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457)
- 2023(23738)
- 2022(20223)
- 2021(18784)
- 2020(15843)
- 2019(36068)
- 2018(35746)
- 2017(68516)
- 2016(37391)
- 2015(42077)
- 2014(42140)
- 2013(41556)
- 2012(38961)
- 2011(35343)
- 2010(36126)
- 2009(33947)
- 2008(33320)
- 2007(30218)
- 2006(26966)
- 2005(24745)
- 学科
- 济(159688)
- 经济(159508)
- 管理(111909)
- 业(106501)
- 企(88504)
- 企业(88504)
- 方法(62964)
- 数学(53593)
- 数学方法(52946)
- 中国(46832)
- 农(43245)
- 财(42356)
- 地方(36648)
- 业经(36477)
- 制(35276)
- 学(34251)
- 银(32514)
- 银行(32443)
- 融(32214)
- 金融(32209)
- 行(31166)
- 农业(28691)
- 贸(28492)
- 贸易(28468)
- 易(27546)
- 理论(26197)
- 技术(25852)
- 务(25823)
- 财务(25724)
- 财务管理(25667)
- 机构
- 大学(535712)
- 学院(535052)
- 济(221566)
- 经济(216576)
- 管理(203108)
- 研究(188106)
- 理学(172598)
- 理学院(170598)
- 管理学(167655)
- 管理学院(166671)
- 中国(146418)
- 京(115767)
- 科学(113446)
- 财(106312)
- 所(96741)
- 农(89031)
- 研究所(86944)
- 中心(85559)
- 江(83832)
- 财经(82281)
- 业大(77147)
- 经(74380)
- 北京(74211)
- 范(71951)
- 师范(71277)
- 农业(69284)
- 院(67662)
- 经济学(67091)
- 州(67008)
- 财经大学(60545)
- 基金
- 项目(345045)
- 科学(270300)
- 研究(254880)
- 基金(247630)
- 家(215031)
- 国家(213149)
- 科学基金(181977)
- 社会(159976)
- 社会科(151516)
- 社会科学(151477)
- 省(136008)
- 基金项目(130105)
- 教育(117721)
- 自然(116358)
- 划(113786)
- 自然科(113577)
- 自然科学(113547)
- 自然科学基金(111498)
- 编号(104995)
- 资助(102256)
- 成果(87502)
- 重点(77811)
- 发(76082)
- 部(75882)
- 课题(73659)
- 创(72777)
- 创新(67664)
- 国家社会(65225)
- 科研(65088)
- 教育部(65071)
- 期刊
- 济(258915)
- 经济(258915)
- 研究(167354)
- 中国(116008)
- 财(83636)
- 学报(82598)
- 农(82053)
- 管理(78641)
- 科学(75966)
- 教育(64606)
- 大学(62566)
- 融(61794)
- 金融(61794)
- 学学(58633)
- 农业(54960)
- 技术(47634)
- 财经(41352)
- 业经(41144)
- 经济研究(40994)
- 经(35615)
- 问题(32918)
- 业(29500)
- 技术经济(27348)
- 图书(27150)
- 贸(26658)
- 理论(25476)
- 科技(25049)
- 版(24510)
- 现代(24230)
- 商业(23881)
共检索到8355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一诺
“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为基础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其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对我国开展低碳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能源产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社会各主体对该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的投资不断增加。然而,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历程较短,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牛丽贤 张寿庭
全球气候的日益恶化,促使人类进入"低碳经济"时代。中国面对"碳减排"与发展经济的双重压力,提出增加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利用总量中的比例、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范围、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等要求。应该完善可再生能源相关立法,加强法律实施;通过政府积极干预建立可再生能源的主导产业地位;根据能源的自然禀赋条件,建立区域性的可再生能源的产业集群;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成熟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可再生能源 发展 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占明珍 杨艳琳
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减少对化石等高碳型能源的需求,增加对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等低碳型能源的生产与消费,促使经济发展方式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这将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对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作用以及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具体为:提高对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技术水平;组建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协调机构,建立统一管理的协调机制;完善可再生能源产业政策与法规。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能源 可再生能源产业 对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齐绍洲 张振源
本文基于欧盟碳市场(EU ETS) 20个参与国可再生能源专利的面板数据,结合自主构建的基于欧盟碳排放权配额(EUA)现货和期货市场价格的碳金融指标,研究了碳金融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EU ETS在完成减排目标的同时,已经发挥出金融市场的融资功能,为碳强度更低的国家提供资金支持作为其减排的经济补偿,并进一步引发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创新。碳金融引发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效应主要发生在一次能源消费行业以及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且对高质量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更明显。
关键词:
碳金融 可再生能源 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蒋松云 曾铮
提高能源效率和扩大使用可再生能源是促进能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事实表明,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发展中国家提高能源效率的压力较大。但即使认识到能源战略的重要性,缺乏资金的启动与支持往往是提高能效和扩大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制肘。国际经验表明,成功的制度都是在政府加大财政投资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市场机制,鼓励社会资源更多地进入到支持能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的领域中来。
关键词:
能源效率 可再生能源 金融支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红
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使山西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 ,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推动山西能源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是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对我省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崔奕 郝寿义 王银平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并由此引发了人们对碳排放和低碳产业的高度重视。发展可再生能源将是人类走向低碳经济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未来世界发展的能源格局中,煤炭消费将在终端能源使用中逐渐减少,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文章对低碳经济与可再生能源的关系进行简要论证,对我国可再生能源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进行分析,并针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可再生能源 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周天舒 迟东训 艾明晔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要措施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虽然从2010年开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但成本的分摊机制尚不合理,既影响可再生能源的消纳,也将带来用电成本的增加,从而影响“十四五”时期为实现双碳目标应完成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为此,应完善降低发展可再生能源成本的政策、建立发展可再生能源成本的合理分担机制,以保证“十四五”时期建设的可再生能源被电网消纳并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
“十四五” 可再生能源 双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邹亚生
《京都议定书》建立了三种旨在成功有效地实现减排目标的国际合作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IET)、联合履行机制(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IET允许附件Ⅰ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之间相互转让它们的部分排放配额单位。JI主要用于发达国家和东欧转型国家的合作减排,允许附件Ⅰ国家从其在其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怀文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经历了工业化和信息化之后,现在已经进入低碳化经济时代。低碳经济是立足于非可再生资源保护和气候条件改善而提出,在当前低碳经济下进行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是顺应时代需求。本文首先阐述了低碳经济背景下新能源产业集群的背景和基本内涵,然后再分析新能源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外在动力和内源动力,得知社会因素、政治因素是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的外在动力,而内在动力主要从运输成本和价值链两方面进行分析,最后从生产要素、产业规模与配套、政府作用3个方面论述新能源产业集群的演化路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志强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与利用等被提上了日程。本文从我国碳排放交易和碳金融的发展现状出发,对我国碳金融的发展障碍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碳金融发展体系的推进策略。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碳金融 碳交易 发展策略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颖薇
本文认为在国内积极进行经济结构转型,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各方研究的重点,碳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也成为关注的焦点。对照发达国家碳金融业务的开展现状,我国在此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从政策框架、监管、立法、投资等方面加强建设。
关键词:
碳金融 低碳经济 发展路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健全 蔡信威
文章选取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以及面板门槛效应模型,探讨了交通运输、旅游发展、可再生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联机制。结果表明:在交通运输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可再生能源、旅游发展都具有干扰性的调节作用,且这种调节作用均具有非线性门槛特征,随着门槛区间的提高,交通运输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在旅游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可再生能源具有正向增强性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检验表明,上述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林立
随着全球对气候问题的持续关注,碳金融市场发展也越来越被各国所重视。与传统意义上的金融相比,碳金融的核心是围绕着碳排放权展开的。因此,从碳金融的本质来看,碳金融与低碳经济是相辅相成的。目前国际碳金融市场具有碳交易规模飞速增长、基于配额的交易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市场参与主体广泛及碳金融产品日益多样化、欧盟占据主要地位及欧元成为主要结算货币等特征,同时也具有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中国不仅要积极地参与国际碳金融市场,而且还要从全局的角度思考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问题,具体包括加强宣传力度、培育中介机构、落实政策支持、加强风险应对能力建设等方面。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杜莉 孙兆东
碳金融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事实上,碳金融就是把碳排放当作一个有价格的商品,可以进行现货、期货等的买卖。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减排市场提供者之一,未来5年碳交易量每年都将超过2亿吨。中国新能源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典型的清洁能源,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一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