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72)
- 2023(11394)
- 2022(9360)
- 2021(8347)
- 2020(6607)
- 2019(15034)
- 2018(14518)
- 2017(28650)
- 2016(15515)
- 2015(16673)
- 2014(16391)
- 2013(16106)
- 2012(14909)
- 2011(13391)
- 2010(13406)
- 2009(11981)
- 2008(11603)
- 2007(10221)
- 2006(9203)
- 2005(7898)
- 学科
- 济(66342)
- 经济(66254)
- 管理(52072)
- 业(45331)
- 企(35740)
- 企业(35740)
- 方法(27552)
- 数学(24993)
- 数学方法(24777)
- 中国(19279)
- 环境(19159)
- 农(18438)
- 财(18316)
- 地方(15099)
- 学(13607)
- 业经(13589)
- 贸(13215)
- 贸易(13211)
- 划(12930)
- 易(12877)
- 农业(12570)
- 策(11281)
- 制(11165)
- 务(10669)
- 财务(10654)
- 财务管理(10640)
- 企业财务(10123)
- 技术(10029)
- 银(9435)
- 银行(9398)
- 机构
- 学院(219560)
- 大学(217608)
- 济(96604)
- 经济(94751)
- 管理(87868)
- 理学(76904)
- 理学院(76102)
- 研究(75223)
- 管理学(75042)
- 管理学院(74663)
- 中国(55827)
- 科学(46262)
- 京(44631)
- 财(43486)
- 农(40197)
- 所(37208)
- 业大(35157)
- 中心(34567)
- 财经(34424)
- 研究所(34056)
- 江(32074)
- 农业(31833)
- 经(31401)
- 经济学(29724)
- 院(27806)
- 北京(27140)
- 经济学院(27114)
- 范(26600)
- 师范(26251)
- 财经大学(25396)
- 基金
- 项目(154761)
- 科学(123420)
- 基金(115626)
- 研究(107856)
- 家(102548)
- 国家(101757)
- 科学基金(87871)
- 社会(72989)
- 社会科(69524)
- 社会科学(69508)
- 基金项目(61720)
- 省(60015)
- 自然(57994)
- 自然科(56637)
- 自然科学(56621)
- 自然科学基金(55608)
- 划(50813)
- 教育(47803)
- 资助(46044)
- 编号(40672)
- 重点(34902)
- 发(34135)
- 部(34034)
- 创(32402)
- 国家社会(31159)
- 成果(30651)
- 创新(30384)
- 科研(29923)
- 教育部(29066)
- 计划(28851)
共检索到313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葛力铭 郑贺允 孙鹏博 朱佳玲
在“双碳”目标下,中国式现代化对推动绿色发展和增进民生福祉提出明确要求。在此背景下,准确评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如何影响环境福利绩效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大有裨益。本文从低碳城市建设的现实背景出发,就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环境福利绩效的潜在影响进行规范阐释,并采用混合网络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环境福利绩效进行准确测算,从而运用双重差分法就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环境福利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环境福利绩效,该结论在进行前提假设检验以及构造组别–时期估计量、插补估计量和堆叠回归估计量进行政策处理效应异质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东部和西部城市、非资源型城市、高行政级别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及以上城市的环境福利绩效具有更显著的提升效应。机制分析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绿色技术和积累人力资本提升环境福利绩效,并通过加剧资本错配降低环境福利绩效。空间效应分析表明,在经济地理嵌套空间权重矩阵和方言社会网络空间权重矩阵下,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周边地区的环境福利绩效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本文在为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与环境福利绩效之间关系提供新的文献证据的同时,也为建设低碳城市、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和提高居民环境福利提供了学理支持与决策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迪 周丰年 王雪芹
低碳试点是实现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客观评价其实施效果,不仅有利于低碳试点地区更好地推进低碳工作,而且对于低碳试点政策的进一步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但低碳试点政策能否实现碳排放绩效的提升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本文以第二批低碳试点政策为例,基于2012—2016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研究低碳试点政策对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以有效降低样本自选择及政策内生性等问题导致的处理效应偏差。研究发现:低碳试点政策对城市的碳排放强度下降具有显著且持续的推动作用;进一步的机制识别结果显示,低碳试点城市主要是通过能源效率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等方式实现碳强度的下降,且产业升级的效果有逐年增强的趋势,但通过城市绿地碳汇水平的提高而降低碳排放的目标尚未实现。基于此结论,本文认为中国应进一步推广低碳试点政策,积极探索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特别是提升宜居绿色的城市环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寰 何广 肖义
【目的】高质量建设低碳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落实低碳发展理念与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因此考察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意义凸显。【方法】本文运用2006—2019年中国216个城市面板数据,以第二、三批低碳城市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PSM-DID)并通过稳健性测试,多维度分析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并采用中介模型考察低碳试点政策的影响机制。【结果】(1)与非试点城市相比,低碳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且纳入平行趋势、安慰剂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2)低碳城市试点均能通过提升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和减少能源消耗量来发挥碳减排作用。(3)低碳城市试点碳减排效应具有显著异质性。碳减排效应在东部、中部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要强于西部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基于“胡焕庸线”视角下低碳试点政策对东南半壁城市的碳减排效应较西北半壁城市更为明显。【结论】本文从多维度评价第二、三批低碳城市试点的碳减排阶段性成效,有助于深化低碳发展理念、探索低碳发展路径,为未来更多城市系统性进行低碳城市建设提供借鉴。新形势下低碳城市建设应遵循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制定差异化与精准化路径促进绿色发展,为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基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曹静 任梓彤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是中国实现低碳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实践经验。本文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9年中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碳排放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量,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回归结果依然成立;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具有明显的地区异质性和资源禀赋异质性,其对城市碳排放量的影响在东部地区和非资源型城市更明显;低碳城市试点政策通过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和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降低城市碳排放量。因此,应进一步优化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因地制宜地完善各地区的低碳发展模式,通过发展数字经济更好地实现碳减排效果,构建区域间减碳协作机制,从而为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提供经验支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炳南 唐利 张浩
低碳城市建设和生态效率提升是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波特假说”和“遵循成本假说”理论,文章利用2007—2018年中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DID方法实证考察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生态效率水平,这一结论在分别进行PSM-DID检验、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多种情景下依然稳健;异质性检验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东部地区以及非资源型城市的正向作用较强;从影响机制看,低碳城市试点政策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从而促进生态效率提升;进一步地,低碳城市试点的政策效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其对相邻城市的生态效率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黎毅 漆银
文章以我国三批低碳试点城市为例,基于2006—2020年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DID模型探讨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总就业及不同产业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总体上能显著提升城市就业水平,但在不同产业之间存在差异,其对于第二、第三产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第一产业影响不显著,采用多种方法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产出效应和要素替代效应是影响就业的两个重要传导机制,其中产出效应有利于促进第二、第三产业就业,而要素替代效应则会阻碍第三产业就业水平提升;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在不同规模、区位和资源类型城市中对就业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钟鸣 肖峻 王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环境治理,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依托低碳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这必然对经济社会产生多维度影响,其中在实现“双碳”战略同时能否促进居民消费升级成为热点议题。本文结合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开展准自然实验,构建低碳经济转型对消费升级的影响机制,并基于2007-2021年29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识别其消费升级效应。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总体上对居民消费升级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相较于非试点城市,低碳城市对居民消费升级提高近53.28%;进一步研究发现,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活力、市场化水平在低碳城市试点促进消费升级过程中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对此,应构建并完善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体制机制,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加快数字新基建发展,更好释放低碳城市的消费效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巍 姚海东
将2010年起陆续推出的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视作一项“准实验”,利用2000~2019年中国24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DID的方法,研究其对于城市碳排放的影响以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非试点城市,试点城市的碳排放显著降低了10%;政策在东部地区效果显著。同时,森工城市和非资源城市在成为试点后减排效果显著;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主要通过绿色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来影响城市减排。因此,应继续扩大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覆盖范围,同时在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实施过程中注意保障其可持续性,因地制宜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景国文
文章采用2004—2018年我国地级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抑制了FDI的流入,但影响效果存在滞后性;机制分析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效应抑制了FDI流入,而环境规制效应、融资约束效应并不显著。研究结论对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和合理利用FDI具有积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低碳城市 外商直接投资 双重差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蒋金荷 丁新兴
环境政策效应及机制一直是环境治理研究的重要学术议题。本文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外部效应作为研究视角,基于2006—2019年285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交错DID模型探讨低碳城市试点对同伴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存在明显的“同伴效应”,通过政府自发治理、诱导企业绿色创新、公众行为驱动3种机制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经济状况较好、非资源型城市、碳排放基础低以及主政官员晋升激励高的城市对“同伴效应”更加敏感;“同伴效应”的调节效果是基于周边低碳城市试点的数量和建设质量给邻接城市政府传递规范压力,进而激励同伴城市碳减排。区分同伴压力来源后发现,“同伴效应”更多来自同省内试点城市的“标尺竞争”。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蒋水全 谭蕴林 孙芳城 尹长萍
推动低碳城市建设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2008—2021年深沪两市A股工业企业的年度数据,将三次低碳城市试点视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递归式中介效应模型等实证考察了低碳城市试点的碳减排机理及环境审计在此过程中的交互关系。检验结果表明:(1)低碳城市试点显著降低了试点城市企业的碳排放量,且该效应在高碳行业企业、工业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企业及媒体关注度较高企业中表现更为突出;(2)低碳城市试点与环境审计在促进企业减少碳排放方面存在互补关系;(3)机制检验表明,技术创新在低碳城市试点促进企业减碳方面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韦东明 顾乃华
本文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为基础,采用2004—2016年中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法考察城市低碳治理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相较于非试点城市,低碳试点城市的低碳治理建设显著促进了绿色经济增长。绿色经济增长分解发现,城市低碳治理通过绿色技术变动推动绿色经济增长。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绿色增长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城市更为显著。从动态效应而言,城市低碳治理的绿色经济增长效应具有滞后的长期政策效应。拓展性检验发现,制定公开减排目标对低碳治理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主要体现于环境目标硬约束方面。机制检验发现,城市低碳治理通过强化环境政策力度、降低城市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等渠道推动绿色经济增长。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钱丽 汪美鑫 肖仁桥
低碳试点政策是促进城市碳中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工具,以2009-2021年中国266个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多种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低碳试点政策对碳中和技术创新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第一,低碳试点政策促进试点城市碳中和技术创新,且对零碳与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更显著;低碳试点政策的影响效应具有异质性,在高行政等级、大规模人口、低资源依赖、高数字化水平和高环境规制城市表现更显著。第二,低碳试点政策通过强化政府管制、完善市场制度和加强社会监督促进碳中和技术创新,其中,政府管制的传导作用最显著,其次是市场制度,而社会监督的作用最弱。第三,低碳试点政策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来自邻近地区的间接效应占比高达77%,且产业结构优化会增强低碳试点政策的溢出效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剑波 张宽元
减污降碳的协同增效既能衡量环境效益,也能兼顾气候效益与经济效益,势必将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设立作为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平台和重要的政策抓手,研究其减污降碳的协同增效对于破解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现实困境具有现实意义。基于2006~2019年中国209个地级市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及扩展的空间形式评估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政策对城市减污降碳的协同增效。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减污降碳的协同增效,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通过Bacon Decomposition发现“好处理组”占98.33%,模型设定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验证。(3)试点政策在空间溢出上表现出“以邻为壑”的特征,对于不同技术水平禀赋、工业集聚规模、环境规制强度城市中存在显著差异。据此,提出推广试点有序扩散、优化政策空间布局、设计梯度发展战略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鸽 张韬
“双碳”目标下,为了引导企业主动参与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改善企业环境绩效,文章利用准自然实验法,选取我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低碳政策试点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低碳政策试点实施改善了企业环境绩效,且这一结论在经过PSM-DID、剔除直辖市等方法检验后仍然稳健。低碳政策试点对非国有企业、环境规制较强地区企业、“两高”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环境绩效的改善效果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技术创新在低碳政策试点改善企业环境绩效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