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200)
- 2023(20190)
- 2022(16851)
- 2021(15526)
- 2020(12858)
- 2019(28966)
- 2018(28938)
- 2017(55651)
- 2016(30400)
- 2015(34051)
- 2014(33762)
- 2013(33368)
- 2012(30227)
- 2011(27185)
- 2010(27264)
- 2009(25771)
- 2008(25134)
- 2007(22731)
- 2006(20412)
- 2005(18322)
- 学科
- 济(121559)
- 经济(121374)
- 业(109580)
- 管理(101556)
- 企(90848)
- 企业(90848)
- 方法(50065)
- 农(50052)
- 数学(39874)
- 数学方法(39442)
- 财(37427)
- 业经(37201)
- 中国(33516)
- 农业(33344)
- 制(28499)
- 务(25381)
- 财务(25299)
- 财务管理(25260)
- 学(24426)
- 企业财务(23933)
- 地方(23276)
- 和(22800)
- 环境(22451)
- 理论(22241)
- 技术(22000)
- 贸(20979)
- 体(20970)
- 贸易(20966)
- 划(20857)
- 易(20387)
- 机构
- 学院(433989)
- 大学(429416)
- 济(174106)
- 管理(172673)
- 经济(170343)
- 理学(148271)
- 理学院(146752)
- 管理学(144406)
- 管理学院(143621)
- 研究(141865)
- 中国(109793)
- 京(91323)
- 科学(86988)
- 财(82783)
- 农(80947)
- 所(70970)
- 业大(67028)
- 江(66699)
- 中心(65351)
- 财经(65165)
- 研究所(64038)
- 农业(62243)
- 经(59133)
- 北京(56937)
- 范(55379)
- 师范(54876)
- 州(53072)
- 经济学(51417)
- 院(51069)
- 财经大学(47839)
- 基金
- 项目(289856)
- 科学(228739)
- 研究(215562)
- 基金(209964)
- 家(181786)
- 国家(180150)
- 科学基金(155747)
- 社会(136950)
- 社会科(129489)
- 社会科学(129457)
- 省(114791)
- 基金项目(111146)
- 自然(99676)
- 教育(97593)
- 自然科(97248)
- 自然科学(97227)
- 自然科学基金(95478)
- 划(94704)
- 编号(89440)
- 资助(84726)
- 成果(72034)
- 重点(64227)
- 部(63571)
- 发(62613)
- 创(61600)
- 课题(60386)
- 创新(57079)
- 制(56444)
- 国家社会(56264)
- 科研(54596)
- 期刊
- 济(202551)
- 经济(202551)
- 研究(126327)
- 中国(87169)
- 农(78929)
- 学报(67454)
- 财(65702)
- 管理(65701)
- 科学(62628)
- 农业(53090)
- 大学(51695)
- 学学(48768)
- 教育(46116)
- 融(41046)
- 金融(41046)
- 业经(37946)
- 技术(37820)
- 财经(31818)
- 经济研究(29808)
- 业(27937)
- 经(27246)
- 问题(26958)
- 技术经济(21744)
- 版(21683)
- 图书(21307)
- 现代(20684)
- 科技(20570)
- 理论(19924)
- 商业(19459)
- 资源(19398)
共检索到6491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玉雨 葛察忠 于法稳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历史机遇期,推动实现农业集约化、绿色化和资源再生化,构建资源节约型、绿色低碳型、生态循环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00-2018年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通过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刻画资源消耗、农业产出、农业碳排放之间的动态传导机制.结果表明:(1)东部农业“碳达峰”节点出现较早,东北、西部相对较晚;2018年农业碳排放居前三的省份为湖南、黑龙江、河南,居后三的为北京、天津、上海;(2)资源消耗和农业产出之间呈现“低投入高产出”的农业集约化生产模式,但影响力微弱;农业产出和农业碳排放之间“高产出高排放”的情形长期面临农业绿色化的严峻考验;农业碳排放与资源消耗之间呈现“低排放低投入”的资源再生化现象,影响力短期微弱长期较强;(3)推动实现农业集约化、绿色化、资源再生化的关键在于探索降低农业碳排放的多重路径.因此,应强化农业集约化生产,充分发展资源再生化模式,探索形成农业绿色化格局新路径,以此来加快实现碳减排目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玉雨 葛察忠 于法稳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历史机遇期,推动实现农业集约化、绿色化和资源再生化,构建资源节约型、绿色低碳型、生态循环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00-2018年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通过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刻画资源消耗、农业产出、农业碳排放之间的动态传导机制.结果表明:(1)东部农业“碳达峰”节点出现较早,东北、西部相对较晚;2018年农业碳排放居前三的省份为湖南、黑龙江、河南,居后三的为北京、天津、上海;(2)资源消耗和农业产出之间呈现“低投入高产出”的农业集约化生产模式,但影响力微弱;农业产出和农业碳排放之间“高产出高排放”的情形长期面临农业绿色化的严峻考验;农业碳排放与资源消耗之间呈现“低排放低投入”的资源再生化现象,影响力短期微弱长期较强;(3)推动实现农业集约化、绿色化、资源再生化的关键在于探索降低农业碳排放的多重路径.因此,应强化农业集约化生产,充分发展资源再生化模式,探索形成农业绿色化格局新路径,以此来加快实现碳减排目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晓慧 聂凤英
突破传统农业发展困境,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是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为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重要驱动力。在对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逻辑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数字资本概念,探讨数字资本通过提升资本禀赋驱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内在机理。理论分析认为,数字化通过传播教育功能,提高农户的人力资本水平,为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知识效应和学习效应;数字化通过关系纽带功能,提高农户的社会资本水平,为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数字化通过信息匹配功能,提高农户的自然资本水平,为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数字化通过金融杠杆功能,提高农户的金融资本水平,为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金融集聚效应和创新效应。综上,数字化能够突破农户资本禀赋不足和信息闭塞的约束,为农户“认知→意愿→行为”的行为逻辑注入新的动力,驱动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为正 冯仲科 刘云伟 吴露露
该文建立了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管理学的概念,选择国土资源、水资源、气候气象、森林植被、农作物为研究对象。界定其研究内容: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监测、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规划设计、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运营管理及评价。以现代数学、现代生物学、经济管理学为研究基础科学,以广义3S对地观测技术为高新技术手段,通过地面抽样调查统计、遥感空间模型建立、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区域城镇、交通、人口、水资源、林灌草、农作物的空间有效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宁向东
论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宁向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的农业迄今仍然尚未摆脱落后的面貌,仍是制约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瓶颈"产业,影响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因此,要振兴和发展农业,最根本的就是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玉琼 艾大兵 谢贤健 童燕军
绿色消费是一种崇尚自然、追求健康、注重环保的可持续消费方式,农业低碳技术是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采用的各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方法和手段的综合。它们不仅存在诸多区别,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必须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绿色消费 农业低碳技术 关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大付 孙夏耘 张伟
农业集约化是我国农业发展趋势,持续化是我国农业发展战略,高产和持续都是我国农业追求的基本目标。针对两者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两者既不是对立的,也不是完全一致的,而是对立统一关系。其协调的基础在于自然生态与人工生态相容互补;对立性主要表现在农业集约化带来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统一性在于集约高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双向反馈作用。
关键词:
农业 集约化 持续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全春光 肖敏 程晓娟 戴恩勇
近年来,绿色发展和低碳环保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因此,企业必须加快步伐,从发展传统物流向绿色物流转变。文章首先阐述绿色物流产生的背景和现状,分析目前绿色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低碳物流视角下企业绿色物流发展的必要性,最后从资源配置、逆向物流、包装、运输、仓储等方面阐述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实践措施。
关键词:
低碳 绿色物流 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匡远配 陆钰凤
农地流转是促进我国农业转型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农地流转的农业集约化效应形成机理,并以2005~2014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地流转对农业集约化发展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在投入因素方面,财政支农和农业劳动力对农业集约化发展产生负影响且不显著,农业机械化对农业集约化发展产生正影响且不显著;在配置因素方面,城镇化对农业集约化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影响,经济增长对农业集约化发展产生正影响且不显著。此外,农业集约化发展存在路径依赖现象。为促进我国农业集约化发展,需要继续有序推进农地流转,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加大财政支农强度,优化财政支农投入结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匡远配 陆钰凤
农地流转是促进我国农业转型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农地流转的农业集约化效应形成机理,并以20052014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地流转对农业集约化发展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在投入因素方面,财政支农和农业劳动力对农业集约化发展产生负影响且不显著,农业机械化对农业集约化发展产生正影响且不显著;在配置因素方面,城镇化对农业集约化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影响,经济增长对农业集约化发展产生正影响且不显著。此外,农业集约化发展存在路径依赖现象。为促进我国农业集约化发展,需要继续有序推进农地流转,促进农村劳动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光 王艳玲
农业知识产权是一个存在于知识产权产业领域的概念,农业知识产权的绿色化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总体要求在涉农商标、版权、专利、农林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等无形资产创新领域直接体现。通过分析近些年“绿色知识产权”制度国外研究的趋势,结合实证资料,将“透明”“协作”“共享”“促进”作为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辅之以“绿色”农业技术识别指南等技术手段,灵活利用“记分牌”“路线图”等多样化规则,有助于在构建农业知识产权绿色化制度的同时解决生态问题,达成生态文明社会之目标。
关键词:
农业知识产权 绿色化 制度构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林家惠 曾国军
伴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绿色转向”逐渐成为全球城市更新的基本原则。然而,城市更新的绿色倡议与实践通常只关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忽视了在社会层面可能引发的绿色绅士化现象。论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城市农业公园的绿化实践为例,探究城市更新背景下绿色绅士化的效应及机制。研究发现:(1)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城市绿化实践隐含着绅士化的行动逻辑,其所营建的后现代审美与体验型景观成为绿色绅士化的地方表征;(2)以服务城市精英为导向的绿化实践引发了景观隔离与阶层分化的结果,但在中国土地制度的保障下,原住民不仅没有流离失所,反而获得了土地再资本化的红利;(3)政府、村集体和村民以及开发商分别出于城市治理、土地租金与经济利益的目的,组建了满足各自政治与经济诉求的绿色增长联盟,最终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绿色绅士化运作机制。论文将发源于西方社会的绿色绅士化置于中国的制度语境与社会情境中开展实证分析,拓展了绿色绅士化在多元地理背景下的概念内涵与解释效力,也为理解中国城市更新背景下的人地关系变迁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与实践启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申云 洪程程
“双碳”目标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双碳”目标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作用效果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每提升1个百分比,可以提高1.1%的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从作用机制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农业产业融合深度,助推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此外,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与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利于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产业融合深度也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复合型发展。以上结论对于地方政府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减排和绿色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指臣 张涛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分析了传统经济体系中产业、市场、技术、政策等子体系面临的问题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并基于路径依赖理论和锁定效应探讨了传统经济体系运行面临的困境,通过分析锁定效应提出了破解经济运行锁定状态的推进路径:一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布局、绿色规范的制度环境、全面推进的开放格局、协同发展的区域经济、系统完善的经济体制;二是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驱动机制、生长机制、创新机制和激励机制等运行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新明 张睿超 亓靖
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的正式确立,使绿色低碳政策成为体现国家战略意志和履行国际承诺的重要保障。本文构建政策分析的战略三角模型,运用扎根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针对绿色低碳政策进行文本量化研究。通过观察政策发展历程、治理主体的网络节点特性以及目标领域与治理工具的互动演化关系,发现我国绿色低碳政策体系、政策动力三重演进,战略目标逐渐清晰;政策网络一核多元,部门协同有待深入;政策存量具备基础,政策组合尚需优化。鉴于此,下一步“双碳”治理应重视科技和市场的政策进路,盘活资本和人才的政策要素,融入差异和协同的政策理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