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02)
- 2023(13707)
- 2022(11608)
- 2021(10476)
- 2020(8446)
- 2019(18826)
- 2018(18283)
- 2017(34818)
- 2016(18748)
- 2015(20168)
- 2014(19297)
- 2013(18870)
- 2012(17407)
- 2011(15708)
- 2010(15730)
- 2009(13949)
- 2008(13472)
- 2007(12020)
- 2006(10729)
- 2005(9217)
- 学科
- 济(73136)
- 经济(73061)
- 管理(60356)
- 业(57700)
- 企(46848)
- 企业(46848)
- 方法(29685)
- 数学(26218)
- 数学方法(25965)
- 中国(23773)
- 技术(21205)
- 农(21016)
- 财(20345)
- 贸(19446)
- 贸易(19439)
- 易(19019)
- 业经(16497)
- 环境(15809)
- 地方(15433)
- 学(14498)
- 农业(14251)
- 技术管理(13942)
- 制(13434)
- 出(13386)
- 策(12103)
- 划(12084)
- 银(11808)
- 银行(11763)
- 行(11281)
- 务(11073)
- 机构
- 学院(258703)
- 大学(255882)
- 济(112395)
- 经济(110215)
- 管理(102889)
- 理学(89441)
- 研究(88900)
- 理学院(88500)
- 管理学(87224)
- 管理学院(86744)
- 中国(66009)
- 科学(54251)
- 京(52738)
- 财(49817)
- 农(45892)
- 所(43706)
- 中心(40745)
- 业大(40544)
- 研究所(39846)
- 财经(39431)
- 江(39164)
- 农业(36216)
- 经(36120)
- 经济学(34925)
- 院(32818)
- 北京(32406)
- 经济学院(31789)
- 范(31626)
- 师范(31215)
- 州(30365)
- 基金
- 项目(181610)
- 科学(145242)
- 基金(134035)
- 研究(129344)
- 家(118887)
- 国家(117932)
- 科学基金(101912)
- 社会(86024)
- 社会科(82022)
- 社会科学(82003)
- 省(71655)
- 基金项目(71256)
- 自然(66429)
- 自然科(65048)
- 自然科学(65031)
- 自然科学基金(63897)
- 划(60472)
- 教育(58500)
- 资助(52818)
- 编号(49053)
- 创(43572)
- 重点(41029)
- 发(40103)
- 创新(39940)
- 部(39918)
- 成果(37206)
- 国家社会(36706)
- 课题(34708)
- 科研(34421)
- 教育部(34243)
共检索到380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钱丽 汪美鑫 肖仁桥
低碳试点政策是促进城市碳中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工具,以2009-2021年中国266个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多种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低碳试点政策对碳中和技术创新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第一,低碳试点政策促进试点城市碳中和技术创新,且对零碳与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更显著;低碳试点政策的影响效应具有异质性,在高行政等级、大规模人口、低资源依赖、高数字化水平和高环境规制城市表现更显著。第二,低碳试点政策通过强化政府管制、完善市场制度和加强社会监督促进碳中和技术创新,其中,政府管制的传导作用最显著,其次是市场制度,而社会监督的作用最弱。第三,低碳试点政策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来自邻近地区的间接效应占比高达77%,且产业结构优化会增强低碳试点政策的溢出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董康银 杨森淼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作为最大的碳排放国,亟需提高碳排放效率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低碳能源技术创新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手段,具有减排和提率的双重潜力。为此,本文基于2006~2022年我国286个城市的数据,从空间溢出的视角探讨了中国低碳能源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其作用机制及异质性。主要结论表明:低碳能源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强环境规制和提高科技支持能扩大低碳能源技术创新的减排提效能力;西部地区的低碳能源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性;核能和水能技术创新对当地碳排放效率提升作用最明显,地热能和生物质能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最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煜华 张莉娜
基于2005~2020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低碳城市和创新型城市双试点政策对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协同影响。研究发现:与非双试点城市相比,双试点城市显著促进了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与低碳城市单试点政策和创新型城市单试点政策相比,低碳城市和创新型城市双试点政策能够协同提升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而且先成为创新型城市试点再成为低碳城市试点能更有效地促进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双试点政策通过提高地区财政支持、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双试点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中更显著。研究结论验证了低碳城市建设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可以协同促进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对于未来试点政策组合和引导制造企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余典范 蒋耀辉 张昭文
本文依据生产网络理论,构建理论模型论证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直接创新效应及创新网络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基于地级市四位码行业层面创新数据、区域间投入产出数据与全国税收调查数据,构造双重差分模型与三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创新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试点区域内规制行业创新水平,且在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基于地区间投入产出关系对该政策创新溢出效应的传导路径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发现政策对相对上游行业的创新产生了负向影响,但显著促进了下游行业的创新。机制检验表明,这一生产端冲击引发的创新溢出主要通过产成品价格和生产率传导实现,且将议价能力强、与下游行业关联紧密的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试点更有助于发挥政策的创新溢出效应。在“双碳”背景下,本文为评估减排政策的创新效应提供了更为深入的证据,对未来稳步推进全国统一的碳市场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生产网络 碳排放权交易 创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岳立 尹苑 黄晨曦
本文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21年中国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数字技术创新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在实现城市碳减排的同时,显著促进了城市数字技术创新。机制检验发现,城市科技人才数量增加、产业结构升级、政府科技支出规模扩大,是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促进数字技术创新的主要机制。异质性检验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促进数字技术创新的政策效果集中在东、西部城市、成长型资源城市及非资源型城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源 温作民
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结合空间相关性检验与空间计量模型,从主观与客观驱动因素两方面出发,探究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整体看,在剔除外部环境因素与随机变量后,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整体均值明显提高;分区域看,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区域空间差异,东部区域最高,东北区域最低。进一步看,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空间依赖性及空间溢出效应,其中主观驱动因素主要为企业研发投入、科研机构研发投入、高校研发投入,客观驱动因素主要涵盖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与人力资本水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源 温作民
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结合空间相关性检验与空间计量模型,从主观与客观驱动因素两方面出发,探究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整体看,在剔除外部环境因素与随机变量后,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整体均值明显提高;分区域看,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区域空间差异,东部区域最高,东北区域最低。进一步看,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空间依赖性及空间溢出效应,其中主观驱动因素主要为企业研发投入、科研机构研发投入、高校研发投入,客观驱动因素主要涵盖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与人力资本水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林红 王娟 徐彦峰
低碳试点城市政策旨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低碳下的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就是在企业技术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保持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论文从地级市企业技术创新层面展开研究,以国家统计局划分的高技术产业(制造业)企业为例进行分析,通过对迄今为止公布的36个低碳试点城市和随机选取的85个对照样本城市进行双重差分法(DID)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低碳试点城市政策有助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并且这一结果在稳健性检验、反事实检验之后依然成立;低碳试点城市政策扩大了试点城市和样本城市在企业技术创新值上的差距,低碳试点城市政策对第一批试点城市的影响大于对第二批试点城市的影响;低碳试点城市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呈现边际效应递减的规律,故低碳试点城市政策的实施不仅能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能缩小不同等级城市间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差距,为未来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栋
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手段。低碳技术创新的特点是包含了渐进性创新的突破性创新。政府政策在发达国家低碳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我国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政策要点。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技术创新 突破性创新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郁培丽 石俊国 窦姗姗 孙广生
构建环境政策内生的三阶段博弈模型,分析存在技术溢出效应时,环境政策组合工具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排污税和研发补贴有利于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两者组合可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社会最优排污税税率低于排污对社会的边际破坏程度,并随着均衡产量的增加而提高。在技术溢出效应较高时,政府采取排污税和补贴的组合工具,而当技术溢出效应较低时,政府采取排污税和研发税的组合工具。当排污税税率外生给定时,竞争创新情况下的政府补贴要高于协同创新情况下的政府补贴。政府应结合行业技术溢出特征,采取相应的税收与补贴结合的政策工具,并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促进企业集群协同绿色技术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磊 何斌锋
“双碳”目标的实现促使物流行业“降碳”刻不容缓。绿色技术创新不仅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物流行业低碳转型的关键着力点。为此,本文结合SBM-GML指数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2004-2022年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对区域物流行业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并结合面板阈值模型探讨其非线性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呈现波动增长态势,但创新效率较低。此外,绿色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对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的正向作用,且发达地区的减排效果更为显著。为此,本文提出实现我国物流业低碳转型发展路径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鸽 张韬
“双碳”目标下,为了引导企业主动参与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改善企业环境绩效,文章利用准自然实验法,选取我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低碳政策试点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低碳政策试点实施改善了企业环境绩效,且这一结论在经过PSM-DID、剔除直辖市等方法检验后仍然稳健。低碳政策试点对非国有企业、环境规制较强地区企业、“两高”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环境绩效的改善效果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技术创新在低碳政策试点改善企业环境绩效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彭长生 黄兴宇 李羚锐 黄先军
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是当前绿色金融政策工具设计的最大一块“试验田”,有效发挥出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作用及区域辐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2017—2022年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陆续设立看作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DID和空间DID模型,围绕试验区设立对所在城市和邻近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效应进行探究。研究发现:试验区设立对所在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存在提升效应,且对邻近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此外,这一政策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作用依托于地区自身的金融发展水平,金融发展规模越大、金融服务能力越强,越有利于该提升作用的实现。基于以上结论,本文为试验区与非试验区间的绿色创新协同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修广利
伴随低碳经济发展,突破性绿色技术创新逐步成为企业缓解环境规制高压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2005~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低碳试点政策对企业突破性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低碳试点政策能够推动企业突破性绿色技术创新,该结论在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旧成立。由机制检验可知,低碳试点政策通过环境信息披露与绿色金融发展推动企业突破性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发现,低碳试点政策对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突破性绿色技术创新驱动作用更显著。基于此,提出完善绿色发展顶层设计、“因企制宜”出台扶持政策、强化绿色金融支持力度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助益。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邓荣荣 张翱祥 陈鸣
全面准确地评估低碳城市试点的政策效应,对于进一步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7—2019年20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第二批低碳城市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低碳试点政策对城市生态效率产生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低碳试点政策不仅显著提高了试点城市的生态效率,而且对周边城市的生态效率产生了正向的溢出效应。中介机制分析表明低碳试点政策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促进了试点城市生态效率的提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低碳试点政策在西部地区的政策效应最大,低碳试点政策仅在东部地区产生了显著为正的溢出效应。
关键词:
低碳城市 生态效率 空间双重差分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