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56)
2023(20009)
2022(17064)
2021(15850)
2020(13243)
2019(29697)
2018(29474)
2017(56757)
2016(31305)
2015(34275)
2014(33685)
2013(33438)
2012(30787)
2011(27621)
2010(27510)
2009(25219)
2008(24983)
2007(22281)
2006(19711)
2005(17503)
作者
(91245)
(75999)
(75571)
(71771)
(48482)
(36520)
(34039)
(29600)
(28684)
(27344)
(25856)
(25588)
(24345)
(24281)
(23832)
(23261)
(22876)
(22615)
(21895)
(21868)
(19193)
(18589)
(18555)
(17434)
(17060)
(16988)
(16981)
(16785)
(15303)
(15265)
学科
(122484)
经济(122346)
(108117)
管理(101803)
(95709)
企业(95709)
方法(54089)
数学(43738)
数学方法(43200)
(37428)
(36930)
业经(35856)
中国(32068)
(26504)
农业(25944)
(25900)
财务(25826)
财务管理(25796)
技术(25635)
(24565)
企业财务(24497)
地方(22934)
(22800)
贸易(22789)
理论(22783)
(22163)
(21978)
环境(21401)
(21022)
(20801)
机构
学院(438876)
大学(434779)
(174909)
管理(173822)
经济(171226)
理学(149630)
理学院(148010)
研究(147763)
管理学(145547)
管理学院(144757)
中国(111193)
科学(93748)
(92674)
(81685)
(81174)
(75450)
业大(70491)
研究所(68761)
中心(66656)
(66529)
农业(64468)
财经(64288)
(58590)
北京(58070)
(54609)
师范(53956)
(53717)
(53037)
经济学(51567)
技术(48440)
基金
项目(298222)
科学(233815)
基金(215611)
研究(213709)
(190446)
国家(188794)
科学基金(161411)
社会(134187)
社会科(127233)
社会科学(127201)
(118476)
基金项目(114055)
自然(107026)
自然科(104558)
自然科学(104529)
自然科学基金(102690)
(99185)
教育(97173)
资助(88489)
编号(85721)
成果(68190)
重点(67087)
(65322)
(64485)
(64154)
创新(60511)
课题(59485)
科研(57156)
(56231)
计划(55301)
期刊
(194348)
经济(194348)
研究(125997)
中国(85522)
(74769)
学报(74649)
管理(68011)
科学(67235)
(64375)
大学(55691)
学学(53039)
农业(51393)
教育(46581)
(39661)
金融(39661)
技术(39644)
业经(33883)
财经(31544)
经济研究(30814)
(29580)
(27132)
问题(24896)
技术经济(23414)
科技(23343)
(21686)
现代(20681)
商业(19881)
业大(19477)
图书(19398)
理论(19314)
共检索到6487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修广利  
伴随低碳经济发展,突破性绿色技术创新逐步成为企业缓解环境规制高压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2005~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低碳试点政策对企业突破性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低碳试点政策能够推动企业突破性绿色技术创新,该结论在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旧成立。由机制检验可知,低碳试点政策通过环境信息披露与绿色金融发展推动企业突破性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发现,低碳试点政策对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突破性绿色技术创新驱动作用更显著。基于此,提出完善绿色发展顶层设计、“因企制宜”出台扶持政策、强化绿色金融支持力度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助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鸽   张韬  
“双碳”目标下,为了引导企业主动参与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改善企业环境绩效,文章利用准自然实验法,选取我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低碳政策试点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低碳政策试点实施改善了企业环境绩效,且这一结论在经过PSM-DID、剔除直辖市等方法检验后仍然稳健。低碳政策试点对非国有企业、环境规制较强地区企业、“两高”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环境绩效的改善效果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技术创新在低碳政策试点改善企业环境绩效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杰  游达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后发优势的削弱,突破性技术创新成为新兴小企业挑战大企业的利器,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赶超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制度的层面上,根据企业组织为适应突破性技术创新应具备的特点,通过分析传统一元化组织对突破性技术创新的障碍,阐述了内部孵化器、研发子公司柔性组织、项目负责人制、风险俱乐部、联盟开发、直接并购等基于二元组织的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组织结构。企业可通过对成功创新企业的系统分析,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实施创新组织结构的可行性方案,从而促使企业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娟茹   张思琪  
突破性绿色技术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关于前瞻性外部知识搜索影响突破性绿色技术创新的机理仍不明晰。以我国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知识基础观和动态能力理论,探讨前瞻性外部知识搜索对企业突破性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绿色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和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前瞻性外部知识搜索不仅对突破性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且对绿色环境适应能力、绿色知识吸收能力和绿色资源整合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绿色环境适应能力、绿色知识吸收能力和绿色资源整合能力对突破性绿色技术创新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在前瞻性外部知识搜索与突破性绿色技术创新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环境规制正向调节前瞻性外部知识搜索与绿色环境适应能力、绿色知识吸收能力以及绿色资源整合能力的关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海运  
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是知识积累、知识转化和知识创新相结合的产物,加强知识管理对实现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至关重要。企业必须对已经积累的知识予以管理,提高将不同来源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并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知识的获取、整合、扩散、创新这四个层面揭示了企业突破性创新过程中知识积累机制。知识的存量、增量和质量不断增强并转化成企业的突破性技术创新能量揭示了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知识转化机制。在此基础之上完善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知识管理能力培育机制,进一步加强企业知识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瑾  王雪娇  
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赖严重等问题,迫切需要装备制造企业在前沿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逆向研发外包为装备制造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提供了有效途径。然而,实践中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通过逆向研发外包实现所预期的突破性技术创新。因此,有必要厘清通过逆向研发外包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内在机理。本文采用多案例扎根理论的方法归纳了研发合作、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并购三种逆向研发外包方式下,装备制造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构建了装备制造业突破性技术创新作用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27家典型案例企业数据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得到了不同逆向研发外包方式下,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多重因果路径。研究发现,通过研发合作方式进行逆向研发外包无法在短期内帮助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而通过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并购方式开展逆向研发外包的企业则有4条路径可以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其中,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开展逆向研发外包,利用式学习是突破性技术创新发生的核心条件;而通过海外并购开展逆向研发外包,探索式学习则是突破性技术创新产生的核心条件。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存在3个前因要素组态使得基于海外并购的逆向研发外包未能取得企业所预期的突破性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公一  郗玉娟  郭鑫  
利用吉林省196家企业的调研数据,运用多层线性回归方法,检验企业网络的不同维度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验证了资源整合在企业网络与突破性创新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企业网络的不同维度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不同,网络规模、网络中心度与突破性创新正相关,而网络强度则负向影响突破性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下,应通过合理构建企业网络、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整合能力等手段提升企业突破性创新水平。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公一  郗玉娟  郭鑫  
利用吉林省196家企业的调研数据,运用多层线性回归方法,检验企业网络的不同维度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验证了资源整合在企业网络与突破性创新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企业网络的不同维度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不同,网络规模、网络中心度与突破性创新正相关,而网络强度则负向影响突破性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下,应通过合理构建企业网络、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整合能力等手段提升企业突破性创新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理惠  
选取2012—2021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政策对于企业环境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效果显著高于非重污染企业。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资本密集型企业环境绩效对绿色信贷政策变动的反应高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绿色信贷政策支持→低碳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企业环境绩效提高”的传导机制成立。对此,提出双管齐下提高企业环境绩效、因企制宜实施针对性绿色信贷政策、双线并进推动关键性低碳技术创新,以此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理惠  
选取2012—2021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政策对于企业环境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效果显著高于非重污染企业。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资本密集型企业环境绩效对绿色信贷政策变动的反应高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绿色信贷政策支持→低碳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企业环境绩效提高”的传导机制成立。对此,提出双管齐下提高企业环境绩效、因企制宜实施针对性绿色信贷政策、双线并进推动关键性低碳技术创新,以此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徐建中  贾大风  吕希琛  杨慧兰  
市场需求快速变化和技术变革动荡的双重诱因,使得突破性创新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实现技术跨越的战略工具。装备制造企业开展突破性创新可以获得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及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的创新管理能力和隐性知识吸收能力,进而影响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出绩效与过程绩效。完善突破性创新政府政策机制、完善突破性创新支撑体系和强化企业突破性创新主体地位等能有效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绩效。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杰  
鉴于突破性技术创新非连续和突变性的特点,产品性能比主流市场上已定型的产品差、市场规模难以预测等自身特点,加之外界组织环境的局限性,使得成熟企业在发展突破性技术创新时,面临着诸如技术识别能力、投资决策模型、市场营销过程、主流用户、组织结构适应性、资源缺乏和分配、组织决策层意识观念等多方面的困境。通过剖析这些困境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技术突破轨道图的技术识别、投资决策的实物期权、技术开发的二元组织、目标客户的市场地位、灵活的联盟战略、宽松扶持的政策环境以及全面的技术支持等对策,为成熟企业发展突破性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卫柏  李中  
在引入企业项目投资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泊松分布分析方法阐释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演变发展过程,进一步结合文献和决策实践,构建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期权博弈模型。旨在分析项目收益与投入成本受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影响产生的正向、负向跳跃及不确定三种情形,分别得出突破性技术创新项目的投资机会价值、投资临界值。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项目价值跳跃与其实现的频率变化是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投资决策的两个核心影响因素。通过突破性技术创新可以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破解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瓶颈与障碍,进而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可  高庆昆  
本文通过建立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模型,阐述了突破性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联系和转化方式,为企业运用突破性技术创新构建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霍影  江晓林  孙辉  
本文选择芯片行业巨头英伟达藉由“市场先制行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持续进行突破性创新的发展历程进行单案例探索。研究发现:英伟达从进入行业到深耕行业再到引领行业,依靠先于市场变化的突破性创新,依次形成了企业自有的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核心技术通用创新平台和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构建的创新生态系统。以此为演进节点,在关键核心技术、核心开发用户和关键核心市场3方面持续取得突破性创新,进而从后发企业发展成在位企业再演变成为领军企业。提出“市场先制行动”的多维构念,刻画出后发企业基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进行突破性创新的演化过程模型,揭示出“核心用户”和“关键市场”才是拥有关键核心技术企业形成“卡脖子”优势的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