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87)
- 2023(12680)
- 2022(10946)
- 2021(9959)
- 2020(8267)
- 2019(18617)
- 2018(18796)
- 2017(36207)
- 2016(19464)
- 2015(21891)
- 2014(22110)
- 2013(22067)
- 2012(20425)
- 2011(18499)
- 2010(18433)
- 2009(16719)
- 2008(15811)
- 2007(13848)
- 2006(12352)
- 2005(10884)
- 学科
- 济(99772)
- 经济(99687)
- 管理(60557)
- 业(53958)
- 企(45432)
- 企业(45432)
- 方法(39363)
- 数学(34211)
- 数学方法(33891)
- 地方(22278)
- 中国(21447)
- 学(21202)
- 农(20476)
- 业经(19462)
- 财(18048)
- 环境(17424)
- 技术(17086)
- 和(14475)
- 地方经济(14232)
- 农业(14186)
- 贸(14009)
- 贸易(14002)
- 理论(13750)
- 易(13503)
- 制(13427)
- 划(12854)
- 融(11629)
- 金融(11628)
- 银(11190)
- 银行(11151)
- 机构
- 大学(286888)
- 学院(285062)
- 济(122492)
- 经济(119981)
- 管理(115424)
- 理学(100173)
- 理学院(99096)
- 研究(97779)
- 管理学(97557)
- 管理学院(97052)
- 中国(69975)
- 京(60649)
- 科学(59793)
- 财(51151)
- 所(48844)
- 研究所(44605)
- 中心(42961)
- 农(42523)
- 业大(41978)
- 财经(41735)
- 江(40415)
- 北京(38348)
- 经(37880)
- 经济学(37175)
- 范(36779)
- 师范(36472)
- 院(35401)
- 经济学院(33220)
- 农业(33106)
- 州(32763)
- 基金
- 项目(196121)
- 科学(154395)
- 研究(143949)
- 基金(142644)
- 家(123872)
- 国家(122903)
- 科学基金(105820)
- 社会(91357)
- 社会科(86727)
- 社会科学(86702)
- 省(76347)
- 基金项目(76133)
- 自然(68313)
- 自然科(66666)
- 自然科学(66653)
- 自然科学基金(65456)
- 教育(64773)
- 划(63791)
- 资助(58323)
- 编号(57898)
- 成果(45925)
- 重点(43627)
- 部(43060)
- 发(42751)
- 创(41055)
- 课题(39569)
- 创新(38370)
- 国家社会(37592)
- 教育部(37074)
- 科研(36983)
- 期刊
- 济(137443)
- 经济(137443)
- 研究(86330)
- 中国(50604)
- 管理(43457)
- 学报(43307)
- 科学(41304)
- 农(37967)
- 财(37136)
- 大学(32769)
- 学学(31027)
- 教育(28737)
- 技术(27596)
- 农业(26939)
- 经济研究(22504)
- 融(21286)
- 金融(21286)
- 财经(20687)
- 业经(20280)
- 经(17739)
- 问题(17331)
- 技术经济(16913)
- 科技(14942)
- 图书(14533)
- 理论(14357)
- 业(13405)
- 现代(13237)
- 实践(12975)
- 践(12975)
- 商业(12310)
共检索到4156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莎莎 张建华
为全面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质量与生态环境质量,低碳经济势在必行。低碳经济的实现依赖于技术创新,只有以过硬的技术作保障,才能从源头制止更多污染物的产生,实现低碳发展。但是我国低碳经济存在着"技术锁定"现象,技术锁定使我国现代产业体系难以形成,消耗了大量的能源,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文章从我国低碳经济技术锁定的现象出发,分析了技术锁定的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研发能力薄弱、投资风险巨大、国际技术转移困难、低碳消费观念滞后等综合因素影响。文章提出了低碳技术锁定突破点是突破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并分析了与之对应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技术锁定 低碳技术 低碳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水利 苏贝 易正广
发展中国家通过比较优势进入国际化分工,在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陷入价值链"低端锁定"陷阱。基于模块再集成视角,将企业技术资源优势分为技术潜能和创新资源,将系统集成能力作为中介变量,将"低端锁定"突破路径分为同种模块再集成和异种模块再集成,研究技术资源优势、系统集成能力对"低端锁定"突破路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技术资源优势,即技术潜能与创新资源优势,对突破路径选择发挥正向影响作用;系统集成能力对突破路径选择发挥正向影响作用;技术资源优势对系统集成能力发挥正向影响作用。由此,企业应通过整合及运用技术资源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水利 易正广 李韬奋
发展中国家的模块供应商通常会出现所谓的价值链"低端锁定"现象,直接影响相关企业在全球分工协作网络中的收益,也影响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基于模块分割的最优数量决定理论,本文认为发达国家较高的技术潜力导致了系统集成商所需的较为精细化的模块系统,对于发展中国家较低技术潜力的模块供应商意味着模块的过度分割,导致发展中国家模块供应商在产业价值链上的"低端锁定";本文通过构建基于技术势能的技术集聚效应模型,分析不同层次模块再集成的运作机理,考察模块化系统中模块规模与边界的变化。从专业化分工视角讨论"低端锁定"成因并提出相关企业的突破路径,为发展中国家模块供应商通过再集成破解"低端锁定"的陷阱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谢来辉
"碳锁定"是理解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概念,但是常常被片面理解。本文追溯了文献中碳锁定概念的来源及其本身的深刻内涵,在此基础上对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了新的认识。发展低碳经济的本质是要解除碳锁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碳锁定带来的挑战,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更大;未来的国际气候合作应该更加注重技术合作,以加强参与和履约方面的激励;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加入低碳经济的维度,因此也必须开展"解锁"的行动。
关键词:
碳锁定 低碳经济 新型工业化道路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陶爱萍 王涛
在分析逆向技术标准锁定形成机理及其负面效应的基础上,从开源创新的特征和内在机制入手,探索开源创新对逆向技术标准锁定的突破机制。结果表明:开源创新的用户参与机制、个人—集体联合机制以及多重激励机制是突破逆向技术标准锁定的关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袁嘉琪 卜伟 杨玉霞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加强了京津冀之间的联系,以此为基础构建区域价值链能够有效突破京津冀在国家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中的"双重低端锁定"。首先,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证实京津冀处于"双重低端锁定"位置;其次,分析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构建区域价值链的机理,表明该地具备构建区域价值链的条件;最后,从经济、交通和政治三个方面分析了其区域联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区域价值链,利用京津冀制造业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共41个月的月度数据建立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京津冀区域价值链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通过后形成的以区域联系为基础的京津冀区域价值链能够促进该地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且人均GDP较低的省市产业升级效应越明显;区域联系对京津冀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北京的技术外溢实现的,但技术外溢的正反馈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魏国江
在价值链分工中,可根据企业在价值链中的功能,把企业的生产制造活动分为简单的生产制造、核心模块制造、系统集成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对企业的要求各异,其中系统集成需要企业拥有对供应链和技术的协调能力,对企业要求最高,系统集成企业在运营中会锁定技术及供应链企业,把关联企业纳入系统,而把非关联企业排斥于系统之外,这样既可防止技术外溢,也可确保利润在关联企业间的转移。在引进外资的企业中,跨国公司属于典型的系统集成企业,其锁定效应使我国"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难以实现。为此,提高我国企业的系统集成能力是制造业的根本出路。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阳阳 申成霖
本文基于价值链创新的视角提出多种路径,APS嵌入以及其与制造企业的融合与互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价值链的升级;外围环节切入减轻了进入壁垒,通过收购和自主研发打通子价值链环节产品的上下游模块,为进入核心价值链环节做好准备;跨企业信息协作平台能够有效地共享资源,通过对配套资源进行整合管理,可以向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延伸价值链附加价值。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许晖 李阳 刘田田 谢丹丹
“专精特新”企业高度聚焦某一细分市场并形成独特竞争优势,却也因细分市场容量有限而导致专业化“锁定”问题。该类企业如何基于既有优势搜寻创新机会来突破发展瓶颈?这一问题仍未得到充分的理论解释。本文基于创新搜寻视角,选取四家“专精特新”企业进行多案例比较研究,探索该类企业通过创新搜寻突破专业化“锁定”的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创新搜寻成为“专精特新”企业突破专业化“锁定”困境的逻辑起点,呈现组合性、异质性、合作性特征。第二,面对资源有限性约束,“专精特新”企业通过“资源借力”和“资源放大”等杠杆化行动聚合力量,助推创新搜寻方案落地。第三,基于研发与需求的平衡策略是“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困境的重要路径,包括需求拉动研发、研发推动需求、研发与需求双向驱动三类。本文拓宽了创新搜寻理论的解释边界,为“专精特新”企业突破专业化“锁定”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视角,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林生 曹东坡
在全球价值链主导企业的俘获型价值链治理模式下,我国制造业企业长期陷入价值链低端锁定。集聚作为生产者服务业嵌入制造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有效机制,对于制造业企业的升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价值链"主导企业-代工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生产者服务业集聚通过放松代工企业的激励相容约束增加了其突破价值链低端锁定状态的可能性。实证研究表明,生产者服务业集聚有助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突破低端锁定,而对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升级发展却无显著影响。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自身发展定位出现错位、生产者服务业体制改革不彻底和发展
关键词:
俘获型治理 生产者服务业 集聚 低端锁定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许晖 李阳 刘田田 谢丹丹
“专精特新”企业高度聚焦某一细分市场并形成独特竞争优势,却也因细分市场容量有限而导致专业化“锁定”问题。该类企业如何基于既有优势搜寻创新机会来突破发展瓶颈?这一问题仍未得到充分的理论解释。本文基于创新搜寻视角,选取四家“专精特新”企业进行多案例比较研究,探索该类企业通过创新搜寻突破专业化“锁定”的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创新搜寻成为“专精特新”企业突破专业化“锁定”困境的逻辑起点,呈现组合性、异质性、合作性特征。第二,面对资源有限性约束,“专精特新”企业通过“资源借力”和“资源放大”等杠杆化行动聚合力量,助推创新搜寻方案落地。第三,基于研发与需求的平衡策略是“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困境的重要路径,包括需求拉动研发、研发推动需求、研发与需求双向驱动三类。本文拓宽了创新搜寻理论的解释边界,为“专精特新”企业突破专业化“锁定”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视角,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林生 曹东坡
在全球价值链主导企业的俘获型价值链治理模式下,我国制造业企业长期陷入价值链低端锁定。集聚作为生产者服务业嵌入制造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有效机制,对于制造业企业的升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价值链"主导企业-代工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生产者服务业集聚通过放松代工企业的激励相容约束增加了其突破价值链低端锁定状态的可能性。实证研究表明,生产者服务业集聚有助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突破低端锁定,而对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升级发展却无显著影响。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自身发展定位出现错位、生产者服务业体制改革不彻底和发展水平偏低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
俘获型治理 生产者服务业 集聚 低端锁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谦 姜南 戴凤燕
如何打破跨国公司在全球价值链上设置的"俘获枷锁",已成为中国思考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问题。专利密集型产业作为我国产业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及运用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其对国家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研究专利密集型产业主流文献,对专利密集型产业内涵、主要影响因素与评价标准、发展路径等进行系统分析,在总结专利密集型产业突破"低端锁定"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提升优势转化效率路径的理论空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准 文连阳 庞俊亭
为突破我国集群双重锁定困局,文章在国外学者提出的"本地流转—全球管道"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将产业集群中的一类重要异质性主体即"知识守门者(Knowledge gatekeepers)"融入该模型,从而构建了产业集群的升级的"本地流转—知识守门者—全球管道"机制,这一机制的构建将有助于我国集群突破双重锁定并实现内外知识互动的开放式发展。文章最后结合苏州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对上述理论框架进行了案例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双重锁定 知识守门者 转型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