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65)
- 2023(18116)
- 2022(15543)
- 2021(14564)
- 2020(11897)
- 2019(27131)
- 2018(26579)
- 2017(50990)
- 2016(27434)
- 2015(31021)
- 2014(30461)
- 2013(30232)
- 2012(27486)
- 2011(24894)
- 2010(24612)
- 2009(22398)
- 2008(21365)
- 2007(18273)
- 2006(15943)
- 2005(13911)
- 学科
- 济(117007)
- 经济(116892)
- 管理(76571)
- 业(71134)
- 企(57370)
- 企业(57370)
- 方法(51374)
- 数学(45122)
- 数学方法(44692)
- 中国(33065)
- 农(31447)
- 财(26485)
- 业经(26211)
- 贸(25189)
- 贸易(25179)
- 地方(25130)
- 易(24549)
- 学(24086)
- 农业(20766)
- 环境(20209)
- 制(19122)
- 和(17834)
- 技术(17367)
- 理论(16939)
- 银(16102)
- 银行(16053)
- 融(15814)
- 金融(15811)
- 划(15603)
- 产业(15581)
- 机构
- 学院(388161)
- 大学(388020)
- 济(162844)
- 经济(159798)
- 管理(152161)
- 研究(133965)
- 理学(132815)
- 理学院(131320)
- 管理学(129137)
- 管理学院(128463)
- 中国(99105)
- 科学(82735)
- 京(82423)
- 财(70016)
- 所(66447)
- 农(62510)
- 研究所(61112)
- 中心(59481)
- 业大(57988)
- 财经(57458)
- 江(53939)
- 经(52547)
- 北京(51831)
- 范(51352)
- 师范(50894)
- 经济学(50678)
- 农业(49168)
- 院(49105)
- 经济学院(46003)
- 州(43591)
- 基金
- 项目(272692)
- 科学(215905)
- 基金(199854)
- 研究(198744)
- 家(175072)
- 国家(173709)
- 科学基金(149176)
- 社会(127962)
- 社会科(121515)
- 社会科学(121489)
- 基金项目(105867)
- 省(104735)
- 自然(96059)
- 自然科(93828)
- 自然科学(93806)
- 自然科学基金(92132)
- 教育(90251)
- 划(88721)
- 资助(81809)
- 编号(79260)
- 成果(62924)
- 重点(61405)
- 部(60531)
- 发(59657)
- 创(56825)
- 课题(54547)
- 国家社会(53704)
- 创新(53060)
- 科研(51954)
- 教育部(51938)
- 期刊
- 济(171468)
- 经济(171468)
- 研究(113470)
- 中国(69443)
- 学报(61229)
- 科学(57300)
- 农(56281)
- 管理(53775)
- 财(50119)
- 大学(46299)
- 学学(43614)
- 教育(39969)
- 农业(39932)
- 技术(33678)
- 经济研究(29408)
- 融(29380)
- 金融(29380)
- 业经(28369)
- 财经(27379)
- 经(23677)
- 问题(22713)
- 业(21457)
- 贸(20226)
- 图书(18996)
- 技术经济(18769)
- 科技(18706)
- 资源(17818)
- 商业(17407)
- 版(17211)
- 理论(17078)
共检索到5546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越越
本文从低碳视角出发,借助方向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同时考虑能源和环境约束下的物流产业实际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并进一步利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考察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国物流产业存在明显的空间竞争效应,相邻地区或交通网络可覆盖的相近地区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本地区物流产业发展产生负向溢出;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会提高本地区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对相邻地区存在负向抑制效应;能源、信息基础设施仅对本地区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有积极影响;人力资本受教育程度对本地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影响,在地区间也存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霞
物流业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物流业越发达,市场经济便越繁荣,因此物流产业可以被视作经济增长的"润滑剂"和"加速器",其重要作用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因此,本文基于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通过构建杜宾模型来对我国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提供针对性建议。结果表明:我国相邻区域之间的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正相关关系;中、西部地区的物流产业生产率较低,缺少发达地区为其提供的推动力;人力资本与信息技术对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与交通基础设施相比更加显著;我国物流产业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竞争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任阳军 汪传旭 俞超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度了2007~2016年中国省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指数,并引入空间Durbin计量模型分析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技术效率的改善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动因,而技术变化起着负面影响;省级区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作用,并且这种空间溢出作用在逐渐加强。同时,各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本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外商直接投资、污染治理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本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一个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除本省市外的其他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对除本省市外的其他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负面效果。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文新 潘宇
本文基于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30个省2005~2014年低碳约束下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度,分析其结构及总体演化趋势,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及时空跃迁测度法描述其在空间格局上的演化过程,最后运用证实性空间数据分析(CsDA)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样本年内我国低碳物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呈螺旋式缓慢上升,但各生产要素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进步缓慢的原因主要在于技术进步,能源结构等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无明显改善。从空间上看,各省低碳物流效率存在显著关联性特征,但其与能源投入水平未能一致,存在空间异质性。因此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实施差异化物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先锋 丁亚娟 王红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增加,区域间经济活动的相互依赖性日益加强,地理溢出效应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利用中国1998—2008年25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研发资本、人力资本、公共基础设施资本及其地理溢出效应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研发资本、人力资本与公共基础设施资本投入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积极的影响。人力资本的地理溢出效应不显著,公共基础施设资本投入的地理溢出效应为负。研发资本及其地理溢出效应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有积极影响,地理溢出效应大于研发资本对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广析 梅林海
金融资源的自由流动与集聚带来了金融的规模效应,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是资本的逐利驱动也进一步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随着区域间经济交易活动往来的日趋频繁,全要素生产率(TFP)的空间溢出效应越发明显。通过收集我国30个地区市(2006—2015)的截面数据,展开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的研究,从而优化金融在区域间的配置效率。为如何协调区域金融、经济均衡发展提供政策的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溢出效益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广析 梅林海
金融资源的自由流动与集聚带来了金融的规模效应,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是资本的逐利驱动也进一步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随着区域间经济交易活动往来的日趋频繁,全要素生产率(TFP)的空间溢出效应越发明显。通过收集我国30个地区市(2006—2015)的截面数据,展开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的研究,从而优化金融在区域间的配置效率。为如何协调区域金融、经济均衡发展提供政策的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溢出效益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慧瀛 杨宏举 祝甜
加大信息化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积极推进物流数字化发展对推动物流降本提效和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8—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用面板因子分析方法对物流信息化水平进性测度,并用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信息化和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信息化对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物流信息化对周边地区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物流信息化规模和物流宏观发展水平对本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的提升均具有积极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直接效应中,物流信息化对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增的积极影响,且对周边地区均存在积极的溢出效应,从各分指标来看,在东、中部地区物流信息化规模及宏观环境对本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均有积极影响,但东部地区不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中部地区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溢出效应为正,西部地区宏观环境并不具有正向直接促进效应,但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为促进我国物流信息化高质量发展,从加大物流信息化投入、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和政策协调力度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郑宝华 谢忠秋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紧张和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考虑各区域在能源约束和碳排放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在梳理了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的现状后,根据低碳经济的要求和特征应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我国各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与在不考虑低碳因素下的传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对比研究,最后对全国及三大区域的收敛性进行了解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江涛涛 郑宝华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紧张和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考虑各区域在能源约束和碳排放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显得日益重要。根据低碳经济的要求和特征应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我国29个省份及东中西三大地区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考虑低碳因素后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得到增加;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由技术进步率的变化主导,低碳技术效率变化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限;西部地区不存在绝对收敛,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存在较明显的"俱乐部收敛",我国总体及东中西三大地区都存在明显的条件收敛趋势。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红梅 张宁
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我国30个省市2006~2015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借助标准差椭圆和重心模型分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样本考察期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能客观反映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趋势;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出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呈现出不断扩散的趋势;效率重心位于河南和湖北境内,先后经历的迁移过程为东南→西北→西南;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6个影响因素对其产生了不同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其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是现阶段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路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学涛 王振华 张广胜
效率提升是中国经济在新常态背景下可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结构红利可能成为效率提升的源泉。本文运用空间面板SARAR模型,整理2001-2014年中国28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揭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的结构红利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关系;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之间表现出"U型"关系;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之间表现出"倒U型"关系。同时采用四种方法对以上结论进一步检验,发现以上结论仍然稳健。从政策分析的角度,政府应该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在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础上,推动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维林 程倩 余泳泽
全球生产网络的技术溢出传导效应打破了技术进步的独立性假设,而以往全要素生产率测算较少考虑网络循环效应的影响。本文构建了一个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来考察技术进步的网络传导效应,结合“空间—时变”随机前沿参数估计方法和国内国际循环外溢乘数的分解,实证考察了双循环条件下国家和产业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溢出效应。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呈逐渐放缓态势,其中国际循环的网络效应在金融危机后受全球价值链收缩的冲击较大,而国内循环的网络效应则为产业技术升级提供了重要的内生动力,制造业是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技术进步的网络效应对全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呈上升趋势,说明中国不仅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是推动世界技术进步的重要引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伟 郭杰浩
文章应用索洛余值法,基于2000—2018年的面板数据测度了京津冀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构建反距离权重矩阵的空间滞后模型(SLM)与空间误差模型(SEM),运用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对国际产业转移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进行解析。实证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全要素生产率较高的地区对邻近地区有负向影响;国际产业转移与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呈负相关关系,其对相邻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尚未形成;从直接效应看,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基础设施与经济密度指标均对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对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从间接效应看,仅人力资本指标对邻近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呈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瑞 孙夏令
本文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ML模型对全国30省2004—2016年的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通过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探讨其时空演进特征,并借助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分析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动态演进规律,省域间物流发展协调度有待提高;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特征,表现为生产率较高的省份趋于相邻,生产率较低的省份趋于相邻;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交通网络密度、物流能源强度、交通运输强度和人均GDP,各影响因素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市场化进程的正向溢出效应最高,对外开放程度和地区产业结构的溢出效应为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