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45)
2023(11547)
2022(9434)
2021(8553)
2020(6769)
2019(15486)
2018(14896)
2017(28557)
2016(14791)
2015(16756)
2014(16571)
2013(16744)
2012(16037)
2011(14873)
2010(14921)
2009(13926)
2008(13102)
2007(11650)
2006(10829)
2005(10480)
作者
(42406)
(34968)
(34911)
(33217)
(22434)
(16703)
(15831)
(13833)
(13471)
(12517)
(12267)
(11895)
(11448)
(11155)
(11148)
(11075)
(10390)
(10206)
(10142)
(9498)
(9039)
(8492)
(8363)
(8031)
(8004)
(7986)
(7782)
(7620)
(7052)
(7036)
学科
(72080)
经济(72020)
管理(37703)
(37229)
(33862)
银行(33717)
(32214)
中国(31300)
(30295)
金融(30295)
(27824)
企业(27824)
方法(23538)
(21852)
地方(21501)
数学(21061)
数学方法(20980)
(18854)
业经(16264)
(16100)
贸易(16077)
(15531)
(15371)
环境(15055)
农业(13154)
(12786)
制度(12782)
(12570)
业务(12156)
中国金融(11927)
机构
学院(209872)
大学(209090)
(102352)
经济(100512)
研究(82328)
中国(76949)
管理(75033)
理学(61948)
理学院(61218)
管理学(60575)
管理学院(60182)
(46948)
(46288)
科学(44439)
(41282)
中心(39149)
研究所(37112)
财经(36446)
(34226)
经济学(34175)
(33273)
(33163)
(31904)
银行(31843)
北京(30779)
经济学院(30776)
(29732)
(29234)
(27533)
财经大学(27260)
基金
项目(130930)
科学(104107)
研究(99587)
基金(96437)
(83192)
国家(82525)
科学基金(70242)
社会(66545)
社会科(63516)
社会科学(63505)
基金项目(49421)
(48898)
教育(43526)
(41588)
自然(41233)
自然科(40265)
自然科学(40258)
资助(40140)
自然科学基金(39547)
编号(38341)
(35303)
成果(31471)
重点(30184)
(30065)
发展(29492)
(29005)
国家社会(28907)
(27855)
课题(27771)
中国(27748)
期刊
(117073)
经济(117073)
研究(76593)
(51217)
金融(51217)
中国(49712)
(33769)
(32988)
管理(29899)
科学(28483)
学报(27727)
大学(21914)
农业(20868)
教育(20662)
学学(20635)
经济研究(20478)
财经(19039)
业经(18235)
技术(16648)
(16476)
问题(15120)
国际(14703)
(14669)
世界(13483)
(11776)
理论(10645)
技术经济(10337)
商业(9793)
(9708)
论坛(9708)
共检索到356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沈琳  叶敏  
本文结合国际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商业银行发展低碳金融的现状,指出中国商业银行应从两方面入手发展低碳金融业务:一是积极开展低碳授信工作,包括:开拓信贷市场,寻求有效信贷资源;根据赤道原则实行有差别的授信管理制度;完善低碳绿色信贷的环境。二是拓展中国银行业的低碳中间业务领域,包括:为CDM项目提供多元化的中介服务,积极参与和促进碳排放权交易的中介平台的建设;积极探索开发与碳排放权相关的理财产品。政府需在政策层面激励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应主动转变经营策略以适应碳金融发展。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蔡宁伟  
碳金融的兴起源于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本文回顾了碳金融的概念和提出,总结了碳金融的现状和发展,分析了碳金融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内外机遇和挑战,从6个方面探索了国内商业银行碳金融的业务、工具和产品创新。目前,国内碳金融市场机制亟待建立健全,国内商业银行对碳金融业务的认识不足,缺少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碳金融业务存在较大和较多的风险等都制约了碳金融的发展。因此,仍需通过健全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碳金融业务专业团队、参与和促进中介组织建设、构建跨国金融战略联盟、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这5项创新促进碳金融发展。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的第五个年头。近年来,商业银行经过财务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等,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建立了较为规范的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2008年,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全球经济包括中国经济都受到严重冲击。中国银行业面对的经营环境变得空前复杂而不确定,经营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受到严峻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客观展示2008年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和取得的成绩,准确分析存在的不足和潜在的问题,认真总结汲取经验教训,做到以史为鉴、化"危"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金老  
今天,我们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作为全球经济政治格局长期演化的结果,世纪之交的国际经济变得异常复杂多变:当我们还沉醉于展望信息时代的美妙前景时,亚洲金融危机却不期而至;当昨天我们还在为通货膨胀问题愁眉不展时,今天我们却面临全球通货紧缩的危险。这一切使得...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岳高社  
随着经济发展、市场化水平提高和金融监管的逐步放松,金融脱媒已经成为金融发展的一个全球性趋势。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通过经营理念的创新,促进管理制度的创新和产品的创新,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博  李永刚  张逸龙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正值我国金融业改革的关键时期,是金融体制改革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互联网金融不仅是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而且会推动我国的金融效率提升、交易结构和金融架构的深刻变革。互联网金融对原有商业银行带来"去中介化""泛金融化"和"全智能化"的新的挑战,商业银行需大力发展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渠道创新和平台模式创新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和挑战。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俊健  刘纪显  
本文构建一个多部门的DSGE模型,并运用贝叶斯估计、脉冲响应分析、反事实仿真分析和历史分解等方法分析商业银行推行碳金融业务对其储蓄业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开展的碳金融业务有利于优化银行储蓄业务,与其配合实施的有力措施包括:政府可适当提高碳排放配额价格,或适当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或积极的有针对性的财政政策;银行则可适当放宽对非耐心家庭的贷款价值比要求,间接支持厂商进行技术改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秉良  
分业经营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期对金融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 ,对现代金融来说它却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银行风险的恶化、竞争力的下降等。更严重的是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大的冲击 ,坚持分业经营无异于作茧自缚。摆在我们面前的路只有一条——混业经营 ,这是大势所趋。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孟泽平  石恺  
改革开放二十年,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更为引入注目。我们不妨回首一下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从中探寻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的新思路。蓦然回首:中国商业银行百花园姹紫嫣红从...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晓东  
为了构建中国商业银行品牌生态位,本文在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银行品牌生态位的重叠度、维度、宽度进行了测算,并利用OLS模型进行了线性回归检验。研究认为,在品牌生态位重叠方面,越是资产规模大的银行,优势就越明显;品牌生态位重叠度越大,品牌生态位维度和宽度的重要性就越强;同样,品牌生态位维度和宽度做得越好的商业银行,重叠利用资源的效率也就越高。中国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空间,应从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创新金融产品、重视人才培养、大力发展生态金融、加强风险防范等方面不断努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马蔚华  
在资本的硬约束下,我国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资本困境,资本缺口巨大,资本补充能力受到很大限制。面对资本约束与资本困境的严峻挑战,我国商业银行需要更新传统的经营管理观念,强化风险资本意识,加快推进银行业务转型,优化银行盈利结构,提高管理的国际化水平。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黄勃  罗煜  陈礼清  
本文采用Tobit面板模型,选取了2005—2013年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研究同业业务发展对银行效率的影响。笔者通过随机前沿法(SFA)估计出银行的成本效率和盈利效率。从全样本的回归结果来看,银行发展同业业务对成本效率和盈利效率都有提升,但在不同时期和对不同类型的银行,影响效果存在差异。2005—2009年,无论是同业资产或同业负债业务对银行成本效率、盈利效率的提升作用都有限。2010年之后,同业负债对银行效率的提高有显著正向作用。不同规模的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对效率的影响也不同。大型银行在2009年前后同业业务的发展对效率提升起到了较大的贡献作用。中小型商业银行在2005—2009年,无论是同业资产或同业负债业务都对银行成本效率、盈利效率提升作用有限。而在2010年之后,同业负债业务显著提高了银行的效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四清  
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货币体系正在进行调整,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中国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探索国际化发展道路,寻求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国际化发展路径,根据自身条件及战略安排选择国际化发展模式,通过三个阶段的动态国际化发展过程,成为真正的国际化商业银行。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唐旭  
2006年12月8日,由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银行家》杂志(英国)及本刊在北京联合举办了题为“后WTO时代中国银行市场:竞争、合作、共赢”的国际研讨会。会议邀请到了中国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以及渣打银行、瑞银证券、高盛(亚洲)及《银行家》杂志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金融界的高管,就上述议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地讨论。本刊特辟专栏刊登各位嘉宾的演讲内容,以飧读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