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96)
2023(16458)
2022(14086)
2021(12949)
2020(10811)
2019(24689)
2018(24703)
2017(47850)
2016(25768)
2015(28967)
2014(28925)
2013(28627)
2012(26172)
2011(23764)
2010(24142)
2009(22270)
2008(21134)
2007(18632)
2006(16436)
2005(14585)
作者
(74732)
(62051)
(61902)
(58922)
(39514)
(29741)
(28052)
(24386)
(23555)
(22187)
(21044)
(20962)
(19771)
(19703)
(19110)
(19054)
(18501)
(18112)
(17647)
(17619)
(15468)
(15310)
(15092)
(14192)
(13925)
(13809)
(13727)
(13487)
(12530)
(12080)
学科
(125237)
经济(125129)
管理(74241)
(67794)
(56566)
企业(56566)
方法(51005)
数学(44325)
数学方法(43607)
(29047)
地方(28604)
中国(28012)
业经(26176)
(25861)
(23203)
农业(19552)
环境(19433)
理论(19006)
(18530)
(18360)
贸易(18347)
(17967)
(17673)
地方经济(17216)
技术(16294)
(15830)
产业(15361)
(15153)
金融(15149)
(14842)
机构
学院(372784)
大学(371746)
(155232)
经济(152062)
管理(147568)
理学(128129)
理学院(126746)
研究(125482)
管理学(124272)
管理学院(123635)
中国(91310)
(78689)
科学(77532)
(66700)
(62871)
研究所(57331)
(56440)
中心(55785)
业大(54219)
财经(54064)
(53508)
北京(49711)
(49215)
(48914)
师范(48766)
经济学(46816)
(45571)
农业(43956)
(43778)
经济学院(41811)
基金
项目(253381)
科学(199416)
研究(185631)
基金(183014)
(158880)
国家(157630)
科学基金(135751)
社会(117235)
社会科(111128)
社会科学(111098)
(99643)
基金项目(96578)
自然(88051)
自然科(85973)
自然科学(85957)
教育(85443)
自然科学基金(84361)
(83214)
资助(76286)
编号(75917)
成果(61054)
重点(56785)
(55311)
(55101)
(52451)
课题(52443)
创新(48907)
科研(47972)
国家社会(47706)
教育部(47559)
期刊
(175190)
经济(175190)
研究(110148)
中国(66708)
学报(55891)
管理(55767)
科学(53426)
(51738)
(48898)
大学(42550)
教育(40286)
学学(40257)
农业(35894)
技术(34324)
经济研究(28952)
(28715)
金融(28715)
业经(28314)
财经(26335)
(22743)
问题(22199)
技术经济(19995)
统计(18719)
(18313)
图书(18146)
科技(17757)
商业(17231)
现代(17006)
(16971)
理论(16924)
共检索到542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绍洪  和思鹏  
文章以经济技术要素和生态资源要素为基础,构建了企业效益模型,并且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视角,研究了集群生产和循环生产这两种产业生产组织模式的企业效益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传统集群生产的经济效益显著优于循环生产,而循环生产的生态效益又显著优于传统集群生产。基于上述各自的优点,提出了能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优化的新型产业组织模式——循环产业集群模式。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该模式是构建西部地区绿色增长极的最佳途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伟  
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因受限于自我经济基础与国家整体产业水平,导致来自于外资的项目投资胜于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进而陷入"产业转移陷阱"。结合产业链空间演化特征,单一产业链纵向延伸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创新产业链而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其主要表现为产业链的横向扩展。因此,西部地区未来应更多地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实现不同产业链区段的"接通",即线性链接状态下的区域产业横向拓展;积极培育产业网络,通过对产业氛围的专门营造,实现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伟  
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因受限于自我经济基础与国家整体产业水平,导致来自于外资的项目投资胜于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进而陷入"产业转移陷阱"。结合产业链空间演化特征,单一产业链纵向延伸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创新产业链而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其主要表现为产业链的横向扩展。因此,西部地区未来应更多地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实现不同产业链区段的"接通",即线性链接状态下的区域产业横向拓展;积极培育产业网络,通过对产业氛围的专门营造,实现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林秀  
路径依赖理论是近些年来制度经济学研究范式中广为流传的理论。遵循这一理论,以重庆为例对西部地区工业产业的发展路径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深入揭示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障碍,并对破除路径依赖,进一步发展低碳产业提出了基本研究思路。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俞薇  
随着消费水平和结构的提升,居民消费行为逐渐成为碳排放新的增长点,倡导低碳消费行为日益引起关注。本文对消费升级和消费模式的基本内涵进行梳理,对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现状进行研究,并通过19 9 0-2009年的数据对居民消费模式和碳排放量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符合低碳经济发展思路的消费模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查建平  王挺之  冯宇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研究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对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数据包络方法与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构建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旅游经济增长与旅游业碳排放分解模型,对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作出了分析与解读。研究发现: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先负后正,以2008年为分界点;资源要素投入对旅游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较大;碳排放效应对旅游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正面影响,多数地区主要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推进旅游经济增长;旅游业环境结构特质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生态环境破坏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对旅游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旅游业碳减排起到较大促进作用,资源要素投入却助推了碳排放量上升,但旅...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立平  许蕊  
在当前汽车保有量急剧增长的情况下,日益严重的能源稀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将成为制约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汽车产业作为安徽省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产业,能否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对推动全省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依据发展经济学低碳经济理论,对未来安徽汽车产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发展路径,以期为安徽省汽车产业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程广斌  龚新蜀  
加快西部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产业组织经济增长的关系看,西部经济增长质量较差,主要表现为资源配置效率低、企业经济效益差、技术进步缓慢,产业组织结构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是制约西部经济集约增长的主要障碍。因此,西部要实现从粗放到集约的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加快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加速西部经济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蔡绍洪  和思鹏  
本文从低碳经济视角考察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生态化发展是现代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西部地区面临的跨越式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和谐发展两大艰巨任务,只有推进生态化发展才能尽快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而构建循环产业集群则是实现生态化发展的有效载体和最佳产业组织模式,最后提出了构建循环产业集群的总体思路与基本原则。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洁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在当前低碳经济模式下,企业营销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改变。低碳营销将成为主要发展趋势。首先介绍了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然后分析了低碳营销的核心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政府机构、环保组织和企业主体三面出击,构建促进企业低碳营销的联动机制,从而促进企业稳定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璐  
随着人们对于绿色低碳理念的逐步接受,包装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既要在包装设计的创意性上下功夫,又需要注重包装设计的生产及用料的环保性。如何通过包装设计、用料环保的角度进行创新和产业转型是包装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低碳经济背景对于包装行业产生的影响,梳理包装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低碳背景下包装行业转型升级的策略,并进行实例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广凤  吴红霞  孙凤芹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各地区产业发展的普遍共识,区域主导产业的培育和选择需要在低碳经济的环境下进行。本文阐述了区域内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从经济规模、市场增长潜力、产业增长潜力、产业竞争、经济效益、产业关联效应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构建了评价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为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提供了解决方案。并以河北省为例,对河北省区域主导产业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莫维冰  
长期以来,我国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造成了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推动经济增长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而第二产业"重化结构"特征明显,高能耗问题突出。文章认为,在全球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降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兴明  熊超  于翠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蚕桑生产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活动迫切需要向低碳化的发展模式转变。在分析蚕桑生产中涉及碳排放的各环节的基础上,提出了减少生产中碳排放的技术措施和低碳蚕桑生产模式,为实现低碳蚕桑发展指明了发展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贾立江  范德成  武艳君  
如何针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是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通径分析方法和面板协整模型,探讨了各个行业发展和能源消费的依赖关系,揭示了在节能和碳排放约束下产业结构调整的特征。研究结果发现,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通过第一产业产值的比重作用于单位GDP碳排放的间接通径系数,也说明第一产业产值的比重下降,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上升是目前最为有效的一个方式。工业内部行业的结构调整以实际工业总产值和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弹性较高、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对碳排放强度影响较低的行业进行调整,如有色金属、化纤、食品行业进行调整。而对实际工业总产值和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弹性较低、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