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59)
- 2023(19336)
- 2022(16524)
- 2021(15129)
- 2020(12675)
- 2019(28265)
- 2018(28152)
- 2017(54446)
- 2016(29714)
- 2015(32702)
- 2014(32032)
- 2013(31924)
- 2012(29044)
- 2011(26097)
- 2010(25945)
- 2009(24270)
- 2008(23676)
- 2007(21120)
- 2006(18747)
- 2005(16177)
- 学科
- 济(121694)
- 经济(121549)
- 业(108034)
- 管理(94903)
- 企(89333)
- 企业(89333)
- 方法(53254)
- 农(49546)
- 数学(43151)
- 数学方法(42741)
- 业经(36964)
- 财(34562)
- 农业(33009)
- 中国(29870)
- 学(24401)
- 务(24223)
- 财务(24158)
- 财务管理(24129)
- 地方(23625)
- 制(23169)
- 环境(22939)
- 企业财务(22857)
- 技术(22708)
- 贸(22187)
- 贸易(22177)
- 易(21550)
- 和(21235)
- 理论(20455)
- 划(20443)
- 策(18678)
- 机构
- 学院(423998)
- 大学(416978)
- 济(172123)
- 管理(170382)
- 经济(168775)
- 理学(148053)
- 理学院(146551)
- 管理学(144211)
- 管理学院(143480)
- 研究(137165)
- 中国(103951)
- 京(87273)
- 科学(86854)
- 农(85688)
- 财(76179)
- 业大(70437)
- 所(68895)
- 农业(66661)
- 中心(63050)
- 研究所(62963)
- 江(62558)
- 财经(61756)
- 经(56235)
- 北京(53774)
- 范(52053)
- 师范(51482)
- 经济学(50960)
- 州(49972)
- 院(49204)
- 经济管理(46529)
- 基金
- 项目(292275)
- 科学(229878)
- 基金(212260)
- 研究(211361)
- 家(186043)
- 国家(184388)
- 科学基金(158545)
- 社会(135143)
- 社会科(127892)
- 社会科学(127856)
- 省(116565)
- 基金项目(113399)
- 自然(103612)
- 自然科(101167)
- 自然科学(101139)
- 自然科学基金(99348)
- 划(96307)
- 教育(94456)
- 编号(85772)
- 资助(85765)
- 成果(66887)
- 重点(65089)
- 发(63772)
- 部(63295)
- 创(62785)
- 创新(58150)
- 课题(57659)
- 科研(55762)
- 国家社会(55463)
- 业(55373)
- 期刊
- 济(192624)
- 经济(192624)
- 研究(116217)
- 农(83043)
- 中国(75760)
- 学报(70147)
- 科学(63961)
- 管理(62567)
- 财(59016)
- 农业(56237)
- 大学(52930)
- 学学(50848)
- 业经(38031)
- 教育(37550)
- 融(35932)
- 金融(35932)
- 技术(35097)
- 财经(29687)
- 业(29307)
- 经济研究(28826)
- 问题(25965)
- 经(25568)
- 技术经济(21947)
- 版(21719)
- 科技(21604)
- 商业(20171)
- 现代(20078)
- 业大(18873)
- 资源(18533)
- 理论(18363)
共检索到6077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彬 周明天
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农业必须走低碳发展之路。从低碳视角考察农业产业集聚与环境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农业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呈现显著“U型”特征,拐点范围为4.337-5.718。利用门槛模型发现: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集聚水平有待提高,随着产业集聚水平的增长,农业产业集聚将有利于促进环境效率提高。一小部分省份在2030年之前可以到达拐点,大部分省份2030年之后才能到达拐点。在对影响机制的分析中发现:产业集聚会通过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社会效应改善环境效率水平。因此,在降碳减排的关键时期,应合理促进农业产业集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做出贡献。
关键词:
碳减排 产业集聚 农业环境效率 拐点预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红凤 丁相江 于法稳 刘淼
利用2003—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回归方程模型并运用协整检验、系统GMM方法研究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以及环境规制所发挥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在国家层面,农业碳排放受到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显现出“非线性关系”,即随着农业产业集聚程度的上升,农业碳排放总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并且在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中显著受到了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而在地区层面,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均受到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显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但环境规制在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中的调节效应仅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显著存在。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农业碳排放 环境规制 调节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红凤 丁相江 于法稳 刘淼
利用2003—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回归方程模型并运用协整检验、系统GMM方法研究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以及环境规制所发挥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在国家层面,农业碳排放受到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显现出“非线性关系”,即随着农业产业集聚程度的上升,农业碳排放总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并且在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中显著受到了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而在地区层面,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均受到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显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但环境规制在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中的调节效应仅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显著存在。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农业碳排放 环境规制 调节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琳琳 张俊飚 何可
为探究农业产业集聚对碳效率的作用机理,本研究基于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将农业碳排放纳入到农业经济核算体系之中,利用1997—2014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省域农业碳效率进行考察,并借助空间计量经济方法对农业碳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及其与农业产业集聚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农业碳效率稳步增长,但受"梯度"发展模式的影响,农业碳效率具有以东部为高值"极核"区和以西部为低值"外围"区的分布结构特征。同时,区域内省份间农业碳效率的依赖性明显。而对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碳效率关系初探后,发现二者之间整体上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特征,即随着农业产业集聚度的提高,农业碳效率呈现出先得到改善后不断恶化的变化趋势。同时,处于不同集聚度下的群组情况各异,其中农业高集聚度区(中西部农业主产区)的农业碳效率随农业产业集聚度提高表现出"先升后降"的曲线特征,而在农业低集聚度区(东部经济发达区),农业产业集聚提高对农业碳效率的改善作用明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艳荣
笔者从农业产业集聚的视角,探索了集聚区网络结构、知识溢出、吸收能力对技术创新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安徽省砀山县酥梨产业集聚区300家农户的调研结果进行了因子分析和结构性检验,验证了这三个因素对农业产业集聚技术创新效应的作用。研究表明,网络结构密集会促进区域内知识溢出和集聚成员的吸收能力加强,吸收能力的增强有利于知识的溢出,而知识溢出、吸收能力与农业技术创新直接正相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俊文 曾康
从低碳视角下引入农业碳汇作为期望产出指标,运用以农业碳排放量为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效率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然后通过Tobit回归模型考察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所有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均未能长期达到有效值,各省份及上、中、下游区域存在显著差异,但总体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农业经济水平、农业公共投资、农业劳动力教育程度、农业机械化、政府规制和技术进步对农业生态效率具有正效应,农业化学化则具有负效应。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农业生态效率 低碳 影响因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芳 汪婷
本文利用2000-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区位熵指数和DEA模型分别测算了各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产业集聚水平和经济增长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第一二三产业集聚水平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研究证实,在统计期间内,从全国来看,第一产业集聚水平最高,第二产业集聚度较低,第三产业最高值为北京市,最低值则由中部和西部地区占据。上海市经济发展与其他省份相比处于有效状态,东部地区省份技术效率整体较高,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技术效率在近年来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规模效率均高于纯技术效率,表明资源配置效率偏离最优,存在着严重的要素过剩投入和技术投入不足现象。第一二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效率之间呈现"正U型"非线性相关关系,而第三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效率之间呈现正向线性相关关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薛蕾 申云 徐承红
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了2004—2015年我国30个省份(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下同)的农业绿色发展效率;构建地理距离矩阵和经济地理嵌套矩阵,分析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机制,并基于SAR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在2004—2015年间得到大幅提升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呈现出东部、西部、东北、中部梯度递减的分布规律;从极差值来看,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差距不断扩大,但各区域内部临接省份间的差距则不断缩小;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正向空间外部性,但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全国层面的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溢出效应约为直接效应的4倍,东北和中部地区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溢出效应分别约为直接效应的0.8倍和1.3倍,西部地区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存在正向的直接效应,而溢出效应不明显。
关键词:
农业产业集聚 农业绿色发展效率 溢出效应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阳 唐晓华
本文利用中国21个制造业行业2006~2015年的统计数据,考察区域互动中的学习和竞争机制如何影响制造业集聚改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制造业集聚、区域互动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均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区域互动减弱制造业集聚效应;区域互动减缓产业集聚在技术进步中的效果,但对集聚改善技术效率具有促进作用;竞争机制增进制造业集聚效应,提升行业效率;学习机制中的科研人员流动提升行业效率,而研发经费强度和研发效率减缓效率改进。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区域互动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田伟 杨璐嘉 姜静
基于非期望产出(碳排放)的SBM模型,本文对2002~2012年中国农业环境效率进行了测算和无效率来源的分解,并对中国三大区域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Tobit回归,最后对全国农业生产的碳减排潜力与潜在规模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农业环境效率总体较高,宁夏、山西、云南等7个省(区)的农业环境效率较低;各地区的农业环境效率主要受生产特征、技术条件和社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不同地区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农业生产的碳减排效果非常明显,全国农业碳排放的中心已由东部转移到中部,因此,中部地区农业生产碳减排的潜在规模较大,尤其是河南、安徽、河北等省...
关键词:
低碳 农业环境效率 SBM模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艳荣 刘业政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通过理论模型分析认为,农业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是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但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并利用安徽砀山酥梨农业产业集聚区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农业产业集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进而找出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
关键词:
农业产业集聚 农民收入 作用机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启兵
当前,我国各省市区都在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但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等问题。常州低碳经济示范区在低碳产业集聚发展的过程中,采取以纯低碳理念为发展目标、重点引进低碳产业高新企业、低碳产业核心竞争力以产业高新化为主、以低碳生活为理念规划园区布局及主动与科研院所联姻等措施,走出了一条低碳产业发展的成功之路,也为我国其他地区低碳产业的集聚发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
产业集聚 低碳 经济示范区 核心竞争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红喜 刘东 袁瑜
企业是低碳经济的主要责任人,政策的制定必须能有效引导和保障企业进行低碳生产。本文针对企业低碳发展中面临的企业低碳生产意愿和企业低碳生产能力不足这两个问题,设计以企业低碳生产的动力机制和资源保障机制为路径的环境政策影响机制,并以农业企业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对影响路径和影响强度进行验证。结论显示:环境政策对企业的低碳生产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引导作用;基础服务性政策对低碳生产能力的促进作用最明显;企业低碳生产意愿和能力都对企业低碳生产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哲晰 穆月英
以小规模农户地理集聚生产为表现形式、以专业村为基本构成单元的主产地连片发展模式,是中国农业产业格局的重要特征。本研究基于黄淮海与环渤海的设施蔬菜优势主产区的蔬菜专业村级调研数据,以产业集聚理论为支撑,利用空间Durbin模型、两部制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从空间相关性及空间异质性的视角考察产业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形成的马歇尔外部性显著提高本地农民收入;周边专业村的产业集聚与地理距离共同作用对本地农民收入产生空间溢出,并具有地理距离递减性特征;产业集聚程度不同的专业村对彼此溢出关系的反应具有空间非对称性,容易形成专业村发展的"极化效应";另外,产业集聚、技术指导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农民收入 空间溢出 空间异质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传宇 李昊宇 孙中叶
基于数理模型和理论分析,利用200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探究农业专业化集聚对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从农业技术创新视角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农业专业化集聚能显著提高农业碳生产率。(2)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农业专业化集聚对农业碳生产率的作用通过影响农业技术水平发挥作用。(3)门槛回归和分组回归结果显示不同技术水平下农业专业化集聚对农业碳生产率的作用效果不同。据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继续推进农业主产区建设,发挥农业专业化集聚的优势,加大对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2)坚持农业在地理区位上的全面发展,考虑不同地区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