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56)
- 2023(16743)
- 2022(13873)
- 2021(12781)
- 2020(10275)
- 2019(23506)
- 2018(22924)
- 2017(44689)
- 2016(23702)
- 2015(26355)
- 2014(26326)
- 2013(25825)
- 2012(23870)
- 2011(21601)
- 2010(21669)
- 2009(19440)
- 2008(18708)
- 2007(16740)
- 2006(14776)
- 2005(13092)
- 学科
- 济(106891)
- 经济(106801)
- 管理(68553)
- 业(63587)
- 企(50025)
- 企业(50025)
- 方法(40637)
- 数学(35681)
- 数学方法(35258)
- 中国(33474)
- 农(30613)
- 地方(29091)
- 业经(24484)
- 财(23491)
- 农业(20175)
- 环境(19628)
- 贸(18793)
- 贸易(18776)
- 制(18737)
- 易(18115)
- 学(17476)
- 融(17289)
- 金融(17288)
- 银(17254)
- 银行(17240)
- 行(16672)
- 技术(16069)
- 发(15891)
- 和(15289)
- 地方经济(15101)
- 机构
- 学院(329449)
- 大学(325356)
- 济(143758)
- 经济(140752)
- 管理(130468)
- 研究(112265)
- 理学(111142)
- 理学院(109989)
- 管理学(108282)
- 管理学院(107661)
- 中国(87134)
- 京(68872)
- 财(65713)
- 科学(63670)
- 中心(53348)
- 所(53336)
- 财经(51260)
- 江(50811)
- 农(48478)
- 研究所(47685)
- 经(46631)
- 经济学(44158)
- 范(44123)
- 业大(43947)
- 师范(43740)
- 北京(43306)
- 院(41597)
- 州(40609)
- 经济学院(39680)
- 财经大学(37954)
- 基金
- 项目(219503)
- 科学(175998)
- 研究(166564)
- 基金(159684)
- 家(136663)
- 国家(135505)
- 科学基金(118844)
- 社会(108128)
- 社会科(102749)
- 社会科学(102728)
- 省(86517)
- 基金项目(84133)
- 教育(76185)
- 自然(74263)
- 自然科(72562)
- 自然科学(72548)
- 划(72143)
- 自然科学基金(71216)
- 编号(67832)
- 资助(64245)
- 成果(54021)
- 发(52733)
- 重点(49390)
- 部(48830)
- 课题(47333)
- 创(46548)
- 国家社会(44801)
- 创新(43479)
- 发展(43007)
- 教育部(42696)
- 期刊
- 济(164369)
- 经济(164369)
- 研究(101817)
- 中国(68963)
- 管理(50089)
- 财(49188)
- 农(44729)
- 科学(42116)
- 学报(40628)
- 教育(37987)
- 融(36678)
- 金融(36678)
- 大学(33034)
- 技术(31675)
- 学学(30855)
- 农业(30648)
- 业经(28775)
- 经济研究(25880)
- 财经(25265)
- 问题(22869)
- 经(21973)
- 贸(16801)
- 技术经济(16629)
- 商业(15787)
- 现代(15771)
- 业(15759)
- 理论(15516)
- 图书(15180)
- 发(15025)
- 统计(14719)
共检索到5073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秦艳 蒋海勇
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都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两者能否实现融合对中国的绿色转型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基于集聚理论,文章选取1659家企业测算了153个地级市的新兴产业发展指数,采用2012—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对新兴产业发展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低碳试点城市建设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低碳试点城市建设会对新兴产业发展产生正向影响,经过一些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从影响渠道来看,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对新兴产业的影响主要通过对地方政府政策和市场需求的调节来实现;从空间来看,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会对相邻城市新兴产业的发展产生负向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秦艳 蒋海勇
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都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两者能否实现融合对中国的绿色转型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基于集聚理论,文章选取1659家企业测算了153个地级市的新兴产业发展指数,采用2012—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对新兴产业发展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低碳试点城市建设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低碳试点城市建设会对新兴产业发展产生正向影响,经过一些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从影响渠道来看,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对新兴产业的影响主要通过对地方政府政策和市场需求的调节来实现;从空间来看,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会对相邻城市新兴产业的发展产生负向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斯嫄
低碳试点政策作为我国一项促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旨在控制试点地区总体温室气体排放量峰值、降低产业的碳排放和城乡低碳发展。然而,低碳试点政策对试点区域的农村地区产业发展会产生怎样的政策效果是影响低碳试点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作为理论出发点,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并运用我国1999—2019年的1 932个县级面板数据,围绕低碳试点政策与乡村产业发展的因果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碳试点政策对试点区域的乡村产业发展呈现出较为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但受地理气候、经济地理、城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该政策对不同试点区域的乡村产业发展会产生不同的政策效果。
关键词:
低碳试点政策 乡村产业发展 “两山”理论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蒋水全 谭蕴林 孙芳城 尹长萍
推动低碳城市建设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2008—2021年深沪两市A股工业企业的年度数据,将三次低碳城市试点视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递归式中介效应模型等实证考察了低碳城市试点的碳减排机理及环境审计在此过程中的交互关系。检验结果表明:(1)低碳城市试点显著降低了试点城市企业的碳排放量,且该效应在高碳行业企业、工业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企业及媒体关注度较高企业中表现更为突出;(2)低碳城市试点与环境审计在促进企业减少碳排放方面存在互补关系;(3)机制检验表明,技术创新在低碳城市试点促进企业减碳方面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和平 谢云飞 黎宁
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目标及碳中和愿景的基础支撑,始终受到学术界高度关注。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对城市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17年18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考察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区域碳排放强度,该结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智慧城市建设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城市的碳排放强度具有异质性影响。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碳吸收能力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途径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由此促进低碳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红锦 曾敏杰
新兴产业作为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最具发展活力的产业,是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但是,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以及其它省会核心城市,不同区域之间发展差距非常大。明确新兴产业发展的空间相关关系,才能更有效地以核心城市带动相邻落后城市的新兴产业发展。基于创新要素和集聚效应双重视角,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11—2015年新兴产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兴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空间相关性,研发效率和科研机构占比两大创新要素对相邻区域新兴产业发展产生正向溢出效应,产业集聚和R&D投入则产生虹吸效应。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马建平
低碳城市建设热潮在全国掀起,普遍面临资金缺口和减排机制创新问题,这就需要低碳金融业加快发展提供支持。国际社会在低碳金融发展方面已积累较多经验,如英国创设了碳信托和节能信托基金,欧盟设计了碳排放交易体系,世界银行设立各型碳基金等。国内低碳金融业发展现状是:银行业低碳绿色信贷业务增长迅速;碳权市场中项目市场发展较快,配额市场正在酝酿;各地各市积极创建各类低碳基金。借鉴国际经验,针对国内问题,本文最后提出完善低碳金融支撑体系、支持低碳城市建设的系列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家喜
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关键成功因素,探讨了领先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根据产业技术能力和领先市场潜力的不同,归纳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四类路径。最后提出了在领先市场视角下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认为,加快培育领先市场角色、通过技术与市场的互动形成主导设计、促进创新的全球扩散,有助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际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尹政平
低碳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得低碳经济成为可能。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出台各种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以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抢占制高点。中国低碳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面临着缺乏核心技术、地方盲目跟风和有效市场需求不足等几大问题,对低碳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系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需要将提高自主研发水平与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相结合,将发展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将政府培育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低碳经济 经济全球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青 孙海添 王子瑄
本文基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构建准自然实验,使用2009—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测算样本企业的融资效率,分析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因素及调节作用。研究显示,样本企业的融资效率整体水平和资金配置阶段效率较低,且企业间效率差异较大。进一步分析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的融资效率,且对民营企业、非重污染企业、中小型企业和区域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有更显著的正向影响。机制分析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综合改善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融资环境,通过降低两类代理成本和提高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来实现企业融资效率的提升。本文为低碳城市建设和推进企业绿色转型创新提供了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佩枫 王群伟 张浩 张慧明
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正面临经济增长乏力和生态危机的巨大压力,亟待创新。低碳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一种新的范式,已受到政府与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并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尽管如此,低碳城市建设尚存在概念不统一、碳核算精度欠佳、评价指标体系过于静态、城市低碳建设模式趋同、新能源产业财政支持重点偏颇、居民低碳意识到行为转化难以及政府间协调机制缺乏等诸多问题。在梳理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未来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优化政策。
关键词:
低碳城市 建设误区 优化政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盛广耀
作为低碳发展理念下的城市实践,低碳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政策的推动和支持。文章从国家、地方和部门三个层面梳理了与低碳城市建设相关的政策,对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政策演进、政策创新、政策层次、政策类型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当前,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政策整体上尚在形成之中,存在着政策体系不完整、政策结构不合理、政策手段单一、政策执行力度不足等问题,需要在城市低碳实践中不断完善。
关键词:
低碳城市 政策分析 政策体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向贤敏 张梅青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也是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它的提出体现了我国对产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产业是城市经济的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有积极意义,本文借鉴发达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验,提出一些新的思路,以使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效。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卢建锋 朱卫东 陶爱萍
战略性新兴产业事关产业结构变迁的方向与路径,然而有关理论与政策尚存在较多的分歧与争议。以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争论为分析起点,根据学术渊源关系,把相关理论研究划分为跨越发展论、协同发展论、新自由主义发展论、新结构发展论和借鉴发展论五大类进行述评。由于多数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市场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因而新自由主义发展论往往难以发挥其预期作用;而建立在传统结构主义基础上的跨越发展论,则由于其所建议的产业政策过多渗入政府意志,在实践中引发了诸多"政府失灵"问题而被广为诟病;借鉴发展论因无视禀赋差异而使某些建议成为无的之矢;协同发展论则过于强调总体经济的协同性与可持续性,而忽视了新兴产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率问题。新结构发展论及其所倡导的新式产业政策是对传统结构主义以及新自由主义的综合和扬弃,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实用性,预示着未来产业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的方向。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卢建锋 朱卫东 陶爱萍
战略性新兴产业事关产业结构变迁的方向与路径,然而有关理论与政策尚存在较多的分歧与争议。以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争论为分析起点,根据学术渊源关系,把相关理论研究划分为跨越发展论、协同发展论、新自由主义发展论、新结构发展论和借鉴发展论五大类进行述评。由于多数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市场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因而新自由主义发展论往往难以发挥其预期作用;而建立在传统结构主义基础上的跨越发展论,则由于其所建议的产业政策过多渗入政府意志,在实践中引发了诸多"政府失灵"问题而被广为诟病;借鉴发展论因无视禀赋差异而使某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