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75)
- 2023(11880)
- 2022(10472)
- 2021(9600)
- 2020(7903)
- 2019(18384)
- 2018(18292)
- 2017(35513)
- 2016(19672)
- 2015(21869)
- 2014(21955)
- 2013(21839)
- 2012(19980)
- 2011(18024)
- 2010(17739)
- 2009(15677)
- 2008(15013)
- 2007(12901)
- 2006(11248)
- 2005(9684)
- 学科
- 济(77287)
- 经济(77208)
- 管理(55125)
- 业(49905)
- 企(40294)
- 企业(40294)
- 方法(36133)
- 数学(31605)
- 数学方法(31274)
- 中国(21365)
- 农(20518)
- 学(18509)
- 地方(17323)
- 环境(17035)
- 业经(16867)
- 财(16587)
- 农业(13967)
- 和(13066)
- 贸(12883)
- 贸易(12879)
- 理论(12786)
- 易(12436)
- 划(12167)
- 技术(11702)
- 制(11544)
- 务(10620)
- 财务(10561)
- 财务管理(10546)
- 教育(10400)
- 企业财务(9989)
- 机构
- 大学(276117)
- 学院(274514)
- 管理(111415)
- 济(105734)
- 经济(103211)
- 理学(97576)
- 理学院(96442)
- 管理学(94763)
- 管理学院(94287)
- 研究(92980)
- 中国(65564)
- 科学(61108)
- 京(59374)
- 农(47500)
- 所(46883)
- 业大(45334)
- 财(44207)
- 研究所(43396)
- 中心(41537)
- 江(38599)
- 农业(37597)
- 范(37240)
- 北京(37083)
- 师范(36868)
- 财经(36668)
- 院(34180)
- 经(33425)
- 州(31543)
- 经济学(30623)
- 师范大学(30008)
- 基金
- 项目(198678)
- 科学(155859)
- 基金(143551)
- 研究(142664)
- 家(126231)
- 国家(125209)
- 科学基金(107284)
- 社会(88609)
- 社会科(83959)
- 社会科学(83934)
- 省(78462)
- 基金项目(77831)
- 自然(71635)
- 自然科(69930)
- 自然科学(69915)
- 自然科学基金(68629)
- 划(66496)
- 教育(64728)
- 资助(58209)
- 编号(57889)
- 成果(45686)
- 重点(44430)
- 部(42972)
- 发(42774)
- 创(41229)
- 课题(39900)
- 创新(38477)
- 科研(38231)
- 计划(37032)
- 大学(36415)
- 期刊
- 济(110300)
- 经济(110300)
- 研究(77498)
- 中国(48057)
- 学报(46584)
- 科学(42592)
- 农(41912)
- 管理(38393)
- 大学(34337)
- 学学(32336)
- 财(30740)
- 教育(29948)
- 农业(29816)
- 技术(23231)
- 业经(18462)
- 融(18239)
- 金融(18239)
- 经济研究(16750)
- 财经(16493)
- 问题(15921)
- 图书(15530)
- 业(15187)
- 科技(14454)
- 经(14014)
- 资源(13527)
- 理论(13298)
- 技术经济(13204)
- 现代(12756)
- 版(12633)
- 实践(12394)
共检索到3827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元生 刘佳婕
基于工业碳排放测算,采用Tapio脱钩模型及LMDI模型对我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2013—2020年的工业脱钩现状及工业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厦门、杭州、重庆、贵阳在2013—2020年已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工业碳减排及与工业经济发展间的绝对脱钩状态,南昌虽较2013年工业碳排放量有所增加,但当前已实现工业上的弱脱钩状态,天津虽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工业碳减排,但尚未实现脱钩,处在增长连接状态,深圳和保定则处于扩张负脱钩状态。能源强度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主要促进各地碳减排,产出规模效应则表现为主导性的工业碳排放促进因素。各地需加快工业产业优化,加大技术研发,提高工业产业劳动生产率,落实强化工业碳减排对工业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元生 刘佳婕
基于工业碳排放测算,采用Tapio脱钩模型及LMDI模型对我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2013—2020年的工业脱钩现状及工业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厦门、杭州、重庆、贵阳在2013—2020年已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工业碳减排及与工业经济发展间的绝对脱钩状态,南昌虽较2013年工业碳排放量有所增加,但当前已实现工业上的弱脱钩状态,天津虽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工业碳减排,但尚未实现脱钩,处在增长连接状态,深圳和保定则处于扩张负脱钩状态。能源强度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主要促进各地碳减排,产出规模效应则表现为主导性的工业碳排放促进因素。各地需加快工业产业优化,加大技术研发,提高工业产业劳动生产率,落实强化工业碳减排对工业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查建平 戴家权 刘珂吉 余乔 周志坚
全面厘清旅游增长与碳排放的动态脱钩关系及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低碳旅游发展政策、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将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分解技术与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动态效应分析法引入脱钩指数模型中,对传统脱钩指数分析进行了改进,构建了新型的旅游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关系分析模型,尝试对旅游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关系展开系统深入研究,并以成都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旅游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状态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总体脱钩指数值为0.806,虽实现了整体上的弱脱钩状态,但旅游增长与碳排放之间仍呈现显著的正向关联,旅游业距离实现强脱钩目标仍有较大差距。(2)能源强度效应是旅游业脱钩过程中唯一的正向影响因素,游客规模效应和消费水平效应则是脱钩实现的主要抑制因素,而能源结构效应与收入结构效应的作用则不大。(3)不同驱动因素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影响机制,表明未来旅游业脱钩工作在聚焦如何降低能源强度、优化产业结构与转变消费方式的同时,更需要注重保持各驱动因素之间稳定均衡关系与动态作用机制,以实现最大效用的协同脱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健 王尧 王颖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脱钩是判断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表征,也是评价资源环境问题是否有效缓解的标准。文章结合MFA方法和Tapio脱钩模型全面分析2007—2016年京津冀资源环境问题的动态发展,进而引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深入研究其脱钩发生变化的驱动因素和关键路径,为京津冀有的放矢地制定环境治理政策提供建议。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后,节能减排领域均逐步达到强脱钩状态,且产业转移升级对河北省脱钩有明显促进作用。为促进京津冀进一步实现强脱钩,北京需关注化石能源的减量化,津冀需关注建筑矿物的减量化,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减排是京津冀共同面临的困境;此外,技术效应对实现脱钩的影响度日益加大,京津冀需要加大技术共享。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祝宏辉 李晓晓
利用Tapio模型测算1996—2015年新疆和全国农业碳排放量,并分析新疆农业碳排放脱钩效应及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新疆及全国农业碳排放整体呈增长趋势,且新疆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疆农业碳排放以弱脱钩状态为主,但波动幅度较大,稳定性较差;土地利用方式变迁、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技术创新是新疆农业碳排放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通过倡导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方式、推动绿色农业结构调整、加强低碳农业科技投入与推广,能有效减少新疆农业碳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
关键词:
新疆 农业碳排放量 脱钩弹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盈之 徐康宁 胡永舜
本文运用改进的拉氏因素分解法,对中国制造业1995-2007年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基于DPSIR框架构建了碳排放脱钩指数,对制造业部门碳排放的脱钩效应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有着较强的阶段性特点;产出效应为主要的正向驱动因素,能源强度效应为主要的负向驱动因素;制造业部门碳排放存在一定的脱钩效应,但强脱钩年份较少;在强脱钩向弱脱钩的转变过程中,经济结构效应起着关键作用。本文据此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丁宝根 赵玉 邓俊红
[目的]研究中国种植业碳排放的时空差异、脱钩特征及驱动因素,为中国种植业低碳化可持续发展以及推动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2001-2018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种植业农用物资投入、种植业产值等统计数据,通过IPCC碳排放系数法对种植业碳排放量进行测度,采用Tapio模型揭示中国种植业碳排放脱钩特征,并进一步运用LMDI模型探析种植业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1)中国种植业碳排总量近年来趋于下降,化肥是其最主要碳源,碳排放量、碳源及碳排放强度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2)中国种植业碳排放脱钩类型近年来整体上呈现强脱钩,但省际差异化明显;(3)生产效率的碳排放抑制作用趋于增强,生产结构的碳排放增加效应显著,产出水平是碳排放增加的最主要驱动因素,劳动因素的碳排放增加效应趋于下降。[结论]应坚持科技创新与结构优化、注重因地制宜与突出重点、着力提质增效与绿色发展,以期实现中国种植业低碳化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种植业 碳排放 脱钩特征 LMDI 中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凌霄 周敏
基于2000~2013年我国GDP和能源消费总量数据,测算了我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的变化水平,通过构建脱钩模型来研究二者的脱钩状态,并进一步运用LMDI模型的乘法形式,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技术进步、能源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对碳排放量作用的效应大小。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除了2002~2004年为扩张负脱钩以及2004~2005年和2010~2011年为扩张连结以外,其他年度都为弱脱钩状态;从总体上看,经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均为正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与能源结构效应则为负,且经济规模效应的作用最为显著。
关键词:
碳排放 经济增长 脱钩 因素分解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怀敏 左薇 徐士元
为推进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业的绿色转型,实现交通运输业发展与碳减排的协调共进,将Tapio脱钩模型和LMDI因素分解法相结合,分析了长江经济带2004~2018年交通运输业经济发展与交通能源碳排放之间的脱钩情况以及脱钩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 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交通碳排放总量与人均碳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石油类能源消费碳排放占交通碳排放总量的比例高达95.51%;(2)长江经济带交通碳排放脱钩以“弱脱钩”为主,部分年份出现“连接增长”和“扩张负脱钩”,脱钩状态稳定性不高,长江经济带交通业经济发展整体上仍未摆脱对交通能源碳排放的依赖;(3)交通行业规模、经济增长和人口规模对长江经济带交通能源碳排放脱钩起抑制作用,交通能源强度与能源结构对交通碳排放脱钩起促进作用,其中经济增长效应是阻碍交通能源碳排放脱钩的主要因素,能源强度效应是促进交通能源碳排放脱钩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提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交通能源消耗结构、推动科技创新以及加强交通需求管理等相关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沈友娣 章庆 严霜
文章基于STIRPAT模型和岭估计法,分析安徽制造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能源消费结构、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从业人数对碳排放存在正向作用,弹性系数分别为0.255、0.235和0.222;技术因素呈负向作用,弹性系数为-0.175。并且,安徽制造业碳排放集中于4个细分行业,总体上处于总量上升、强度下降的"相对解锁"状态,迫切需要提升能源利用率,调整细分行业结构,培育低碳制造园区。
关键词:
碳排放 驱动因素 锁定效应 解锁路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罗良文 孙立雪 王晨
文章基于2006—2020年中国254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评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城市工业低碳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能够促进城市工业低碳转型,但是辐射范围存在距离衰减效应;异质性研究显示,初始排放配额采用无偿分配的试点城市拥有更好的转型效果,北京和上海碳试点具有积极辐射作用,而广东、深圳和重庆碳试点则呈现消极辐射影响;空间检验结果显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其他地区工业低碳转型会产生消极的空间溢出效应;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运行通过拓宽碳交易覆盖面影响工业低碳转型效果,但碳交易频率的增加并不会直接影响工业低碳转型的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袁伟彦 方柳莉 罗明
中国平衡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关键在工业。本文引入时变参数C-D生产函数修正LMDI分解法和Tapio脱钩模型,实证分析2004—2019年中国工业及其分行业的碳排放驱动因素与脱钩动态。结果发现:(1)除了能源强度下降持续促进碳减排外,各个年度能源消费碳强度、工业行业结构、技术进步、资本存量和劳动投入的碳排放影响方向和强度均不稳定;样本期间能源强度下降的累积碳减排作用最强、能源消费碳强度的作用次之,资本存量扩张的碳增排作用最强、劳动投入的作用次之。资本存量对工业碳排放的分阶段累积影响具有明显的先促增后促减再促增的“U”型变化趋势,劳动投入的影响变化正好相反。(2)得益于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碳强度和劳动投入碳减排作用增强,碳排放与工业增长正从弱脱钩向强脱钩变化,采矿业和电热燃水业由连接或负脱钩向强脱钩改善,制造业由弱脱钩向强脱钩改进。因此,强化制度设计与政策调控,引导工业投资调整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并放大技术进步的碳减排作用,有利于在推动工业增长的同时减少碳排放,实现中国经济增长与“双碳”目标协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叶 刘中侠 邓翠翠 王迪
减少工业部门碳排放是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路径之一。为识别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其减排贡献,厘清工业部门碳排放与经济发展间的脱钩路径,本文以2006—2019年安徽省工业碳排放为例,集成C-D生产函数、LMDI模型与Tapio解耦模型量化评估了工业部门的低碳化驱动因素及其脱钩路径。结果表明:(1)考察期内安徽省工业部门碳排放累计净增1076.70万吨,碳排放总量呈阶段性变化并在2013年与2016—2018年实现了减排效果;(2)工业部门投资与工业技术水平导致了安徽省工业部门碳排放的快速增长,而能源强度的减排作用最为显著,能源结构、经济结构和劳动力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工业CO_(2)排放,特别是劳动力投入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变化趋势;(3)安徽省工业CO_(2)排放与经济发展间的脱钩状态有四种:弱解耦(2008—2012年和2014—2015年)、强解耦(2013年和2016—2018年)、扩张耦合(2006—2007年)和扩张负解耦(2019年);抑制脱钩因素有技术水平和资本投入;促进脱钩因素有能源强度和经济结构;其中能源结构和劳动力逐渐由抑制脱钩转变为促进脱钩,且劳动力投入因素变化最为显著。实现安徽省工业CO_(2)减排,建议进一步优化能耗结构与经济结构,提升能源强度和劳动力投入水平,并逐步转变安徽省工业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及其资本利用效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承龙 张智光
污染物排放量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本质之一就是污染物排放减量化直至去污化,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共生。选择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烟尘作为污染物指标,GDP、工业增加值和消费支出作为经济指标,进行脱钩分析。结果表明:1998—2010年,污染物排放量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总体上处于增长弱脱钩和强正脱钩,但是部分污染物排放量脱钩状态出现短暂的恶化情形。结构性分析发现:生活领域的废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对废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体脱钩影响显著;工业SO2排放直接决定着SO2总量脱钩状态;生活烟尘对烟尘脱钩状态产生扰动性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于伟 张鹏
[目的]明确农药施用与农业经济增长关联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为实现"控药减害增收"的目标提供借鉴。[方法]基于2005—2015年数据利用脱钩理论和对数平均分解指数法分解进行分析。[结果]中国农业经济增长伴生大量农药施用,仅少数省域表现出农药施用和农业经济增长扩张绝对脱钩的理想状态,东北西北部分省域农业经济增长则以更大幅度的农药投入增长为代价。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规模和技术进步效应是推动农药施用与农业经济增长脱钩的因素;东部地区种植规模变化、劳动力规模和技术进步因素均是推动农药施用和农业经济增长脱钩的因素;东北地区仅劳动力规模效应成为推动脱钩的力量。[结论]推动农药施用与农业经济增长脱钩需要强化农业科技的创新与普及,完善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支撑,推动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加大对环境友好型低污染农药和肥料的推广度;构建农户施药的多重约束机制,完善农业病虫灾害保险减少农户对生产过程的风险感知,发挥农业合作社对农户施药行为的规制作用,完善产品分级认证和安全准入制度;通过农地合理流转和农业机械化等方式集约利用农业生产资源;因地制宜推动农药施用与农业经济增长脱钩,结合区域资源优势和农业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设计对策措施。
关键词:
农药 农业经济 脱钩 农业科技 时空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