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43)
- 2023(19464)
- 2022(16362)
- 2021(14948)
- 2020(12661)
- 2019(28709)
- 2018(27884)
- 2017(52870)
- 2016(28801)
- 2015(32191)
- 2014(31540)
- 2013(31309)
- 2012(28788)
- 2011(25997)
- 2010(25670)
- 2009(23588)
- 2008(23112)
- 2007(20058)
- 2006(17654)
- 2005(15836)
- 学科
- 济(121640)
- 经济(121481)
- 管理(88749)
- 业(83191)
- 企(68661)
- 企业(68661)
- 方法(56525)
- 数学(50870)
- 数学方法(50365)
- 财(35953)
- 中国(32525)
- 农(31988)
- 制(25966)
- 业经(25872)
- 学(24338)
- 地方(23914)
- 务(23208)
- 财务(23162)
- 财务管理(23112)
- 贸(22969)
- 贸易(22958)
- 易(22394)
- 企业财务(22117)
- 环境(21683)
- 农业(21538)
- 融(19424)
- 金融(19420)
- 银(18950)
- 银行(18892)
- 体(18394)
- 机构
- 大学(411819)
- 学院(409149)
- 济(174487)
- 经济(171319)
- 管理(157616)
- 研究(142160)
- 理学(137134)
- 理学院(135631)
- 管理学(133357)
- 管理学院(132623)
- 中国(109195)
- 科学(87140)
- 京(86141)
- 财(81459)
- 农(74050)
- 所(71987)
- 研究所(65569)
- 财经(65186)
- 中心(64991)
- 业大(64260)
- 江(59771)
- 经(59645)
- 农业(58595)
- 经济学(54843)
- 北京(53589)
- 院(51637)
- 范(49797)
- 经济学院(49588)
- 师范(49108)
- 财经大学(48874)
- 基金
- 项目(284125)
- 科学(225340)
- 基金(211121)
- 研究(199387)
- 家(187342)
- 国家(185890)
- 科学基金(159363)
- 社会(130689)
- 社会科(124131)
- 社会科学(124100)
- 基金项目(111118)
- 省(109820)
- 自然(105440)
- 自然科(103046)
- 自然科学(103012)
- 自然科学基金(101220)
- 划(93250)
- 教育(91274)
- 资助(86963)
- 编号(76072)
- 重点(64862)
- 部(63807)
- 发(60642)
- 成果(60423)
- 创(59378)
- 创新(55840)
- 科研(55581)
- 国家社会(55545)
- 教育部(54527)
- 制(53199)
- 期刊
- 济(181668)
- 经济(181668)
- 研究(116640)
- 中国(78679)
- 学报(70561)
- 农(65913)
- 财(64555)
- 科学(63961)
- 管理(58065)
- 大学(53582)
- 学学(51120)
- 农业(45044)
- 融(38910)
- 金融(38910)
- 教育(34739)
- 技术(33012)
- 财经(32686)
- 经济研究(30374)
- 经(28008)
- 业经(27885)
- 业(25388)
- 问题(24003)
- 贸(21290)
- 版(20491)
- 统计(19980)
- 技术经济(19297)
- 世界(19166)
- 科技(18814)
- 国际(18763)
- 策(18415)
共检索到600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胡玉凤 丁友强 陈晓燕
本文基于中国省域数据及A股上市公司2006-2017年数据,实证分析低碳规制工具对不同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低碳规制工具的影响具有差异性,高碳行业对低碳规制工具的敏感性较强,碳税的影响比碳补贴和碳投资的影响更加显著。第二,低碳规制工具的影响呈阶段性特征,在行业从高碳阶段转向低碳阶段过程中,碳税、碳投资及碳补贴依次表现出正向作用,碳投资和碳补贴在碳低位的影响更持久。第三,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随着碳减排增加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充分发挥低碳规制工具差异性效力要选择合适的工具组合策略,有助于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加快靠近并跨越拐点,是有效控制碳排放达峰的重要实现路径。构建有利于实现企业效益与绿色效率双赢的低碳规制框架,应实施有重点、分阶段、差别化的低碳规制工具组合政策,对高碳行业进行重点调控,并根据不同行业特征实施差别化调控,根据碳排放所处水平实施分阶段调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佳 王佳瑞 郭俊汝
基于2007—2021年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商帮文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商帮文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一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稳健。机制研究表明,商帮文化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代理成本和增加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来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拓展性分析表明,在法律制度环境和信任环境较差的地区,商帮文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强。文章为评估商帮文化的影响作用提供了理论分析和证据支撑,也为探索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路径提供了一种思路。
关键词:
商帮文化 全要素生产率 非正式制度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博文 霍晓彤 冯海燕
数字化转型是把握时代方向赋能企业战略转型与变革的必然选择。在数字经济迭代更新的背景下,基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选取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这一结论在选取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及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外部知识产权保护、组织内部冗余资源和管理者能力会强化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正向关系;进一步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激励效应得益于企业创新能力与专业化分工效率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国有和非高新技术企业样本中上述关系更加显著;最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能够提升企业市场价值。本文助推了全要素生产率动因及数字经济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效应、机制和企业性质差异的理解,为更好地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建华 李先枝
本文基于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运用Max DEA软件测算包含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两种非期望产出在内的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并运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政府干预、环境规制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环境规制水平的提高能有效地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这种正向促进作用一旦超过某个临界值就会减弱,即验证了"强波特假说"。在政府干预程度越强的地区,当地政府可能越倾向于采用行政性环境规制手段迫使企业进行污染治理,造成了资源的扭曲,不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在政府干预程度较弱的地区,当地政府会
关键词:
政府干预 环境规制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建华 李先枝
本文基于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运用Max DEA软件测算包含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两种非期望产出在内的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并运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政府干预、环境规制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环境规制水平的提高能有效地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这种正向促进作用一旦超过某个临界值就会减弱,即验证了"强波特假说"。在政府干预程度越强的地区,当地政府可
关键词:
政府干预 环境规制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鸿雁 李林波
随着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深入推进,如何构建协调的区域竞争关系及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俨然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代课题。为此,本文基于2008-2021年我国地级市层面的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从产业集聚的角度探究了区域竞争与流通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因果联系。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对流通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区域竞争显著抑制了流通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专业化集聚与区域政府税收竞争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拥挤效应会对流通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外部性,而多元化集聚与地方政府投资竞争相互作用所导致的集中排放效应会对流通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不利影响,且两者都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此外,区域异质性的结果表明,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的这种不利影响更为显著。据此,本文提出了各级政府应建立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区域竞争体系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玲 汪萍
文章利用2011—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测算了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这一结论在选取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进行相关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绿色创新能力和城市生产效率是数字经济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两个重要渠道;但城市的地理区位、行政级别、科教资源禀赋以及环境规制强度等异质性因素,使得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差异明显。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绿色创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力伟 吴传清
基于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OLS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个维度识别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考察“市场—政府”外部因素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上、中游企业的影响效果相对显著,对下游企业的影响效果相对有限。(2)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企业研发投入、推动数字化转型、强化企业绿色治理、扩展企业海外经营以及增加职工薪酬,有效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3)在“市场—政府”外部因素促进下,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效果显著增强。进一步提升长江经济带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需要加强数字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阎世平 李毅婷 韦庄禹
土地资源配置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密切。本文利用2003-2020年全国296个城市的土地出让数据和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土地资源配置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向依存关系,稳健性检验进一步验证了该结论;(2)土地资源配置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对中、西部地区企业和小企业的影响较大;(3)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市场化水平或企业研发创新强度更高时,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会更强。基于此,要提升引进企业质量,重点引进“专、精、特、新”的高效率企业,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加快推进土地出让市场化进程;完善多方合作的城市土地管理机制。
关键词:
土地资源配置 全要素生产率 协议出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马建威 王绒绒 闫新创
近年来,学界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经济后果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就其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及二者作用机制的探讨却十分匮乏。着眼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产出成果,基于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及作用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且在控制内生性、稳健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在二者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环境不确定性会弱化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影响。同时,在非国有、相对清洁型企业中,社会责任履行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研究结论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企业管理者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供了借鉴。
[期刊] 预测
[作者]
李凯 邹怿
研究了金字塔控制结构对管理层持股与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影响。使用中国制造业国有上市公司的实证数据估计相应的面板数据模型,结果显示:现金流权越高,终极控制股东监督管理层的动机越强,管理层持股对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越大;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越小,终极控制股东越倾向获取现金流权收益,对管理层的监督也越强,增大了管理层持股对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研究证明在金字塔控制结构下,现金流权与两权分离程度具有显著的治理效应,能改变终极控制股东的监督动机,从而影响管理层持股的激励作用。研究表明,管理层股权激励的推行必须与严格的监管相结合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正向激励效应,降低其负向影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惠献波
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278个地级市数据,从数字金融发展视角,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第二,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及缓解资源错配等途径,间接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带动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效果更为显著。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对策建议:第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数字普惠金融政策;第二,要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第三,要推动金融业回归本源,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惠献波
在中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智慧城市为实体经济赋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基于2009—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以微观企业高质量发展为落脚点,运用多期DID方法评估智慧城市建设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降低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量”上缓解样本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在“质”上提高企业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此外,智慧城市建设对规模较大企业、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的作用效果更加明显。基于此,中国应从加速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相关配套政策三个方面提升智慧城市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孙昊 郭贯成 彭山桂 王健
研究目的:探究标准地土地供应模式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研究方法:PSM-DID,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标准地土地供应模式的实施显著促进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2)从机制分析来看,工业结构优化和创新水平提升是标准地土地供应模式助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作用路径。相较于创新水平提升,工业结构优化在标准地土地出让模式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地方政府应结合自身发展目标和现状,通过持续推行标准地土地供应模式,引导工业结构优化转型、鼓励内部技术创新和外部先进技术引进等措施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春霞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从静态角度看,产品市场竞争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效应在民营企业(或非国有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中更为显著;从动态角度看,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当企业的终极控制人由国有变为民营时,产品市场竞争和私有产权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由冲突逐渐趋向融合。此外,产品市场竞争对处于不同分位数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要高于民营企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环境规制、低碳技术创新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企业所得税率降低会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吗?——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绿色金融政策与绿色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绿色信贷指引》实施的经验证据
低碳城市试点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党组织参与治理、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来自我国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绿色金融创新政策与企业生产率差异——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ESG评级分歧与企业绿色创新——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溢出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来自长三角城市群的经验证据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火电上市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分析
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有助于抑制企业金融化吗?——来自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