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15)
- 2023(3829)
- 2022(3177)
- 2021(2869)
- 2020(2519)
- 2019(5493)
- 2018(5462)
- 2017(10515)
- 2016(6164)
- 2015(6426)
- 2014(6636)
- 2013(6619)
- 2012(6427)
- 2011(5844)
- 2010(5765)
- 2009(4816)
- 2008(4993)
- 2007(4388)
- 2006(3669)
- 2005(3345)
- 学科
- 济(20194)
- 经济(20165)
- 管理(15390)
- 业(15011)
- 企(12115)
- 企业(12115)
- 方法(10306)
- 数学(8972)
- 数学方法(8849)
- 学(7913)
- 财(6287)
- 中国(4913)
- 农(4816)
- 制(4741)
- 环境(4432)
- 融(4186)
- 金融(4184)
- 务(4175)
- 财务(4171)
- 财务管理(4162)
- 企业财务(4047)
- 银(4000)
- 银行(3963)
- 和(3950)
- 贸(3828)
- 贸易(3827)
- 行(3779)
- 业经(3752)
- 易(3748)
- 技术(3700)
- 机构
- 大学(89778)
- 学院(88162)
- 研究(35561)
- 济(31632)
- 经济(30947)
- 管理(28279)
- 科学(26023)
- 农(25617)
- 理学(24801)
- 理学院(24426)
- 管理学(23822)
- 管理学院(23656)
- 中国(23577)
- 农业(20939)
- 所(20630)
- 业大(19591)
- 研究所(19269)
- 京(19109)
- 中心(15278)
- 财(15144)
- 农业大学(13633)
- 江(13103)
- 省(12678)
- 财经(12479)
- 院(12433)
- 室(12306)
- 业(11765)
- 北京(11679)
- 科学院(11634)
- 实验(11483)
- 基金
- 项目(65384)
- 科学(49239)
- 基金(47245)
- 家(45523)
- 国家(45217)
- 研究(39493)
- 科学基金(36010)
- 自然(26270)
- 省(25996)
- 自然科(25693)
- 自然科学(25681)
- 自然科学基金(25222)
- 基金项目(24782)
- 社会(24004)
- 划(23081)
- 社会科(22736)
- 社会科学(22727)
- 资助(20110)
- 教育(18042)
- 计划(15839)
- 重点(15788)
- 科技(14831)
- 发(14086)
- 部(13947)
- 创(13606)
- 科研(13572)
- 编号(13316)
- 业(12968)
- 创新(12889)
- 专项(12218)
共检索到1229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春红 孙海鹰 孙晶 李兴涛 曹敏建
以耐低钾大豆品系T40和不耐低钾大豆品系GD8521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设低钾和施钾2个处理,研究低钾下2个不同低钾耐性大豆品系生长发育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低钾胁迫下,T40的开花期延长,株高几乎没有变化,茎粗减小了11.40%,主茎节数增加了16.12%,分枝数减少了14.38%,分枝期茎秆干重降低了32.71%,结荚期植株干重降低了8.75%,结荚期叶片干重降低了5.56%,结荚期茎秆干重降低了2.65%,成熟期植株干重降低了3.74%,单株粒重降低了9.85%,茎秆和荚皮的干重增加了0.68%,单株荚数增加了9.13%,单株粒数减少了1.93%;而GD8521开花期缩短,株高降低4....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光 李春红 赵新华 于海秋 蒋春姬 曹敏建
探讨低钾胁迫下不同大豆品种钾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为培育钾高效率基因型大豆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钾不敏感型大豆品种沈农6号、GD1617和钾敏感型大豆品系铁95079-2、铁95068-5为供试材料,设低钾和高钾2个处理,测定各生育时期干物质重和各器官的含钾量,比较不同大豆品种不同处理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低钾条件下,低钾不敏感型大豆沈农6号和GD1617植株地上部和根系的含钾量在各生育时期均表现为与高钾处理的植株比较接近,且成熟期无论是籽粒、荚皮,还是茎秆,均表现了相对较高的含钾量,分别为籽粒1.12%和1.01%、荚皮0.84%和0.76%、茎秆0.62%和0.56%,钾利用效率(64.8 g...
关键词:
大豆 低钾胁迫 吸收效率 利用效率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尚文 于海秋 于泳 黄瑞冬 曹敏建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4个不同耐性玉米自交系在低钾和正常供钾处理下的钾素吸收和积累差异,结果表明:在低钾条件下,玉米对钾素的吸收缓慢,但耐低钾玉米自交系钾素吸收和积累量明显高于不耐低钾玉米自交系。玉米对钾素的吸收和积累高峰在抽雄开花期,此时钾积累量为全生育期总积累量的2/3,但因品种类型和处理方式等不同而有所差异。不同耐性玉米自交系体内钾吸收和积累能力的差异显著,耐低钾玉米自交系的干物重增加相对稳定,在低钾胁迫下能协调生长。
关键词:
玉米 耐低钾 钾吸收与积累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春红 孙海鹰 孙晶 李兴涛 杜英学 曹敏建
针对我国钾资源短缺的严峻现实,以72份东北三省新老大豆品种(系)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设低钾和对照2个处理,通过3年的试验,以产量为指标,评价其低钾耐性的差异,以期为大豆耐低钾的耐性机制、遗传机理和耐低钾大豆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系)的产量、相对产量的差异十分明显,多数大豆品种(系)对低钾胁迫的适应性为中等水平,对低钾胁迫比较敏感和耐性较强品种(系)均较少。根据相对产量可将供试品种(系)划分为3种类型:相对产量大于0.90为耐低钾型,如94001、T40、铁丰33、富黑一号和九农20号;相对产量为0.70~0.90为中耐低钾型,如新8、铁丰31号、铁96027、丹...
关键词:
大豆 低钾耐性 产量 相对产量 类型划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姜存仓 陈防 高祥照 鲁剑巍 万开元 年夫照 王运华
【目的】研究钾高效高增产潜力基因型和钾低效低增产潜力基因型棉花对低钾胁迫反应的差异。【方法】以筛选获得的钾高效高增产潜力棉花基因型103和钾低效低增产潜力棉花基因型122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设置不施钾和施钾(0.4g·kg-1)处理进行全生育期试验。【结果】钾胁迫条件下,103生长状况良好,只有下部叶有轻微缺钾症状,122下部到中、上部叶片均有缺钾症状;103干物较重大,缺钾和施钾时其根系干重分别为122的1.07倍和1.26倍。说明103的根系发育较好,为其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提供了物质基础。103在缺钾和施钾时的主茎干重分别是122的1.13倍和1.07倍,说明103具有较强的运输功能。1...
关键词:
棉花 钾效率 基因型 吸收能力 分配能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权月伟 李喜焕 常文锁 张彩英
对72个大豆品种苗期耐低钾特性进行鉴定,并筛选耐低钾种质资源,利用获得的不同类型大豆材料研究耐低钾特性与体内保护酶系统的关系。结果表明,在5个钾不同处理浓度下,0.01 mmol/L适宜作胁迫浓度,2.50mmol/L适宜作对照浓度;以植株生物量相对值为筛选指标,可鉴定供试品种的耐低钾特性。研究发现,供试的大豆品种耐低钾能力存在较大变异,筛选出5个耐低钾特性较强的品种。另外,对不同耐低钾类型品种的叶片保护酶系统分析发现,耐低钾特性与胞内保护酶系统活性存在一定联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商蕾 张洁 张孟臣 王冬梅
以8个河北省优质高产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组织培养方式进行NaCl胁迫,以幼苗株高、下胚轴长度、根长度为形态学指标,研究不同大豆基因型对NaCl敏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对NaCl的耐受性不同,冀豆17号、五星2号、五星3号在NaCl浓度为35mmol/L时,大豆幼苗株高和根长均受到明显的抑制,并与对照差异显著。
关键词:
大豆 株高 下胚轴长度 根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熊楚雯 郭智滨 周强华 程艳波 马启彬 蔡占东 年海
【目的】磷含量偏低是影响酸性土壤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大豆(Glycine max)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也为喜磷作物,缺磷则影响其产量与品质。NAC(NAM,ATAF1/2,CUC2)转录因子家族参与多种植物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的调控,是否参与大豆低磷胁迫响应尚未深入研究。以耐低磷野生大豆BW69为材料,克隆获得耐低磷基因GsNAC1并对其表达特性及功能进行分析,为深入解析GsNAC1调控大豆低磷胁迫及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从野生大豆BW69克隆GsNAC1的全长序列,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的特征。随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对其组织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编码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此外,通过大豆遗传转化试验,获得转基因株系并进行表型分析。最后,通过转录组联合分析来鉴定转基因植株中与低磷胁迫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结果】成功克隆获得GsNAC1,编码区全长876 bp,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GsNAC1与AtATAF1的序列相似性为62.46%,与Williams 82参考基因组的GmNAC1序列没有差异;进一步的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GsNAC1定位于细胞核;基于qRT-PCR技术,发现GsNAC1在大豆的根、茎、叶、顶端、花和豆荚均有表达,在根部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且受到低pH和低磷诱导表达显著上调。通过水培法和土培法进行表型试验,在低磷处理下,与野生型(WT)相比,转基因株系鲜重根冠比、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磷含量均显著高于WT。结合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分析,发现GsNAC1可能通过促进GmALMT6、GmALMT27、GmPAP27和GmWRKY21等基因表达增强其对低磷胁迫的耐受性。【结论】GsNAC1受低pH和低磷诱导表达上调,过量表达GsNAC1可以显著增强大豆对低磷胁迫的耐受性,在低磷胁迫反应中起促进作用。GsNAC1可能通过调控下游基因表达增强大豆对酸性低磷胁迫的耐受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綦左莹 王伟 曹敏建
选用钾敏感型品系GD8521和钾耐性品系JN15,在低钾水平和正常水平条件下水培养21d,比较其根体积、主根长、根尖数等根系形态和吸收面积、根系氧化力等生理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低钾胁迫下,GD8521根体积减少30%,主根长减少25%,总吸收面积无变化,根系氧化力增加30%,含钾量减小为正常水平条件下的43%;而JN15根系体积和主根长仅略有减少,总吸收面积增加30%,根系氧化力提高65%,钾含量小为正常水平条件下的66%。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德华 向春雷 姜益泉 郭再华 贺立源
以4个对低磷反应不同的典型水稻品种为材料,对低磷处理10 d后各品种根系有机酸分泌量、酸性磷酸酯酶活性、根系活力等根系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低磷胁迫能促使水稻耐低磷品种根系分泌更多的有机酸,其有机酸分泌总量较对照平均增加了1.96倍,而敏感品种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低磷胁迫下各品种根系活力均有显著提高,2个耐低磷品种升幅相对较大,其根系TTC相对氧化强度平均为5.91,而敏感品种仅为1.83;各品种根系释放的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且敏感品种升幅相对较大。处理10 d后耐低磷品种根系生物量略高于对照。处理25 d后各品种根系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耐低磷品种增幅更大。耐低磷...
关键词:
水稻 低磷胁迫 根系生理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大伟 陈立杰 段玉玺
以高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品种灰皮支黑豆(ZDD2315)为父本,高感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品种辽豆15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将杂交后代分为抗池和感池。采用三氯乙酸/丙酮法提取大豆根系总蛋白质,运用双向电泳和质谱分析技术研究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胁迫下不同抗性大豆杂交后代根系蛋白质组的变化。结果表明:抗池、感池分别有367,372个蛋白点在银染的2-D胶上分离,经ImageMaster 2D Platinum software对2-D胶分析后,以感池为参考胶,抗池有6个蛋白点特异表达,13个蛋白点的含量上调2倍以上,4个蛋白点的含量下调2倍以上,感池有4个蛋白点特...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胞囊线虫 双向电泳 质谱分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宣钦 刘怀攀 罗庆云 於丙军 刘友良
用等渗(-0.53 MPa)PEG-6000、NaC l、Na+-盐和C l--盐溶液分别处理野大豆种群BB52(耐盐性较强)和N23232(耐盐性较弱)的种子和幼苗。结果表明:除PEG处理对两种群种子发芽无明显影响外,其余各等渗盐处理下其相对发芽率均显著下降,其中Na+-盐处理下降最明显;两种群所有处理幼苗的叶片相对电解质渗漏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值(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显著下降。这些处理对N23232的影响大于BB52,其中Na+-盐的影响最大,PEG影响最小。可见,NaC l胁迫对野大豆造成的伤害中,离子毒害较...
关键词:
野大豆 等渗 Na+-盐 Cl--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子雯 陈婧 焦莉苹 李鹏飞 刘大伟
【目的】分析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抗性不同的红小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探明根际细菌群落构成与红小豆品种抗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21年7月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取4个不同抗性红小豆的根际土壤,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4个不同抗性红小豆品种在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胁迫下根际土壤细菌16S rDNA基因组测序,分析受大豆胞囊线虫侵染的红小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4个不同抗性红小豆根际土壤样品中共获得1959个OTUs,鉴定到细菌的30个门,85个纲,192个目,296个科,481个属,893个种。其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绿弯菌门(Chloroflexi)、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是5个优势菌门,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norank_f__norank_o__Gaiellales、norank_f__norank_o__Acidobacteriales、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芽球菌属(Blastococcus)是5个优势菌属。感病红小豆品种根际土壤中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及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的平均相对丰度均低于抗病品种,与植物抗病性相关的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在红小豆抗病品种辽红1号和免疫品种冀红9218的根际土壤中相对丰度高。【结论】不同抗性的红小豆在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胁迫下根际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发生改变,抗病品种根际土壤中拮抗性细菌种群相对丰度高,说明红小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可能与种质对胞囊线虫病的抗性具有相关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其椿 李初英 赵洪涛 吴建明 赵艳红 杨守臻 陈怀珠 孙祖东
通过对32个菜用大豆品种(系)种质资源设置遮双层网、单层网、对照3种处理比较试验,调查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分枝数、产量等12个指标,研究不同遮光胁迫对菜用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胁迫后,除株高增加外,小区产量、茎粗、单株荚重、单株多粒荚、单株总荚数等11个指标均有所下降或减少。遮双层网处理的小区产量只与单株荚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单层网处理的小区产量与株高、标准荚长和单株单粒荚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在对照中小区产量与株高等5个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综合耐阴系数排在前6名的分别是:日本菜用大豆、浙4603、08YC-1、辽00139-1、86C-41、H0346。
关键词:
菜用大豆 遮光胁迫 农艺性状 耐阴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