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689)
- 2023(20819)
- 2022(17744)
- 2021(16154)
- 2020(13639)
- 2019(30406)
- 2018(30145)
- 2017(57738)
- 2016(31441)
- 2015(34691)
- 2014(34013)
- 2013(33928)
- 2012(31088)
- 2011(28137)
- 2010(28261)
- 2009(26617)
- 2008(25843)
- 2007(23132)
- 2006(20831)
- 2005(18310)
- 学科
- 济(143323)
- 经济(143169)
- 业(107661)
- 管理(98305)
- 企(88863)
- 企业(88863)
- 方法(56773)
- 农(50124)
- 数学(46561)
- 数学方法(46117)
- 业经(37696)
- 财(35846)
- 农业(33423)
- 中国(33403)
- 地方(29790)
- 学(29783)
- 制(25206)
- 务(24273)
- 财务(24206)
- 环境(24178)
- 财务管理(24176)
- 贸(23276)
- 贸易(23264)
- 企业财务(22906)
- 和(22593)
- 易(22547)
- 技术(22353)
- 理论(21992)
- 划(21241)
- 策(19830)
- 机构
- 学院(453727)
- 大学(447733)
- 济(189581)
- 经济(185916)
- 管理(177522)
- 研究(153590)
- 理学(153404)
- 理学院(151736)
- 管理学(149225)
- 管理学院(148434)
- 中国(116045)
- 科学(96705)
- 京(94243)
- 农(90433)
- 财(83431)
- 所(78334)
- 业大(74102)
- 研究所(71561)
- 江(71017)
- 农业(70281)
- 中心(69582)
- 财经(67076)
- 经(60985)
- 北京(58131)
- 经济学(57008)
- 范(56675)
- 师范(56045)
- 院(55031)
- 州(54224)
- 经济学院(51271)
- 基金
- 项目(307835)
- 科学(241627)
- 基金(223258)
- 研究(221349)
- 家(196261)
- 国家(194537)
- 科学基金(166513)
- 社会(141989)
- 社会科(134272)
- 社会科学(134232)
- 省(122435)
- 基金项目(118680)
- 自然(108550)
- 自然科(105960)
- 自然科学(105930)
- 自然科学基金(104049)
- 划(101341)
- 教育(99357)
- 资助(90704)
- 编号(89257)
- 成果(70380)
- 重点(69182)
- 发(67206)
- 部(66784)
- 创(65145)
- 课题(60768)
- 创新(60486)
- 科研(58647)
- 国家社会(58435)
- 业(56592)
- 期刊
- 济(219360)
- 经济(219360)
- 研究(129331)
- 农(86416)
- 中国(83804)
- 学报(76281)
- 科学(69033)
- 管理(66778)
- 财(64667)
- 农业(58309)
- 大学(57187)
- 学学(54922)
- 教育(40706)
- 融(40226)
- 金融(40226)
- 业经(39390)
- 技术(38064)
- 经济研究(33811)
- 财经(33322)
- 业(30495)
- 经(28752)
- 问题(28544)
- 技术经济(24266)
- 版(22812)
- 科技(22175)
- 现代(21271)
- 世界(20977)
- 商业(20950)
- 资源(20627)
- 业大(20025)
共检索到6686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俊文 曾康
从低碳视角下引入农业碳汇作为期望产出指标,运用以农业碳排放量为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效率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然后通过Tobit回归模型考察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所有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均未能长期达到有效值,各省份及上、中、下游区域存在显著差异,但总体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农业经济水平、农业公共投资、农业劳动力教育程度、农业机械化、政府规制和技术进步对农业生态效率具有正效应,农业化学化则具有负效应。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农业生态效率 低碳 影响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叶文忠 刘俞希
文章针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生产效率及协调发展问题,首先运用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经济带内11个省市2006-2015年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效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长江上游除四川外其余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十年间未有明显提升;然后以农业生产效率值为被解释变量,分别选取4个解释变量和3个控制变量,通过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其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自然资源禀赋、工业化水平和流通服务业发展均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基于农业产业区域协调发展及优化角度,从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若梅 马海良 王锦
长江经济带水稻和马铃薯等传统农产品的生产规模约占全国50%以上,其农业碳排放直接影响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运用系统的观点综合考虑水、土、能、碳的相互作用,并以此为基础考察长江经济带农业碳排放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首先对长江经济带2009—2016年农业碳排放进行测算,并计算水土匹配情况,借助Kaya恒等式和完全分解方法LMDI加法形式,探讨农业碳排放各影响因素的贡献值情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①2009—2016年长江经济带整体农业碳排放呈阶段式上升趋势,从2009年1208.7398万t上升为2016年1407.2846万t,增长率达到16.43%,其中2016年湖南、江苏、浙江和湖北农业碳排放占比合计达59.32%;②农业碳排放强度、农业水土资源因素和人均耕地面积对农业碳排放表现为抑制因素,而农业水资源的经济产出和人口因素则表现为促成因素。③从分省市层面看,各因素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不尽相同:农业水土资源因素,对湖南、四川、贵州和云南起促进作用,而对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和湖北起抑制作用;且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度越高的省市区,农业水土资源因素对农业碳排放的抑制效果相对越好。据此提出,制定低碳农业发展策略,要综合考虑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水、土、能要素,将农业低碳发展与节水节能、保护性开发利用耕地等相结合等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德春 沈雪梅 竺运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需要提高制造业碳排放效率,促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采用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制造业以及高碳制造行业相关数据,通过超效率SBM模型计算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碳排放效率,分析其时间、空间变化特征,并通过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2006~2019年制造业碳排放效率不断提高;碳排放效率呈“下中上游”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差异整体呈缩小趋势。(2)高碳制造行业碳排放效率差异显著,不同高碳制造行业碳排放效率空间分布差异大。(3)行业成长能力、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行业规模、人均GDP水平、城镇化率对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碳排放效率产生正向影响,行业FDI、工业化水平对其产生负向影响;因素对上中下游地区的影响效果具有差异性。因此,需促进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绿色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提升和完善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效率与结构,加快对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引导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静 何蒲明
基于2004—2017年长江经济带11省份的面板数据,首先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每一年各个省份的农业环境效率并进行分析,然后构建Tobit模型分析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农业环境效率差异较大,表现为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环境效率偏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程度的加深以及种植业结构的升级,使农业环境效率值增加;人力资本水平和科技投入强度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是显著正向的。
关键词:
农业环境效率 农业产业结构 长江经济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艳
农业生态效率是衡量农业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是影响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选取2008~2019年长江经济带9省2市的相关数据,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两阶段Super-NSBM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的农业生态效率与分阶段效率,并借助核密度分析方法和Tobit模型考察区域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效率均值小于1,未达到DEA有效。上、中、下游农业生态效率均值分别为0.932、0.845、1.177,呈现下游>上游>中游的趋势,各省市间存在显著差异。(2)从地区来看,仅江苏省在两阶段实现了DEA有效;江西、贵州、上海、四川为DEA弱有效省份。(3)农业生态效率及其分阶段效率受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正向影响,受农业受灾率的负向影响。农业市场化程度、财政支农水平在农业生态治理阶段有正向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时润哲 李长健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实施合理的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无论是在促进生态保护方面还是在协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水资源补偿相关数据,在测算各省市水资源生态补偿综合绩效、水足迹、灰水足迹的基础上,使用双目标决策的序列DEA-SBM方法,分析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探讨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5—2018年间反映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变化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变动呈“W”型波动特征,总体呈现出东部地区偏高,中部和西部地区偏低的分布格局。城乡消费公平与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在绿色化协同水平指标的调节作用下,生产性投入的提升与城乡分配公平的提升均能够提高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因此,从改善资本投入结构、重视城乡协调发展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三个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提升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炳汝 邓莉娟
首先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全面测度长江经济带2007—2016年物流行业增长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物流业效率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长江经济带2007—2016年物流效率呈现波动上升后缓慢下降态势,其中下游地区物流效率高于中、上游地区;物流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变动和效率变动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技术变动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核心因素。②影响物流效率增长的因素存在区域差距。市场一体化指数、产业集聚、政府干预以及对外开放对整个长江经济带的物流效率及变动产生重要影响。在上游地区,影响物流效率增长的因素主要为产业集聚、经济密度和交通密度;中游地区的市场一体化指数、产业集聚、政府干预、经济密度、对外开放以及交通密度均是影响物流效率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对于下游地区,市场一体化指数、政府干预、经济密度和交通密度与物流效率增长关系密切。最后,针对研究结果,给出提高物流效率的政策建议,包括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及打造立体式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程广斌 吴家庆 孙雪英
将科技创新过程分为技术创新和经济产出两个阶段,选取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基于超效率DEA-Tobit对该区域测度两阶段科技创新效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总体上有所提升,但各省市之间技术创新效率和经济产出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区域间差异随时间演进逐渐减少;(2)政府支持、人力资本水平等指标对技术创新效率和经济产出效率有着不同方向的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提升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龚艳 张阳 唐承财
旅游业作为长江经济带需要加快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其资源能耗少、环境污染小,符合生态绿色的要求,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产业合理布局以及产业竞争力增强方面能起到重要作用。文章在测算长江经济带旅游业效率的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研究旅游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上中下游静态效率的发展轨迹基本与动态效率一致,出现下游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低的U型变化特点;各地旅游静态效率呈现为先缩小后逐步扩大的趋势,动态效率则表现全部增长态势;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产业结构对旅游业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科技发展水平有着负面影响,而交通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常甜甜 邢宇 张明如 赵政慧
农业生产效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生产和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对及时调整农业生产投入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对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农业生产的面板数据进行效率测算,并运用Tobit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农业生产整体有效,其农业生产效率有进一步提高的潜力,需要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2)农村人均GDP、受教育水平、机械化水平、交通便利性等显著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提高长江经济带农业生产效率,应立足各地区发展实际,着力实施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完善外部机制等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剑锋 佟金萍 王慧敏 王圣
基于全局DEA方法测算了1997~2015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农业用水全局技术效率,并运用Moran’s I指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农业用水效率的空间关联度和空间效应。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全局技术效率表现出整体稳定上升但地区间不平衡的特征,且地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2)空间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地区之间农业用水全局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农业用水效率不仅受到邻接地区的影响,还会受到非邻接地区的影响;除了地理因素之外,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相近也有利于地区间农业用水主体相互学习高效率的用水模式,从而引发农业用水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整体农业用水效率的提升;(3)总用水量中农业用水量所占的比例高,会使得农业用水效率显著降低;水利设施建设以及农业机械化程度都会对农业用水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传清 宋子逸
结合SBM模型和GML指数测度1997-2015年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采用全面FGLS估计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升,但低于全国水平;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一定的地区差异,但近年来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和大部分沿线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都保持快速增长;机械化水平、人力资本存量和财政支出水平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受灾率、灌溉设施水平、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负向影响。为进一步提高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应扩大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促进农业技术创新与应用、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和健全农业对外开放统筹管理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卜亚
采用基于松弛变量的SBM超效率模型,测算了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生态福利绩效,并利用Tobit模型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5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整体处于DEA无效状态,长江经济带东部区域城市的生态福利绩效发展水平比较均衡,而中部与西部区域城市的生态福利绩效差距较大;经济规模的扩大与开放水平的提升,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第二产业比重的提高会降低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城市人口密度与城市绿化对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可以通过加强区域合作、改革监管体制、提高要素使用效率以及提升利用外资质量等途径来改善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福利绩效。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福利绩效 城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平智毅 吴学兵 吴雪莲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采用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首先测算了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碳排放效率,然后分析了其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效率的核密度估计分布曲线,最后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碳排放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各省份的碳排放效率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负空间自相关性,经济增长对碳排放效率的提高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而环境规制强度、产业结构升级、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能力和能源消费结构对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效率产生负影响或在统计学上不显著。因此,对于提高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效率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加强环境规制强度、调整各产业内部结构、合理分配科研经费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