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子代的多数可数、可量性状同父母本相近,差异不显著;聚类分析显示杂交子代在形态上与母本团头鲂更相似,但遗传了父本长春鳊的全腹棱特征。对1龄和2龄杂交子代的性腺观察结果显示:1龄杂交子代性腺均呈细线状,肉眼很难分辨雌雄,组织切片观察精巢和卵巢大都处于Ⅱ期和Ⅲ期状态;2龄杂交子代的卵巢和精巢存在单侧发育和两侧不均衡发育的情况,大多处于Ⅳ期阶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