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929)
2023(21278)
2022(18246)
2021(16818)
2020(14229)
2019(32298)
2018(32015)
2017(62045)
2016(33880)
2015(37775)
2014(37471)
2013(36949)
2012(33965)
2011(30592)
2010(30762)
2009(28557)
2008(28113)
2007(25074)
2006(22291)
2005(19370)
作者
(99455)
(82878)
(82224)
(78376)
(52596)
(39796)
(37216)
(32529)
(31311)
(29753)
(28003)
(27922)
(26371)
(26317)
(25779)
(25454)
(24826)
(24572)
(23909)
(23808)
(20832)
(20458)
(20292)
(19069)
(18621)
(18513)
(18383)
(18347)
(16789)
(16453)
学科
(138110)
经济(137953)
(114839)
管理(105547)
(95315)
企业(95315)
方法(65149)
数学(54910)
数学方法(54091)
(51020)
(39296)
业经(37566)
中国(34438)
农业(33849)
(27179)
(26696)
(26668)
财务(26580)
财务管理(26534)
(25683)
贸易(25672)
地方(25537)
企业财务(25160)
(24957)
理论(24173)
技术(23495)
(22652)
(22443)
环境(22053)
(21233)
机构
学院(486105)
大学(480237)
(194610)
管理(192717)
经济(190591)
理学(167154)
理学院(165401)
管理学(162167)
管理学院(161311)
研究(157668)
中国(120312)
(100893)
科学(99535)
(94021)
(89469)
(79531)
业大(78588)
中心(73286)
农业(73209)
(72651)
研究所(72400)
财经(71797)
(65486)
北京(62794)
(60314)
师范(59622)
经济学(57937)
(57854)
(56919)
财经大学(53129)
基金
项目(331689)
科学(260349)
基金(240691)
研究(237746)
(211305)
国家(209485)
科学基金(180132)
社会(149714)
社会科(141804)
社会科学(141765)
(131118)
基金项目(126921)
自然(119580)
自然科(116859)
自然科学(116829)
自然科学基金(114747)
(109706)
教育(109462)
资助(100254)
编号(96659)
成果(76730)
重点(74255)
(72382)
(70700)
(69752)
课题(66342)
创新(64797)
科研(63773)
教育部(61657)
大学(61386)
期刊
(213814)
经济(213814)
研究(135119)
(89713)
中国(88863)
学报(80727)
科学(72639)
管理(72007)
(69435)
大学(61390)
农业(60678)
学学(58601)
教育(48064)
(44486)
金融(44486)
技术(43421)
业经(39924)
财经(34691)
经济研究(33053)
(31865)
(29753)
问题(28392)
技术经济(24693)
(24666)
统计(23810)
科技(23455)
(22322)
商业(22111)
现代(21795)
业大(21623)
共检索到705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爽  陈儒  姜志德  
结合2004—2015年中国首批低碳试点省市面板数据,在测算各省农业碳排放量的基础之上,考虑克服样本选择的内生性和宏观政策影响的外生性问题,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低碳试点政策对各省农业碳排放影响的效果及原因。结果表明:2004—2015年,5个低碳试点省农业碳排放量普遍处于持续上升态势;低碳试点政策在不同省对农业碳减排的影响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陕西省、湖北省和辽宁省低碳试点政策有效降低了该地区农业碳排放量,而广东省、云南省政策实施效果不明显;整体上来看,2010—2015年,低碳试点政策的实施未能对农业碳减排产生显著影响,主要原因是现行减排政策的目标偏好性,导致农业领域内碳减排的实施力度不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林红  王娟  徐彦峰  
低碳试点城市政策旨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低碳下的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就是在企业技术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保持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论文从地级市企业技术创新层面展开研究,以国家统计局划分的高技术产业(制造业)企业为例进行分析,通过对迄今为止公布的36个低碳试点城市和随机选取的85个对照样本城市进行双重差分法(DID)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低碳试点城市政策有助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并且这一结果在稳健性检验、反事实检验之后依然成立;低碳试点城市政策扩大了试点城市和样本城市在企业技术创新值上的差距,低碳试点城市政策对第一批试点城市的影响大于对第二批试点城市的影响;低碳试点城市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呈现边际效应递减的规律,故低碳试点城市政策的实施不仅能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能缩小不同等级城市间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差距,为未来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杨金诺   张燕华  
推动低碳经济转型是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我国碳排放交易的准自然实验场景,选取2009-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ESG表现,机制分析显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能够促进企业研发投入。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一结果主要体现在高碳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在“双碳”背景下,本文为评估减排政策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效应提供了证据,有助于深化对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本质的认识,同时为企业提升ESG表现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力   李欣烨   李春明  
粮食主产区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但在新形势下应进一步强调激励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以满足消费端的高品质要求。以2004年国家设立13个粮食主产区作为研究区域,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评估主产区一揽子奖补政策对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理,实证发现:主产区政策有效刺激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且具有动态累积递增效应;虽然能提高谷物种植积极性,但无法显著影响豆类、薯类种植行为;农户获取更多务工收入和福利性收入会降低政策效果。虽然证实了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能够通过种粮收入进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但是主产区政策不能显著提高农业生态效率,因此政策的中介传导过程被阻断。据此提出保持粮食主产区政策的长期稳定性,注意农民收入分化和职业分化,精准补贴新型职业农民和种粮大户,调整主产区奖补差异化补贴普通粮和绿色优质粮以更多鼓励农户生产高品质农产品,突出政策的农户增收目标导向,将针对种粮农户的直接奖补作为主产区政策重点。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慧  李玮  姚西龙  
从八大经济区的角度测算各省农业碳排放和碳源贡献度,利用空间自相关性对碳排放的区域特征和空间集聚进行研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分析各因素在不同时空层面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南沿海、长江中游、大西南稻田碳排放占比最大,北部沿海、黄河中游农用物资与农田利用碳排放占比最大,大西北除宁夏、新疆外,动物养殖碳排放占比最大;各省农业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农用机械总动力对碳排放具有正向影响,农业对外开放度、人均农业GDP对大部分省份碳排放具有负向影响,回归系数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梯度分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睿  马勇亮  陈婕  
2009年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后,我国在保基本、强基层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公立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供给主体,是医改的重点和难点。笔者设计了补偿机制激励模型,发现医院成本自担比例越高,则成本控制水平越高,医疗质量越低;反之亦然。为验证结论和政策效果,笔者运用河南省332家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前后共6年的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的方法,得出县级公立医院试点改革无偏的估计效果。研究还发现,医改对降低县级医院的次均药品成本和人均住院药品费用有积极作用,但对提升医疗质量有反向作用,对引导患者基层就医没有显著作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飞  
本文基于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2004年货币政策紧缩与2009年货币政策扩张对中国上市公司信贷资源再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货币紧缩时期,非国有上市公司获得的银行信用相比国有上市公司下降的幅度更大,但对外提供的商业信用和净商业信用上升的幅度更大;在货币扩张时期,非国有上市公司获得的银行信用相比国有上市公司没有显著差别,但净商业信用的上升幅度仍然更大。实证结果说明中国国有企业并没有比非国有企业更好地发挥信贷资源再分配的功能。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优树  张坤  
当前,无论是从国内供给侧改革,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角度,还是从遵从国际社会道义,承担起大国应有的担当出发,我国都面临的巨大的减排压力,在国内企业减排自觉性不强,碳排放权交易收效不明的情况下,征收碳税再次被推上议事日程。选取1970—2009年国际石油价格、全球碳排放总量及我国碳排放总量的相关数据,利用VAR模型分析国际石油价格对全球及我国碳排放总量的影响,认为将单次价格变化的政策,如征收碳税,作为控制碳排放的手段措施,在短期内收效明显,并且市场化程度越高,短期效果越明显,但政策作用期也更短;长期内,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优树  张坤  
当前,无论是从国内供给侧改革,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角度,还是从遵从国际社会道义,承担起大国应有的担当出发,我国都面临的巨大的减排压力,在国内企业减排自觉性不强,碳排放权交易收效不明的情况下,征收碳税再次被推上议事日程。选取1970—2009年国际石油价格、全球碳排放总量及我国碳排放总量的相关数据,利用VAR模型分析国际石油价格对全球及我国碳排放总量的影响,认为将单次价格变化的政策,如征收碳税,作为控制碳排放的手段措施,在短期内收效明显,并且市场化程度越高,短期效果越明显,但政策作用期也更短;长期内,不管是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还是市场化较低的区域,单次石油价格变化对碳排放量都影响甚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肖小虹   何盖雷  
为实现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多地实行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利用2010—2020年我国791家上市重污染企业的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研究低碳试点城市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环境绩效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环境绩效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以及是否为重点产业企业都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更易受环境政策影响,政策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更能提升重点产业企业的环境绩效。研究结论为我国通过低碳试点城市政策促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肖小虹   何盖雷  
为实现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多地实行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利用2010—2020年我国791家上市重污染企业的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研究低碳试点城市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环境绩效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环境绩效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以及是否为重点产业企业都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更易受环境政策影响,政策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更能提升重点产业企业的环境绩效。研究结论为我国通过低碳试点城市政策促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卢玉  
本文基于我国282个地级市2014-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理论分析和实证评估了用能权交易政策的设立对流通业碳减排强度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政策虚拟变量与流通业碳减排强度显著正相关,即用能权交易政策的设立能够显著提升流通业碳减排数量。以上结果在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机制研究发现,用能权交易政策的设立通过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源利用效率助力流通业碳减排力度的提升。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赵卿  曾海舰  
去产能是当前我国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为评估已有产能管控政策实施效果,本文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构造出的四位码行业数据为样本,使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了产业政策管控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产业政策能够显著提升被管控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但这种积极影响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动态变化趋势。从分样本的结果来看,产业政策管控显著提升了国有经济比重较大、产品出口比例较小和创新程度较低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水平,但对国有经济比重较小、产品出口比例较大以及创新程度较高行业的影响较小。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晓伟   李传明   管彩峰   罗均梅  
利用2008—2018年地方政府实施引导基金的政策事件与所属地域内企业创新的大样本数据,构建准自然实验的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政府引导基金政策对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引导基金政策整体上发挥了创新驱动效应,支持了政府“扶持之手”假说。通过改善当地企业创新的制度环境,政府引导基金政策与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政策相辅相成,形成了政策协同;通过提升企业资产周转效率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政府引导基金政策为驱动企业创新提供了资源保障。在非国有产权、制造业和低市场化等异质性情境,政府引导基金政策的创新驱动效应更具统计显著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颖  周健军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城市经济增长新动能。为厘清智慧城市建设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文章采用2006—2018年14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促进经济增长;机制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人口集聚效应拉动经济增长;异质性研究表明,科教水平和政府规模较低的城市其智慧城市建设能促进经济增长,而两者较高的城市其智慧城市建设不能促进经济增长;智慧城市建设能促进东部、中部和非省会城市经济增长并促进省会城市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但抑制省会城市经济增长并扩大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研究对指导智慧城市建设和探寻经济增长新动能具备重要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