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97)
2023(15627)
2022(13435)
2021(12415)
2020(10356)
2019(23448)
2018(23577)
2017(46047)
2016(24723)
2015(27522)
2014(27501)
2013(27181)
2012(25054)
2011(22875)
2010(22968)
2009(21572)
2008(20415)
2007(17991)
2006(16100)
2005(14292)
作者
(71484)
(59114)
(59078)
(56089)
(37371)
(28129)
(26728)
(23148)
(22370)
(20993)
(19942)
(19906)
(18699)
(18670)
(18224)
(18042)
(17635)
(17401)
(16944)
(16827)
(14766)
(14507)
(14181)
(13461)
(13406)
(13126)
(13007)
(12883)
(11884)
(11526)
学科
(115607)
经济(115495)
管理(72544)
(64663)
(53324)
企业(53324)
方法(46285)
数学(40391)
数学方法(39955)
中国(29344)
(26789)
(25134)
地方(24758)
(23982)
业经(23411)
(20475)
环境(19022)
(18955)
贸易(18944)
(18349)
农业(17510)
(16810)
(16730)
银行(16685)
理论(16209)
(15988)
(15876)
金融(15874)
地方经济(15221)
(15153)
机构
大学(359075)
学院(358414)
(152107)
经济(148976)
管理(140308)
理学(121264)
研究(120890)
理学院(119945)
管理学(118011)
管理学院(117378)
中国(89637)
(75470)
科学(72864)
(69212)
(60207)
财经(55738)
研究所(54605)
中心(53211)
(52426)
(50926)
业大(50616)
(50476)
北京(48005)
经济学(46873)
(46548)
师范(46140)
(43920)
经济学院(42046)
(41537)
财经大学(41338)
基金
项目(238435)
科学(187297)
研究(176466)
基金(172581)
(149296)
国家(148096)
科学基金(127001)
社会(111892)
社会科(106028)
社会科学(106001)
(92629)
基金项目(91391)
自然(81193)
教育(80457)
自然科(79206)
自然科学(79189)
自然科学基金(77775)
(77631)
编号(72389)
资助(71224)
成果(58664)
重点(53250)
(52621)
(51850)
课题(49448)
(49092)
创新(45841)
国家社会(45590)
教育部(45493)
科研(45237)
期刊
(172753)
经济(172753)
研究(110543)
中国(61363)
学报(53227)
管理(52844)
(50571)
科学(49677)
(47427)
大学(40495)
学学(38315)
教育(36519)
农业(32893)
(31174)
金融(31174)
技术(31027)
经济研究(29063)
业经(27631)
财经(27625)
(23720)
问题(22413)
技术经济(18824)
理论(17905)
(17215)
商业(17114)
图书(17091)
现代(16716)
科技(16218)
实践(16048)
(16048)
共检索到5250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振元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保的双重要求下,低碳经济视角下能源结构优化举措的现实意义显得尤为重要。文章认为,优化能源结构需从能源结构战略、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技术创新、能源产业结构、能源管理方式、能源体制结构等多方面采取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东  刘清志  王臻  
如今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的主题,我国能源结构在这种形势下受到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调整能源结构应对能源危机和减少碳排放。在分析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整我国能源结构的对策,为国民经济的良好运行提供能源保障,推动我国向低碳社会迈进。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范德成  王韶华  张伟  贾立江  
我国的能源瓶颈突出表现为结构性矛盾。本文以能源经济学为理论支撑,从低碳经济发展对能源结构要求的角度,提出了社会经济效益、能源规划效益、环境效益等三个维度,并分析了各个维度的构成要素;综合运用粗糙集理论和AHP法进行指标约简和权值计算,构建了低碳经济范式下能源结构优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各评价指标设置分级标准,通过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对2010年我国10个省份的能源结构优化程度进行多指标综合测度与评价,阐明了该评价方法的科学有效性及评价结果的合理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诚  周安  张志坚  
随着社会和政府对碳排放的日益关注,低碳成为未来物流业发展的趋势。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构造超越对数函数模型对物流业不同能源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替代弹性以及技术进步差异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2年开始我国物流能源利用效率在显著提高,尤以天然气能源投入的贡献最大;电力、天然气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可以有效替代石油和煤炭,并且天然气、电力等能源技术进步速度要快于石油、煤炭,未来物流业高碳排放能源将被清洁能源逐步替代。研究结果反映了我国物流业能源消耗的实际现状,可以为政府、企业发展低碳物流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吕志胜  
我国的碳排放主要源于生产领域,所以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助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基于环境负荷模型,以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为因变量,以工业产值增长率、建筑业产值增长率、第三产业中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增长率、非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增长率以及环保投资额增长率为自变量,通过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分析,探讨我国能源消耗与各类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存量调整和增量调整的路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并在有效技术推动下实现低碳经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婷婷  唐晓华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作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手段,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首要选择。文章通过选取我国制造业30个行业为决策单元,对2008~2012年间投入产出数据进行有效性处理,并运用两种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各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考察并分析各行业的能效差异。结论显示我国制造业总体能源利用效率偏低,个别行业投入冗余值过高,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制造业能效的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汪忠杰  刘一恒  
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是我国走可持续的能源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文章梳理了发达国家在促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方面的政府引导、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和财税支持、创新体系建设以及人才培育等有效做法,分析了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不足、能源消费市场有待培育、技术创新能力相对滞后以及金融财税体系有待优化等问题,认为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应坚持财税补贴战略、创新驱动战略、技术标准战略、市场培育战略、金融支持战略和跨国并购战略。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于音  
本文从中国产业结构的发展特点出发,结合低碳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剖析了低碳经济发展视角下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问题。进而提出优化对策,包括:以低碳化发展为目标开展制度创新,努力实现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业发展及高碳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有机统一,推动高能耗产业向低能耗发展转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海宏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我国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但产业结构的低度化已成为制约我国各地区低碳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基于因子分析模型,构建由1个目标层、3个标准层和1 6个指标层构成的省域产业结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我国30个省(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的协调匹配以及产业结构高度化调整所带来的规模效益对省域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起着主导性作用;我国省际间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差异明显。最后,文章提出我国省域产业结构优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闫世刚  
低碳经济下发展新能源是北京市优化能源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和增强创新实力的重要举措。文章从产业创新能力、市场发展能力、产业战略能力和产业环境建设等四个维度构建北京市新能源产业评价体系,根据定量研究结果提出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的集成创新模式、太阳能和风能的龙头带动模式、地热能的中小企业集群模式以及生物质能的产学研联盟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闫世刚  
低碳经济下发展新能源是北京市优化能源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和增强创新实力的重要举措。文章从产业创新能力、市场发展能力、产业战略能力和产业环境建设等四个维度构建北京市新能源产业评价体系,根据定量研究结果提出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的集成创新模式、太阳能和风能的龙头带动模式、地热能的中小企业集群模式以及生物质能的产学研联盟模式。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林琳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能源结构不尽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与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能源结构的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创建低碳经济体、降低煤电比重、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调整产业结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贾立江  范德成  武艳君  
如何针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是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通径分析方法和面板协整模型,探讨了各个行业发展和能源消费的依赖关系,揭示了在节能和碳排放约束下产业结构调整的特征。研究结果发现,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通过第一产业产值的比重作用于单位GDP碳排放的间接通径系数,也说明第一产业产值的比重下降,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上升是目前最为有效的一个方式。工业内部行业的结构调整以实际工业总产值和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弹性较高、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对碳排放强度影响较低的行业进行调整,如有色金属、化纤、食品行业进行调整。而对实际工业总产值和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弹性较低、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对...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韶华  
只有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低碳经济目标的实现。在对基于低碳经济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协调关系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粗糙集理论和AHP法进行指标约简和权值计算,进而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低碳经济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协调度定量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4~2009年,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协调程度不断提高,但仍处于低度协调水平。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吴垠  王雪梅  
要实现我国造纸产业的低碳化转变,必须走技术创新之路,通过研发适用于低碳产业的工艺技术、装备和化学助剂,从节约原材料、节约水资源、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出发,让整个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和环保。首先,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加强造纸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其次,要培养和造就系统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增强造纸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再次,要积极引导、扶持造纸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技术装备和基础设备,创建一批富有活力的体现低碳经济理念的生态工业示范基地,并尽快推广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