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16)
2023(8831)
2022(7806)
2021(7019)
2020(6070)
2019(13813)
2018(13694)
2017(25730)
2016(14337)
2015(16052)
2014(15874)
2013(15517)
2012(14274)
2011(13045)
2010(13148)
2009(12323)
2008(12044)
2007(10992)
2006(9293)
2005(8158)
作者
(43323)
(36544)
(36270)
(34480)
(22689)
(17635)
(16554)
(14322)
(13480)
(12854)
(12241)
(12071)
(11778)
(11413)
(11363)
(11322)
(11285)
(10797)
(10538)
(10281)
(9270)
(8970)
(8798)
(8465)
(8335)
(8075)
(8054)
(7967)
(7478)
(7367)
学科
(55770)
经济(55723)
管理(37248)
(34864)
(27697)
企业(27697)
方法(27350)
数学(24351)
数学方法(24015)
(16866)
中国(14034)
(13848)
(13570)
业经(11949)
地方(11425)
(11404)
贸易(11401)
(11068)
农业(10940)
(10238)
环境(9675)
(9591)
理论(8919)
(8707)
财务(8677)
财务管理(8653)
(8163)
银行(8127)
企业财务(8065)
(7704)
机构
学院(204519)
大学(201253)
(77364)
经济(75561)
管理(73381)
研究(69144)
理学(63276)
理学院(62527)
管理学(61065)
管理学院(60701)
中国(50895)
科学(47133)
(43532)
(42315)
(37275)
业大(35953)
农业(35031)
(34866)
研究所(34227)
中心(31965)
(30990)
财经(27899)
(26711)
师范(26383)
北京(26300)
(25084)
(24906)
(24355)
技术(24233)
经济学(23643)
基金
项目(138407)
科学(106038)
研究(97274)
基金(97186)
(86899)
国家(86208)
科学基金(71490)
社会(58399)
(57001)
社会科(55181)
社会科学(55160)
基金项目(51413)
(47998)
自然(47786)
自然科(46629)
自然科学(46609)
自然科学基金(45713)
教育(45450)
编号(40817)
资助(39890)
成果(32605)
重点(32447)
(30859)
(29258)
(28777)
课题(28457)
计划(28028)
科研(27417)
创新(26967)
大学(25319)
期刊
(84100)
经济(84100)
研究(53387)
(40303)
学报(39144)
中国(37612)
科学(32534)
(27859)
大学(27688)
农业(27462)
学学(26434)
管理(24484)
教育(21162)
技术(17991)
业经(15581)
(15410)
金融(15410)
(15320)
经济研究(13929)
财经(13179)
(11581)
(11315)
问题(11102)
统计(10277)
业大(10127)
科技(10032)
技术经济(10016)
商业(9931)
图书(9370)
(9339)
共检索到291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俊意  徐莉  
运用主基因一多基因模型分离分析法对低磷土壤条件下玉米082×掖107组合的须根数的P1、P2、F1、F2和F2∶3五世代联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须根数遗传符合一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D-2)。玉米须根数是由1对独立主基因控制的加性遗传,主基因遗传率为19.71%,但是微效多基因的遗传力大于主基因的遗传力,多基因控制的玉米须根数遗传力为75.06%,可见,玉米082×掖107组合须根数的遗传主要由微效基因控制。表明,以基因重组或聚合为基础的杂交育种方法仍然是改良玉米须根数的基本方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俊意  徐莉  
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模型分离分析法对低磷土壤条件下玉米082×掖107组合的苗期叶龄的P1、P2、F1、F2和F2∶3五世代联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苗期叶龄遗传符合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D-1)。玉米苗期叶龄是由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的遗传,主基因遗传率为46.4%,但是微效多基因的遗传力也较大,多基因控制的玉米叶龄遗传力为33.3%,环境对玉米叶龄遗传力为20.3%。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包和平  毕成龙  李颖  王利强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研究了爆裂玉米吉爆902(吉812×吉704)的P1、P2、F1、B1:2、B2:2和F2:3 6个世代百粒重的遗传。结果表明:百粒重性状的遗传适合D-2模型,即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爆裂玉米的百粒重是由1对独立主基因控制的加性遗传,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d=0.078 5,多基因的加性效应为[d]=0795 2,多基因显性效应为[h]=1.495 3。B1:2、B2:2和F2:3 3个世代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2.96%,51.42%和70.33%,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7.63%,34.41%和12.81%。说明B2: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锋  闫艳  黄正刚  梁日朗  梁泽恩  刘鹏飞  
[目的]探索鲜食型糯玉米种子活力的遗传模型,为糯玉米种子活力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种子活力有显著差异的糯玉米自交系N34(P_1)和N56(P_2)为亲本,配制F_1、B_1、B_2、F_2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种子活力3个相关指标(发芽势、电导率和活力指数)的遗传模型进行分析。[结果]鲜食糯玉米发芽势最佳遗传模型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B_1、B_2和F_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6.62%,49.10%和92.94%;电导率最佳遗传模型为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B_1、B_2和F_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7.75%,57.96%和65.14%;活力指数最佳遗传模型是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B_1、B_2和F_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6.49%,48.02%和89.49%。3个性状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结论]在育种实践中,对糯玉米种子活力的遗传改良和选择可在低世代进行,同时可采用聚合回交或轮回选择来积累有效修饰基因和微效基因,以提高育种效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绍祥  田玉仙  顾坚  杨木军  杨和仙  刘琨  
以小麦杂交组合C49S-87/01Y1-1069 F2群体为材料,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小麦×玉米杂交单倍体胚成胚率的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2群体的单倍体胚成胚率呈混合正态分布,符合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最佳模型为B6,即单倍体胚成胚率由2对等显性主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较低,仅为43.46%,表明非遗传因素对小麦材料单倍体胚成胚率的影响更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信程,苏江硕,吴洋洋,张飞,管志勇,陈发棣,房伟民*  
[目的]本文旨在解析切花小菊一、二级分枝性状的变异情况和主基因遗传效应。[方法]以切花小菊‘南农雪峰’בMonalisa’F1代为试验材料,调查了该F1分离群体的总侧芽数、中上部一级分枝数、一级分枝长度、一级分枝角度、二级分枝总数、二级分枝长度、二级分枝角度共计7个分枝性状在2015年和2016年的表型变异,利用F2群体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分析了这7个分枝性状。[结果]7个分枝性状均呈连续分布,变异系数为12.89%61.55%;各分枝性状均存在正向或负向的中亲优势和超亲分离个体,其中总侧芽数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岳辉  曹敏建  于海秋  李春红  鲁俊田  依兵  李兴涛  
应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研究耐低磷玉米自交系T(P1)和低磷敏感玉米自交系S(P2)及其杂交和回交世代F1、F2、B1、B2等6个世代苗期总根长的遗传机制。结果表明:总根长受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在B1世代选择效率最高;对于B1、B2和F2世代,其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8.99%、52.65%和45.51%;遗传变异占表型变异平均为55.72%,环境变异占表型变异平均为44.28%。可见,环境对玉米总根长有一定影响。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旭升  尤小霞  
在建立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的数学模型基础上,通过编码设计、初始群体设定、适应度评估、筛选最优个体、交叉重组操作、变异操作和爬山算法操作等步骤来构造物流配送最优路径,构造了遗传算法和爬山算法相结合的混合遗传算法的物流配送最优路径的求解方法,为物流配送路径优化问题提供一定的指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凤真  
选用蔓生和矮生的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P1、F1、P2、BC1、BC2和F2 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6个世代群体单株结果数和单果质量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2个组合的西葫芦的单株结果数遗传符合一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2)模型,单果质量遗传为加性-显性-上位性两对主基因(B-1)遗传模型;组合1的单株结果数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而组合2除了加性效应之外,还有显性效应的影响;而西葫芦2个组合单果质量起主要作用的是显性效应与显性×显性互作效应。单株结果数的F2的基因遗传率较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悦有  王彦立  孙福鼎  宫瑞平  翟黎芳  石晓燕  翟学军  
选用陆地棉无限果枝类型和有限果枝类型品系进行杂交,构建两个F2分离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的P1、P2、F1、F2四世代联合分析法对陆地棉果枝类型的遗传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杂交组合分析结果一致,果枝类型均为E-0模型,即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最优遗传模型的两个主基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果枝类型性状的大纯合主基因对次大主基因存在显性上位作用。果枝类型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无限果枝类型个体与铃重、籽棉、皮棉产量及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磊  李盼  陈哲  赵永锋  祝丽英  黄亚群  陈景堂  
【目的】筛选获得低植酸玉米自交系,研究低植酸性状的遗传规律,为低植酸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钼酸铵显色法对100份玉米自交系进行测定,将筛选得到的低植酸自交系鲁原92与已知低植酸突变体Lpa/lpa241、Lpa/Lpa241和齐319进行杂交,分析低植酸性状的遗传;并用钼酸铵显色法和植酸含量国标测定法对6个不同来源的齐319、鲁原92及其杂交种进行植酸含量比较分析,同时通过发芽试验对齐319、齐319×Lpa241/lpa241、鲁原92×Lpa241/lpa241、鲁原92×齐319苗期表现进行鉴定分析。【结果】钼酸铵显色法显示,鲁原92的无机磷含量达到0.93μg.mg-1...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宇  于海秋  李兴涛  依兵  蒋春姬  王晓磊  曹敏建  
以耐低钾玉米自交系90-21-3和低钾敏感玉米自交系D937及其F1、F2、BC1、BC2群体为试验材料,采用天然低钾大田种植,对玉米耐低钾的主要根系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总根长和根表面积的遗传率较高,其狭义遗传力分别为63.05%和44.47%,两性状均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存在主效基因作用。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根干重和根含钾量的遗传率均较低,受环境影响较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芦江  陈文生  兰海  潘光堂  杨克诚  
以玉米群体P4C0及其经过5轮控制双亲混合选择的改良群体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经2~3轮选择后,从总体上看,群体多态位点数、多态位点比例、群体内单株间遗传距离、基因杂合度和遗传多样性指数等遗传多样性参数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而进行5轮改良后,虽然每轮减小幅度较小,但累计减少较多。群体基因型数总体上是减小的趋势,但不同地点改良群体基因型数表现减少与增加交替出现的现象。以上结果表明,在改良低代,群体遗传多样性得到了较好的保持,而多代改良则可能会导致群体遗传多样性的下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穿梭式群体改良,对加快改良进程,保持群体遗传多样性和提高选择效率都有一定的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婷婷  王立  张琳  王建军  侯喜林  李英  
对不结球白菜叶绿素含量进行遗传模式分析,为品质改良奠定基础。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以‘乌塌菜’和‘二青’为亲本配制的6个世代(P1、P2、F1、B1、B2和F2)为材料,对不结球白菜中叶绿素含量进行遗传模式分析。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2011年,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9.59,显性效应为1.17,在B1、B2、F2世代中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22.86%、41.65%、61.24%,多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59.18%、36.08%、24.30%。2013年,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4.48,显性效应为2.09,在B1、B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兰周  刘风珍  万勇善  张昆  赵文祥  
以花生栽培品种04D893×79266杂交,经多代自交获得包含142个家系的F6∶7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分别在2011-2012年2个环境条件(E1和E2)下种植,对荚果和籽仁的6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遗传模型分析并进行其遗传参数的估算。结果表明,单果质量的遗传符合2对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2年平均为45.97%;单仁质量的遗传符合3对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平均为67.54%;果壳厚度的遗传符合3对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平均为63.24%;果长的遗传均符合3对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平均为81.14%;果宽的遗传符合2对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平均为59.83%;单株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