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12)
2023(11653)
2022(10099)
2021(9212)
2020(8058)
2019(18269)
2018(18302)
2017(35015)
2016(19866)
2015(22294)
2014(22621)
2013(22466)
2012(21096)
2011(19358)
2010(19515)
2009(18153)
2008(18366)
2007(16892)
2006(14504)
2005(13382)
作者
(60696)
(51028)
(50819)
(48570)
(32413)
(24624)
(23215)
(19756)
(19194)
(18454)
(17564)
(17100)
(16590)
(16389)
(16322)
(15754)
(15548)
(15000)
(14888)
(14636)
(12902)
(12750)
(12406)
(11552)
(11520)
(11508)
(11506)
(11339)
(10623)
(10292)
学科
(76658)
经济(76549)
管理(61491)
(54605)
(44953)
企业(44953)
方法(35144)
数学(30636)
数学方法(30273)
(23900)
(22304)
(20300)
中国(19972)
(19639)
环境(16820)
业经(16594)
(14794)
财务(14751)
财务管理(14710)
地方(14542)
(14355)
银行(14309)
农业(14136)
企业财务(13948)
(13712)
贸易(13710)
(13626)
(13603)
(13555)
金融(13549)
机构
大学(289230)
学院(288552)
(114807)
经济(112180)
管理(105224)
研究(102133)
理学(89959)
理学院(88896)
管理学(87123)
管理学院(86604)
中国(76545)
科学(65626)
(61877)
(57716)
(56846)
(54767)
研究所(49792)
业大(47941)
中心(46547)
(45755)
农业(45680)
财经(44231)
(39841)
北京(38852)
(36765)
(36624)
师范(36330)
(35743)
经济学(35672)
(33949)
基金
项目(192421)
科学(149182)
基金(138027)
研究(136220)
(123198)
国家(122232)
科学基金(102008)
社会(84784)
社会科(80235)
社会科学(80210)
(76656)
基金项目(73042)
自然(67076)
自然科(65385)
自然科学(65359)
(64726)
自然科学基金(64215)
教育(62911)
资助(56850)
编号(54009)
成果(45005)
重点(44721)
(42702)
(41025)
(39625)
课题(38819)
(37506)
科研(37430)
创新(37274)
计划(36953)
期刊
(127772)
经济(127772)
研究(82251)
中国(59692)
学报(53693)
(52599)
(46786)
科学(46103)
大学(39449)
学学(37543)
管理(37536)
农业(35373)
教育(29662)
(26866)
金融(26866)
技术(24017)
财经(22369)
业经(20354)
经济研究(19571)
(19356)
(19127)
问题(16947)
(16015)
业大(14178)
科技(13764)
技术经济(13682)
统计(13465)
理论(13291)
(13209)
资源(12926)
共检索到4315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涂建  陈忆昆  董阳均  刘晓利  黄平  辜琼瑶  李华慧  卢义宣  杨久  张云  张笑  罗君尧  奎丽梅  
【目的】本实验为了明确低纬高原梯田两系杂交稻适宜的制种区域和播种期,为该区域两系杂交稻安全制种生产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持。【方法】选择典型低纬高原梯田条件的云南水富县3个不同海拔试点,8个播期研究了4个籼稻两用核不育系和3个粳稻两用核不育系在各试点的育性表达规律,并进行了不育系育性表达和稳定性分析。【结果】各品种套袋自交不育率在品种间、海拔间、播期间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结论】低纬高原两系杂交稻适宜的制种区域控制在海拔500 m以下,播期应安排在5月14日之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涂建  奎丽梅  黄平  陈忆昆  董阳均  刘晓利  李华慧  卢义宣  杨久  张云  辜琼瑶  郑相国  
以两系杂交籼稻云两优144的亲本为研究对象,在云南水富不同海拔条件下分期播种,明确母本2301S的育性转换规律和父母本的主要性状和生育进程。通过分析双亲在不同海拔条件下的播始历期、主茎叶片数、自交不实率(结实事)等主要性状和生育进程差异,建立了云两优144双亲主要性状回归方程,为云两优144在当地不同海拔条件下梯田制种提供技术指导,同时也为两系杂交稻在低纬高原区域高纯高产制种提供技术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涂建  奎丽梅  黄平  陈忆昆  董阳均  刘晓利  李华慧  卢义宣  杨久  张云  辜琼瑶  郑相国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邹江石  吕川根  姚克敏  胡凝  夏士健  
归纳了中国南方稻区8月中下旬低温的发生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明确了保证两系法杂交稻制种纯度的灌水增温幅度以2℃为宜。测定了培矮64S育性敏感期的幼穗高度和冠层结构特征,分析了灌水后冠层增温的空间和时间规律。结果表明,灌水的有效增温高度在株高40cm以内,以20cm处最为显著,平均可达3.1℃。提出防御低温的灌水技术为:15~20cm的灌水深度;流动灌水;晴(昙)天17时灌水,次日10时排水,阴(雨)天24h灌水;田块比较大时,适当增加入水口和出水口数量。通过不育系花粉育性和自交结实率的观测,证实了该技术的有效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邹江石  吕川根  胡凝  李义珍  姚克敏  
【目的】实现两系超级稻两优培九大面积种植,分析其生态适应性,合理规划和选择最适宜种植区域。【方法】在南方稻区8个试验点连续2年进行区域生态适应性试验。根据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与种植环境相协调一致的原理,采用生长解析方法,选择生育期(GD)、生长速率(GR)、灌浆速率(FR)和产量指数(YI)为分析要素,分析两优培九在中国南方稻区的适应性。【结果】GD、GR、FR都可以建立决定系数较高的环境模型,YI可以由GD、GR、FR综合表达。两优培九出穗的高温促进率,短日下为5级,长日下为3级,短日促进率为4~5级,为中等感光型,在华南双季稻区的生育期稳定性低于长江中下游稻区及江淮稻区。GR等值线呈东南...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戴剑  洪德林  吴燕  陈兰  
用52对SSR引物对以培矮64S为母本的4个两系杂交稻组合的5个亲本DNA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并以1个杂交粳稻86优8号作为对照。结果表明:46对引物能在7个亲本间扩增出多态性条带;8对引物能将4个两系杂交稻与对照杂交粳稻区分开,且在86优8号的亲本中具有多态性;可区分两优培九、两优108、培矮64S/E32、两优122和86优8号F1及其亲本的SSR引物分别为34、32、31、30和14对;有16对SSR引物可用于区分4个两系杂交组合F1和亲本,引物RM206和RM286可区分5个组合和各自的亲本。应用其中1对引物RM505对两优培九进行鉴定验证,结果表明该引物能准确区分两优培九及其亲本。根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符策强  李科祥  黄宏明  
本文分析了杂交稻制种机械化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指出它较传统人工法具有速度快、质量高、效益好的优点。它的推广有利于种子产业化,加大良种覆盖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志刚  普自祥  贺良  普家元  文建成  王石华  谭学林  黄大军  
比较研究了恢复系南34在3种不同秧龄时移栽对杂交粳稻滇杂35的制种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恢复系南34秧龄42 d移栽的有效穗数明显高于45和52 d秧龄移栽,达到显著水平;恢复系不同秧龄移栽对母本穗实粒数、异交结实率及制种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恢复系南34适时提早移栽,缩短秧龄,有利于促进分蘖,提高成穗率,进而提高花粉供给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中林  胡洪基  郭金岳  黄邦超  李卉  陶有凤  任万军  雷小龙  
针对杂交稻机械化制种不育系稻种穴播的问题,根据不育系稻种物理特性参数和农艺要求,设计一种叶形曲线状型孔排种装置,采用EDEM仿真、高速摄像台架试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排种过程中型孔内稻种的受力与姿态、型孔结构和型孔参数进行研究。性能试验结果表明:1)叶形状型孔内平躺和侧卧稻种姿态充种概率之和>76%具有较好的排种性能。2)当型孔长度、宽度和深度分别为20.27、16.84和7.46 mm时,排种合格率和漏播率分别为92.63%和2.81%,排种性能较优。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育系播种合格率和漏播率分别为82.69%和8.52%,穴距和穴径分别为120.60和38.90 mm,穴距变异系数和穴径变异系数分别为15.07%和29.03%,该精量穴播集中排种装置满足杂交水稻制种不育系直播农艺技术要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作楣  
讨论了利用光、温敏核不育两用系的杂交稻育种途径。指出核不育两用系除育性不容易稳定外,其配合力选择受育性选择的制约,造成育种工作的低效率。核不育两用系失去了核质互作型不育系具备的自主防护和被动防护的双重功能。初步应用的低温敏不育系,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对温度临界点的压力、方向正好相反,更容易发生混杂退化。核不育两用系繁殖和制种在地域和季节上受到很大限制,而亲本种子却难以控制,可能给杂交稻种子生产带来不良后果。因此,两系法不可能取代三系法而成为杂交稻育种的主要方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久  卢义宣  李自超  
农作物杂种优势群或杂种优势生态型研究可有效地指导杂种优势亲本组配和利用。本研究用4个云南不同籼粳生态型恢复系,分别与3个光(温)敏核不育系测交,通过对父本和F1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在12种杂种优势组配模式中筛选出2个云南两系杂交稻的杂优配组模式:云南偏籼生态型恢复系与籼型蜀光612s组配,即籼×偏籼配组模式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云南粳生态型恢复系与95076s组配,即粳×粳配组模式,在云南高原稻区由于双亲皆为粳稻,抗寒性强,结实率高,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在籼生态型的亚型内杂种优势表现不相同,培矮64s和蜀光612s与籼生态型测交F1的单株产量无明显竞争优势,但是它们与两系籼型恢复系亚生态型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海玉  文和明  和爱花  符明联  
利用2002年至2004年云南杂交油菜新组合区域试验资料,对6个组合在云南9个不同生态区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组合与试点的互作效应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F100D、99F089D等5个组合的平均产量与对照品种云油杂1号和花油3号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云南在进一步提高杂交油菜产量上取得了显著进展;5个组合中,以99F089D的丰产性、适应性和稳产性最好;2000F100D的产量优势极显著,适应性好,这2个组合可在其适宜区域扩大示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严钦泉  阳菊华  伏军  
为了提高两系杂交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预见性 ,以籼粳程度不同的 4个两用核不育系和 11个优良父本品系为材料 ,研究和分析了亲本籼粳程度与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的关系 .结果发现 ,亲本籼粳程度与杂种超亲优势和特殊配合力效应三者之间两两相关显著 ,而亲本籼粳程度、杂种超亲优势与双亲一般配合力总效应相关不显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久  刘晓利  奎丽梅  涂建  辜琼瑶  汪云辉  阳艾章  李社萍  
‘云光109’是利用光敏核不育系(PGMS)‘N95076S’与恢复系云粳恢7号组配而成。具有高产(9.0~13.97 t/hm2)、感稻瘟病(9级),抗白叶枯病(3级)。米饭食口性好、米质优、经检测属优质软米杂交粳稻。2011年同时通过云南省和贵州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编号分别为滇审稻2011008号和黔审稻2011011号;2012年通过农业部超级稻认证。通过2008年至2012年‘云光109’大面积制种实践表明,‘N95076S’在湖北省仙桃市最佳抽穗扬花期安排在8月16日至8月24日。此时阳光充足、温度高使其容易通过育性转换敏感期,且不育性稳定,确保了杂交种子的纯度,以此确定最佳播种期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达模  李启瑚  李阳生  周建林  
本文介绍了优质、耐潜杂交稻新组合“常优88”的主要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以及该组合地市级和省级品种区试结果、大面积生产示范种植的表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