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97)
- 2023(4654)
- 2022(4246)
- 2021(3890)
- 2020(3655)
- 2019(8735)
- 2018(8710)
- 2017(17455)
- 2016(9869)
- 2015(11495)
- 2014(11932)
- 2013(12053)
- 2012(11555)
- 2011(10480)
- 2010(10644)
- 2009(10035)
- 2008(10385)
- 2007(9583)
- 2006(8071)
- 2005(7257)
- 学科
- 济(44402)
- 经济(44356)
- 业(26003)
- 管理(25694)
- 方法(23910)
- 数学(21446)
- 数学方法(21263)
- 企(20176)
- 企业(20176)
- 农(12024)
- 财(11395)
- 学(10578)
- 中国(9920)
- 贸(9074)
- 贸易(9074)
- 易(8798)
- 地方(8590)
- 农业(7848)
- 业经(7701)
- 制(7572)
- 和(7033)
- 务(6723)
- 财务(6710)
- 财务管理(6687)
- 银(6323)
- 融(6321)
- 金融(6319)
- 银行(6299)
- 企业财务(6277)
- 理论(5992)
- 机构
- 大学(152771)
- 学院(150314)
- 济(62577)
- 经济(61247)
- 管理(56448)
- 研究(51645)
- 理学(48676)
- 理学院(48095)
- 管理学(47255)
- 管理学院(46963)
- 中国(38175)
- 科学(33325)
- 京(32257)
- 农(29973)
- 财(28310)
- 所(27970)
- 研究所(25616)
- 业大(24882)
- 农业(24141)
- 中心(23970)
- 江(23137)
- 财经(22798)
- 经(20530)
- 北京(20381)
- 经济学(19791)
- 范(19775)
- 师范(19523)
- 经济学院(18158)
- 州(18070)
- 院(17909)
- 基金
- 项目(97738)
- 科学(75152)
- 基金(69714)
- 研究(69358)
- 家(61282)
- 国家(60796)
- 科学基金(50460)
- 社会(42291)
- 社会科(39987)
- 社会科学(39970)
- 省(38374)
- 基金项目(37094)
- 自然(33158)
- 划(32873)
- 教育(32384)
- 自然科(32346)
- 自然科学(32334)
- 自然科学基金(31752)
- 资助(29659)
- 编号(28758)
- 成果(23967)
- 重点(22421)
- 部(22358)
- 发(21362)
- 创(19792)
- 课题(19689)
- 科研(19491)
- 计划(18867)
- 创新(18596)
- 教育部(18580)
共检索到2154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吕耀平 鲍宝龙 蒋燕 杨琳琳 李家乐
对骨舌鱼总目、海鲢总目、鲱形总目和骨鳔总目等低等真骨鱼类肌间骨的数量、形态和分布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如下:1.海鳗肌间骨的数目最多(409枚),其次是刀鲚(221枚),黄颡鱼肌间骨数最少(8枚),双须骨舌鱼次之(70枚),鲤科鱼类的肌间骨数目在99~133之间。2.从骨舌鱼总目到骨鳔总目,各种肌间骨可归纳为7种形态类型,从简单形态向复杂形态演化,然后出现退化现象。双须骨舌鱼只有形态最简单的"I"形髓弓小骨,没有脉弓小骨;海鲢总目的海鳗出现一端两分叉的形态,而鲱形总目的鲥和刀鲚出现一端多分叉的形态,到骨鳔总目的各种鱼类,开始出现两端两分叉,并在此基础上出现各种更复杂的形态;肌间骨形态在鲤科的鲌亚...
关键词:
肌间骨 真骨鱼类 髓弓小骨 脉弓小骨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蒋燕 杨琳琳 鲍宝龙
对骨舌鱼总目、海鲢总目、鲱形总目和骨鳔总目等低等真骨鱼类椎体小骨的数量、形态和分布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如下:1.椎体小骨仅存在海鲢总目和鲱形总目,在最原始的骨舌鱼总目的双须骨舌鱼没有椎体小骨,在骨鳔总目中椎体小骨已经退化。海鳗的椎体小骨的数目最多,为182枚;鳗鲡次之,为175枚;鲥和刀鲚最少,均为44枚。2.椎体小骨的形态比较简单,只有"I"形、"Y"形和一端多叉三种类型,海鳗以"Y"形为主,而其它种类,绝大多数为形态最简单的"I"形。3.椎体小骨从躯体的第一肌节开始排列,"I"形椎体小骨主要分布在鱼体的前部,如有"Y"形椎体小骨,则主要分布在鱼体的中后部。
关键词:
低等真骨鱼类 肌间刺 椎体小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谭娅 马继登 刘一辉 沈林園 李学伟 李明洲 朱砺
【目的】研究microRNA(miRNA)在猪不同类型肌肉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方法】以猪心肌以及2种骨骼肌(背最长肌和腰大肌)为材料,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其miRNA转录组,并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和靶基因富集分析。【结果】从猪心肌、背最长肌和腰大肌组织的3个小RNA测序文库中共获得约56M的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分析共鉴定出907个非冗余miRNA,其中441个miRNA在3个文库共同表达,123个miRNA在文库间表现为显著的差异表达(P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吕耀平 陈洁 鲍宝龙 黄佩佩
利用整体骨骼染色的方法,对唇(Hemibarbuslabeo)早期发育阶段肌间小骨的形态发生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受精后35 d(dpf)之前,除了肌间小骨,唇所有其它骨骼均已骨化完成。肌间小骨在35 dpf(相应的体长为23.67 cm)开始在尾部区域骨化,髓弓小骨首先出现在尾部的第37~41肌节之间,脉弓小骨首先出现在尾部的39~40肌节之间,然后依次往前;到62 dpf(相应的体长为30.03cm)肌间小骨骨化全部完成。骨化过程中,唇肌间小骨是从简单的I型,到卜型,再到Y型,再分化为各种复杂形态。唇肌间小骨出现的时机和形态形成规律与其它鲤科鱼类相似,提示鲤科各亚科鱼类肌间小骨的骨...
关键词:
唇 肌间刺 骨化 早期发育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陈建明 叶金云 沈斌乾 潘茜 王友慧
通过对野生花鱼骨和池养花鱼骨肌肉中常规营养组成、18种氨基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鱼肌肉的水分及灰分含量显著高于池养鱼,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池养鱼(P0.05);两者肌肉中氨基酸的含量,除胱氨酸外的其余17种氨基酸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野生鱼肌肉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总量和多烯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池养鱼,单烯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低于池养鱼(P<0.05)。在多烯酸中,野生鱼的C18∶2、C18∶3和C20∶2占脂肪酸总量的百分比显著低于池养鱼,而C20∶3、C20∶4、C20∶5、C22∶4、C22∶5、C22∶6、...
关键词:
花鱼骨 野生鱼 肌肉 池养鱼 营养组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姚文杰 龚小玲 吕耀平 鲍宝龙
利用形态解剖和整体骨骼染色的方法,对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成鱼肌间小骨的形态、分布,以及早期发育阶段肌间小骨的形态发生和骨化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玻璃鳗阶段,日本鳗鲡的主轴骨骼和附肢骨骼均已骨化完全,但肌间小骨并未出现。在鳗线阶段,体长5.2 cm以上的日本鳗鲡椎体小骨、髓弓小骨和脉弓小骨均已出现。其肌间小骨的骨化顺序不同于其他鲤科鱼类从尾部向前依次骨化,而是从头部向尾部依次骨化。这提示鱼类肌间小骨的骨化可能与其不同的游泳方式有关,为今后研究肌间小骨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关键词:
日本鳗鲡 肌间小骨 骨化顺序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吕耀平 周晨晨 杨丽美 鲍宝龙
分别利用形态解剖和整体骨骼染色的方法,对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color)成鱼肌间小骨的形态、分布,以及仔、稚鱼肌间小骨的形态发生和出现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瓯江彩鲤肌间小骨有I形、卜形、Y形、一端多叉形、两端两叉形、两端多叉形和树枝形7种类型,肌间小骨越靠前端形态越复杂。肌间小骨出现前,其他骨骼均已骨化完成,肌间小骨在32 dpf(day past fertilization)首先出现在尾部,然后往前依次出现,到53 dpf全部出现。各种复杂形态的肌间小骨均是从I形发展而来。经比较,鲤科不同亚科鱼类肌间小骨在骨化时机和骨化形态方面具有相似的形态发生规律,为今后研究肌...
关键词:
瓯江彩鲤 肌间小骨 骨化 形态 发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咏霞 刘静 刘龙
为进一步探讨鲷科鱼类分类和系统进化关系长期存在的争议问题,实验采用常规方法制备采自中国近海鲷科5属8种(亚种)鱼类的骨骼标本,并对头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依据尾舌骨腹缘是否分叉、前颌骨犬齿数目、中筛骨背面中央为纵嵴或为凹窝、蝶耳骨后侧缘是否与额骨相连、围眶骨形态、腭骨后支是否发达等特征,将中国鲷科鱼类分为2个类群:平鲷属和棘鲷属为一类;赤鲷属、犁齿鲷属和牙鲷属为另一类。犁齿鲷属和赤鲷属在前颌骨和齿骨的臼齿列数、第三围眶骨、后耳骨以及腭骨等骨骼特征差异较小。金赤鲷与真赤鲷之间、黑棘鲷与切氏黑棘鲷之间骨骼特征差异较小,支持真赤鲷与金赤鲷、黑棘鲷与切氏黑棘鲷为同一物种的观点。研究表明,鲷科鱼类各...
关键词:
鲷科 骨骼系统 形态学 分类地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朱琼 赵金良 苌建菊 THAMMARATSUNTORN Jeerawat
骨骼肌组成特征是鱼类肉质性状评价的重要基础。为全面了解鳜(Siniperca chuatsi)肉质性状的组成特征,通过制作骨骼肌石蜡切片,比较了鳜快肌和慢肌两种类型骨骼肌的组织学特征,快肌和慢肌在肌纤维细胞直径、形态上存在差异。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了鳜快肌和慢肌的蛋白质组成特征,它们在50~60 ku和10~15 ku大小的条带中存在差异。克隆了鳜快肌和慢肌肌球蛋白重链(MHC)S1结构域的序列,快肌和慢肌S1结构域cDNA序列长度分别为2 523 bp、2 520 bp,编码841、840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的相似度为87.6%,以两个loop区的差异最大。...
关键词:
鳜 快肌 慢肌 组成特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田雪 王良炎 陈琳 王磊 马晓 胡灿灿 孔祥会 聂国兴 李学军
为探索硬化蛋白(sclerostin,sost)基因在淇河鲫肌间骨骨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淇河鲫仔稚鱼为研究对象,利用整体骨骼染色法对肌间骨的形态发生进行观察,并采用q 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sost基因在肌间骨不同骨化阶段的m rnA和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淇河鲫发育至24 dPf(dAy Post fertilizAtion),肌膈中出现纤维束;25 dPf髓弓小骨出现,28 dPf脉弓小骨出现,33 dPf髓弓小骨出现分叉,45 dPf肌间小骨发育完全。sost基因在肌间骨骨化发生各阶段均有表达,23 dPf的表达量最低(P<0.05),...
关键词:
淇河鲫 肌间骨 骨化 硬化蛋白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琳 田雪 米佳丽 黄新强 王磊 董传举 李学军
采用整体骨骼染色、形态学解剖的方法,对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仔稚鱼肌间骨的形态发生及成鱼肌间骨数目、形态、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黄河鲤14 dpf(day post fertilization,体长11.29mm)肌间骨首先在尾部出现,此时其他骨骼包括主轴骨及附肢骨均已骨化完全。伴随鱼体生长,肌间骨由尾向头依次骨化,26 dpf(体长15.60 mm)肌间骨骨化全部完成。黄河鲤肌间骨数在93104之间,平均为98根;鱼体一侧髓弓小骨平均为34枚,脉弓小骨平均
关键词:
黄河鲤 肌间骨 发育过程 形态特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黔生 郭广全 方之平 李占国
对6种淡水有胃真骨鱼的消化系统进行了比较解剖观测。描述了与摄食有关的齿、咽喉齿、舌和鳃耙的形态学特征;测量了体长、头长、吻长、口裂宽、口腔长。对几种鱼胃的形态、幽门盲囊、肝、胰脏、胆囊进行了描述;测量了食道长、胃长、胃直径、肠长、消化道长和腹腔长;并计算了有关比值。讨论了摄食习性与消化系统的形态结构特点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有胃真骨鱼 消化系统 比较解剖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刘琴 孙林岩 刘军峰
通过问卷调查,结合Ovako工作姿势分析系统(OWAS)对城市公共汽车司机患肌肉骨骼损伤性疾病的风险进行了评估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公共汽车司机的颈部和背部存在较大的损伤风险,车辆进站、出站和转弯过程中不良姿势的比例较高。研究结果分别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评估了城市公共汽车司机的职业负荷和可能的职业伤害,对城市公共汽车司机职业健康的促进和工作环境的改进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孙瑜 孙林辉 袁晓芳 孙龙 江蕊 任芳
探讨选煤厂拣矸作业中危险姿势对工人肌肉骨骼损伤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和工作姿势分析系统(OWAS)对工人不良作业姿势重复出现的比例以及身体损伤状况进行评估与分析。结果显示工人背部和颈部出现不良作业姿势的比例、危害和损伤程度较高。这与疲劳自觉症状调查和OWAS系统分析所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采取恰当的轮岗方式,增加座椅以及防护装备可有效降低工人肌肉骨骼的损伤程度,同时会更好的提高工作表现并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明明 李冯淼 雒亚彪 杨晓阳 谢福音 产舒恒 汤启国 方美英
为探究猪(Sus scrofa)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PBMSCs)成软骨分化过程中能量代谢动态变化以及与软骨形成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分离并鉴定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建立诱导分化培养体系获得猪软骨细胞。对PBMSCs成软骨诱导分化第1、6、12和18天的细胞进行软骨形成标记基因、能量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模式分析以及能量代谢产物含量检测,且对软骨形成标记基因与能量代谢产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成软骨分化过程,软骨形成标记基因II型胶原α1链(Collagen type II alpha 1 chain,COL2A1)、SRYbox转录因子9(SRY-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9,SOX9)、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ACAN)、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eptidase 13,MMP13)、RUNX家族转录因子2(RUNX family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糖酵解限速酶基因己糖激酶1(Hexokinase 1,HK1)、丙酮酸激酶L/R(Pyruvate kinase L/R,PKLR)和乳酸转运关键基因溶质载体家族16成员1(Solute carrier family 16 member 1,SLC16A1)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葡萄糖转运关键基因溶质载体家族2成员4(Solute carrier family 2 member 4,SLC2A4)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2)随着成软骨分化时间增加,胞内ATP含量和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胞内乳酸、乳酸和葡萄糖比率显著增加(P<0.05)。3)成软骨分化关键基因与能量代谢产物的相关性分析表明,PBMSCs成软骨过程与糖酵解代谢显著相关(P<0.05)。综上,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诱导PBMSCs分化成软骨细胞的方法,并发现在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软骨细胞过程中,细胞氧化磷酸化水平逐渐降低,糖酵解代谢逐渐增强,为后续深入解析猪体长发育机制提供新视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