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27)
2023(4794)
2022(3816)
2021(2975)
2020(2324)
2019(4965)
2018(4871)
2017(9458)
2016(4815)
2015(5361)
2014(5441)
2013(5602)
2012(5608)
2011(5339)
2010(5421)
2009(4958)
2008(4402)
2007(4048)
2006(3982)
2005(3756)
作者
(15176)
(12957)
(12837)
(12325)
(8250)
(5928)
(5726)
(5018)
(4913)
(4726)
(4458)
(4258)
(4242)
(4100)
(4063)
(3992)
(3862)
(3707)
(3686)
(3402)
(3314)
(3100)
(3074)
(3016)
(3009)
(2954)
(2677)
(2523)
(2513)
(2485)
学科
(50852)
经济(50830)
管理(16735)
地方(14554)
方法(11971)
地方经济(11642)
环境(11626)
数学(10874)
数学方法(10839)
(9526)
(9423)
中国(8745)
经济学(7901)
业经(7584)
(7511)
企业(7511)
资源(5871)
(5688)
(5688)
(5452)
(5337)
(5333)
金融(5333)
(5180)
产业(4997)
(4798)
生态(4581)
(4486)
(4401)
银行(4398)
机构
学院(81607)
大学(81547)
(49863)
经济(49163)
研究(33345)
管理(28843)
中国(24733)
理学(24236)
理学院(23969)
管理学(23703)
管理学院(23553)
(19378)
经济学(17474)
科学(17129)
(16440)
(16390)
财经(15553)
经济学院(15363)
研究所(14730)
(14020)
中心(13921)
(12124)
(11756)
财经大学(11329)
北京(10601)
科学院(10570)
社会(10040)
(9809)
经济研究(9697)
研究中心(9436)
基金
项目(49530)
科学(39711)
基金(37386)
研究(36567)
(32063)
国家(31852)
科学基金(27394)
社会(26828)
社会科(25630)
社会科学(25623)
基金项目(19071)
(18684)
自然(15514)
资助(15199)
教育(15157)
(15114)
自然科(15088)
自然科学(15086)
自然科学基金(14797)
(13025)
(12946)
经济(12852)
编号(12630)
国家社会(12023)
重点(11377)
发展(11273)
(11124)
(11071)
中国(9912)
教育部(9862)
期刊
(62951)
经济(62951)
研究(29897)
中国(14244)
(14004)
管理(12459)
经济研究(11447)
科学(10151)
学报(9611)
财经(8890)
(8799)
(8613)
金融(8613)
(7926)
大学(7762)
问题(7717)
学学(7631)
技术(7490)
业经(7245)
技术经济(6433)
农业(5806)
(5792)
世界(5619)
统计(5552)
国际(5328)
经济问题(5032)
经济学(4745)
(4587)
经济管理(4581)
改革(4360)
共检索到1334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玉敏  
本轮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发展带来了人们对低碳经济的大讨论。"低碳经济"一词从媒体语言正逐渐成为经济学词汇,于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对"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本期我们集中刊发了系列有关文章,旨在为研究和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参考。以后,我们还将继续关注此论题,希望有关专家积极来稿。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朱松丽  
低碳发展与转变发展方式高度一致。我国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在自主创新能力、能源发展战略、森林资源发展和湿地保护诸方面,仍面临着严峻挑战,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控制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我们应立足国情,以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增强碳汇为重点,以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在工业化完成阶段尽快从相对减排走向绝对减排。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郭万达  郑宇劼  
本文分析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指出,目前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发达国家纷纷将对低碳经济投资作为刺激经济的主要抓手,低碳经济将是未来40年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有鉴于此,本文建议,应将发展低碳经济纳入国家战略,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国际谈判和有关国际标准的制订中。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邵锦华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进程中,存在包括发展阶段、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技术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压力与挑战,同时也存在减排空间大、减排成本低、技术合作潜力大的优势。因此,我们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建立低碳经济的政府主导机制、技术支撑机制、制度创新机制、生产消费机制和国际合作机制,从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力文  
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即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将经历一场历史性的转变。英国在亚洲的最后一块殖民地将回归祖国,成为一个特别行政区。 香港回归,不仅洗刷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耻辱,而且在回归之后,我们有信心经过自己的精心治理,让这颗“东方明珠”变得更加光辉灿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燕珺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依然面临严峻挑战:公众生态意识觉醒却践行乏力;地方政府生态治理无力;经济发展模式亟待转变。挑战与机遇并存,文章认为,应通过生态教育途径,树立生态理念;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绿色发展;转变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以应对经济新常态下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高红  
低碳发展是深圳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从这么几个方面去考虑。深圳要顺应世界发展趋势。气候问题变成了一个重大挑战,全球正在积极地利用开发低碳能源,探索全新的发展模式,这是全球的一个趋势。特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泽填  林钦洁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品碳足迹高,技术相对落后,加之外向型的特点,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另一方面,其他行业减少碳排放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全球的低碳行动也给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发展契机。我国政府应顺应低碳经济背景下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方向,综合实施产业导向、财政支持和市场引导等措施,促进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罗焰  刘孟娇  
低碳经济给金融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财务理论与实践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分析了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财务理论面临的挑战,进而阐述财务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女性管理者的巨大潜力和优异表现已经得到公认,然而,女性管理者的数量和质量与其在经济社会中的参与程度还不相适应,如基层多,高层少;低职多,高职少;副职多,正职少等。这些管理者身上存在的女性特质一部分是取得成功的有力武器,一部分却是成功路上的最大障碍。比如,理财能力、韧性和高信用度是他们的三大管理优势;凭感觉做事、家庭的压力与失衡则成为她们必须要面对的难题。那么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Ganesh Thapa  
小规模农业比重很巨大,具有经济和产出方面的效率。在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两次农业转型中,小农户在第一次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第二次转型中则遇到了许多挑战,包括生产率、土地使用权、资源与环境、风险和脆弱性等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可以应对这些挑战,前者的例子有保护性耕作、有机农业、生物技术等,后者的例子有农民组织化、订单农业、融入供应链、财政刺激等。亚洲国家的农业政策有利于小规模农业,而拉美地区的农业政策则正在向有利于小规模农业的方向发展。为鼓励小规模农业的发展,需调整农业公共支出的结构,推动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合作,帮助小农户融入正在兴起的价值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社英  梁小楠  
文章以中国的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强调总体公共政策(GPP)在认识与应对各种社会问题中所起到的关键指导作用。在当前福利国家发生眼花缭乱变化的背景下,重审经济国家的概念性框架及其历史变迁,以利于进一步比较社会政策研究。文章特别强调历史观点的重要性,展示国家在不同的发展(和挫折)时期,如何以及为何对社会问题与事件的理解和处理会大不相同。中国社会经济政策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之窗,无论是经济国家早期不幸高度政治化还是后来拨乱反正专心搞经济,社会问题的科学研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过。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袁富华  
为对减排目标的经济意义进行比较系统的观察,本文尝试着建立一个含有环境要素的增长核算框架。立足于这个分析性框架,本文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一些重要特征进行了揭示,并对减排冲击和未来增长趋势给出了说明,主要结论如下:(1)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潜在经济的增长速度平均为9.5%,其中,大约1.3个百分点是环境的代价;进入新世纪以来,环境消耗拉动经济增长平均为2个百分点。(2)在考虑低碳经济约束、人口转型的条件下,未来10年中国潜在增长速度将逐步降低到8%以下,现有生产模式不足以吸收减排冲击。(3)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技术进步和结构转型至关重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慧   吴玉明   周懿  
“双碳”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低碳经济的实现有赖于工业的低碳发展,而传统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在节能减排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当前形势下,我国传统制造业既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会,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分析“双碳”目标下传统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面临的挑战以及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双碳”目标下传统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